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社区儿童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调查

肖红

关键词:社区, 儿童, 卫生服务的需求, 医学模式, 医疗作为, 医疗资源, 结果分析, 健康水平, 防治工作, 家庭, 疾病, 对策, 调查
摘要:社区医疗作为一种医学模式而不断拓展,儿童的健康水平及发生疾病后的防治工作有着广阔的医疗资源,为探索社区儿童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制定相应的对策,我们对本社区325名儿童及其家庭进行了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微创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安定注射液滴鼻在婴幼儿静脉输液中的应用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之一,为使输液顺利进行,婴幼儿静脉注射前常常使用镇静剂.以往多采用肌注给药,但小儿往往因恐惧注射而哭闹不安,甚至挣扎反抗.

    作者:王蕾;王大红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43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颅脑CT改变分析

    自1989年确定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诊断依据与分度后,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头颅CT平扫已做为HIE诊断和估计预后的手段之一,现将我院1998年收住的43例HIE患儿临床与CT的变化报道如下.

    作者:刘德讯;李秀卿;陈兴泉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的现状

    放射治疗是治疗鼻咽癌的主要手段,目前治愈率仍停留在45%左右[1].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复发和远处转移,放疗后局部原发灶和颈部淋巴结复发占20%~30%,20%~36%的患者发生远处转移[2].目前鼻咽癌就诊者大多数属于晚期,放疗效果差,5年生存率仅为20%~30%[2].为了提高晚期鼻咽癌的疗效,许多学者主张采用综合治疗措施[2~4].

    作者:阮展鸿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选择适当的延迟时间消除不及时分离血清对转氨酶活力的影响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全血标本放置过久会引起ALT、AST测定结果的假性增高,尤其是使用速率法测定ALT、AST时尤甚,其ALT、AST测定结果可相差近8倍[1],有人认为可能是延迟时间太短所致[1].

    作者:温秀球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血管紧张素II受体与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目前认为的可能病因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但不论其病因是什么,都要通过血管收缩增加总的外周阻力和心输出量来形成高血压,而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均能使总的外周阻力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加,血管紧张素Ⅱ(AⅡ)则是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中为重要的活性激素,是一种强力的血管收缩剂,其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者:庞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20例低血糖昏迷临床分析

    本文总结近10年来我院传染科收治的20例低血糖昏迷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周稳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硝酸甘油控制性降压在老年高血压患者脑立体定向术中应用的体会

    对于高血压患者在脑立体定向术中,必须预防血压过高,以防术中产生颅内血肿.我院1992年以来,对6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在脑立体定向术中静脉滴入硝酸甘油行控制性降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作者:谢植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30例CCU AMI患者的心理应激及护理疏导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我国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占相当大的比例,主要原因为急性心肌梗塞( AMI)[1].AMI发病急骤,病情险恶, 随时威胁生命,常需要入住CCU内进行隔离监护和全面治疗, 加之医治费用的增加,对其个人及家属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而单纯使用药物治疗,通过药物解除应激反应是难以奏效,因此系统、科学地做好AMI患者的护理疏导,更好地解决其躯体问题和心理问题,是大限度提高治愈效果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现将我院收治的30例AMI病人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罗晓曦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梗阻性肾功能衰竭机理与诊治进展

    肾功能衰竭是一组临床综合征,分为肾前性、肾性和肾后性三类.尿路梗阻是引起肾后性肾功能衰竭(PRRF)的主要病因,视病情的急、缓而有梗阻性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之分.本文主要对近年来梗阻性肾功能衰竭的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陈锦华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糖尿病合并胆囊炎的围手术期处理(附296例报告)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和胆囊炎发病率日渐上升.两者在生活和治疗上存在矛盾.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需要限制淀粉食品,提倡吃高蛋白和豆制食品;而胆囊炎患者需限制蛋白及脂肪类食品.

    作者:韦躜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改变置针方式对减轻含钾输液疼痛的观察

    静脉补钾是防治钾缺乏症或低钾血症的重要手段.但是,输入含钾的液体却常常会引起局部疼痛或放射痛,给患者带来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波动,也直接影响了液体的输入效果,为探索减轻含钾输液疼痛的方法,1998年3月至1999年9月,对200例患者采用常规的针尖斜面向上的正确注射方式和针尖斜面向下、针柄反向固定的置针方式进行临床应用和对比检验,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吴群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拜新同治疗对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

    近期研究表明,高血压病人左室肥厚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发展有关,体表心电图的QTc离散度(QTcd)具有测定简单、重复性好的特点,对于预测室性心律失常很有价值.本研究通过测定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拜新同治疗前后左室心肌重量指数(LVMI)、QTcd变化,以了解拜新同治疗的影响.

    作者:黄礼平;邱凯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的探讨对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的病人采用双腔管气管插管行单肺通气时对SpO2和PETCO2的影响及麻醉管理.方法 30例进行VATS病人行双腔管气管插管全麻,单肺通气(OLV),VT8~10ml/kg,RR14~16次/分,术中监测SpO2、PETCO2、MAP、HR等.结果 SpO2在OLV15min时比TLV时显著下降(从99.99±0.01降至97.77±3.18,P<0.01),以后逐渐回升.3例病人SpO2<90%,经处理后SpO2回升.PETCO2在OLV15min时比TLV时显著升高[从(4.16±0.15)kPa升至(4.95±0.46)kPa,P<0.01],但在正常范围.结论施行双腔管插管行OLV麻醉的VATS由于病人肺内分流(Qs/Qt)增加,使PaO2降低,麻醉中要注意SpO2的监测,必要时采取增加通气量,非通气肺行HFV等措施提高PaO2.

    作者:阮林;温文钊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苯那普利和硝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

    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对高血压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56例高血压(B组)治疗6个月,并与硝苯地平(N组60例)对照.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2%和94.3%,达有效治疗者分别为86.5%和81.1%;两组对血糖、血脂和尿酸代谢均无不利影响.苯那普利服药方便、依从性好,不影响心率,并使8例肌酐轻度升高者均有下降,其中4例降至正常.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咳嗽,发生率12.5%,其中4例(7.7%)不能耐受.N组头痛15例(28.3%),其中7例不能耐受并心悸、心率加快、踝部水肿等不良反应,对肾功能无改变.结论苯那普利降压效果较硝苯地平缓和,依从性较硝苯地平好,有降低TC、UA作用,更适于伴心动过速、心绞痛、心梗后及肾功能不全的高血压病人.

    作者:杨宏仁;金智敏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890名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现状分析

    为了解我县幼儿园儿童乳牙患龋情况,指导幼儿龋齿的防治工作,1998年5~6月,我们对县城三所幼儿园儿童进行了龋齿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黄福香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塞60例临床分析

    我院1991年1月至1999年10月诊治急性心肌梗塞(AMI)60例,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作者:王哲人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内科二区病房实施整体护理的初步实践

    为改革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以适应现代护理学的发展,我院在1997年进行整体护理试点工作后,于1999年7月全院正式实施整体护理,收到很好的效果,现将我院内科二区病房实施整体护理的体会叙述如下.

    作者:彭伟兰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子宫肌瘤全切术的护理体会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常见的子宫良性肿瘤,多见于生育妇女,对妇女的身体健康及生活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危及生命.而行子宫全切术是治疗子宫肌瘤的方法之一,积极配合手术前后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我科自1997年元月至1999年11月共行子宫肌瘤术36例,其中子宫全切术13例,病人均治愈出院.现将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梅芬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池州地区宾馆业一次性化妆品卫生学调查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化妆品逐渐成为生活的必需品.池州地区近年来旅游业发展很快,一次性化妆品纷纷进入各大宾馆.为了解本地区宾馆内供顾客使用的一次性化妆品的卫生学状况,在安徽省卫生防疫站的指导和帮助下,于1998年4月20日至26日,在本区内随机对贵池市和九华山旅游区12家宾馆使用的一次性化妆品--洗发液和淋浴液进行了卫生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正马;童志礼 刊期: 2000年第03期

  • 妇产科DIC1例治疗体会

    DIC多发于妇产科疾病,因其发病骤急,死亡率高,为妇产科一个严重并发症.我院成功抢救一例DIC为胎死宫内钳刮后所致.现作临床总结如下.

    作者:王珍 刊期: 2000年第03期

微创医学杂志

微创医学杂志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医学科学情报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