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燕华;范宝林;曹战强
目的:分析主动脉夹层的多层螺旋CT影像特征,尤其是内膜破口、直径、假腔的范围及受累血管的显示。方法:对60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多层螺旋CT检查,其影像信息进行后处理后再现,分析相关影像特点。结果:参考DeBakey分型,60例患者中Ⅰ型12例,Ⅱ型6例,Ⅲ型42例。其中3例合并升主动脉瘤样扩张,2例合并腹主动脉瘤样扩张,32例伴发胸腔或心包腔积液,18例假腔内有附壁血栓形成,17例合并明显的肾缺血,11例右半肠管缺血,2例左半肠管缺血,2例合并一侧下肢动脉闭塞。破裂口检查率为93%,影像诊断临床符合率为91.3%。结论: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可明确主动脉夹层诊断、分型、受累范围及脏器累及情况评估和术后评估,对临床诊断的明确、手术方式制定及术后评估意义重大。
作者:戴捷;范治国;曹俊华;于峣;高宝军;丁晓娟;陈光真;李铁柱;袁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战备药材的科学管理方法,提高现代战争中的药材保障需求。方法:建立相对完善的战备药材管理体系,针对目前野战医疗所战备药材装箱标准以及内部配置布局中的设计缺陷,提出改进措施。结果:通过近期组织的战伤救治演习证实,该管理体系科学、规范,职责分工清晰、明确,能够较好地开展医疗保障。结论:战备药材的科学管理,对做好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完成未来可能发生的战争卫勤遂行保障及医疗应急任务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锋;程旭辉;陈冰璞;王瑞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目前传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系列改革探索,明确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在教学改革中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验室管理及多元化考核方法等探讨生物医学工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正美;郑浩;鲁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具体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32例)和B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对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阶段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等不同时段,A组的心率、血压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t=5.227,t=6.003;P<0.05);②A组的麻醉用药量、阻滞起效、麻醉效果以及阻滞完全时间4方面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t=4.956,t=7.328,t=6.887;P<0.05);③术后镇痛比较,A组要优于B组(x2=22.337,P<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则显著低于B组(x2=15.32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可在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桥;陈怡菲;陈平;谢柯祺;陈龙平;黄雪梅;魏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设计一种改进型的呼吸体积描记技术(RIP)测量系统,解决目前的RIP测量系统适应性差和抗噪声能力较弱等问题。方法:采用XILINX公司的CPLD芯片作为高精度恒流源电路的控制芯片,并通过滤波、前置放大、锁相放大、自动控制放大、模拟数字转换电路和TI公司的16位MCU等构成的微弱生理信号放大检测硬件平台对人体的呼吸信号进行检测。结果:实验测试结果表明,本系统检测的潮气量与呼吸频率等呼吸参数与现行的肺功能仪(PN)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改进型的RIP测量系统具有检测人体呼吸参数的能力,测量精确,操作简单,可作为便携式的呼吸检测平台。
作者:姬军;黄增跃;袁青;王云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依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第47号报告要求,验证一台6 MV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放射防护设计的可靠性,并按优化原则提出具体的防护建议和改进措施,给出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机房屏蔽设计的计算方法。方法:按照IAEA第47号报告中给出的计算方法及公式,对加速器机房屏蔽厚度进行计算,将计算结果与原设计方案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现场检测结果对人员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给出对比结果。结果:经现场检测,其防护效果符合国家标准。结论:通过理论计算与现场检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理论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作者:刘雅;郭朝晖;程金生;刘立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使用星形测试卡分别测试X射线照射野内中心线入射点及其他多点的极限分辨率值,分析其变化规律。方法:以X射线中心线为零点,分别沿X射线管长轴、短轴等间距标记6个位点,将星形测试卡圆心依次置于各位点测试焦点的极限分辨率值,统计其数据并描绘成曲线。结果:①X射线管长轴各位点上的焦点宽的极限分辨率值相等,而焦点长方向上的极限分辨率值有明显变化;②X射线管短轴各位点上焦点宽和长的极限分辨率值基本相等。结论:在照射野内X射线管长轴方向上位置不同,对焦点长的极限分辨率值有一定影响。
作者:王洪雨;孙勇;张祯;谢辉;鲁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完善医疗设备档案管理系统数据库,实现医疗设备科学高效的管理。方法:按照医疗设备管理的需求,对医疗设备档案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思路和解决对策。结果:进一步完善了现有医疗设备档案数据库中设备的使用情况、成本效益、保障费用和资产动态管理数据。结论:通过进一步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系统,可为医疗设备管理提供切实可靠的原始数据,实现医疗设备档案信息资源全方位共享、全动态管理。
作者:李慧;陈珍;倪萍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通过数字化医院建设,实现医院各项数据互联互通、资源共享,达到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医疗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的目的。方法:采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数字化医院建设的思路,明确目标,多方协调,有序推进,优化整合。结果:建立以财务管理为基础,以临床应用为主线,以质量控制为核心的数据共享平台,全面打造数字化医院。结论:数字化医院建设的关键是从医院实际出发,要求思路清晰、规划具体、稳步推进和提高效率。
作者:陈伯勋;李健;李勇涛;曾光;蔡永昌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创新型实验中心的建设以及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分析传统护理学实验室基础条件、教育理念以及管理体系现状,根据护理学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需求,提出创新型实验中心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结果:创新型实验中心的建设应从护理学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管理体系、实验项目、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结论:创新型实验中心的建设使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可以促进护理教学的发展。
作者:田红梅;何剑;周敏;胡可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应用标准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及生物反馈治疗仪诊断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进而科学地指导医生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实施精准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897例产妇进行压力检测,并对Ⅰ型、Ⅱ型肌纤维功能进行评估。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无治疗。结果:经3个月后对897例产妇第二次评估,观察组评估结果趋向于正常值;对照组产妇评估结果明显差于观察组。结论:使用SA9800型的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Glazer评估结果对患者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量化测定盆底肌力和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经正确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常见疾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易绍媛;任艳蕊;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分析基于放射吸收法(RA)与双能X射线吸收法(DEXA)骨密度测量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只手部标本分别应用自主研发基于RA骨密度测量软件与Hologic公司的QDR-2000骨密度分析软件进行测量分析和计算。结果:配对比较在F检验的整体结果有显著性的条件下进行,采用线性回归分析对关联进行评估,RA与DEXA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0.7798,P<0.05),并呈中高度相关。结论:自主开发的骨密度测量软件性能稳定,价格低廉,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孙涛;韩善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究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护理干预下术后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148例临床资料,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比较两组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护理前后患者焦虑抑郁以及生存质量评分。结果:研究组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研究组患者在术前及护理前焦虑抑郁和生存质量评分同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而护理干预后差异显著。结论:经腹腔镜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康复,并改善患者生存状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华;吴健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的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即时报道本领域内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医学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1读者对象《中国医学装备》杂志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期刊。是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本刊为月刊,主要刊登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院校、科研单位、生产营销企业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等有关医学装备的学术性文章。其宗旨是: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即时报道本领域内的重大科研成果与新进展,推动学术交流,传播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促进我国医学装备技术的发展和学术交流。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及其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讨论多层螺旋CT在肺部磨玻璃影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螺旋CT胸部检查的31例患者资料,对肺部磨玻璃影像进行鉴别诊断,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恶性组(18例)和良性组(13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结果:两组在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分叶征及边界清楚征象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7.300,x2=6.183,x2=5.373, x2=8.791;P<0.05)。恶性病变以胸膜凹陷征、毛刺征及分叶征等表现为主,边界清楚;两组在圆或椭圆型、不规则形及多结节融合状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x2=11.138,x2=6.482, x2=4.306,P<0.05)。良性病变表现为圆或椭圆型,恶性病变以不规则形和多结节融合状表现为主。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在胸部检查中的应用,对磨玻璃影的特殊征象及形态学进行综合分析和良恶性鉴别,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宋继龙;郭旺明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制一种可根据急救实际需求、快速组合、配套及特定的医疗装备新型急救背囊。方法:将病种导向理念引入前出急救模式中,优化前出模式,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急救背囊。结果:新型急救背囊携带方便,展开、收拢快捷,能够显著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结论:病种导向急救背囊指向性强,携行便利,功能全面,能够满足院前急救、突发紧急医疗救援以及野战救护时对急危重症患者快速医疗救治的实际需求。
作者:闫涛;武涧松;李海英;侯羿;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设计数字化门诊分诊叫号系统,改善就诊秩序、提高门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方法:采用VC++语言,利用中间件技术,组成语音呼叫、大屏幕显示控制、后台管理及数据同步四大模块,医院信息系统(HIS)将挂号信息输出到分诊叫号系统,实现按顺序自动呼叫患者挂号列队信息。结果:门诊分诊叫号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由专职护士进行导分诊的医疗模式,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显著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结论:数字化门诊导诊、分诊系统可有效改善就诊环境和就诊秩序,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刘松;郑龙;孙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等速运动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根据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接受常规训练的对照组和接受等速运动训练的观察组,每组49例,检测训练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伸屈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膝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训练后伸屈肌肌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伸屈肌PT、AP和MRTW水平高于对照组;训练后8周及16周,观察组患者的伸膝、屈膝大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等速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肌力同时扩大关节活动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丽;周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设计研制合理的俯卧位专用床,以解决患者俯卧位时间过长时所导致的颜面部压痛、肩颈部和腰部酸痛及肢体麻木等不适症状。方法:研制的俯卧位专用床核心部件包括头枕升降控制箱、头枕多角度转向球、头枕位置紧固手刹以及头枕升降摇柄等。结果:该装备能更精准地调整患者俯卧时的头位,极大地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确保了患者正确体位的长时间维持。结论:该装置的各项功能对视网膜成功复位起到了使用便利、安全可靠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陆银春;周媛婷;苏纯音;武志峰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