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护理干预分析

张丽华;吴健丽

关键词:临床效果, 子宫肌瘤剔除术, 腹腔镜, 护理干预
摘要:目的:研究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干预下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48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在术前及护理前焦虑抑郁和生存质量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护理干预后差异显著。结论: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康复,并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SA98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标准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及生物反馈治疗仪诊断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进而科学地指导医生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实施精准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897例产妇进行压力检测,并对Ⅰ型、Ⅱ型肌纤维功能进行评估。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无治疗。结果:经3个月后对897例产妇第二次评估,观察组评估结果趋向于正常值;对照组产妇评估结果明显差于观察组。结论:使用SA9800型的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Glazer评估结果对患者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量化测定盆底肌力和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经正确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常见疾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易绍媛;任艳蕊;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中央负压吸引设备插孔细菌检测研究

    目的:探讨中央负压吸引装置终端插孔消毒前后细菌检测情况,降低医院的交叉感染概率,为制定消毒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130个中央负压终端装置用安尔碘棉签进行螺旋式消毒,检验科人员分别对呼吸科48个、脑外科46个及小儿内科36个中央负压终端装置在消毒前后取样进行培养,将所取标本接种于无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内,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检出细菌数量为污染标准。结果:临床设备中央负压吸引入终端插孔消毒后的污染率分别为呼吸科8.33%;脑外科6.52%;小儿内科5.56%,平均污染率为7.69%。检出的污染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消毒前后的污染率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8,P<0.05)。结论:采用安尔碘棉签消毒中央负压吸引终端口插孔,能够降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概率,可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作者:焦永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投稿指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的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即时报道本领域内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医学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1读者对象《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的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即时报道本领域内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医学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影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影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螺旋CT胸部检查的31例患者资料,对肺部磨玻璃影像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恶性组(18例)和良性组(13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在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及边界清楚征象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00,x2=6.183,x2=5.373, x2=8.791;P<0.05)。恶性病变以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分叶征等表现为主,边界清楚;两组在圆或椭圆型、不规则形及多结节融合状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38,x2=6.482, x2=4.306,P<0.05)。良性病变表现为圆或椭圆型,恶性病变以不规则形和多结节融合状表现为主。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对磨玻璃影的特殊征象及形态学进行综合分析和良恶性鉴别,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继龙;郭旺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临床研究进展

    百草枯中毒的高病死率主要与临床无有效治疗有关,临床多推荐早期活性炭灌流以降低血浆百草枯浓度水平,进而减少肺组织的摄取。虽然部分研究支持该方法,但也存在较大争论。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与血浆中的百草枯质量浓度直接相关,部分研究认为与全血灌流后血浆中百草枯浓度水平反弹有关,延长灌流时间可能会改善患者预后,由此提出了持续灌流的概念。由于出血的合并症使持续灌流难以进行,血浆置换进入临床后尝试使用持续血浆吸附来治疗百草枯中毒,经临床研究证实,该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血浆中的百草枯浓度水平。

    作者:李国强;燕朋波;李玉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SCM-C18AJS脉动真空灭菌器质量控制与故障维修

    SCM-C18AJS型脉动真空灭菌器用于耐受100~136℃之间温度的布类、器械、玻璃器皿及橡胶手套等耐高温高湿的物品灭菌。SCM系列产品为连云港千樱医疗设备有限公司引进日本全套图纸及相关加工工艺,并符合中国国情的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其操作简便,使用安全,可满足医院的手术室和供应室等处灭菌消毒需要。

    作者:黄祖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射频识别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上的应用

    目的:针对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射频标识(RFID)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智能化管理及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电子标签、阅读器及应用软件完成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结果: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医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结论:RFID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使用价值将改变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为医疗设备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作者:刘宇静;李珺;郑嘉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疗效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及其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优化腔镜器械灭菌流程对灭菌效果和手术质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优化腔镜器械灭菌流程对灭菌效果和手术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腔镜手术器械,分别采取常规器械灭菌流程及优化的器械灭菌流程,比较两组的器械检测合格率、医生使用满意度、患者术后感染率、下床时间及患者总住院时间等差异。结果:观察组的肉眼检测合格率为99.37%,细菌学合格率为95.60%,使用器械的平均满意评分为(96.43±2.12),总满意度为89.94%,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为1.26%,术后下床时间(2.89±0.43)d,总住院时间(6.43±2.71)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优化腔镜器械灭菌流程可以有效提高灭菌效果和手术质量。

    作者:李小燕;赵文君;杜秋蓉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生物共振仪在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生物共振仪治疗儿童支气管哮喘的有效性和复发情况。方法:选取进行生物共振治疗的支气管哮喘患儿55例,随机分为两组(疗程为6月以内组25例和疗程为6月以上组3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每周一次生物共振治疗,必要时应用治疗性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白三烯调节剂及β2受体激动剂和茶碱等。治疗前及疗程结束时各测一次呼气峰流速,并观察2年内的复发情况。结果:生物共振仪治疗后,两组患儿的大呼气流量(PEFR)均明显提高。6月以内组和6月以上组的峰值呼气流速(PEF)变化值分别由(68.00±3.14)%和(69.95±4.74)%上升至(86.92±3.59)%和(91.62±2.84)%。2年内6月以内组患儿有10例复发,复发率为40%;6月以上组患儿有3例复发,复发率为10%。结论:支气管哮喘患儿应尽早进行生物共振与药物联合治疗,以缓解症状降低复发率。

    作者:吴恩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FAME全自动酶免仪洗板过程中常见报警分析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在我国采供血机构及大型医院的酶免实验室中应用相当普遍,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与洗板步骤相关的故障报警比较常见,现将几年来FAME洗板过程中常见报警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借鉴。

    作者:刘冬;魏胜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比较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具体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32例)和B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对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阶段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等不同时段,A组的心率、血压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t=5.227,t=6.003;P<0.05);②A组的麻醉用药量、阻滞起效、麻醉效果以及阻滞完全时间4方面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t=4.956,t=7.328,t=6.887;P<0.05);③术后镇痛比较,A组要优于B组(x2=22.337,P<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则显著低于B组(x2=15.32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可在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桥;陈怡菲;陈平;谢柯祺;陈龙平;黄雪梅;魏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院医疗教学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疗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以提高医疗教学档案的利用率,达到提升医院医疗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和资源共享的目的。方法: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科教档案意识,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规范档案保管,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结果:强化医院医疗教学档案管理后使教学档案的完整归档率达到100%,教学档案的利用更加便捷。结论:医疗教学档案完整归档率的提高,可使医院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作者:樊晓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X线射野内偏离中心线距离与极限分辨率变化的关系研究

    目的:使用星形测试卡分别测试X射线照射野内中心线入射点及其他多点的极限分辨率值,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以X射线中心线为零点,分别沿X射线管长轴、短轴等间距标记6个位点,将星形测试卡圆心依次置于各位点测试焦点的极限分辨率值,统计其数据并描绘成曲线。结果:①X射线管长轴各位点上的焦点宽的极限分辨率值相等,而焦点长方向上的极限分辨率值有明显变化;②X射线管短轴各位点上焦点宽和长的极限分辨率值基本相等。结论:在照射野内X射线管长轴方向上位置不同,对焦点长的极限分辨率值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洪雨;孙勇;张祯;谢辉;鲁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社区医疗的无线多参数遥测监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充分利用社区医疗和医院的医生资源,提供远程监测诊断,为患者和医院提供更便利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方法:设计专用新型无线保真(WiFi)技术的多参数遥测监护系统,包含专用新型WiFi模块、佩戴式多参数遥测监护仪盒、无线中继网络和医疗监视软件等,使用无线网络对心电、血氧及呼吸等进行检测及数据传输。结果:患者能够在正常生活的状态下进行监护,随时随地将电生理数据发送到医院,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电生理数据进行远程诊断及做进一步的治疗。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各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严格的测试,数据传输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结论:该系统通过临床试验反馈良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郑传权;王春渊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改进型呼吸体积描记系统的硬件设计与研究

    目的:设计一种改进型的呼吸体积描记技术(RIP)测量系统,解决目前的RIP测量系统适应性差和抗噪声能力较弱等问题。方法:采用XILINX公司的CPLD芯片作为高精度恒流源电路的控制芯片,并通过滤波、前置放大、锁相放大、自动控制放大、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和TI公司的16位MCU等构成的微弱生理信号放大检测硬件平台对人体的呼吸信号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检测的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等呼吸参数与现行的肺功能仪(PN)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改进型的RIP测量系统具有检测人体呼吸参数的能力,测量精确,操作简单,可作为便携式的呼吸检测平台。

    作者:姬军;黄增跃;袁青;王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种病种导向急救背囊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可根据急救实际需求、快速组合、配套及特定的医疗装备新型急救背囊。方法:将病种导向理念引入前出急救模式中,优化前出模式,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急救背囊。结果:新型急救背囊携带方便,展开、收拢快捷,能够显著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结论:病种导向急救背囊指向性强,携行便利,功能全面,能够满足院前急救、突发紧急医疗救援以及野战救护时对急危重症患者快速医疗救治的实际需求。

    作者:闫涛;武涧松;李海英;侯羿;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囊肿破裂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囊肿破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6例卵巢囊肿破裂患者的阴道超声表现。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9例为黄体囊肿,诊断符合率为93.4%;14例为巧克力囊肿,诊断符合率为57.1%,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快捷及方便,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腹症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张丹;王韶雯;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院医学工程科质量管理策略探讨

    目的:从医学工程科职能和作用出发,探讨医学工程科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质量管理策略。方法:从组织构建,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管理,以及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等方面讨论医学工程科的质量管理策略。结果:通过开展医学工程质量管理,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在组织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院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工程科在医院的作用和职能不断深化和拓展,加强其质量管理,能更好地发挥医学工程科服务于临床、保障医疗工作的核心作用。

    作者:许敏光;闫伟;侯羿;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多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的影像特征及分析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尤其是内膜破口、直径、假腔的范围及受累血管的显示。方法:对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影像信息进行后处理后再现,分析相关影像特点。结果:参考DeBakey分型,60例患者中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42例。其中3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样扩张,32例伴发胸腔或心包腔积液,18例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17例合并明显的肾缺血,11例右半肠管缺血,2例左半肠管缺血,2例合并一侧下肢动脉闭塞。破裂口检查率为93%,影像诊断临床符合率为91.3%。结论: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可明确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受累范围及脏器累及情况评估和术后评估,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意义重大。

    作者:戴捷;范治国;曹俊华;于峣;高宝军;丁晓娟;陈光真;李铁柱;袁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