学术投稿

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血清的影响

朱绍咏;胡启江;汪慧兰;齐昌晋

关键词:苦参素, 肝炎后肝硬化, 患者血清, 血小板, 提升白细胞, 白蛋白, 现报告如下, 治疗, 功能
摘要:我科自1998年12月至2000年12月使用苦参素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患者23例.经观察,疗程结束后,所有患者血清中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白/球比例均有提高,提示苦参素在治疗肝炎后肝硬化时具有提升白细胞、血小板、白蛋白的功能.现报告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乳腺钼靶检查对乳腺肿瘤手术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乳腺肿瘤发病率的上升,如何根据患者病变范围以及转移情况而采取恰当的手术方法,对提高乳腺肿瘤患者的手术疗效及生活质量十分重要.现就本院近年来术前乳腺照片与手术方式的关系作一分析总结,探讨术前乳腺照片对乳腺肿瘤患者手术的影响.

    作者:赖少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护理管理人员竞聘上岗探讨

    为了配合南宁市卫生系统人事制度的改革,优化护理管理队伍的人员结构,2000年初我院实行了护理管理人员竞聘上岗,并进行了任用制度的改革.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新萍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立其丁与多巴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急性心衰43例疗效观察

    小儿重症肺炎常见的并发症是心力衰竭,多见于婴幼儿,也是婴幼儿主要死因.我院儿科从1996年1月至2000年10月采用立其丁与多巴胺联用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并急性心衰43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陆日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葛根素对急性脑梗死纤溶及内皮功能治疗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纤溶活性和内皮功能改变及葛根素的相关治疗作用.方法观察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凝血、纤溶活性指标和内皮功能vWF(von Willebrand因子)指标的改变.将其随机分为葛根素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2组均予急性脑梗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葛根素.分别观察治疗14日前后上述指标变化.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T-Ⅲ:A、AT-Ⅲ:Ag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PAI:A、vWF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t-PA:A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经葛根素治疗后纤溶活性及降低VWF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急性脑梗死存在纤溶活性降低和内皮功能障碍,葛根素具有改善其纤溶活性和降低VWF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而实现.

    作者:马付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输液调节器失控导致阿托品严重过量1例报道

    2000年,我科在应用阿托品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患者中,一例因输液调节器失控导致阿托品严重过量而出现了呼吸衰竭,为吸取教训,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兰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皮质激素局部注射治疗斑秃30例分析

    我科于1998年10月~2000年2月使用皮质激素局部注射疗法治疗30例门诊斑秃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

    作者:陈石桂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低位直肠癌壁内逆行浸润的病理学研究

    目的了解低位直肠癌肠壁内逆行浸润规律.方法对77例低位直肠癌术后标本远端壁内浸润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Dukes A、B期57例,肿瘤向下浸润未超过1cm55例(96.5%),无1例向下浸润超过3cm;高中分化腺癌59例,肿瘤向下浸润未超过1cm56例(94.9%),无1例向下浸润超过3cm:肉眼观察隆起型61例,肿瘤向下浸润在1cm以内57例(93.4%),无1例向下浸润超过3cm:癌瘤侵犯直肠直径<0.5cm的54例,肿瘤向下浸润在1cm以内52例(96.3%),亦无1例向下浸润超过3cm.本组肿瘤向下浸润超过3cm2例,均为病期晚,病理分化程度差,肉眼观为浸润型的病例.结论低位直肠癌病期较早者、病理分化程度较好者、肉眼观为隆起型者、癌瘤侵犯直肠周经<1/2者,其肠壁内逆行浸润绝大部分不会超过1cm,一般不会超过3cm.其保肛手术,下切缘3cm已属安全.

    作者:冯关荣;韩伟;周展鹏;朱世龙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进展

    全世界致盲原因中白内障占46.0%,我国约有500万双眼视力低于0.3的白内障患者[1].一般认为白内障不能预防,但可通过手术治疗将大多数盲人视力恢复到接近正常的视力范围.临床上手术治疗白内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除手术操作因素外,护理工作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人工晶体植入术是高科技电子技术介入眼科领域的产物,是目前矫正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的首选方法,其手术精细、操作复杂,对术后提出比传统手术更高的要求,因此手术的效果如何与护理密切相关.

    作者:王万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缝扎法在大隐静脉曲张术后的应用

    大隐静脉曲张的治疗过去多采用大隐静脉剥脱术.1990~2000年,我们采用缝扎法用于此病的辅助治疗,获较佳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AU-600自动生化分析仪参数设计初探

    1 998年4月,我院购买了全自动大型生化分析仪OLYMPUS AU-600.两年来我们对这台仪器的使用、维护上有了一些体会和经验,尤其是仪器内部参数的设计和修改作了相应的探讨,现总结如下.

    作者:杜武杰;杨霞芳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术中大出血病人的麻醉处理与容量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术中大出血病人的生理改变、麻醉估计与术中管理及以人造血浆代用品为主的容量治疗效果.方法对术中出血量占全身血容量40%以上各种大手术病人538例.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476例,硬膜外阻滞62例(术中大出血后改全麻27例);术中监测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SpO2)、尿量,大部分病人监测中心静脉压(CVP)、红细胞压积(Hct)、血气分析.术中大出血时以血定安或羟乙基淀粉、乳酸钠林格氏液为主静脉输入,适量输红细胞或全血.结果538例病人出血量为(2552±1025)ml,出现低血压61例(11.3%),休克13例(2.4%),CVP<4mmH2O者106例(19.7%),SpO2<92%者32例(5.9%).出血量3000ml以上的病人的Hct、PH、HCO3、BE、K+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结论对估计术中出血量大或以可能意外损伤大血管引起大出血病人好选择气管内全身麻醉,加强监测.术中大量出血时,采取以输液输血为主的容量治疗可有效的恢复血容量.当大量出血无法控制或血源不足时,单纯输入液体不能凑效.

    作者:谭冠先;刘敬臣;倪玉霞;胡振快;李杰;林成新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筋膜内子宫切除术与筋膜外子宫切除术效果观察

    自2000年1月至12月对21例子宫良性疾病施筋膜内全子宫切除术,获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选择21例需行子宫全切术者,平均年龄46.5岁,其中子宫肌瘤17例(合并畸胎瘤2例,卵巢囊肿3例,输卵管系膜囊肿4例),子宫腺肌症3例,功能性子宫出血1例.筋膜外组选择2000年1月至12月住院手术指征相同的按传统全子宫切除术22例进行对照.

    作者:石新荷;张国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尿β2MG监测甘露醇致脑卒中者肾功能损害

    甘露醇是治疗脑卒中病人脑水肿的常用药,但对肾功能有一定的损害.本文通过不同剂量的甘露醇(>100g/d和≤100g/d)治疗49例病人,并观察用药前后血清肌肝(Scr)和尿β2微球蛋白(尿β2MG)变化,观察其对肾功能的响.

    作者:楼宏青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术的护理

    硅油作为玻璃体腔的长久填充物,给难治的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带来了希望.硅油具有与玻璃体近似的屈光指数、透明度和粘弹性,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性并能被眼组织长期耐受,比重轻,具有较高的表面张力,故作为玻璃体替代物而持久支撑视网膜,并可展平视网膜,利于复位和裂孔的粘闭[1].然而硅油材料昂贵,视网膜平伏维持3~6个月时,需再行手术取出.针对上述硅油的物理特性及对患者造成的心理负担,我们对28例玻璃体切割联合硅油填充治疗复杂性视网膜脱离患者进行了密切的观察及护理,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桂荣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亚急性甲状腺炎25例临床分析

    亚急性甲状腺炎临床上并不少见,近年有增高的趋势.1995年10月至2000年10月我们收治25例亚急性甲状腺炎,经药物治疗,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玛丽亚;帕丽达;热碧亚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群重睑术的临床研究

    目的从临床角度对长江中下游地区人群各类型单睑的重睑术效果进行评价.方法选择424例遍布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就诊者,回访1~5年.结果非切开法的重睑外形5年后基本消失,切开法则基本保持良好.结论鱼尾外形的重睑皱襞和5~6mm的重睑高度较适用于本地区人群;切开法不但效果持久,而且特别适合于睑板前过多皮下组织和眶隔内过多脂肪的清除,以及利于不全性单睑的松弛皮肤的修整.

    作者:卢小兵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胸腺肽辅治复治性肺结核疗效观察

    为了探索胸腺肽对复治肺结核的疗效,将1999年8月至2000年8月收治的复治菌阳肺结核84例,应用胸腺肽配合抗结核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曾国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老年人高血压病并发心律失常临床分析

    为了解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并发心律失常的情况,现将128例患者的检测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 1995年1月至1999年6月选择符合WHO诊断标准高血压病患者128例,男82例,女46例,年龄为60~91岁,平均70.5岁.所有病例均进行常规心电图和/或24小时动态心电图、UCG、心脏X线、血糖、T3、T4检查.入选病例均排除继续性高血压及其它心血管疾病.

    作者:陈焕章;林志斗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为异位妊娠16例临床分析

    出血性输卵管炎是妇科急腹症之一,临床上极易误诊为异位妊娠.为吸取教训,加深对本病的认识,现将我院1990年至1 998年以来经手术证实的16例误诊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蒙雁双;张丽武 刊期: 2001年第06期

  • 缬沙坦治疗南方人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通过开放试验,评价缬沙坦对治疗南方人高血压病的疗效和病人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对照试验,测定30例南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血压治疗(缬沙坦80~160mg/d,治疗8周)前后及30例安慰剂组的血压,并观察血压变化及相关指标.结果缬沙坦80~160mg,每日1次,可明显降低南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缬沙坦组患者收缩压由治疗前(157.051±13.82)mmHg降至(126.85±10.60)mmHg,舒张压由治疗前(101.58±7.25)mmHg降至(87.00±10.25)mmHg,P<0.05,安慰剂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缬沙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良反应通常是轻微的、暂时的,不影响治疗.结论南方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每日1次服用缬沙坦80~160mg,可明显降低血压,且安全性良好,易于耐受.

    作者:陈莉 刊期: 2001年第06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