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田;谢媛琪;王昱;刘长续
目的 分析胸苷酸合成酶(Thymidylate synthetase,TYMS)基因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64例原发性肝癌TYMS基因进行扩增,免疫组化对照.结果 在64例肝癌中有28例表达TYMS,占43.8%,拷贝数中位数M=3.55×104 copies/mL,TYMS基因拷贝数对数(Log copies)与免疫组化分值有相关性,r=0.97,其中高拷贝(>1.0×105)表达有7例(10.9%),中拷贝((1.0~10)×104)表达有10例(15.6%),低拷贝(<10×103)表达有11例(17.2%),TYMS的表达与肿瘤大小、生存期(术后1年)、是否癌旁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病理类型、AFP水平、HBV-D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荧光定量PCR技术可替代免疫组化方法检测TYMS基因的表达,TYMS基因在原发性肝癌有表达,对肿瘤生长和转移中有促进作用,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靶向治疗证据.
作者:周志忠;黎喜梅;黄东联;洪海味;葛玲;黄水发;张春梅;叶宝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拉曼光谱具有非破坏性、微量精细分辨能力、标本无需特殊处理等优点,目前已显示出在生命科学领域广泛的应用前景.现从检测原理、检测的技术类别、样本的处理、参数的设置、检测数据方面分析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疟疾检测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
作者:董瑞玲;顾大勇;朱玉兰;臧庆伟;何建安;王佃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分析海南省白沙县2010~2012年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监测结果,掌握了白沙县土源性线虫的流行动态和流行规律,为评价该县的土源性线虫病防治效果和制定有效防治策略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和透明胶纸肛拭法对监测点常住居民土源性线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2010~2012年共检查3 045人,其中男性1 556人,女性1 489人.3年来男性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0.45%、11.31%、9.70%;女性蛔虫、鞭虫、钩虫感染率分别为0.54%、10.41%、13.70%.2010~2012年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分别为25.69%、22.61%和17.06%.2010~2012年蛔虫、鞭虫、钩虫及儿童蛲虫感染率分别为0.60%、12.30%、14.98%、34.21%;0.87%、11.79%、10.72%、38.78%;0.00%、8.48%、9.28%、36.31%.结论 白沙县2010~2012年人群土源性线虫总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儿童蛲虫感染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
作者:童重锦;胡锡敏;孙定伟;陈冬燕;林绍雄;刘莹;李尚国;林象伧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高危行为以及HIV、梅毒和HCV的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采集静脉血进行相关血清学检测.结果 上海市浦东新区2013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800人,就诊者中293人(36.63%)近三个月与暗娼发生过性行为,148人(18.50%)与临时性伴发生过性行为,4人(0.50%)与同性发生过肛交性行为,未发现注射毒品者.共发现HIV阳性7例(0.88%),梅毒阳性81例(10.13%).结论 浦东新区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中商业和临时性行为比较多,HIV感染较高,应加强性病门诊检测以及强化对门诊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
作者:张鹏;赵希畅;张枭;蒋培华;朱黎丹;金樱枝;林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单县蚊虫种类及生态习性等情况,为蚊媒的有效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单县选择城区及周边五个乡镇(单县政府、李新庄镇、郭村镇、黄冈镇、张集镇),每个乡镇分别选4个点进行调查.成蚊采用人饵帐诱捕蚊法、人房和畜房的蚊虫采用人工小时法、室外栖息场所采用帐扣法进行调查;幼虫采用幼虫勺或采集网从各类孳生地捞取带回室内进行种类鉴定.结果 共捕获成蚊7 556只,经鉴定为5属11种,其中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的密度高居前三位.从不同区域捕获的成蚊来看,在黄冈镇捕获的成蚊种类和数量多,尤其是中华按蚊,占捕获该蚊总数的56.42%.从不同栖息场所的成蚊种群构成来看,野外栖息的成蚊种类及数量多,畜房内栖息的三带喙库蚊比例高,占33.69%.结论 单县蚊虫种类繁多,不同区域的蚊媒种群分布不同,制定蚊媒防治措施应做到因地制宜,方能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邢玲玲;陈晨;郭秀霞;刘继云;王海防;王志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通过开展在建的海南昌江核电站周围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本底监测,建立该核电站周围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基线数据库,为当地政府和核电站提供宝贵的基线资料,为国家提供基本国情资料.方法 依据《辐射环境监测技术规范》(J/T61-2001)和《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测定规范》(GB/T14583-93)进行监测,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录入和分析.结果 环境地表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范围为0.02~ 0.36μGy/h,均数为(0.10±0.06)μGy/h,雅加林场大,新村、永安村小.室外天然γ辐射外照射所致居民的人均年有效剂量为87.07μSv.距核电站2、5、10、20、50km均数分别为(0.08±0.04)μGy/h、(0.06+0.02) μGy/h、(0.08±0.03) μ.Gy/h、(0.12±0.02) μGy/h、(0.16±0.10) μGy/h,其中除了距核电站2km和10km均数外,其余各距离均数间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昌江核电站周围环境地表γ辐射剂量率在海南省正常室外天然辐射本底水平内;室外天然γ辐射外照射所致居民的人均年有效剂量在我国的人均年有效剂量水平内,当地居民在此人均年有效剂量时对健康是安全的.
作者:陈玉珅;王川健;王龙义;雒潇;陈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现状及其危险因素,为制订全省糖尿病防治策略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按行业分层多阶段整群抽样方法,在海口市美兰区和定安县抽取制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社会服务、建筑和其他六大类行业共600名流动从业人口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测了解其糖尿病患病及危险因素情况,采用SPSS17.0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为9.8%,血脂异常率为56.5%,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18.7%和6.0%,现在吸烟率30.0%,过去12月饮酒率51.2%,畜肉摄入过量率为72.3%,新鲜蔬菜摄入不足率为21.0%,新鲜水果摄入不足率为27.2%,每日平均静态行为时间为4.8h;不同行业、性别和文化程度流动从业人口的糖尿病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与年龄、流动方式有关,患病率有随年龄增长和每天静态时间增加而呈上升的趋势.静态工作方式、畜肉摄入过量、新鲜蔬菜摄入不足和超重肥胖是流动从业人口糖尿病的高危因素.结论 海南省流动人口糖尿病患病率及其部分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已经明显高于常住居民的水平,应重视与加强流动人口糖尿病防控工作.
作者:符振旺;吴静;王红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以系统的文献回顾方法,了解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及心理干预研究的现状,结果均显示结核分枝杆菌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作用,结核病复发、耐药、痰菌不同都对病人心理状态产生影响.此外,不同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的患者心理状态存在差异.目前肺结核患者心理状态影响因素研究多关注于疾病与宿主方面,还应关注结核病不同阶段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有侧重的开展心理支持,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李世宏;王伟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近3年常州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方法 收集常州市2011~2013年的疟疾疫情数据、个案调查表及专题调查报告,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镜检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11~2013年全市共报告疟疾73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金坛市和溧阳市,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全部为男性,年龄范围24~60岁,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主要为农民工和技术工人.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安哥拉16例,占21.9%、尼日利亚14例,占19.2%、赤道几内亚13例,占17.8%.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发病到初诊平均间隔3.1d;初发病例38例,占52.1%,再燃病例35例,占47.9%.病例初诊以县级医疗机构和县级疾控机构为主,分别占42.5%、27.4%,确诊单位与初诊单位的一致率为87.7%;实验室确诊病例70例,占95.9%.镜检结果为恶性疟53例,占75.7%、卵形疟14例,占20.0%、三日疟2例,占2.9%、间日疟1例,占1.4%.结论 境外输入性疟疾是常州市疟疾的主要疫情特点,以恶性疟感染为主,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疟疾高发区.
作者:谢轶青;何明祯;朱仕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海口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以及认知情况,为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美沙酮门诊435例吸毒人员的静脉血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其进行HIV、HCV和TP感染的认知情况调查和分析.结果 435例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率为0.46%,HCV抗体阳性率为55.89%,梅毒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6.90%;婚姻状况、学历间的HCV抗体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学历间的梅毒血清学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HCV/TP合并感染率为5.06%; HIV/HCV合并感染率为0.23%.治疗过程中由于再吸毒导致的HCV和TP感染,分别占再吸毒总人数的66.67%和11.11%.吸毒人群对HIV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HCV和TP的认知相对较低.结论 海口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中以HCV的感染率和女性TP感染率较高,HCV/TP合并感染和复吸毒再感染现象严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加强HCV和TP的宣传.
作者:邢贞玮;郑艳姬;徐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白沙县全球基金疟疾项目实施结果,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提供重要科学的参考价值.方法 收集全县14个卫生院、9个农场项目执行单位、通过开展大量的疟疾诊断、治疗、预防、培训.同时加强对项目地区全面开展发热病人、疟疾带虫率(居民点)调查、流动人口的血检,以查明疟疾传染源.结果 2003~2012年白沙县疟疾疫情报共报告4 520例.疟疾病例数报告从2003年的879例,下降到2012年的1例;发热病人血检发现疟原虫阳性1 254例,阳性率0.73%,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居民带虫者116例,带虫率0.66%,2010年后未检出阳性;流动人口疟原虫阳性445例,阳性率1.45%,2012年未检出阳性.结论 疟疾项目顺利实施有力地控制疟疾的传播,为当前消除疟疾工作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符少花;王剑;符样志;王桂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了解2005~2013年丹东市疟疾病例的流行特点,为制定疟疾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疟疾计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多年来收集的疟疾病例信息,对丹东市2005~2013年疟疾病例的发病和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丹东市共报告疟疾病例52例,疟疾发病在地区分布(x2=33.77,P< 0.01)、性别(x2=24.38,P< 0.01)、职业别(x2=20.20,P< 0.01)、发病月份(x2=32.89,P< 0.01)和各年份感染类型(x2=38.63,P<0.01)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疟疾本地病例以间日疟为主,呈逐年减少趋势,输入病例以恶性疟为主,呈逐年增多趋势,且88.46%的输入病例与非洲劳务输出有关.有40.38%的病例在病后1~3d内就诊,所有病例病后平均就诊时间为13.84d,其中初次发病平均病后就诊时间为9.6d,复发病例平均病后就诊时间为18.27d;69.23%的病例由县(市)级医院报告;经多年开展监测点居民入户调查,居民防蚊意识和疟疾知晓率均有所提高.结论 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中老年出国劳务民工是丹东市输入性疟疾的主要人群,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断水平亟待提高;今后要继续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疟疾监测并适时开展以社区为基础的监测和现场调查工作.
作者:刘杨;秦玲;孟祥慧;苗长青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研究广东省潮州地区HIV-1艾滋病感染者标本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带型的分布特征.方法 对2009-2013年潮州地区HIV-1抗体确证阳性者标本的WB带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114例HIV-1阳性者标本WB带型中,gp160阳性率为100.00%; gp 120、gp41、p24、p66、p31阳性率高于90.00%; p51、p17、p55阳性率较低,分别为85.96%,78.07%和53.51%.WB带型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潮州地区HIV-1抗体阳性者的免疫印迹带型阳性率与其他地区的报道存在着差异.
作者:苏雪銮;陈爱苗;谢璧珠;刘杰;曾树权;林松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米非司酮对子宫肌瘤和内膜组织Ki67基因、MMP2基因、Fa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62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4例和治疗组38例,治疗组患者从月经周期第2~3d开始,每日服用25mg米非司酮,连续服用1个月后行子宫手术;对照组病人人院后不服用任何药物,直接手术,术中均取瘤体及内膜组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肌瘤及内膜组织中Ki67、MMP2、Fas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 治疗组子宫肌瘤组织Fas阳性率为5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子宫肌瘤Ki67的阳性表达率为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子宫肌瘤MMP2的阳性表达率为3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Ki67、MMP2和Fas的表达没有显著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大于0.05).结论 米非司酮抑制子宫肌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转移,促进肌瘤细胞凋亡,这可能是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的作用机理.
作者:黄玲;葛菲;李赛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与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ED)有关的危险因素,为防治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胎龄<32周的454例新生早产儿中设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237例和217例,调查窒息史、吸氧时间、产道感染、出生时体重、反复性肺部感染、哮喘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家族病史等信息是否是发生BPD的危险因素.结果 胎龄、出生时体重、吸氧时间、机械通气和哮喘及反应性气道疾病家族病史对于BPD发生的OR值分别为3.792、2.774、4.544、10.136和3.737,是BPD发生的高危因素.结论 引起早产儿发生BPD与患儿本身及患儿家族遗传史均有关系.针对这些危险因素提高产前保健意识和临床工作中的早期识别及干预能力,将有利于减少BPD的发生.
作者:董雪萍;王红兵;朱冠南;刘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肾功能、糖代谢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一院住院的高血压病人相关资料,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患病率为37.68%;尿酸水平随着高血压级别升高而增加,Ⅲ级高血压病人的尿酸水平明显高于Ⅰ、Ⅱ级高血压病人.随高血压级别增高,TC、APOA1、APOB、CREA、Cys-C呈升高趋势,HDL-e、动脉硬化指数(Arteviosclerosis index,ASI)呈降低趋势,表明高血压与脂代谢紊乱、肾功能障碍有关;高尿酸(Hyperuricemia,HUA)组与正常尿酸(SUA)组相比,HDL-c、ASI、CREA、Cys-C、GLU、GGT、APOA1、TG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高血压合并高尿酸患者脂代谢紊乱、肾功能障碍及糖代谢异常比单纯高血压患者严重.高尿酸血症影响因素非条件logistic分析,反过来证实HDL-C、ASI、CREA、Cys-C、GLU、GGT与高尿酸血症紧密相关.结论 高血压合并高尿酸血症与脂代谢紊乱、肾功能障碍、糖代谢异常紧密相关.
作者:何建春;毕小云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MPB64抗原在快速鉴别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9例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标本,进行培养液结核分枝杆菌MPB64抗原免疫胶体金法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25例确诊非结核性标本,抗原检测均阴性;64例确诊结核性标本中,62例抗原检测阳性,阳性率为96.9%.用MPB64抗原胶体金法检测非结核分枝杆菌,敏感性为96.9%,特异性为100%,诊断一致率为97.8%.结论 分枝杆菌MPB64抗原胶体金法可快速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及非结核分枝杆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一种有价值的检测方法.
作者:张帆;刘守江;覃林珍;魏巍;王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评估陕西省开展消除疟疾初期的疟疾流行与防治能力状况,为陕西省消除疟疾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与现况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2005年1月~2010年6月陕西省疟疾病例报告与处置、病原学检测、疟防能力现状及健康教育开展等进行摸底调查.结果 调查时段内全省累计报告疟疾病例239例,年发病率为0.11/10万,分布在全省30个县(区),间日疟、恶性疟和未分型疟疾病例构成比分别为38.91%、9.21%和51.88%.输入性病例占全部病例数的59.83%.病例实验室检测率、确诊率和规范治疗率为62.76%、48.12%、80.75%,24h网报及时率、个案调查率和疫点处置率为85.77%、75.31%和36.82%.居民和学生疟疾抗体阳性率为0.13%和0.20%.县级疾控医疗机构均能开展疟原虫显微镜镜检,乡级卫生机构仅45.74%能开展;县级疾控、县级医疗和乡级卫生机构疟防人员近5年培训率分别为40.00%、21.59%和10.07%,县级和乡级临床医生培训率为10.64%和11.86%,镜检人员疟原虫镜检技术培训率为11.31%和5.46%.结论 陕西省疟疾流行已处于较低水平,但基层在疟疾诊断,健康教育,疟防能力建设方面还需提高.
作者:周体操;张义;邓勇;张少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三明市1951~2013年麻疹疫情特征,为制定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51 ~ 2013年三明市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51 ~2013年三明市累计报告麻疹病例289 151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25.2/10万;死亡2 589例,死亡率为2.0/10万;病死率为0.9%.发病率呈逐渐下降趋势.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分布在3~5月,占总病例数的44.2%.随着麻疹疫苗接种的实施,极大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改变了麻疹流行规律,<3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下降,城乡发病率差距逐步缩小.1990~ 2013年间,男女发病比例为1.3∶1,病例以0~ 14岁为主,占71.55%(1 667/2 330);发病以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42.8%(996/2 330).结论 对适龄儿童全程接种麻疹疫苗,同时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免疫活动,是消除麻疹工作的关键.
作者:蔡和宋;朱道斌;林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 分析平顶山市2012和2013年人间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血清学检测结果,了解平顶山市布病的流行特点,为防控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2和2013年到平顶山布病防治门诊就诊者按照《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进行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接诊610人,191例为阳性,阳性率为31.31%;地区分布以鲁山县阳性率高(43.93%,47/107),其次为宝丰县,阳性率为43.10%(25/58);4~8月为人间布病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阳性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x2=1.904,P> 0.05);>60岁年龄组阳性率为高(36.32%);职业分布以农民感染率为高(79.06%,151/191).结论 应加强对布病防治工作的领导,坚持做好疫情监测,开展重点职业人群布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提高群众布病知识知晓率.
作者:王轶;罗学东;席慧霞;郭建沂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