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冰;李迎慧;扈庆华;林一曼;石晓路;邱亚群
目的 了解十堰市茅箭区2008~2013年性病疫情流行情况,为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茅箭区医疗机构2008~2013年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的性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茅箭区2008~ 2013年累计报告性病2 8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3.27/10万,由2008年的247.60/10万下降到2013年的83.9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报告的性病当中,梅毒病例报告数多,占37.79%;男女性别比为1∶1.02;20~ 39岁年龄组占66.11%;家务待业、工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茅箭区性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维持较高水平,应继续针对性病高发人群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干预.
作者:唐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北京市昌平区性传播疾病的发病趋势和流行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今后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 2013年昌平区性病疫情报告资料及人口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 2013年昌平区性传播疾病的年平均发病率为52.43/10万,男女之比为1.16∶ 1,年龄主要集中在20~39岁,占68.17%,职业以家务及待业、农民、商业服务及干部为主,共占65.27%,地区以东小口镇、回龙观镇、城北街道及北七家镇为主,共占64.44%.结论 2008~2013年性病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淋病呈下降趋势,梅毒有上升态势.性病发病人群大多集中在男性、青壮年、家务及待业这一群体.
作者:李芬;王会松;刘红新;郭松洋;侯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通过对162例肝吸虫病病例的临床分析,增加对该病临床特征的认识,减少误诊.方法 对确诊的肝吸虫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史、病原学检测、辅助检查、并发症、临床表现等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162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中无症状者占78人,48.15%,仅有轻微症状者54人,占33.33%,出现腹痛、畏寒、发热、黄疸者30人,占18.52%;有吃生鱼片史者152人,占93.83%;一次粪检检出虫卵者99人,占61.11%,两次以上粪检才检出虫卵者60人,占37.04%;肝吸虫抗体阳性者占90.24%,嗜酸性粒细胞升高者占75.31%,肝功能异常者占22.22%,B超检查异常者占81.48%.主要并发症有:胆囊炎和(或)胆结石占30.25%,阻塞性黄疸占11.73%,急性梗阻性胆管炎占3.70%,肝硬化占1.85%.结论 肝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一次粪便虫卵检查漏诊率较高.增加粪检的次数,同时进行肝吸虫抗体、嗜酸性粒细胞和B超等检查,并结合流行病学史,可减少肝吸虫病误诊和漏诊情况的发生.
作者:王兆为;余珂;王武;刘梦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K-B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性,头孢硝噻酚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TEM型和ROB-1型基因采用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法.结果 检出62株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其中60株β-内酰胺酶阳性.60株β-内酰胺酶阳性株中58株检出TEM-1型基因,占96.7%,1株检出ROB-1型基因,占1.7%,1株未检出基因型.结论 产TEM-1型β-内酰胺酶是流感嗜血杆菌主要耐药机制,但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的出现更值得关注.
作者:肖航;吴祥林;姚伟;陈俊玲;王光磊;李如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广州市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和贫血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城市儿童超重/肥胖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参加2013~2014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的7~14岁学龄儿童,检测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依据身高体重指数(BMI)把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划分为消瘦、超重、体重正常和肥胖等四组.分析学龄儿童不同营养状况下的血红蛋白及贫血的分布规律,探讨消瘦、超重和肥胖等的营养状况与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区的3 187名7~ 14岁学龄儿童参与了本次调查,其消瘦、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3%、10.8%和8.0%.其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P值均<0.01).学龄儿童贫血率为2.2%,其中男生贫血率为2.3%,女生贫血率为2.2%,贫血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的年龄与血红蛋白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并且消瘦者发生贫血的危险性较正常体重大(OR=1.23,95%CI:1.05~ 1.41,P<0.05).按性别分组后,男生BMI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正常体重组比较,消瘦男生更易于发生贫血(OR=1.30,95% CI:1.07~1.53,P<0.01).女生中不同营养状况与贫血则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广州市7~ 14岁学龄儿童中消瘦男生发生贫血的危险性较大,但超重、肥胖与贫血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而女生营养状况与贫血之间未见明显相关.
作者:朱艳娜;富诗岚;何宝婷;雷伊玲;唐少鹤;林泽君;孙逸明;马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1例肺部感染患者体内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株突变以及定植特点.方法 从1例反复发作肺炎(1年内反复发作5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出10株粪肠球菌株,菌株的MIC值通过E-test测定,经PCR扩增细菌4个拷贝23S rRNA基因V区基因,测序分析突变位点,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观察分离菌株同源性.结果 患者5次肺炎发作从气管分泌物中分离的10株粪肠球菌株均为利奈唑胺不敏感株(4株为中介耐药株,6株为耐药株),通过PCR和测序发现4株利奈唑胺中介耐药株含有1个拷贝23S rRNA基因V区G2424U突变,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同时含有G2424U和G2576U双突变.通过PFGE分型检测提示10株粪肠球菌株具有同源性.通过肉汤稀释法鉴定这些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株可能长期定植于患者体内,并导致反复感染.
作者:郑金鑫;李玲慧;李多云;邓向斌;刘晓军;陈重;邓启文;余治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制备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抗真菌肽-1(Musca domestica antifungal peptide-1,MAF-1),对分离出的MAF-1进行结构与功能分析.方法 通过C18柱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RP-HPLC)相结合的方法制备MAF-1,通过圆二色谱和微量液体菌落计数法检测MAF-1在100℃30min、100℃1h、2% SDS溶液及5% SDS溶液作用条件下结构及活性变化的情况,进而探索MAF-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果 通过C18柱固相萃取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分离制备出MAF-1;通过圆二色谱测出水溶液中MAF-1主要以α[螺旋及β折叠为主,无规卷曲的构象也存在;随着物理方法煮沸和化学变性剂SDS的加入,对MAF-1 β折叠结构影响较大,其抑菌活性也相应降低.结论 物理煮沸和化学变性剂SDS对MAF-1的二级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涂涛田;韩洁;季恒青;刘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三亚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4个乡镇(街道)12个村(居)委会600户家庭,共调查600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检测空腹静脉血糖、血脂.结果 调查人群中平均每人每天消耗食用油与食盐量分别为36.56g、7.18g(不包括其他食物和调料中的油和盐),吸烟率为24.52%,饮酒率为37.13%;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7.16%、6.48%;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血脂异常率分别为11.48%、3.44%、14.01%,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分别29.36%、22.22%.居民主动参加锻炼的比例为6.83%.结论 三亚市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吸烟、油盐摄入、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均低于同期全国水平,但要倡导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作者:朱明胜;李朝勇;黄梅香;罗礼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的变化.方法 42例肝吸虫病患者,分为吡喹酮片(150mg/kg)治疗1个疗程组(共17例)和2个疗程组(共25例),比较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以流式细胞技术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ELISA法测定血清IL-35含量的变化,并设健康对照者14例.结果 1个疗程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治疗前后分别为(12.3±4.1)%和(9.2±2.9)%;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11.9±3.7)%和(4.4±2.5)%;健康对照组为(4.2±1.1)%.1个疗程组血清IL-35治疗前后分别为(82.2±15.3)pg/mL和(62.3±11.9)pg/mL,2个疗程组治疗前后分别为(88.3±18.5)pg/mL和(39.7±10.4)pg/mL,健康对照组为(38.4±10.6)pg/mL.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和2个疗程组均较健康对照组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6个月后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IL-35含量1个疗程组与2个疗程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个疗程组和健康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肝吸虫病患者吡喹酮治疗前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百分比和血清IL-35升高,治疗后均下降,2个疗程组下降更显著,可作为肝吸虫病疗效的判定指标.
作者:童新灯;李敏;熊晓佳;彭雁忠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HIE轻度组45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20例,另选取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儿血清MMP-9和VEGF水平及其二者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中MMP-9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HIE患者血清中MMP-9和VEGF水平明显不同,重度患者血清水平高(P<0.05);在HIE血清中MMP-9和VEGF水平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检测HIE患儿血清中MMP-9及VEGF水平,可以作为HIE诊断、进展和预后评判的重要指标,能够在临床上推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布兰娜;郑彦强;牛丽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由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Pj)引起的肺部机会性感染,呼吸道标本染色显微镜检查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诊断Pj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是染色镜检方法低估了Pj感染,而常规PCR方法无法区分定植和现症感染,外周血检测(1,3)-b-D-糖苷(1,3-b-D-glucan)和抗Pj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能辅助诊断PCP.定量PCR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并确定诊断PCP的阈值.Pj的培养已经成功报道,大大推动了PCP的研究.
作者:任珊珊;任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热习服对小鼠热射病脑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以C57小鼠分别建立热习服和热射病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CON组)、热习服组(HA组)、热射病组(HS组)、热习服后再接受热应激组(HA+HS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行为学表现、肛温变化、脑组织含水量及死亡率.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TUNEL染色观察神经元凋亡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神经元形态改变.结果 在43℃环境中暴露120min后,HS组肛温升高至(42.8±0.83)℃,死亡率为33%,脑组织含水量为(82.6±12.7)%;HA+HS组肛温升至(40.0±0.67)℃,未有动物死亡,脑组织含水量为(77.8±12.1)%,以上指标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 0.05).组织病理观察可见HS组脑组织细胞肿胀,胞质疏松,染色质边集,核明显固缩,内质网短小分散,排列紊乱,线粒体明显增大,线粒体DNA固缩,空泡化等,并有大量神经元凋亡,HA+HS组亦可见类似病理变化及神经元凋亡,但病变程度明显轻于HS组,而对照(CON)组及单纯热习服(HA)组以上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热射病可导致小鼠脑组织水肿,脑组织结构改变,神经元凋亡增加,对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严重.热习服预处理可减轻脑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易均凤;何根林;赵清;银涛;杨学森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安阳市人间布鲁氏杆菌病(布病)治疗及防治经验,为防治和控制布病疫情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2013年安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61例布病患者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多梯化,以发热、关节疼、肌肉疼痛常见,肝脾和睾丸肿大少见,发病确诊中位数为36.18d,72.41%病人有误诊,病人以青壮年居多,30~65岁年龄组占发病总数的80.46%.患者职业以农民为主,占78.54%,男女之比为2.95∶1,261例患者有62例来自林州市,居各县区之首.全年均有发病,每年5~6月份发病人数达到高水平,占总数的34.10%.结论 加强布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对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急性病人转为慢性.
作者:高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华支睾吸虫感染小鼠肝脏中Nrf2和Trx1编码基因的表达情况,初步探讨Nrf2及Trx1在华支睾吸虫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用健康Balb/c小鼠建立华支睾吸虫感染模型,分别在实验第0、3、5、7、10、14、21、28和35d摘除小鼠眼球采血,分离血清,检测血清中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颈椎脱臼处死小鼠取肝脏,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中Nrf2和Trx1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感染组小鼠在感染第5、7、10、14、21和35d血清ALT活性显著升高(P<0.05);分别为(19.9332± 1.98180) U/L、(64.3699± 14.53874) U/L、(46.7455±6.27572) U/L、(99.0038 ±25.34329) U/L、(46.7590±8.85478) U/L和(50.3374±14.19886)U/L.感染组小鼠抗氧化应激通路上游基因Nrf2和下游Trx1的mRNA表达升高;其中Nrf2在感染第5天升高显著(P<0.05);Trx1在感染第21d升高显著(P<0.05).结论 Nrf2和Trx1mRNA在华支睾吸虫感染过程中表达升高,提示Nrf2/Trx1通路可能在华支睾吸虫致病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作者:韦艳霞;于倩;李阳;刘宜升;王庆苓;汤仁仙;郑葵阳 刊期: 2014年第11期
毛霉菌病是一种少见的威胁生命的侵袭性真菌感染,常见于糖尿病人.该病的发病率虽较低,但病情凶险,死亡率较高.鼻眶脑是毛霉菌病主要的发病区域.本文通过回顾以往的文献,总结患糖尿病时毛霉菌病的流行病学、病理生理特征、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为以后在临床上治疗糖尿病患者提供理论帮助.
作者:刘海蔚;高勇义;陈道雄;陈开宁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头孢曲松钠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早期梅毒(一、二期梅毒)患者进行血清学及脑脊液检查,将确诊的28例无症状神经梅毒和4例梅毒性脑膜炎随机分成两组,均住院接受治疗,其中头孢曲松钠组17例,予头孢曲松钠2g/d静脉滴注,连续14d;青霉素组15例,应用水剂青霉素治疗,400万U/次静脉滴注,每4h一次,连续14d.结果 治疗后6个月,头孢曲松钠组和青霉素组血清学RPR滴度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分别有7例(41.2%)、7例(46.7%)下降4倍及以上.CSF RPR滴度分别有9例(52.9%)、8例(53.3%)出现下降;治疗后12个月两组分别有14例(82.4%)、13例(86.7%)血清学及CSF RPR同时转阴;治疗后18个月两组分别有16例(94.1%)、14例(93.3%)血清学及CSF RPR转阴,各有1例仍未转阴,但血清学RPR滴度持续下降,目前仍在随访.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头孢曲松钠可以替代水剂青霉素,作为治疗早期神经梅毒的有效药物.
作者:于增照;徐敬星;史同新;李亚婷;李民;李永喜;曲才杰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Hp感染对胃黏膜FOXP3、TGF-β1、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ELISA法检测Hp感染与未感染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FOXP3mRNA、TGF-β1mRNA的表达和IL-10的含量;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后的TGF-β1、IL-10含量.结果 (1)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OXP3mRNA、TGF-β1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IL-10的含量较Hp感染阴性患者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5和P<0.01);(2)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FOXP3mRNA的表达与TGF-β1mRNA和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3)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1h后,TGF-β1及IL-10的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Hp感染可上调胃黏膜局部CD4+CD25TOXP3+Treg细胞,诱导胃黏膜细胞分泌TGF-β和IL-10,从而抑制胃粘膜局部免疫,促进Hp的免疫逃逸和持续性感染.
作者:赵振祥;高瑞红;姚红;郝素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3年广东省本省疟疾疫情的病例为106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17例,恶性疟79例,三日疟2例,卵形疟8例;死亡病例1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1001/10万.全省15个地级市中的38个县(市、区)有疟疾报告病例,深圳(28例)和广州(26例)共报告疟病例54例,占全省总数的50.94%(54/106);全省6个地级市和83个县(市、区)无疟疾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4.14∶1 (x2=23.841,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 40岁,共有10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28 (101/106),年龄小16岁,大60岁.以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这四类人员为主,共有57例,占总数的53.77%(57/106).2013年广东省报告疟疾149例(包括106例本省籍和43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疟疾病例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33例和11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9.26%和7.38%,其余洲输入5例,占3.36%;输入疟疾病例多的国家为加纳(29例)、占19.46%,其次为喀麦隆17例、占11.41%,第三是尼日利亚16例、占10.74%.结论 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2013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比2012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应该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监测管理.
作者:潘波;阮彩文;林荣幸;刘梦然;邓卓晖;张志兴;张启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联防广西片区8市县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占全广西病例总数的7.27% (16/220),比2011年占全广西病例比例(15.18%)下降了52.09%;年发病率为0.02/万,与2011年持平.全年共血检常住居民发热病人17 595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7 33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6例,阳性率为0.22%,其中间日疟6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病例分布于玉林市、陆川县、容县、北流市、桂林市、全州县,所报告16例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感染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2年广西片区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对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作者:林康明;黎军;韦树娇;黄亚铭;李锦辉;郭传坤;韦海艳;杨益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2013年十堰市3类场所禽流感流行特点,为有效防控禽流感提供依据.方法 2013年选择十堰市与禽类有接触的且有代表性的3类场所,按月份采集不同种类的外环境标本160份,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使用SPSS 17.0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外环境中甲型流感(FluA)、H5、H9、H5-H9、N1检出率分别为29.38%、21.25%、11.88%、6.88%、4.38%;3类场所中大型家禽养殖场未检测到阳性标本,活禽农贸市场与大型家禽屠宰厂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5.00%和48.33%;大型家禽屠宰厂H5亚型阳性率明显高于H9亚型(x2=24.020,P0.05);在活禽农贸市场检出7份N1核酸阳性标本,其H5亚型与H9亚型存在着显著性差异(x2=4.091,P 0.05);外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核酸检出率整体上下半年高于上半年,且存在两个峰,4月与11月.结论 十堰市3类场所分布着包括H5N1在内的多种禽流感病毒,相关部门应在上半年4月与下半年11月重点监测活禽农贸市场和大型家禽屠宰厂禽流感感染状况,并制定防控多种禽流感亚型的综合措施.
作者:王喜云;崔龙;刘经凤;梅玉发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