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方式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李建桥;陈怡菲;陈平;谢柯祺;陈龙平;黄雪梅;魏福生

关键词:气管插管全麻,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腰硬联合麻醉, 不良反应
摘要:目的:探讨并比较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具体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32例)和B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对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阶段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等不同时段,A组的心率、血压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t=5.227,t=6.003;P<0.05);②A组的麻醉用药量、阻滞起效、麻醉效果以及阻滞完全时间4方面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t=4.956,t=7.328,t=6.887;P<0.05);③术后镇痛比较,A组要优于B组(x2=22.337,P<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则显著低于B组(x2=15.32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可在医院推广应用。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中毒事件处置移动操作平台的设计与探讨

    目的:研究设计中毒事件现场处置装备的移动操作平台。方法:以机电一体化、集成化为主导,对中毒现场处置内容中涉及的装备开展集成平台设计研究。结果:中毒现场处置过程中的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及个体防护等装备以现场应急箱方式进行箱囊化装备,移动操作平台可以现场快速进行毒物鉴定和现场信息及时传输。结论:中毒事件处置移动操作平台对现场处置装备的集成化满足了现场应急处置需求。

    作者:吴家兵;刘剑君;张必科;王建军;龚磊;孙良;汤晓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射频识别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系统上的应用

    目的:针对目前医疗设备管理中信息采集和处理方面存在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射频标识(RFID)技术的系统设计方案,实现智能化管理及数据处理。方法:通过电子标签、阅读器及应用软件完成RFID系统的工作过程。结果:系统设计方案能够实现对医疗设备全方位的监控和管理,实现医院设备的信息化管理。结论:RFID技术方面的优势与使用价值将改变医疗设备管理模式,为医疗设备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作者:刘宇静;李珺;郑嘉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高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

    目的:基于健康管理理念及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针对我国高校的环境特点、健康资源及人群健康情况,阐述建立面向高校的健康管理信息系统的意义与可行性。方法:借鉴信息系统设计方法中原型法的设计思想,对系统的部署、数据源与异构数据集成以及功能需求等关键要素进行分析与设计,提出健康评价机制的设计目标与算法。结果:系统采用通用性及扩展性优秀的B/S结构、MVC理念进行架构搭建,通过统一建模语言UML进行建模,以J2EE技术、轻量级开发框架SSH及Web Services等形成基本技术路线。结论:高校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可扩展性及可行性,可为构建我国健康管理模式及高校人群健康等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作者:苏航;刘欣悦;郭载勋;杨琳;武晓君;李锟;方丽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数字化门诊分诊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设计数字化门诊分诊叫号系统,改善就诊秩序、提高门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方法:采用VC++语言,利用中间件技术,组成语音呼叫、大屏幕显示控制、后台管理及数据同步四大模块,医院信息系统(HIS)将挂号信息输出到分诊叫号系统,实现按顺序自动呼叫患者挂号列队信息。结果:门诊分诊叫号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由专职护士进行导分诊的医疗模式,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显著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结论:数字化门诊导诊、分诊系统可有效改善就诊环境和就诊秩序,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刘松;郑龙;孙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基于信息化血糖即时检测管理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目的:探索医院信息化管理血糖的新模式,提高血糖数据管理的准确性、安全性和便捷性,提升医院血糖管理水平。方法:基于信息化理念,在原有的即时检测(POCT)技术上实现信息化管理。借鉴国外成熟的网络系统,确立信息化方案和实现手段,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决定是否接入HIS/LIS系统,客观分析信息化管理的好处并思考可能存在的问题。结果:该模式的建立,便捷了医护人员获取患者数据,大幅改善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医院管理水平。结论:POCT技术推动了医院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

    作者:伍洪;王羽飞;王力;艾雅娟;杨娟;刘艳淑;朱俊;邓斐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卵巢囊肿破裂的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囊肿破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6例卵巢囊肿破裂患者的阴道超声表现。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9例为黄体囊肿,诊断符合率为93.4%;14例为巧克力囊肿,诊断符合率为57.1%,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快捷及方便,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腹症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张丹;王韶雯;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剂量分布仪对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X射线泄漏辐射检测方法的探讨

    目的:测量与分析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的泄漏辐射水平,探讨使用剂量分布仪等剂量扫描装置检测加速器泄漏辐射水平。方法:依据国家标准“电子加速器放射治疗放射防护要求”中提供的方法,以一台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为对象,使用IBA公司生产的Startrack型剂量分布仪对该加速器M区域内X射线泄漏辐射进行检测分析。结果:M区域内X射线泄漏辐射与大吸收剂量点比值为0.07%,平均吸收剂量与大吸收剂量比值为0.04%。结论:研究探讨使用剂量分布仪等剂量扫描装置进行加速器的X射线泄漏辐射检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翔;曹兴江;杨春勇;王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院医疗教学档案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目的:通过对医院医疗教学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并提出对策,以提高医疗教学档案的利用率,达到提升医院医疗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和资源共享的目的。方法:提高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强化科教档案意识,健全档案管理组织体系和制度,规范档案保管,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结果:强化医院医疗教学档案管理后使教学档案的完整归档率达到100%,教学档案的利用更加便捷。结论:医疗教学档案完整归档率的提高,可使医院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作者:樊晓昱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Taema-V6型呼吸机的故障与维修

    Taema呼吸机是法国原装进口的多功能呼吸机,其结构紧凑,操作灵便,具有智能化功能,从婴儿到成人均可得到对应的治疗模式。现以Taema-V6型呼吸机为例,讨论分析有代表性的维修实例[1]。

    作者:张思远;张鹏;陈文霞;王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医用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的验证研究

    目的: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47号报告要求,验证一台6 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设计的可靠性,并按优化原则提出具体的防护建议和改进措施,给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的计算方法。方法:按照IAEA第47号报告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对加速器机房屏蔽厚度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原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对人员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给出对比结果。结果:经现场检测,其防护效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检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作者:刘雅;郭朝晖;程金生;刘立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物流全程动态监管模式在口腔颌面外科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实现口腔颌面外科高值耗材全程动态监管模式,解决口腔颌面外科高值耗材无法准确实现双向追溯的问题。方法:基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梳理口腔颌面外科高值耗材入库、出库管理流程;依托现代化信息系统的设计,利用条形码在各操作环节之间进行关联。结果:口腔颌面外科高值耗材物流全程动态监管模式符合口腔医院特点,取代原有的手工、粗放的静态管理模式,实现了口腔颌面外科高值耗材精细化管理。结论:口腔颌面外科高值耗材管理在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方面的整合,可实现采购、入库验收、出库使用、销毁及盘点的物流全程动态管理和双向追溯。

    作者:高燕华;范宝林;曹战强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浅谈柯达CR950成像系统的维护管理

    目的:结合计算机X线摄影(CR)设备的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总结出合理有效的维护保养方法,以达到提升设备的安全运行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方法:分析CR设备在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归纳其故障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制定出一套针对柯达CR950成像系统的维护保养措施。结果:通过CR设备的维护管理,极大降低了CR的故障率。结论:有效的维护管理形成制度后能够确保设备安全运行,降低临床使用风险。

    作者:陈茂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Elekta SLi系列加速器电路维修案例

    Elekta SLi系列加速器是一款技术成熟、质量稳定的放射治疗设备,能够提供宽范围和高精度的X射线和电子线能量,满足放射治疗外照射的临床需要,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放疗科。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难免会出现电路、机械等故障,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对于临床工作的正常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立华;张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临床中央负压吸引设备插孔细菌检测研究

    目的:探讨中央负压吸引装置终端插孔消毒前后细菌检测情况,降低医院的交叉感染概率,为制定消毒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130个中央负压终端装置用安尔碘棉签进行螺旋式消毒,检验科人员分别对呼吸科48个、脑外科46个及小儿内科36个中央负压终端装置在消毒前后取样进行培养,将所取标本接种于无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内,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检出细菌数量为污染标准。结果:临床设备中央负压吸引入终端插孔消毒后的污染率分别为呼吸科8.33%;脑外科6.52%;小儿内科5.56%,平均污染率为7.69%。检出的污染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消毒前后的污染率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8,P<0.05)。结论:采用安尔碘棉签消毒中央负压吸引终端口插孔,能够降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概率,可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作者:焦永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SA9800型生物反馈治疗仪在产后康复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应用标准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及生物反馈治疗仪诊断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进而科学地指导医生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实施精准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897例产妇进行压力检测,并对Ⅰ型、Ⅱ型肌纤维功能进行评估。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无治疗。结果:经3个月后对897例产妇第二次评估,观察组评估结果趋向于正常值;对照组产妇评估结果明显差于观察组。结论:使用SA9800型的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Glazer评估结果对患者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量化测定盆底肌力和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经正确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常见疾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易绍媛;任艳蕊;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光电MEK-8222K血细胞计数仪维护案例分析

    MEK-8222K是由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于2002年底推入中国的一款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针对仪器的技术性能、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案例进行分析。

    作者:马玉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FAME全自动酶免仪洗板过程中常见报警分析

    FAME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在我国采供血机构及大型医院的酶免实验室中应用相当普遍,在实际应用中发现与洗板步骤相关的故障报警比较常见,现将几年来FAME洗板过程中常见报警原因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借鉴。

    作者:刘冬;魏胜男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护理干预分析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干预下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48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在术前及护理前焦虑抑郁和生存质量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护理干预后差异显著。结论: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康复,并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华;吴健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疗效及护理干预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及其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 一种病种导向急救背囊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种可根据急救实际需求、快速组合、配套及特定的医疗装备新型急救背囊。方法:将病种导向理念引入前出急救模式中,优化前出模式,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急救背囊。结果:新型急救背囊携带方便,展开、收拢快捷,能够显著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结论:病种导向急救背囊指向性强,携行便利,功能全面,能够满足院前急救、突发紧急医疗救援以及野战救护时对急危重症患者快速医疗救治的实际需求。

    作者:闫涛;武涧松;李海英;侯羿;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