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智祥;姜洪刚;周慧菊
目的:探讨医院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对医院发展的影响,以提高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节约医疗设备的购置资金。方法:通过对医院医疗设备租赁中心管理体系与信息系统的建立实践经验进行总结,客观的分析其优势与不足。结果:提升了医院医疗设备的标准化管理,减少医疗资源浪费,为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结论: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建立医疗设备租赁中心已逐渐成为医院提升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郑飞龙;张鹏;张巍;荆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医疗数据挖掘能够对医院现有数据库中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并提供有价值的医学知识,为医院管理中各项决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方法:介绍数据挖掘的概念,分析数据挖掘的主要任务,阐明医学数据挖掘的应用现状。结果:对数据挖掘技术在医院中医疗质量管理、医用耗材备货管理、手术室感染管理以及影像科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结论:提出数据挖掘应用时必须注意的问题,肯定了快速发展的图像数据挖掘技术所具有的较高学术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郁韩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评分体系的实施,达到科学管理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目的。方法:采用多侧面、多层次的考核评分体系对医学生物学本科生的实验课成绩进行考查,检验该评分体系的利弊,并进行改进与完善。结果:该考核评分体系的实施与管理,既可对学生的实验成绩做出较为全面、客观和合理的评价,也可使教师在考评过程中有章可循。结论:医学生物学实验课程考核评分体系的实施与管理,为实验教学的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建立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教学考核方法。
作者:文朝阳;马惠苹;贺旭;李宝红;李卫红;陈曦;王庆松;石佳;陈晨;侯燕芝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寻找出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的原因,完善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方法:以根本原因分析(RCA)法为基础,采用事件分析法评估X线机、高频电刀、婴儿暖箱、除颤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和呼吸机,探讨医疗设备产生医疗风险的根本原因。结果:通过加强预防性维护和质量控制检测可以降低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结论:采用RCA法对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
作者:杨俊;钱正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对医疗急救3G系统车载终端计量检定,以利于其定位准确、行驶路线正确和救治及时成功,并增加救治过程记录的可信度和效力。方法:对医疗急救3G系统车载终端的定位误差、方位角误差和速度误差等进行计量检定。结果:车载终端计量检定装置及其检定方法,可以满足检定车载终端的技术要求,提供合法有效证书。结论:计量检定对于医疗急救车及时成功救治患者和事后核查或履行举证责任等有很好作用。
作者:李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便于对心音信号进行分析,提高操作经验不足人员的分析能力和病情诊断效率,实现对于病症的快速鉴别。方法:引入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理论进行算法分析研究,利用LabVIEW2011进行编程设计,实现将一维的心音信号图形转化为有较强识别特征的强度图谱形式。结果:成功利用所设计的程序实现对心音信号基于STFT的图谱分析,简化了对于病情判别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采用心音信号的STFT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于心音信号分析的优化,可以起到预想的作用。
作者:韦哲;辛迈;汪凌艳;赵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职业人员和患者剂量监测的数据,编制剂量监测系统数据库。方法:应用MS Visual Basic高级编程语言编制数据库软件,完成前台客户端程序的命令接收和数据显示等功能,使用MS Access数据库完成数据的存贮、管理和维护。结果:根据国际公认的技术指标,设计完成本数据库,并撰写数据库的编制说明。数据库包括职业人员和患者两个分库,分别进行记录输入、记录浏览和记录查询。结论:剂量监测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心血管介入手术累计剂量监测数据的平台,为国家制订介入手术职业人员与患者辐射剂量控制标准与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张继勉;田源;丁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材料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好地掌握介入放射治疗的方法,减少介入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介绍各种影像设备DSA、CT、MRI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以及介入放射线设备防护知识,分析产生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给出避免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方案。结果:介入放射医生在介入放射线诊疗中增强了放射线设备防护意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介入放射治疗应用中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会损害医生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导致临床诊断事故,为此应做好防犯工作,使介入放射治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作者:芦静;尹今扬;胡良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构建医院医疗设备资产(HRP)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现对医疗设备资产全生命周期的动态跟踪管理。方法:针对传统模式下医疗设备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介绍HRP信息系统构建的背景,阐述HRP信息系统平台的实施过程。结果:先进的HRP信息系统平台可保障医疗设备管理形成以财务管理为主线的医院整体运营管理模式。结论:规范并严格执行HRP信息系统流程管理,是全面提升医院整体运营效率的关键所在。
作者:刘元明;刘欢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的腰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应用SPSS17统计软件对患者术前24 h、术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的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t=5.41,t=7.36,t=10.57;P<0.05)。结论:腰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是在CT引导下进行的一种微创手术,治疗符合其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且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以及出血少等优点。
作者:张凤全;雷仲民;郑新;梁永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实施迅速、有效的场内应急响应、大限度地减轻核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后果提供建议,并为我国核设施场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本课题组多年来参与核设施场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相关工作的经验和研究,做好威胁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应急预案,有效利用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响应效能。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有关建议,以及人群核辐射体内污染的检测与处置。结论:核设施单位必须建立场内医学应急组织,承担相应的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任务,做好核设施场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作者:秦斌;李抗;侯长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行之有效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良好运行。方法:根据实验动物管理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通过调研和专家论证,编写符合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结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刘艳;赵赤鸿;李晓燕;荣蓉;王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正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初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康复组(56例)和对照组(34例)。康复组在发病3个月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发病3个月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康复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9.32,P<0.01)。结论:在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孙丽;蒋金鹏;车媛;刘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无线镇痛信息系统在术后疼痛、慢性疼痛及癌性疼痛患者镇痛治疗中的应用,探讨其在手术麻醉科的使用价值。方法:无线镇痛系统通过镇痛终端发射无线信号给镇痛管理基站,将镇痛泵与无线镇痛终端相连,在设定的参数下进行持续或间断精密给药,以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水平。结果:对患者镇痛过程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处理和保存,通过监测台显示镇痛终端的运行及报警信息,自动生成患者自控镇痛记录单。结论:无线镇痛信息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患者对镇痛治疗满意度,减轻了麻醉医师镇痛治疗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医疗工作质量,提升麻醉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作者:杨霜英;于京杰;朱四海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程控X线机采用单片机为核心,通过软件和硬件达到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的自动及手动控制,与常规X线机相比,程控机X射线的质量高,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机器具有开机自检、故障联锁保护、存储用户条件及显示故障代码等功能。由于该系列程控X线机性能稳定、结构比较合理及操作简单,在各医院得到普遍使用。该机器采用了计算机程控技术,在设备维护检修过程中必须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与信号流程,对程控X线机典型故障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分析。
作者:崔新礼;苏明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针对临床上介入手术中的手术“盲区”以及微创手术中更精准的手术导航需求,采用新一代Aurora电磁跟踪技术辅助手术导航,通过与各种手术器械自由组合解决手术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方法:采用Aurora电磁跟踪系统与含有金属材料的医疗手术环境相匹配,利用电磁跟踪系统自带的控制软件,采用其配备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使用VC编程语言编写一套适合临床手术导航的实时显示系统。结果:通过临床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优点,并体现出Aurora电磁跟踪系统的性能优越。结论:Aurora电磁跟踪系统手术的定位精确,且可供用户使用SDK,编程操作自由方便,与手术器械组合灵活,易于实现手术的智能导航,全面提升了手术导航的准确度和可控度,在医学手术导航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罗伟;李珊珊;易春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针对我国大学的多元文化共存体系,提出一种中国大学文化的基本元素管理文化,即“诚信管理、创新管理、智慧管理、精细管理和系统管理”文化--基元管理文化,并描述其内涵。通过探讨基元管理文化的功能、价值及应用,倡导在发展基元管理文化的同时学会基元管理;通过生产活动以及对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具有基元管理文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实现文化强校、强国和富民的梦想。
作者:钱明理;惠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单次整体体外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不佳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方法:对子宫肌瘤单次整体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治疗资料及术中所见、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HIFU治疗平均功率362~400 W、辐照时间998~2947 s、治疗剂量398500.0J~1178800.0J、治疗强度789~1091 s/h;HIFU治疗后11~16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核磁共振检查或超声检查提示瘤体未明显缩小或稍增大,HIFU治疗后至手术时间为11~22个月;其中4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超声所见:子宫浆膜层光滑,与盆腔脏器、腹膜均无粘连,受照子宫肌瘤病灶中心1/2~4/5区域均为灰白色干酪样或乳状坏死,瘤体表层1/5部位见粉色典型螺旋状平滑肌组织结构、质地较软,部分呈囊性变;子宫浆膜层、子宫肌层及子宫内膜外观正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瘤体组织为平滑肌组织或有透明变性,无恶性病变组织。结论:肌瘤的部位、瘤体血供及治疗能量是影响HIFU疗效的重要因素,个体化治疗是HIFU成功的原则,彩色多普勒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莺;高悦;王燕;金志春;郭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MRI表现,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优势。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脊柱结核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及新生骨形成、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骨性椎管狭窄及钙化,但不如MRI敏感。而对椎间盘受累及脊椎结核早期变化的评估,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的范围准确评估,MRI占明显优势。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洪业;邓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