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p感染对胃黏膜FOXP3和TGF-β1及IL-10表达的影响

赵振祥;高瑞红;姚红;郝素珍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 转化生长因子-β1, 白介素-10
摘要:目的 研究Hp感染对胃黏膜FOXP3、TGF-β1、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ELISA法检测Hp感染与未感染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FOXP3mRNA、TGF-β1mRNA的表达和IL-10的含量;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后的TGF-β1、IL-10含量.结果 (1)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OXP3mRNA、TGF-β1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IL-10的含量较Hp感染阴性患者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5和P<0.01);(2)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FOXP3mRNA的表达与TGF-β1mRNA和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3)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1h后,TGF-β1及IL-10的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Hp感染可上调胃黏膜局部CD4+CD25TOXP3+Treg细胞,诱导胃黏膜细胞分泌TGF-β和IL-10,从而抑制胃粘膜局部免疫,促进Hp的免疫逃逸和持续性感染.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金黄色葡萄球菌多位点熔解曲线分型可行性研究

    目的 建立多位点熔解曲线体系(Mutiple locus melting curve system,MLM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进行分子分型,并评价其可行性.方法 建立并应用多位点熔解曲线体系检测59株金葡菌,以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作为金标准,评价MLMC方法应用与金葡菌食物中毒快速溯源的可行性.结果 MLMC将59株金葡菌分为19个型别,包括11个流行克隆和8个散发克隆.PFGE将其分为15个型别,包括8组流行克隆和7个散发克隆.两者有13株金葡菌呈现不一致的分型结果,两种方法分型一致性为77.97%(46/59).MLMC和PFGE的Simposn相关系数依次是0.92和0.87.结论 结合流行病资料分析,认为MLMC方法具有良好的分型能力、分辨力和合理性,同时操作简单快速,分辨率高于PFGE分型技术,可应用于金葡菌食物中毒的快速溯源和筛查.

    作者:王冰;李迎慧;扈庆华;林一曼;石晓路;邱亚群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十堰市茅箭区性病流行趋势分析

    目的 了解十堰市茅箭区2008~2013年性病疫情流行情况,为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茅箭区医疗机构2008~2013年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的性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茅箭区2008~ 2013年累计报告性病2 8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3.27/10万,由2008年的247.60/10万下降到2013年的83.9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报告的性病当中,梅毒病例报告数多,占37.79%;男女性别比为1∶1.02;20~ 39岁年龄组占66.11%;家务待业、工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茅箭区性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维持较高水平,应继续针对性病高发人群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干预.

    作者:唐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广州市7~14岁学龄儿童营养状况与贫血相关性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和贫血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城市儿童超重/肥胖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参加2013~2014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的7~14岁学龄儿童,检测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依据身高体重指数(BMI)把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划分为消瘦、超重、体重正常和肥胖等四组.分析学龄儿童不同营养状况下的血红蛋白及贫血的分布规律,探讨消瘦、超重和肥胖等的营养状况与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区的3 187名7~ 14岁学龄儿童参与了本次调查,其消瘦、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3%、10.8%和8.0%.其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P值均<0.01).学龄儿童贫血率为2.2%,其中男生贫血率为2.3%,女生贫血率为2.2%,贫血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的年龄与血红蛋白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并且消瘦者发生贫血的危险性较正常体重大(OR=1.23,95%CI:1.05~ 1.41,P<0.05).按性别分组后,男生BMI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正常体重组比较,消瘦男生更易于发生贫血(OR=1.30,95% CI:1.07~1.53,P<0.01).女生中不同营养状况与贫血则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广州市7~ 14岁学龄儿童中消瘦男生发生贫血的危险性较大,但超重、肥胖与贫血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而女生营养状况与贫血之间未见明显相关.

    作者:朱艳娜;富诗岚;何宝婷;雷伊玲;唐少鹤;林泽君;孙逸明;马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抗耶氏肺孢子菌合成抗原IgG和IgM及IgA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利用北京地区随机人群,抗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人工合成主要表面糖蛋白(Recombinant 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调查抗PjrMsg、IgG、IgM和IgA抗体水平,探讨人群感染Pj情况.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的Pj rMsg可溶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调查266例北京地区随机人群血清抗Pj rMsg IgG、IgM和IgA抗体的检出情况.结果 北京地区266例随机血清,抗Pj rMsg IgG、IgM和Ig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42.5%(113/266),41.7%(111/266)和0(0/266).其中同期IgG阳性IgM阳性、IgG阳性IgM阴性、IgG阴性IgM阳性和IgG阴性IgM阴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7.3%(46/266)、25.2%(67/266)、24.4% (65/266)和33.1%(88/266).40~50岁组的抗Pj rMsg IgM抗体检出率为62.8%(59/94),分另别高于20~29岁组的32.9%(28/85)(x2=15.895,-0.000)和30~39岁组的27.6%(24/87)(x2=22.522,P=0.000).结论 北京地区成人抗Pj rMsg IgG与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5%和41.7%,人群感染Pj后的IgG或IgM抗体阳性率高达66.9%,IgA抗体没有检出以及IgM抗体在高年龄组中检出率高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营改;任珊珊;乌姗娜;徐安健;赵高潮;任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尼可地尔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2年5月~ 2014年2月在海口市人民医院心内科住院确诊为不稳定型冠心病的16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可地尔口服,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 心绞痛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为72.8%,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24h平均缺血时间及缺血次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尼可地尔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安全有效.

    作者:詹莉;林红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琼海市暗娼人群性病/艾滋病综合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对暗娼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干预的方法和措施并评估其效果.方法 关键人物培训、同伴教育、发放宣传材料,提供免费检测、咨询、治疗及转诊服务等.结果 2009~2011年间,暗娼人群接受干预的比例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24.24% (206/850)上升到干预后的80.11%(423/528),安全套使用率由干预前27.65%(235/850)上升到干预后的96.02%(507/528);梅毒感染率由干预前8.71%(74/850)下降到干预后的3.41%(18/528),(x2=14.67,P< 0.01).淋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由干预前1.99%(8/402)、17.66%(71/402)下降到干预后0.00%(0/528)、4.73 %(25/528).(x2=8.39(校正),P< 0.01;x2=41.2,P< 0.01).艾滋病的感染率由干预前0.24%下降到干预后0.00%(x2=0.15(校正),P> 0.05).结论 对暗娼人群进行综合行为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也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如何有效地、持续提高行为干预的效果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许海卫;王黎明;钟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硒代蛋氨酸对小鼠巨噬细胞增殖及硒蛋白K的影响

    目的 探究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及巨噬细胞中硒蛋白K(SelenoproteinK,SelK)的影响,并观察SelK在小鼠巨噬细胞中的定位.方法 加硒代蛋氨酸(Se-Met)培养巨噬细胞,用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e-Met对小鼠巨噬细胞中SelK mRNA和SelK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SelK在巨噬细胞中的位置.结果 Se-Met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其中浓度为1 μmol/L Se-Met在处理巨噬细胞24 h和48h后,能显著性地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P<0.01);1 μmol/L Se-Met能使巨噬细胞中SelK的mRNA含量显著增加(24 h处理组,P<0.05; 48 h处理组,P<0.01),另外,SelK蛋白的含量也有所增加(48 h处理组,P<0.05).浓度为100 μmol/L Se-Met在处理巨噬细胞48 h后,能极显著性地抑制巨噬细胞增殖(P<0.01).结果还显示SelK蛋白与内质网标志物KDEL都存在于巨噬细胞内的相同位置上. 结论 SeMet在促进巨噬细胞增殖的同时,使存在于内质网上的SelK增加.

    作者:满云翔;李瑞敏;傅玉才;张仁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后调节性T细胞和IL-35的变化

    目的 研究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的变化.方法 42例肝吸虫病患者,分为吡喹酮片(150mg/kg)治疗1个疗程组(共17例)和2个疗程组(共25例),比较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ELISA法测定血清IL-35含量的变化,并设健康对照者14例.结果 1个疗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分别为(12.3±4.1)%和(9.2±2.9)%;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9±3.7)%和(4.4±2.5)%;健康对照组为(4.2±1.1)%.1个疗程组血清IL-35治疗前后分别为(82.2±15.3)pg/mL和(62.3±11.9)pg/mL,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88.3±18.5)pg/mL和(39.7±10.4)pg/mL,健康对照组为(38.4±10.6)pg/mL.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与2个疗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个疗程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升高,治疗后均下降,2个疗程组下降更显著,可作为肝吸虫病疗效的判定指标.

    作者:童新灯;李敏;熊晓佳;彭雁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三项肿瘤标志物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意义

    目的 探讨癌胚抗原(CEA)、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106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良性组(55例)和恶性组(51例),恶性组分为肺癌组(36例)和其它恶性肿瘤组(15例),比较各组胸腔积液CEA、CYFRA21-1、NSE水平,并比较上述三项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肺癌组和肺部其它恶性肿瘤组胸腔积液CEA、CYFRA21-1、NSE水平均高于良性组(t=16.633、11.768、11.324,P均<0.01;其它恶性肿瘤组与良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8.255、10.354、9.245,P均<0.01,肺癌组上述三项肿瘤标志物水平稍高于其它恶性肿瘤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诊断肺癌和胸部其它恶性肿瘤组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于其中一项单独检测或两项联合检测,特异性虽然有所降低,但差异不大.结论 CEA、CYFRA21-1、NSE联合检测诊断恶性胸腔积液敏感性和准确率高,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伟;刘光金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深圳市疑似寄生虫病例血清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利用疾控检测平台检测寄生虫感染疑似病例血清抗体,为医院诊疗寄生虫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寄生虫病诊断标准的ELISA方法,对深圳市、区属医院送检的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及棘球蚴病疑似病例血样进行血清抗体IgG检测.结果 深圳市、区属医院896份寄生虫病疑似病例血清样本4种寄生虫抗体总阳性率为14.1%(126/896),其中深圳市、区属医院血样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6%(100/734)、16.0%(26/162),抗体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6,P>0.05);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及棘球蚴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2% (38/234)、17.8% (48/269)、11.6%(22/189)、8.8%(18/204).结论 深圳市存在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及棘球蚴病病例,应加强寄生虫病防治的宣传、监测和管理.

    作者:张志诚;余淑苑;张泽娜;姜国燕;黄达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抗体检测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厦门地区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感染情况,为输血保障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部分厦门地区献血者标本进行细小病毒B19抗体检测,并对抗体阳性献血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对其中部分细小病毒B19-IgM阳性标本进行细小病毒DNA检测,分析细小病毒B19-IgM阳性与病毒血症的关系.结果 在1 078名献血者中,细小病毒B19-IgM阻性率为4.7%(51/1 078),细小病毒B19-IgG阳性率16.7%(181/1 078),总抗体阳性率20.3%(219/1 078);总抗体阳性率随年龄段增大而升高(x2=7.948,P<0.05),本省籍献血者阳性率低于外省籍(x2=6.994,P<0.05),不同职业献血者中农民的阳性率高占35.47%,不同性别、血型的献血者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份细小病毒B19-IgM阳性标本仅检出2份细小病毒DNA阳性,献血者细小病毒B19核酸阳性率不低于0.18%(2/1 078).结论 厦门地区献血者中存在细小病毒感染,在今后的输血保障工作中应引起重视.

    作者:欧山海;林永财;陈长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Hp感染对胃黏膜FOXP3和TGF-β1及IL-10表达的影响

    目的 研究Hp感染对胃黏膜FOXP3、TGF-β1、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ELISA法检测Hp感染与未感染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FOXP3mRNA、TGF-β1mRNA的表达和IL-10的含量;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后的TGF-β1、IL-10含量.结果 (1)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OXP3mRNA、TGF-β1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IL-10的含量较Hp感染阴性患者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5和P<0.01);(2)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FOXP3mRNA的表达与TGF-β1mRNA和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3)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1h后,TGF-β1及IL-10的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Hp感染可上调胃黏膜局部CD4+CD25TOXP3+Treg细胞,诱导胃黏膜细胞分泌TGF-β和IL-10,从而抑制胃粘膜局部免疫,促进Hp的免疫逃逸和持续性感染.

    作者:赵振祥;高瑞红;姚红;郝素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恶性淋巴瘤血清CA125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ML)中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确诊116例ML患者,以同期入院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对照,检测ML血清CA125水平,分析血清CA125水平与临床特征、分期、β2-MG、LDH、治疗反应、组织类型及预后等关系.结果 116例ML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有54例,占46.6%,ML初治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或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mission,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或进展组(Progressive disease,PD)血清CA125水平较CR组再次升高.ML初治时血清CA125水平与β2-MG、LDH、分期、渗出、B症状、结外病变数目、IPI有明显相关性,血清CA125水平正常组较升高组CR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可反映ML的侵袭性、治疗反应,对ML的分期、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血清CA125水平可能在HL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杨方方;向琪;王顺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K-B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性,头孢硝噻酚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TEM型和ROB-1型基因采用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法.结果 检出62株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其中60株β-内酰胺酶阳性.60株β-内酰胺酶阳性株中58株检出TEM-1型基因,占96.7%,1株检出ROB-1型基因,占1.7%,1株未检出基因型.结论 产TEM-1型β-内酰胺酶是流感嗜血杆菌主要耐药机制,但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的出现更值得关注.

    作者:肖航;吴祥林;姚伟;陈俊玲;王光磊;李如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抗菌机制研究

    目的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手段,对重组柞蚕抗菌肽AD抗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微量肉汤法鉴定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敏感质控标准菌株ATCC25922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ATCC35218的抑菌作用后,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重组柞蚕抗菌肽AD处理前后E.coli超微结构变化,再用流式细胞Ca2+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经重组柞蚕抗菌肽AD处理前后E.coli细胞膜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微量肉汤法证明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敏感株ATCC25922和耐药株ATCC35218的MIC值均为8μg/mL;透射电镜观察到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破坏细菌胞膜的完整性;流式细胞Ca2+荧光探针检测发现,经重组柞蚕抗菌肽AD作用后,细菌胞内表面上的二价阳离子Ca2+浓度增高.结论 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的抗菌机制可表现为膜完整性的破坏,并伴随胞内Ca2+浓度的增高.

    作者:张倩;邓平建;王兴顺;李浩;杨小柯;耿艺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安阳市261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分析安阳市人间布鲁氏杆菌病(布病)治疗及防治经验,为防治和控制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1例布病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多梯化,以发热、关节疼、肌肉疼痛常见,肝脾和睾丸肿大少见,发病确诊中位数为36.18d,72.41%病人有误诊,病人以青壮年居多,30~6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6%.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54%,男女之比为2.95∶1,261例患者有62例来自林州市,居各县区之首.全年均有发病,每年5~6月份发病人数达到高水平,占总数的34.10%.结论 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急性病人转为慢性.

    作者:高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肾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啶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后肾功能及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I/R组)、假手术组(S组)和右美托咪啶预处理组(Dex组),每组10只.I/R组切除右肾,左肾缺血45min,再灌注60min,造肾I/R模型;Dex组于造模前泵注30minDex;每组于I/R后6h取肾脏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另取血样,分离血浆,多功能生化仪检测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含量;ELISA检测肾损伤分子-1(Kim-1)、IL-1β、TNF-α及P-STAT3含量;Western-blot检测肾组织中P-STAT3表达的变化.结果 HE染色结果显示,与S组相比,I/R组肾脏损伤严重,炎症明显,而Dex干预组则明显减轻;肾功能及炎性因子检测结果显示,与S组比较,I/R组和Dex组Scr、BUN、Kim-1、IL-1β、TNF-α及P-STAT3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Dex组明显低于I/R组(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I/R组肾脏中P-STAT3表达增高,Dex可降低P-STAT3表达水平.结论 Dex可以减轻由I/R引起的肾功能障碍,抑制炎性反应,降低磷酸化STAT3表达,对肾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作者:吕鹏;徐长荣;沈中顺;白军;路遥;马恩友;查朔南;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家蝇幼虫抗真菌肽在不同条件下的结构与活性分析

    目的 制备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抗真菌肽-1(Musca domestica antifungal peptide-1,MAF-1),对分离出的MAF-1进行结构与功能分析.方法 通过C18柱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RP-HPLC)相结合的方法制备MAF-1,通过圆二色谱和微量液体菌落计数法检测MAF-1在100℃30min、100℃1h、2% SDS溶液及5% SDS溶液作用条件下结构及活性变化的情况,进而探索MAF-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果 通过C18柱固相萃取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分离制备出MAF-1;通过圆二色谱测出水溶液中MAF-1主要以α[螺旋及β折叠为主,无规卷曲的构象也存在;随着物理方法煮沸和化学变性剂SDS的加入,对MAF-1 β折叠结构影响较大,其抑菌活性也相应降低.结论 物理煮沸和化学变性剂SDS对MAF-1的二级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涂涛田;韩洁;季恒青;刘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 调查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患者恢复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病历复习的方式,寻找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邀约病人返院进行回访,对患者目前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营养评价得分将病人分为营养良好组和营养不良组.对患者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肿瘤部位、肿瘤分期、手术前BMI、手术期间体重下降程度、是否化疗、术后时间等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共调查142例,其中营养状况良好者89人占62.7%,营养状况不良者53人占37.3%.营养良好组患者年龄、受教育程度、手术期间体重下降程度以及术后时间与营养不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手术期间体重下降程度、术后时间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期营养状况的影响因素.结论 高龄、手术期间体重下降≥5%是胃肠道肿瘤患者术后恢复期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营养状况得到了相应的改善,但营养不良问题仍然突出.

    作者:刘莉;谭荣韶;王雯;薛瑶纯;马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 两种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用于干血斑样本的比较

    目的 使用两种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DBS)样本并比较耐药结果,以期建立适合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河南省和安徽省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5年以上HIV感染者共35名,采集全血制作干血斑标本,进行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测定,分别使用两种文献报道的方法扩增干血斑标本中的HIV-1 pol区核苷酸片段,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并比较34个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差异.结果 低载量<1×103 copies/mL,方法2具有更高的扩增率(5/5),而方法1能扩增成功3份(3/5).方法2共检出269个主要耐药突变位点,两种方法耐药位点的一致率为95.9%(258/269).与方法1比较,有11个耐药位点存在差异,7个位点由混合碱基引起,另4个差异位点则集中为:E138Q和K101Q.结论 两种方法都能够检测病毒载量大于1×103 copies/mL的样本,但是对于低载量样本方法2较方法1有更好的表现,后续应选择更多的不同亚型标本进行研究.

    作者:赵海;邢辉;廖玲洁;邵一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