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海蔚;高勇义;陈道雄;陈开宁
目的 分析广州市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和贫血状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探究中国城市儿童超重/肥胖与缺铁性贫血的关系提供初步的参考依据.方法 随机整群抽取参加2013~2014年广州市学生体质健康检查的7~14岁学龄儿童,检测身高、体重和血红蛋白指标,依据身高体重指数(BMI)把学龄儿童的营养状况划分为消瘦、超重、体重正常和肥胖等四组.分析学龄儿童不同营养状况下的血红蛋白及贫血的分布规律,探讨消瘦、超重和肥胖等的营养状况与血红蛋白和贫血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区的3 187名7~ 14岁学龄儿童参与了本次调查,其消瘦、超重和肥胖率分别为6.3%、10.8%和8.0%.其中,男生超重和肥胖率明显高于女生(P值均<0.01).学龄儿童贫血率为2.2%,其中男生贫血率为2.3%,女生贫血率为2.2%,贫血率男女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儿童的年龄与血红蛋白浓度均呈正相关关系(P<0.01),并且消瘦者发生贫血的危险性较正常体重大(OR=1.23,95%CI:1.05~ 1.41,P<0.05).按性别分组后,男生BMI与血红蛋白浓度呈负相关关系(P<0.01);与正常体重组比较,消瘦男生更易于发生贫血(OR=1.30,95% CI:1.07~1.53,P<0.01).女生中不同营养状况与贫血则未见明显相关.结论 广州市7~ 14岁学龄儿童中消瘦男生发生贫血的危险性较大,但超重、肥胖与贫血之间未见明显相关性;而女生营养状况与贫血之间未见明显相关.
作者:朱艳娜;富诗岚;何宝婷;雷伊玲;唐少鹤;林泽君;孙逸明;马静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等技术手段,对重组柞蚕抗菌肽AD抗菌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用微量肉汤法鉴定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敏感质控标准菌株ATCC25922和产β-内酰胺酶菌株ATCC35218的抑菌作用后,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经重组柞蚕抗菌肽AD处理前后E.coli超微结构变化,再用流式细胞Ca2+荧光探针技术检测经重组柞蚕抗菌肽AD处理前后E.coli细胞膜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变化.结果 微量肉汤法证明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敏感株ATCC25922和耐药株ATCC35218的MIC值均为8μg/mL;透射电镜观察到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的作用主要表现为破坏细菌胞膜的完整性;流式细胞Ca2+荧光探针检测发现,经重组柞蚕抗菌肽AD作用后,细菌胞内表面上的二价阳离子Ca2+浓度增高.结论 重组柞蚕抗菌肽AD对E.coli的抗菌机制可表现为膜完整性的破坏,并伴随胞内Ca2+浓度的增高.
作者:张倩;邓平建;王兴顺;李浩;杨小柯;耿艺介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三亚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流行现状,为制定慢性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调查4个乡镇(街道)12个村(居)委会600户家庭,共调查600名18岁以上居民,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血压和检测空腹静脉血糖、血脂.结果 调查人群中平均每人每天消耗食用油与食盐量分别为36.56g、7.18g(不包括其他食物和调料中的油和盐),吸烟率为24.52%,饮酒率为37.13%;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17.16%、6.48%;高血压、糖尿病患病率和血脂异常率分别为11.48%、3.44%、14.01%,高血压、糖尿病知晓率分别29.36%、22.22%.居民主动参加锻炼的比例为6.83%.结论 三亚市高血压与糖尿病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吸烟、油盐摄入、血脂异常、超重与肥胖均低于同期全国水平,但要倡导群众参加体育锻炼活动.
作者:朱明胜;李朝勇;黄梅香;罗礼建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索对暗娼人群开展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干预的方法和措施并评估其效果.方法 关键人物培训、同伴教育、发放宣传材料,提供免费检测、咨询、治疗及转诊服务等.结果 2009~2011年间,暗娼人群接受干预的比例提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由干预前24.24% (206/850)上升到干预后的80.11%(423/528),安全套使用率由干预前27.65%(235/850)上升到干预后的96.02%(507/528);梅毒感染率由干预前8.71%(74/850)下降到干预后的3.41%(18/528),(x2=14.67,P< 0.01).淋病、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由干预前1.99%(8/402)、17.66%(71/402)下降到干预后0.00%(0/528)、4.73 %(25/528).(x2=8.39(校正),P< 0.01;x2=41.2,P< 0.01).艾滋病的感染率由干预前0.24%下降到干预后0.00%(x2=0.15(校正),P> 0.05).结论 对暗娼人群进行综合行为干预措施是有效可行的,也有明显的社会效益,但如何有效地、持续提高行为干预的效果仍任重而道远.
作者:许海卫;王黎明;钟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检测跨膜蛋白16A(TMEM 16A)在口腔癌前病变组织及口腔鳞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分布情况,分析其在口腔癌变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10例正常黏膜组织、10例上皮单纯性增生、30例上皮异常增生和45例口腔鳞癌标本中TMEM 16A的表达情况.结果 TMEM 16A在正常黏膜组织上皮中为阴性表达,在口腔癌前病变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表达,且随着上皮异常增生程度增加,TMEM16A蛋白表达逐渐增强.TMEM16A在口腔鳞癌中表达显著高于口腔癌前病变,在口腔鳞癌Ⅰ、Ⅱ、Ⅲ级中,TMEM16A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74,P>0.05).结论 TMEM16A在不同级别口腔癌前病变及鳞癌中表达的差异提示其可能在口腔鳞癌发生早期有重要作用.
作者:曾鸣;高义军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血清中金属蛋白酶-9(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观察HIE轻度组45例,中度组35例,重度组20例,另选取健康足月新生儿3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患儿血清MMP-9和VEGF水平及其二者比值,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血清中MMP-9和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轻度组、中度组和重度组HIE患者血清中MMP-9和VEGF水平明显不同,重度患者血清水平高(P<0.05);在HIE血清中MMP-9和VEGF水平相关性分析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检测HIE患儿血清中MMP-9及VEGF水平,可以作为HIE诊断、进展和预后评判的重要指标,能够在临床上推广,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布兰娜;郑彦强;牛丽辉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区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态势,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联防广西片区8市县2012年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2年粤桂琼三省(区)疟疾联防广西片区共报告疟疾病例16例,占全广西病例总数的7.27% (16/220),比2011年占全广西病例比例(15.18%)下降了52.09%;年发病率为0.02/万,与2011年持平.全年共血检常住居民发热病人17 595人次,未检出疟原虫阳性病例;血检流动人口7 334人次,检出疟原虫阳性16例,阳性率为0.22%,其中间日疟6例,恶性疟9例,三日疟1例;病例分布于玉林市、陆川县、容县、北流市、桂林市、全州县,所报告16例疟疾病例均为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感染返乡人员.全年无输入性疟疾继发病例及死亡病例发生.结论 2012年广西片区疟疾疫情平稳.加强对到非洲、东南亚地区务工返乡流动人员的疟疾监测是巩固防治成果的关键.
作者:林康明;黎军;韦树娇;黄亚铭;李锦辉;郭传坤;韦海艳;杨益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抗结核化疗2个月末痰涂片转阴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回顾性方法对增城市人民医院2011年8月~ 2014年1月80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给予抗结核化疗治疗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观察2个月后痰涂片转阴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2个月末痰涂片转阴率90.0%.未转阴患者FBG为(12.4±5.6) mmol/L,HbA1c为(11.4±2.6)%.转阴患者FBG为(9.7±3.4)mmol/L,HbA1c为(7.8±2.3)%.转阴组、未转阴组FBG和HbA1c二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4,t=5.187,P均<0.05).转阴患者与未转阴患者中,FBG和HbA1c的水平呈现正相关性(r=0.15,r=0.31,P<0.05).糖尿病病程、病灶范围、空洞数量状况以及治疗后HbA1c水平是治疗2月末痰涂片未转阴的危险因素.结论 结合2型糖尿病合并初治涂阳肺结核患者相关因素分析结果,积极预防,提高治疗2月末痰涂片转阴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蒋婵;刘雪芳;曾炼坤;夏碧文 刊期: 2014年第11期
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 pneumonia,PCP)是由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Pj)引起的肺部机会性感染,呼吸道标本染色显微镜检查和多聚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是诊断Pj感染的重要手段,但是染色镜检方法低估了Pj感染,而常规PCR方法无法区分定植和现症感染,外周血检测(1,3)-b-D-糖苷(1,3-b-D-glucan)和抗Pj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的动态变化,能辅助诊断PCP.定量PCR需要进一步标准化并确定诊断PCP的阈值.Pj的培养已经成功报道,大大推动了PCP的研究.
作者:任珊珊;任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疾控检测平台检测寄生虫感染疑似病例血清抗体,为医院诊疗寄生虫病提供技术依据.方法 采用寄生虫病诊断标准的ELISA方法,对深圳市、区属医院送检的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及棘球蚴病疑似病例血样进行血清抗体IgG检测.结果 深圳市、区属医院896份寄生虫病疑似病例血清样本4种寄生虫抗体总阳性率为14.1%(126/896),其中深圳市、区属医院血样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6%(100/734)、16.0%(26/162),抗体阳性率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646,P>0.05);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及棘球蚴的血清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6.2% (38/234)、17.8% (48/269)、11.6%(22/189)、8.8%(18/204).结论 深圳市存在华支睾吸虫、日本血吸虫、广州管圆线虫及棘球蚴病病例,应加强寄生虫病防治的宣传、监测和管理.
作者:张志诚;余淑苑;张泽娜;姜国燕;黄达娜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使用两种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分别检测干血斑(Dried Blood spot,DBS)样本并比较耐药结果,以期建立适合的检测方法.方法 选择河南省和安徽省经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5年以上HIV感染者共35名,采集全血制作干血斑标本,进行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测定,分别使用两种文献报道的方法扩增干血斑标本中的HIV-1 pol区核苷酸片段,进行HIV-1基因型耐药检测,并比较34个主要耐药突变位点差异.结果 低载量<1×103 copies/mL,方法2具有更高的扩增率(5/5),而方法1能扩增成功3份(3/5).方法2共检出269个主要耐药突变位点,两种方法耐药位点的一致率为95.9%(258/269).与方法1比较,有11个耐药位点存在差异,7个位点由混合碱基引起,另4个差异位点则集中为:E138Q和K101Q.结论 两种方法都能够检测病毒载量大于1×103 copies/mL的样本,但是对于低载量样本方法2较方法1有更好的表现,后续应选择更多的不同亚型标本进行研究.
作者:赵海;邢辉;廖玲洁;邵一鸣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分析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为全省消除疟疾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点.结果 2013年广东省本省疟疾疫情的病例为106例、全部为输入性病例,其中间日疟17例,恶性疟79例,三日疟2例,卵形疟8例;死亡病例1例,疟疾年发病率为0.1001/10万.全省15个地级市中的38个县(市、区)有疟疾报告病例,深圳(28例)和广州(26例)共报告疟病例54例,占全省总数的50.94%(54/106);全省6个地级市和83个县(市、区)无疟疾病例报告.全年各月均有病例报告,无明显季节性.男女性别比为14.14∶1 (x2=23.841,P<0.05).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 40岁,共有101例,占总报告病例数的95.28 (101/106),年龄小16岁,大60岁.以商业服务、工人、家务及待业和农民这四类人员为主,共有57例,占总数的53.77%(57/106).2013年广东省报告疟疾149例(包括106例本省籍和43例外省籍和外国籍人士)显示,全部为输入性病例,疟疾病例主要输入来源为非洲和亚洲,分别为133例和11例,分别占总发病数的89.26%和7.38%,其余洲输入5例,占3.36%;输入疟疾病例多的国家为加纳(29例)、占19.46%,其次为喀麦隆17例、占11.41%,第三是尼日利亚16例、占10.74%.结论 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但是2013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比2012年的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应该加强输入性疟疾的监测和防控,特别是应该加强对劳务输出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回国人员监测管理.
作者:潘波;阮彩文;林荣幸;刘梦然;邓卓晖;张志兴;张启明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利用北京地区随机人群,抗耶氏肺孢子菌(Pneumocystis jirovecii,Pj)人工合成主要表面糖蛋白(Recombinant major surface glycoprotein),调查抗PjrMsg、IgG、IgM和IgA抗体水平,探讨人群感染Pj情况.方法 利用原核表达的Pj rMsg可溶抗原,建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调查266例北京地区随机人群血清抗Pj rMsg IgG、IgM和IgA抗体的检出情况.结果 北京地区266例随机血清,抗Pj rMsg IgG、IgM和IgA抗体检出率分别为42.5%(113/266),41.7%(111/266)和0(0/266).其中同期IgG阳性IgM阳性、IgG阳性IgM阴性、IgG阴性IgM阳性和IgG阴性IgM阴性的检出率分别为17.3%(46/266)、25.2%(67/266)、24.4% (65/266)和33.1%(88/266).40~50岁组的抗Pj rMsg IgM抗体检出率为62.8%(59/94),分另别高于20~29岁组的32.9%(28/85)(x2=15.895,-0.000)和30~39岁组的27.6%(24/87)(x2=22.522,P=0.000).结论 北京地区成人抗Pj rMsg IgG与IgM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5%和41.7%,人群感染Pj后的IgG或IgM抗体阳性率高达66.9%,IgA抗体没有检出以及IgM抗体在高年龄组中检出率高的原因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宋营改;任珊珊;乌姗娜;徐安健;赵高潮;任翊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十堰市茅箭区2008~2013年性病疫情流行情况,为制定性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茅箭区医疗机构2008~2013年疾病监测网络报告的性病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茅箭区2008~ 2013年累计报告性病2 81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53.27/10万,由2008年的247.60/10万下降到2013年的83.99/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在报告的性病当中,梅毒病例报告数多,占37.79%;男女性别比为1∶1.02;20~ 39岁年龄组占66.11%;家务待业、工人为主要发病人群.结论 茅箭区性病疫情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梅毒发病维持较高水平,应继续针对性病高发人群开展性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干预.
作者:唐桂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恶性淋巴瘤(ML)中血清癌抗原125(CA125)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广州市南沙中心医院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血液内科确诊116例ML患者,以同期入院的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对照,检测ML血清CA125水平,分析血清CA125水平与临床特征、分期、β2-MG、LDH、治疗反应、组织类型及预后等关系.结果 116例ML患者,血清CA125水平升高有54例,占46.6%,ML初治组患者血清CA125水平较对照组、治疗后部分缓解(Partial remission,PR)或完全缓解组(Complete remission,CR)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组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复发或进展组(Progressive disease,PD)血清CA125水平较CR组再次升高.ML初治时血清CA125水平与β2-MG、LDH、分期、渗出、B症状、结外病变数目、IPI有明显相关性,血清CA125水平正常组较升高组CR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 血清CA125水平可反映ML的侵袭性、治疗反应,对ML的分期、预后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血清CA125水平可能在HL中有一定临床价值.
作者:杨方方;向琪;王顺清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β-内酰胺酶基因分布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用K-B法检测氨苄西林耐药性,头孢硝噻酚纸片法检测β-内酰胺酶,TEM型和ROB-1型基因采用PCR扩增和序列分析法.结果 检出62株氨苄西林耐药流感嗜血杆菌,其中60株β-内酰胺酶阳性.60株β-内酰胺酶阳性株中58株检出TEM-1型基因,占96.7%,1株检出ROB-1型基因,占1.7%,1株未检出基因型.结论 产TEM-1型β-内酰胺酶是流感嗜血杆菌主要耐药机制,但β-内酰胺酶阴性氨苄西林耐药株的出现更值得关注.
作者:肖航;吴祥林;姚伟;陈俊玲;王光磊;李如凯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Hp感染对胃黏膜FOXP3、TGF-β1、IL-10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原位杂交和ELISA法检测Hp感染与未感染患者胃黏膜活检组织中FOXP3mRNA、TGF-β1mRNA的表达和IL-10的含量;用ELISA法检测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后的TGF-β1、IL-10含量.结果 (1)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中FOXP3mRNA、TGF-β1mRNA的阳性表达率及IL-10的含量较Hp感染阴性患者明显增高(分别为P<0.05、P<0.05和P<0.01);(2)Hp感染阳性患者胃黏膜组织FOXP3mRNA的表达与TGF-β1mRNA和IL-10的表达呈正相关(分别为P<0.05和P<0.01);(3)胃黏膜上皮细胞GES-1与Hp共培养1h后,TGF-β1及IL-10的表达量均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 Hp感染可上调胃黏膜局部CD4+CD25TOXP3+Treg细胞,诱导胃黏膜细胞分泌TGF-β和IL-10,从而抑制胃粘膜局部免疫,促进Hp的免疫逃逸和持续性感染.
作者:赵振祥;高瑞红;姚红;郝素珍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研究1例肺部感染患者体内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株突变以及定植特点.方法 从1例反复发作肺炎(1年内反复发作5次)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气管分泌物中分离出10株粪肠球菌株,菌株的MIC值通过E-test测定,经PCR扩增细菌4个拷贝23S rRNA基因V区基因,测序分析突变位点,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观察分离菌株同源性.结果 患者5次肺炎发作从气管分泌物中分离的10株粪肠球菌株均为利奈唑胺不敏感株(4株为中介耐药株,6株为耐药株),通过PCR和测序发现4株利奈唑胺中介耐药株含有1个拷贝23S rRNA基因V区G2424U突变,而利奈唑胺耐药菌株同时含有G2424U和G2576U双突变.通过PFGE分型检测提示10株粪肠球菌株具有同源性.通过肉汤稀释法鉴定这些菌株均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 利奈唑胺耐药粪肠球菌株可能长期定植于患者体内,并导致反复感染.
作者:郑金鑫;李玲慧;李多云;邓向斌;刘晓军;陈重;邓启文;余治健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制备家蝇幼虫血淋巴中的抗真菌肽-1(Musca domestica antifungal peptide-1,MAF-1),对分离出的MAF-1进行结构与功能分析.方法 通过C18柱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RP-HPLC)相结合的方法制备MAF-1,通过圆二色谱和微量液体菌落计数法检测MAF-1在100℃30min、100℃1h、2% SDS溶液及5% SDS溶液作用条件下结构及活性变化的情况,进而探索MAF-1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结果 通过C18柱固相萃取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分离制备出MAF-1;通过圆二色谱测出水溶液中MAF-1主要以α[螺旋及β折叠为主,无规卷曲的构象也存在;随着物理方法煮沸和化学变性剂SDS的加入,对MAF-1 β折叠结构影响较大,其抑菌活性也相应降低.结论 物理煮沸和化学变性剂SDS对MAF-1的二级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的影响,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
作者:涂涛田;韩洁;季恒青;刘南 刊期: 2014年第11期
目的 探究硒代蛋氨酸(Selenomethionine,Se-Met)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增殖及巨噬细胞中硒蛋白K(SelenoproteinK,SelK)的影响,并观察SelK在小鼠巨噬细胞中的定位.方法 加硒代蛋氨酸(Se-Met)培养巨噬细胞,用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的增殖活力,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技术检测Se-Met对小鼠巨噬细胞中SelK mRNA和SelK蛋白表达的影响;用细胞免疫荧光法观察SelK在巨噬细胞中的位置.结果 Se-Met能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其中浓度为1 μmol/L Se-Met在处理巨噬细胞24 h和48h后,能显著性地促进巨噬细胞的增殖(P<0.01);1 μmol/L Se-Met能使巨噬细胞中SelK的mRNA含量显著增加(24 h处理组,P<0.05; 48 h处理组,P<0.01),另外,SelK蛋白的含量也有所增加(48 h处理组,P<0.05).浓度为100 μmol/L Se-Met在处理巨噬细胞48 h后,能极显著性地抑制巨噬细胞增殖(P<0.01).结果还显示SelK蛋白与内质网标志物KDEL都存在于巨噬细胞内的相同位置上. 结论 SeMet在促进巨噬细胞增殖的同时,使存在于内质网上的SelK增加.
作者:满云翔;李瑞敏;傅玉才;张仁利 刊期: 2014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