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伟;李珊珊;易春犍
目的:评价5种(A~E)不同品牌血糖仪测量血糖水平的准确性,为制定便携式血糖仪的临床使用管理规范提供数据参考。方法:应用等效性临床试验研究设计,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选取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受试者共230例,采用便携式血糖仪对其测量指端血的血糖浓度,并与静脉血生化血糖值进行比较,计算两种测量结果的相关系数r和测量偏倚。结果:受试者生化血糖值为2.19~19.95 mmol/L,平均生化血糖浓度为(6.77±2.65) mmol/L。血糖仪C与生化测量结果的差值均数小,为0.08 mmol/L。血糖仪E与生化测量结果差值的95%置信区间为(-0.87,-0.68)mmol/L,差别超出了等效区间(-0.83,0.83)mmol/L范围,不满足临床等效性。其他血糖仪的差值在等效区间内,满足临床等效性。5种血糖仪测量的血糖值与生化测量值之间的测量误差≤±20%或者≤±0.83 mmol/L的比例均低于95%。结论:5种血糖仪测量血糖的准确性尚可作为患者日常血糖监测,但准确度有待提高,有必要加强血糖仪准确性的持续性监测。
作者:杜显峰;李涛;李世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MRI表现,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优势。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脊柱结核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及新生骨形成、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骨性椎管狭窄及钙化,但不如MRI敏感。而对椎间盘受累及脊椎结核早期变化的评估,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的范围准确评估,MRI占明显优势。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洪业;邓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252Cf中子后装治疗机中子-γ射线混合场的中子和γ射线剂量测量方法。方法:利用一个对中子和γ射线灵敏度响应基本相同的组织等效电离室和一个仅对γ射线响应而对中子基本无响应的石墨电离室测量中子-γ射线混合场剂量,并应用计算值验证测量结果。结果:通过计算关键参数,测量出距离放射源分别为2.5 cm、5 cm、7.5 cm和10 cm处的中子剂量率和γ射线剂量率,其测量值与计算值相比大偏差为-5.22%。结论:应用双电离室方法可精确测量中子-γ射线混合场。
作者:李明生;程金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便于对心音信号进行分析,提高操作经验不足人员的分析能力和病情诊断效率,实现对于病症的快速鉴别。方法:引入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理论进行算法分析研究,利用LabVIEW2011进行编程设计,实现将一维的心音信号图形转化为有较强识别特征的强度图谱形式。结果:成功利用所设计的程序实现对心音信号基于STFT的图谱分析,简化了对于病情判别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采用心音信号的STFT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于心音信号分析的优化,可以起到预想的作用。
作者:韦哲;辛迈;汪凌艳;赵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程控X线机采用单片机为核心,通过软件和硬件达到管电压(kV)和管电流(mA)的自动及手动控制,与常规X线机相比,程控机X射线的质量高,影像的清晰度有所改善,机器具有开机自检、故障联锁保护、存储用户条件及显示故障代码等功能。由于该系列程控X线机性能稳定、结构比较合理及操作简单,在各医院得到普遍使用。该机器采用了计算机程控技术,在设备维护检修过程中必须熟悉机器的工作原理与信号流程,对程控X线机典型故障结合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分析。
作者:崔新礼;苏明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制两种氧气转接头,在不改变呼吸机氧气连接装置的情况下,实现中心供氧系统不同终端插座之间的快速转换使用,解决临时更换呼吸机氧气连接装置的困难。方法:设计一种双卡套式连接结构,两端分别连接终端插座和氧气插头,构成简单实用的氧气转接头。结果:制作的两种氧气转接头实现呼吸机与不同氧气终端插座无缝衔接,安装时间只需数秒。结论:应用转接头实现呼吸机在医院范围内快速调配,解决了氧气插头与插座不匹配的问题,同时节省了大量资金。
作者:陆晓超;曾德举;李文斌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数字化影像系统的检索速度、传送效率以及改变传统影像保存的缺陷,提高临床影像诊断质量。方法:设计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多线程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通过实现多个线程并行工作而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并实现图像、文件等各类资源的快速传输。结果:将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运用于医院各科室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的各个方面,提高了医学信息传输速度,节省了传输时间和资金。结论: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的利用可以对医院医学影像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作者:王维红;樊廷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淡淡色彩,遮不住浓浓情怀;缓缓飘飞,传递着切切关爱。飞利浦的“蒲公英工程”如其名,似其形,充满朝气,顺风飘扬--从中国高纬度的北极小镇、四川的千年古镇,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族“神山”……飞利浦以基础医疗业务为契点,犹如美丽而顽强的蒲公英,随风飘散到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将殷殷希望传递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使点点健康惠及每一位普通民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材料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好地掌握介入放射治疗的方法,减少介入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介绍各种影像设备DSA、CT、MRI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以及介入放射线设备防护知识,分析产生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给出避免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方案。结果:介入放射医生在介入放射线诊疗中增强了放射线设备防护意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介入放射治疗应用中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会损害医生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导致临床诊断事故,为此应做好防犯工作,使介入放射治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作者:芦静;尹今扬;胡良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在西藏县级医院使用较多的医用X射线机是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XG200C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过对其延时电路故障实例进行分析,介绍XG200C型医用X射线机延时电路的故障检修处理方法。1故障现象XG200C型X射线机开机按下SA3曝光按钮,延时电路不工作造成曝光无法进行。
作者:窦智祥;姜洪刚;周慧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优势与不良反应,为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手段。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施行CT引导下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的36例患者(46个病灶)为研究对象,观察术中及术后影像学变化。结果:36例患者治疗中检测无创血压、脉搏、指端末梢血氧饱和度,主观主诉疼痛不适均无明显改变。46例病灶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增强CT,根据实体瘤的评价标准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或无进展4例、进展14例(病灶均为新发病灶),总有效率(CR+PR)为61%(28/46)。3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少量气胸2例(5.6%),咳血4例(11.1%),术后发热7例(19.4%),平均住院时间为5~7 d。结论:CT引导肺部恶性肿瘤RFA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术中不良反应及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李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单次整体体外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肌瘤效果不佳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方法:对子宫肌瘤单次整体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效果不佳后行手术治疗的5例患者治疗资料及术中所见、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HIFU治疗平均功率362~400 W、辐照时间998~2947 s、治疗剂量398500.0J~1178800.0J、治疗强度789~1091 s/h;HIFU治疗后11~16个月症状改善不明显,核磁共振检查或超声检查提示瘤体未明显缩小或稍增大,HIFU治疗后至手术时间为11~22个月;其中4例患者行子宫肌瘤剔除手术,1例患者行全子宫切除术。超声所见:子宫浆膜层光滑,与盆腔脏器、腹膜均无粘连,受照子宫肌瘤病灶中心1/2~4/5区域均为灰白色干酪样或乳状坏死,瘤体表层1/5部位见粉色典型螺旋状平滑肌组织结构、质地较软,部分呈囊性变;子宫浆膜层、子宫肌层及子宫内膜外观正常。术后病理检查提示:瘤体组织为平滑肌组织或有透明变性,无恶性病变组织。结论:肌瘤的部位、瘤体血供及治疗能量是影响HIFU疗效的重要因素,个体化治疗是HIFU成功的原则,彩色多普勒检测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吴莺;高悦;王燕;金志春;郭鹏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规范及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国家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建立用于校准X射线环境水平剂量仪的标准装置。方法:通过标准剂量仪测量不同附加过滤后的X射线束的衰减,测定标准辐射场常用的半值层及空气比释动能率,确定环境水平X射线辐射线质的有效能量和平均能量。结果:测定的辐射线质等参数与ISO和国家标准给出的技术指标误差<2%,满足标准装置的要求。结论:建立的X射线环境水平标准装置可以用于校准环境水平辐射剂量仪、并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条件。
作者:欧向明;赵士庵;丁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针对我国大学的多元文化共存体系,提出一种中国大学文化的基本元素管理文化,即“诚信管理、创新管理、智慧管理、精细管理和系统管理”文化--基元管理文化,并描述其内涵。通过探讨基元管理文化的功能、价值及应用,倡导在发展基元管理文化的同时学会基元管理;通过生产活动以及对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学习与实践,培养具有基元管理文化高素质的管理人才,以实现文化强校、强国和富民的梦想。
作者:钱明理;惠春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实施迅速、有效的场内应急响应、大限度地减轻核事故造成的损失和不良后果提供建议,并为我国核设施场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提供参考。方法:根据国内外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以及本课题组多年来参与核设施场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相关工作的经验和研究,做好威胁评估,有针对性地制订应急预案,有效利用应急资源,提高应急响应效能。结果:提出了进一步加强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的有关建议,以及人群核辐射体内污染的检测与处置。结论:核设施单位必须建立场内医学应急组织,承担相应的核事故场内医学应急任务,做好核设施场内医学应急准备与响应。
作者:秦斌;李抗;侯长松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针对临床上介入手术中的手术“盲区”以及微创手术中更精准的手术导航需求,采用新一代Aurora电磁跟踪技术辅助手术导航,通过与各种手术器械自由组合解决手术中遇到的各种难题。方法:采用Aurora电磁跟踪系统与含有金属材料的医疗手术环境相匹配,利用电磁跟踪系统自带的控制软件,采用其配备的软件开发工具包(SDK),使用VC编程语言编写一套适合临床手术导航的实时显示系统。结果:通过临床应用,验证了该系统的优点,并体现出Aurora电磁跟踪系统的性能优越。结论:Aurora电磁跟踪系统手术的定位精确,且可供用户使用SDK,编程操作自由方便,与手术器械组合灵活,易于实现手术的智能导航,全面提升了手术导航的准确度和可控度,在医学手术导航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者:罗伟;李珊珊;易春犍 刊期: 2014年第01期
医院麻醉医生不仅越来越重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同时也越来越依赖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医院在完成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以及影像数据传输及储存系统(PACS)等业务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始构建并应用手术麻醉信息系统,以保障医院手术麻醉的质量和安全。手术麻醉系统与HIS、LIS系统进行患者数据共享,对麻醉手术医疗信息闭环管理。在介绍麻醉信息系统的概念、主要功能以及麻醉信息管理预期效果的同时,指出目前医院麻醉信息系统应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作者:朱弋;徐正雄;李文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套科学、规范和行之有效的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标准操作规程,确保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管理良好运行。方法:根据实验动物管理的国家标准和实验动物设施的特点,通过调研和专家论证,编写符合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要求的标准操作规程。结果:制定并实施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SOP)。结论:通过制定和实施实验动物屏障设施运行管理标准操作规程,实现规范化管理,提高管理水平。
作者:刘艳;赵赤鸿;李晓燕;荣蓉;王子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总结脑转移伴颅外转移患者颅内、颅外多部位放疗的作用,探讨多部位放疗在颅内、颅外多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第二炮兵总医院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9例脑转移伴颅外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脑放疗(WBRT),且在放疗前或放疗后6个月内新发颅外转移灶。52例患者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其中45例接受颅外转移灶的放射治疗。结果:随访率为97.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为7个月,而单纯颅内放疗组,颅内、颅外多部位放疗组的MST分别为4个月、10个月,两组患者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3%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19,P<0.001)。结论:颅内、颅外多部位多次放疗是脑转移颅外多发转移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成;邹跃;孙松韦;陈星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