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荣
为观察低分子肝素钠(LMWH)联用阿斯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我们于1998年1月起用LMWH加阿斯匹林治疗UAP患者28例,同时与普通肝素(UFH)加阿斯匹林作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孔凡武;周杨;刘德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LCP模式丁丙诺啡的低有效止痛浓度.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效果优的手术病人180例,随机分为六组,以0.2%布比卡因100ml+5mg氟哌利多为基础液,除第Ⅵ组单纯用0.2%布比卡因外,其余加麻醉性镇痛药,Ⅰ~Ⅳ组丁丙诺啡分别为0.1mg、0.15mg、0.225mg、0.3mg,Ⅴ组为吗啡5mg.对比其48小时用药量、手控次数、镇痛效果、副作用.结果用药量和手控次数Ⅱ~Ⅴ组无差异(P>0.05),与Ⅰ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与Ⅵ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镇痛优良率Ⅱ~Ⅴ组无差异,与Ⅰ、Ⅵ组相比差异非常显著(分别为P<0.01、P<0.005).不良反应Ⅰ、Ⅱ、Ⅲ组明显低于Ⅳ、Ⅴ组(P<0.005),Ⅴ组与Ⅳ组相比亦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相同条件下吗啡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丁丙诺啡;在上述基础液的条件下,丁丙诺啡的有效止痛浓度以0.0002%为宜.
作者:黄映善;叶有国;黄明英;黄志强;苏高盛;宋建文;黄云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心律失常,常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和脑栓塞等严重并发症.6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为2%~4%,大于75岁则为11%~17%.房颤常见于器质性心脏病患者,亦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者(占3%~11%).临床上虽然有证据指出心房不应期(ERP)缩短和多子波折返在房颤中起着重要作用[1,2],而且,从功能上也了解房颤的机理,但引起房颤的离子变化还不甚明了.近年来,已通过动物模型和房颤的人体标本对房颤的离子通道及其基因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获得了进展.
作者:钟国强;刘唐威;黄从新;朱树雄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采用常规方法治疗焦虑症疗程长,起效慢,有效率低.据报道,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神经症效果好[1].为了解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焦虑症的效果,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并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焦虑症45例,并与常规疗法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飞姻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年的实验研究发现,亚低温(28℃~35℃)对缺血性脑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且无深低温所致的各种并发症[1].本文就近年有关文献对其保护机制综述如下.
作者:檀松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已经发生改变,其细菌的耐药性也不断发生变化.给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造成困难.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合理指导临床用药,防止抗生素的滥用,本文统计了本院近3年临床各种标本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谭斌;张道桦;严仔敦 刊期: 2000年第01期
近年来,药疹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现将我院自1996年1月至1999年8月收治的中成药引起药疹的24例进行分析.
作者:覃红仙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观察硬膜外分娩镇痛对催乳素及初乳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足月健康产妇,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镇痛组硬膜外注入布吡卡因+芬太尼行分娩镇痛,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催乳素,观察泌乳始动时间,以NRS评定镇痛效果及情绪状况.结果镇痛组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情绪NR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镇痛组产后24h PRL高于对照组(P<0.01),泌乳始动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膜外分娩镇痛能增加PRL分泌,促进早泌乳.
作者:王为敏;张平;黄健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大脑镰旁脑膜瘤是脑膜瘤中常见的类型,约占颅内脑膜瘤总数的28%[1],其起源于大脑镰,常埋入脑实质内,并可向大脑镰两侧生长[2],对脑组织压迫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我科近收治1例镰旁巨型脑膜瘤(CT示肿瘤9.5cm×7cm×6cm)的患者,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收到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卫;连初秋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尽管已出现高清晰度CT、螺旋CT,但对肺部孤立性病变的诊断仍无特异性.本文对我院经病理证实及抗炎治疗后CT或X线随访检查的24例肺部孤立性炎性病变作回顾性分析,以探讨CT对肺部孤立病灶的诊断价值.
作者:王鹏飞 刊期: 2000年第01期
目的探讨AMI早期QT间期离散度(QT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38例AMI患者(AMI)72h内的QTd并与36例健康人(对照组)QTd作对比.结果 AMI组QTd为(60.57±47.03)ms,对照组QTd为(27.52±17.36)ms;AMI组中,死亡组(7例)QTd为(85.50±45.19)ms,存活组(31例)QTd为(49.90±32.0)ms,均P<0.01,两组间有极显著性差异.结论 AMI早期QTd增加可作为预测住院期间死亡的重要指标之一.
作者:廖熙俭 刊期: 2000年第01期
前列腺素E1(PGE1)是一类具有生物活性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明显的扩张外周血管作用,能使肾血流量增加,促进尿钠排泄和对抗儿茶酚胺及血管紧素Ⅱ的作用,且能抑制血小板凝集.我们应用PGE1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32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梁勇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静脉留置针是临床护理部门一项新的护理技术.它的主要优点在于:减轻了病人由于反复穿刺而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1].近年来,国内外对静脉留置针在临床各科的使用研究十分重视,而且在各种临床适应症的研究上也取得了许多新进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作一概述.
作者:吕东红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消除晕针患者肌肉注射时的恐惧感是护理人员的职责,现将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作者:杨巧荣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发病早期,其特有症状尚未充分表现,常以某一系统症状或体征为突出表现,极易造成误诊.笔者于1992年1月至1998年12月遇到EHF特殊临床表现5例,现就实例作一分析,旨在提高对其认识.
作者:练祥;梁伟峰 刊期: 2000年第01期
三仁汤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由杏仁、生薏仁、白蔻仁、飞滑石、白通草、竹叶、厚朴、半夏组成.专为湿温初起,邪在气分而设,笔者将其化裁治疗临床杂病,每获良效,兹举例如下.
作者:梁宏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病历简介例134岁男性,因反复右腰胀痛10年加重10天入院.经B超、尿路平片及肾盂造影确诊右输尿管上段结石并右肾重度积水.完善术前准备后在硬膜外麻下行右输尿管上段切开取石术,取经腰部第十二肋下偏前切口,切开腹壁,将腹膜推向内侧,分离显露右侧输尿管上段,但未探及结石,术中摄片证实结石回落肾盂,遂向上分离显露肾盂,并切开取出结石.
作者:谭达丛;苏金平;莫仕安;廖增定 刊期: 2000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患者男,49岁,患癫痫20年,伴恶心、呕吐1天入院.20年来,长期服用丙戊酸钠、卡马西平等.查体:T36.7℃,BP18/10kPa.神志清,精神软,浅表淋巴结未及,巩膜不黄,心肺(-),腹软,无压痛,肝脾未及,肠鸣音不亢,双下肢无浮肿,四肢抽搐,肌张力增强,肌力V级,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吴冬海;邵志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我院今年收治1例胎盘早剥出血并DIC的产妇,现将其抢救经过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黄丽华 刊期: 2000年第01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是肝硬变门脉高压的严重并发症,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治疗成功的关键.1996年以来,我们对24例经垂体后叶素治疗无效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的患者改用善得定治疗,收到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詹志雄 刊期: 200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