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飞龙;张鹏;张巍;荆斌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于2013年1月5日在北京召开了第五届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理事长朱庆生,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自林,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医疗器械监管司巡视员王宝亭,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王东升,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首都医科大学校长吕兆丰,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药材局局长纪春雷,国家卫生计生委体制改革司副司长刘殿奎、财务司副巡视员刘魁等领导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朋主持。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自林代表协会做“中国医学装备协会2013年工作总结及2014年工作计划”,并将协会一年来财务收支情况向大会做了报告。
作者:周少飞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心脏电生理模拟对于深入了解心脏的内在工作机制和发病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解决由于心脏电生理模拟涉及的微分方程和偏微分方程中实际编程问题,探讨研究心脏电生理模拟的高效编程方案与设计。方法:借助新西兰奥克兰生物工程研究所开发的数学建模环境OpenCMISS,给出了OpenCMISS的一些基本概念、编程原则、流程以及模拟实例。结果:OpenCMISS的良好编程环境能够有效实现心脏的电生理模拟。结论:基于OpenCMISS的心脏电生理模拟解决方案可极大减少程序开发的难度,为从事电生理模拟领域的研究者提供有效的工具。
作者:郑诗强;张镇西;李怡勇;郭赤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优势与不良反应,为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手段。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邯郸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施行CT引导下肺恶性肿瘤射频消融(RFA)的36例患者(46个病灶)为研究对象,观察术中及术后影像学变化。结果:36例患者治疗中检测无创血压、脉搏、指端末梢血氧饱和度,主观主诉疼痛不适均无明显改变。46例病灶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查增强CT,根据实体瘤的评价标准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或无进展4例、进展14例(病灶均为新发病灶),总有效率(CR+PR)为61%(28/46)。3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少量气胸2例(5.6%),咳血4例(11.1%),术后发热7例(19.4%),平均住院时间为5~7 d。结论:CT引导肺部恶性肿瘤RFA治疗具有安全性高,术中不良反应及创伤小,疗效好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作者:李学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提高数字化影像系统的检索速度、传送效率以及改变传统影像保存的缺陷,提高临床影像诊断质量。方法:设计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多线程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通过实现多个线程并行工作而提高程序的运行速度,并实现图像、文件等各类资源的快速传输。结果:将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运用于医院各科室以及远程医疗系统的各个方面,提高了医学信息传输速度,节省了传输时间和资金。结论:基于Socket套接字的医学信息传送模块的利用可以对医院医学影像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
作者:王维红;樊廷玖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252Cf中子后装治疗机中子-γ射线混合场的中子和γ射线剂量测量方法。方法:利用一个对中子和γ射线灵敏度响应基本相同的组织等效电离室和一个仅对γ射线响应而对中子基本无响应的石墨电离室测量中子-γ射线混合场剂量,并应用计算值验证测量结果。结果:通过计算关键参数,测量出距离放射源分别为2.5 cm、5 cm、7.5 cm和10 cm处的中子剂量率和γ射线剂量率,其测量值与计算值相比大偏差为-5.22%。结论:应用双电离室方法可精确测量中子-γ射线混合场。
作者:李明生;程金生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团注追踪技术(BTT)在上腹部增强扫描的应用。方法:对200例患者运用BTT进行上腹部螺旋扫描。造影剂按照1.5 ml/kg经手背静脉用高压注射器注射,其压力为300 Pa,流速为2.5 ml/s,注药前扫描1次,注药后不同时相扫描2~3次。结果:188例患者很好地显示出腹主动脉、肝动脉、脾动脉、肝门区血管分支、门静脉及下腔静脉,10例患者因门脉高压导致影像不理想,2例患者失败。结论:基于BTT的CT上腹部增强扫描可获得满意的图像,并可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
作者:孙涛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更好地保存和利用心血管介入治疗中职业人员和患者剂量监测的数据,编制剂量监测系统数据库。方法:应用MS Visual Basic高级编程语言编制数据库软件,完成前台客户端程序的命令接收和数据显示等功能,使用MS Access数据库完成数据的存贮、管理和维护。结果:根据国际公认的技术指标,设计完成本数据库,并撰写数据库的编制说明。数据库包括职业人员和患者两个分库,分别进行记录输入、记录浏览和记录查询。结论:剂量监测系统数据库的建立,提供了心血管介入手术累计剂量监测数据的平台,为国家制订介入手术职业人员与患者辐射剂量控制标准与技术规范提供基础数据。
作者:张继勉;田源;丁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设计外伤伤口面积的计算和存储面积值系统。方法:在visual c++6.0开发平台下运用图像处理的相关技术计算得到伤口的面积;采用ADO方式访问Access 2003数据库,将面积数据存入数据库,应用SQL语言对库中信息进行检索。结果:由动物模型测量及保存的结果表明,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实现了快速计算伤口面积并保存检索面积等信息的功能。结论:该系统完全适合计算和保存伤口面积值,并可以对面积信息进行检索,能够为医生的诊疗提供有效数据,为患者就医带来方便。
作者:高鹏;廖琪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便于对心音信号进行分析,提高操作经验不足人员的分析能力和病情诊断效率,实现对于病症的快速鉴别。方法:引入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理论进行算法分析研究,利用LabVIEW2011进行编程设计,实现将一维的心音信号图形转化为有较强识别特征的强度图谱形式。结果:成功利用所设计的程序实现对心音信号基于STFT的图谱分析,简化了对于病情判别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结论:采用心音信号的STFT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于心音信号分析的优化,可以起到预想的作用。
作者:韦哲;辛迈;汪凌艳;赵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的腰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临床疗效。方法:对3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腰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术;应用SPSS17统计软件对患者术前24 h、术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行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定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日本矫形外科协会(JOA)评分,并进行分析。结果: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患者术后24 h、1周、1个月及3个月的JOA、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7,t=5.41,t=7.36,t=10.57;P<0.05)。结论:腰椎射频电流导管消融是在CT引导下进行的一种微创手术,治疗符合其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良好,且具有操作安全简单、手术时间短、损伤小以及出血少等优点。
作者:张凤全;雷仲民;郑新;梁永胜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按照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技术规范及我国现行国家标准的相关要求,在国家二级标准剂量学实验室建立用于校准X射线环境水平剂量仪的标准装置。方法:通过标准剂量仪测量不同附加过滤后的X射线束的衰减,测定标准辐射场常用的半值层及空气比释动能率,确定环境水平X射线辐射线质的有效能量和平均能量。结果:测定的辐射线质等参数与ISO和国家标准给出的技术指标误差<2%,满足标准装置的要求。结论:建立的X射线环境水平标准装置可以用于校准环境水平辐射剂量仪、并为开展相关的研究工作提供实验条件。
作者:欧向明;赵士庵;丁艳秋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脊柱结核的CT、MRI表现,比较两种技术的诊断优势。方法:对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患者脊柱结核的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能较好地显示骨质破坏、骨质增生硬化、死骨及新生骨形成、椎间隙狭窄、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和腰大肌脓肿、骨性椎管狭窄及钙化,但不如MRI敏感。而对椎间盘受累及脊椎结核早期变化的评估,椎旁软组织肿胀/肿块的范围准确评估,MRI占明显优势。结论:CT与MRI结合检查可全面反映脊柱结核的影像学特征,有利于脊柱结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张洪业;邓凯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前,在西藏县级医院使用较多的医用X射线机是上海医疗器械厂生产的XG200C型医用诊断X射线机,通过对其延时电路故障实例进行分析,介绍XG200C型医用X射线机延时电路的故障检修处理方法。1故障现象XG200C型X射线机开机按下SA3曝光按钮,延时电路不工作造成曝光无法进行。
作者:窦智祥;姜洪刚;周慧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早期正规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0例初发急性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分为康复组(56例)和对照组(34例)。康复组在发病3个月内生命体征平稳后开始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发病3个月后生命体征平稳后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两组分别于治疗前、后1个月,治疗后2个月采用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无统计学意义(x2=0.074,P>0.05)。治疗1个月、2个月后康复组的Brunnstrom偏瘫分级标准评分有显著提高,与对照组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x2=9.32,P<0.01)。结论:在发病早期对患者进行正规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的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孙丽;蒋金鹏;车媛;刘兰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实验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验证国家标准“JJF1308-2011医用热力灭菌设备温度计校准规范”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以及能否达到检测医用灭菌器温度的技术要求。方法:使用温度检测装置在空载条件下运行灭菌程序得出实验数据,对其进行不确定度分析和评定后得出结论。结果:通过空载实验和对实验结果不确定度的分析与评定,验证了“JJF1308-2011规范”的可行性和合理性。结论:实验证明,“JJF1308-2011规范”的校准方法易于操作,科学客观,能够满足检测灭菌器质量安全的各项要求。
作者:崔骊 刊期: 2014年第01期
淡淡色彩,遮不住浓浓情怀;缓缓飘飞,传递着切切关爱。飞利浦的“蒲公英工程”如其名,似其形,充满朝气,顺风飘扬--从中国高纬度的北极小镇、四川的千年古镇,到平均海拔4500米的藏族“神山”……飞利浦以基础医疗业务为契点,犹如美丽而顽强的蒲公英,随风飘散到大江南北,落地生根,将殷殷希望传递到祖国的每一个角落,使点点健康惠及每一位普通民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介绍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材料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好地掌握介入放射治疗的方法,减少介入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介绍各种影像设备DSA、CT、MRI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以及介入放射线设备防护知识,分析产生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给出避免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方案。结果:介入放射医生在介入放射线诊疗中增强了放射线设备防护意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介入放射治疗应用中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会损害医生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导致临床诊断事故,为此应做好防犯工作,使介入放射治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作者:芦静;尹今扬;胡良运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总结脑转移伴颅外转移患者颅内、颅外多部位放疗的作用,探讨多部位放疗在颅内、颅外多发转移患者治疗中的作用以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第二炮兵总医院2007年7月至2011年10月收治的79例脑转移伴颅外多发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给予全脑放疗(WBRT),且在放疗前或放疗后6个月内新发颅外转移灶。52例患者加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其中45例接受颅外转移灶的放射治疗。结果:随访率为97.5%,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MST)为7个月,而单纯颅内放疗组,颅内、颅外多部位放疗组的MST分别为4个月、10个月,两组患者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3%和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19,P<0.001)。结论:颅内、颅外多部位多次放疗是脑转移颅外多发转移患者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
作者:王成;邹跃;孙松韦;陈星宇 刊期: 2014年第01期
目的:寻找出医疗设备使用风险的原因,完善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方法:以根本原因分析(RCA)法为基础,采用事件分析法评估X线机、高频电刀、婴儿暖箱、除颤心电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微量注射泵和呼吸机,探讨医疗设备产生医疗风险的根本原因。结果:通过加强预防性维护和质量控制检测可以降低医疗设备的使用风险。结论:采用RCA法对医疗设备质量检测结果进行分析,能够进一步完善医院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系,保障医疗设备的使用安全。
作者:杨俊;钱正瑛 刊期: 201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