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陈珍;倪萍
目的:分析等速运动训练对膝关节损伤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98例膝关节损伤患者,根据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将其随机分为接受常规训练的对照组和接受等速运动训练的观察组,每组49例,检测训练前后患者的膝关节功能、伸屈肌肌力及关节活动度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训练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高于训练前,且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膝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训练后伸屈肌肌力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伸屈肌PT、AP和MRTW水平高于对照组;训练后8周及16周,观察组患者的伸膝、屈膝大角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等速运动训练可以有效改善膝关节损伤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肌力同时扩大关节活动度,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丽;周军 刊期: 2014年第07期
MEK-8222K是由日本光电工业株式会社于2002年底推入中国的一款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针对仪器的技术性能、日常维护及常见故障案例进行分析。
作者:马玉春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发设计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系统,保障医院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疾病的诊断率、治愈率和工作效率。方法:通过信息化手段加强对医疗设备的日常维护,研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辅助医院医疗设备日常维护管理。结果:实现了设备基本信息登记、设备报修、设备维修验收、设备档案管理以及设备报废等系列业务信息化管理。结论:医疗设备维护管理系统可有效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维护效率,提升医院的医疗设备维护管理效益。
作者:石楠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针对长期视频显示终端(VDT)作业引发的疲劳健康问题,设计VDT作业疲劳实验,探求实验前后脉搏参数的变化,为VDT作业疲劳的评价提供方法。方法:筛选30名健康在校大学生进行试验,受试者进行连续4 h的静态计算机游戏操作,每0.5 h采集2 min指端容积脉搏波数据,在实验前后对受试者进行疲劳症状问卷调查。分析提取脉率及脉率变异性参数、指脉搏波波形特征参数,并对比实验前后脉搏波波形图的变化。结果:以疲劳量表FS-14为标准,疲劳实验后受试者精神与躯体疲劳度均有所上升。以Rechichi提出的视疲劳判断标准,疲劳试验后受试者均处于视觉疲劳状态。受试者在VDT作业疲劳实验前后其心率(HR)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呈下降趋势;脉率变异性算得RMSSD及SDNN指标具有显著性差异,且呈上升趋势;指脉脉搏波波形特征参数K,在实验前后呈波动性上升趋势。结论:脉率及其部分变异性参数、部分脉搏特征参数具显著性变化,脉搏波波形图在VDT作业过程中有趋势性的变化,脉搏波在VDT作业疲劳的监测中具有应用价值,有望成为评价VDT疲劳状态的指标。
作者:梁栗炎;杨琳;崔婧翾;王琪;芦杨;汪然 刊期: 2014年第07期
针对目前传统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原有教学模式进行系列改革探索,明确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具体内容,突出学科之间的交叉性。在教学改革中以培养学生基本操作技能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教学目的,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为目标,从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学内容、实验室管理及多元化考核方法等探讨生物医学工程改革的主要内容。实践证明,实验教学改革可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以及促进不同学科间交叉融合等方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李正美;郑浩;鲁雯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设计数字化门诊分诊叫号系统,改善就诊秩序、提高门诊医生的工作效率。方法:采用VC++语言,利用中间件技术,组成语音呼叫、大屏幕显示控制、后台管理及数据同步四大模块,医院信息系统(HIS)将挂号信息输出到分诊叫号系统,实现按顺序自动呼叫患者挂号列队信息。结果:门诊分诊叫号系统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以往由专职护士进行导分诊的医疗模式,减轻了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显著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结论:数字化门诊导诊、分诊系统可有效改善就诊环境和就诊秩序,极大地提升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朱刘松;郑龙;孙颖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卵巢囊肿破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46例卵巢囊肿破裂患者的阴道超声表现。结果:本组46例患者中39例为黄体囊肿,诊断符合率为93.4%;14例为巧克力囊肿,诊断符合率为57.1%,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结论: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准确、快捷及方便,为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急腹症提供了可靠依据。
作者:张丹;王韶雯;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创新型实验中心的建设以及在护理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分析传统护理学实验室基础条件、教育理念以及管理体系现状,根据护理学专业发展的特点,结合临床实际需求,提出创新型实验中心建设的方法和途径。结果:创新型实验中心的建设应从护理学实验中心的硬件设施、管理体系、实验项目、教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结论:创新型实验中心的建设使护理学实验教学质量提高,可以促进护理教学的发展。
作者:田红梅;何剑;周敏;胡可芹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中央负压吸引装置终端插孔消毒前后细菌检测情况,降低医院的交叉感染概率,为制定消毒管理规范提供依据。方法:对临床130个中央负压终端装置用安尔碘棉签进行螺旋式消毒,检验科人员分别对呼吸科48个、脑外科46个及小儿内科36个中央负压终端装置在消毒前后取样进行培养,将所取标本接种于无菌血琼脂平板培养基内,观察细菌生长情况,以检出细菌数量为污染标准。结果:临床设备中央负压吸引入终端插孔消毒后的污染率分别为呼吸科8.33%;脑外科6.52%;小儿内科5.56%,平均污染率为7.69%。检出的污染病原菌均为革兰氏阴性菌,消毒前后的污染率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08,P<0.05)。结论:采用安尔碘棉签消毒中央负压吸引终端口插孔,能够降低患者之间的交叉感染概率,可为患者提供安全的就医环境。
作者:焦永倩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从医学工程科职能和作用出发,探讨医学工程科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质量管理策略。方法:从组织构建,医疗设备和医用耗材的管理,以及医疗器械维护、维修等方面讨论医学工程科的质量管理策略。结果:通过开展医学工程质量管理,医疗设备使用效率明显提高,在组织建设、质量管理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结论: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医院的快速发展,使医学工程科在医院的作用和职能不断深化和拓展,加强其质量管理,能更好地发挥医学工程科服务于临床、保障医疗工作的核心作用。
作者:许敏光;闫伟;侯羿;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Elekta SLi系列加速器是一款技术成熟、质量稳定的放射治疗设备,能够提供宽范围和高精度的X射线和电子线能量,满足放射治疗外照射的临床需要,广泛应用于各大医院放疗科。设备长时间、高负荷运行难免会出现电路、机械等故障,及时发现并排除故障对于临床工作的正常展开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立华;张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研制一种可根据急救实际需求、快速组合、配套及特定的医疗装备新型急救背囊。方法:将病种导向理念引入前出急救模式中,优化前出模式,并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新型急救背囊。结果:新型急救背囊携带方便,展开、收拢快捷,能够显著减轻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结论:病种导向急救背囊指向性强,携行便利,功能全面,能够满足院前急救、突发紧急医疗救援以及野战救护时对急危重症患者快速医疗救治的实际需求。
作者:闫涛;武涧松;李海英;侯羿;蒋勇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应用标准的Glazer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案及生物反馈治疗仪诊断产妇产后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进而科学地指导医生通过电刺激和生物反馈对患者实施精准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生物反馈治疗仪,对897例产妇进行压力检测,并对Ⅰ型、Ⅱ型肌纤维功能进行评估。对观察组产妇进行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产妇无治疗。结果:经3个月后对897例产妇第二次评估,观察组评估结果趋向于正常值;对照组产妇评估结果明显差于观察组。结论:使用SA9800型的生物反馈治疗仪,配合Glazer评估结果对患者治疗起到了指导作用。通过量化测定盆底肌力和盆底肌肉受损的程度,经正确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产妇产后常见疾病的发生概率。
作者:易绍媛;任艳蕊;罗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并比较全麻及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以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将其具体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腰硬联合麻醉32例)和B组(气管插管全麻32例),对两组的麻醉效果、麻醉后不良反应以及血液动力学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①在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后即刻、切皮阶段以及拔出气管导管时等不同时段,A组的心率、血压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6,t=5.227,t=6.003;P<0.05);②A组的麻醉用药量、阻滞起效、麻醉效果以及阻滞完全时间4方面与B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77,t=4.956,t=7.328,t=6.887;P<0.05);③术后镇痛比较,A组要优于B组(x2=22.337,P<0.05);④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A组则显著低于B组(x2=15.321,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效果较好,且不良反应较少,同时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相对稳定,可在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李建桥;陈怡菲;陈平;谢柯祺;陈龙平;黄雪梅;魏福生 刊期: 2014年第07期
Taema呼吸机是法国原装进口的多功能呼吸机,其结构紧凑,操作灵便,具有智能化功能,从婴儿到成人均可得到对应的治疗模式。现以Taema-V6型呼吸机为例,讨论分析有代表性的维修实例[1]。
作者:张思远;张鹏;陈文霞;王魏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以移动医疗概念和3G智能手机的通讯网络特点为基础,构建一种基于3G智能手机的移动医疗系统模式。方法:利用3G智能手机,根据患者的需求由医务人员随时随地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实现患者在任何环境下均可接受医务人员的诊疗服务。结果:医务人员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为其提供各种医疗服务,完成移动医疗系统的基本功能。结论:基于3G智能手机的移动医疗系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应尽快将其应用于临床,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移动医疗系统的新技术。
作者:曲蕴慧;白新国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的疗效及其护理干预。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组采用腹腔镜手术。并对其进行必要的心理护理,密切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和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联合心理护理干预可提高异位妊娠并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治愈率,更好地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程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介绍无损检测的常见种类及其在工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探讨常见无损检测设备的校准和验证方法。方法:通过了解常见的无损检测设备及其主要性能指标,掌握各无损检测设备所采用的校准依据、主要技术参数以及对校准结果实现验证的主要方法。结果:对无损检测设备进行重复性、复现性及破坏性等的验证,确认是否满足使用要求,以达到实现质量控制的目的。结论:选取适当的无损检测手段以及设备性能良好的检测设备,做好校准结果和使用要求的验证是提高无损检测数据精确度的保障,可更好地为安全生产服务。
作者:孙静;樊超;李凤霞;侯铁栋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针对当前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的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方法:在分析质量控制管理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现状提出设备采购质量控制管理、临床使用质量控制管理和医学工程质量保障控制管理的管理要素。结果:通过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管理体系的构建,确保了医疗设备和仪器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结论:只有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监督管理,才能够有效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减少医疗纠纷,使医疗设备发挥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罗惠超 刊期: 2014年第07期
目的:充分利用社区医疗和医院的医生资源,提供远程监测诊断,为患者和医院提供更便利高效、安全的医疗服务。方法:设计专用新型无线保真(WiFi)技术的多参数遥测监护系统,包含专用新型WiFi模块、佩戴式多参数遥测监护仪盒、无线中继网络和医疗监视软件等,使用无线网络对心电、血氧及呼吸等进行检测及数据传输。结果:患者能够在正常生活的状态下进行监护,随时随地将电生理数据发送到医院,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电生理数据进行远程诊断及做进一步的治疗。对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可靠性及各参数的准确性进行严格的测试,数据传输准确率达到了98%以上。结论:该系统通过临床试验反馈良好,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和重要临床意义。
作者:郑传权;王春渊 刊期: 201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