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舟;詹锋;林书典;潘楚瑛
目的 对31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系统的鉴定,探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结构及性质,为今后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及基因组特征. 结果 31株菌株均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甘油(+)、脱氮(+),毒力因子(Pgm)呈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为6:5:4;对Lawton和Glu呈半依赖,对Phe依赖;对22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有4种抗生素耐药;含有相对分子量为4MD、6MD、45MD、65MD和111MD五种质粒. 结论 广西鼠疫菌属E群滇闽居民区型,推测广西的鼠疫流行可能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相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内源性复燃.
作者:周树武;林新勤;梁江明;秦石英;黄德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 (DVCT)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与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320-DVCT对64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检测患者的UAER,根据UAER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观察各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并加以比较. 结果 蛋白尿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随着蛋白尿组UAER水平的增加,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明显增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R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有关,UAER水平越高者,其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作者:舒冏;王曼曼;曾龙驿;陈宣容;林可意;江玮;穆攀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高危型HPV检测在宫颈病变中的意义,为预防宫颈癌的发生及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进一步的指导依据. 方法 秦皇岛市妇幼保健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两年间门诊病人及体检自愿接受宫颈癌筛查的妇女10034例,分别进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C-Ⅱ)、液基细胞薄层涂片技术子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LCT). 结果 共有10034名妇女参加本次调查,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20岁组:12.2%,20~30岁组:14.9%,30~40岁组:21.4%,40~50岁组:15.8%,>50岁组:21.6%,出现30~40岁组及>50岁两个高峰期,且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34例进行筛查的妇女中标本发现异常LCT共925例,占9.2%(925/10034),其中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673例,占6.7%(673/10034),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100例,占1.0%(100/10034),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44例,占1.4% (144/10034),鳞状细胞癌(SCC)8例.不同类型标本高危型HPV感染情况结果显示:ASCUS、LSIL、HSIL各组间的HPV感染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 结论 将高危型HPV检测与LCT检测技术相结合应用于早期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提高了筛查宫颈病变的准确性,是防治宫颈癌的关键.
作者:贺红梅;才秋敏;赵长燕;陈超超;赵立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退烧药、抗生素及激素对感染鼠疟原虫引起的血小板减少是否具有恢复的效果.方法 健康昆明小鼠腹腔接种感染伯氏鼠疟原虫,当感染鼠血小板明显低于正常值后,分别采用临床常用的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和喹诺酮类抗生素、退烧药及激素类药物按照人体治疗量的10倍灌服或肌注方法给药3d,每12h采血1次做血小板计数观察.每5只小鼠为一个观察试验组,每种药物采用一组小鼠试验观察取平均数据,并设正常对照组. 结果 正常鼠血小板平均计数为256 × 109/L.健康鼠感染鼠疟原虫后第8d,各组感染鼠血小板计数平均/至90×109/L后,开始灌服各类抗生素和肌注氨基比林及地塞米松,除阿奇霉素观察组治疗3d后血小板计数平均恢复至201×109/L水平外,其它抗生素和退烧药及激素均对感染鼠疟原虫所引起的血小板明显减少恢复无影响. 结论 除阿奇霉素外,复方氨基比林、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地塞米松对鼠疟原虫感染小鼠血小板减少无明显效果.
作者:区德锦;韦海艳;邹春燕;崔立旺;黄亚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Survivin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Survivin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和55.00%(33/6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和0(P<0.05).两者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E2F-1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5). 结论 E2F-1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呈成过度表达,两者共同作用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作者:张娟;王琰;杨华英;时志民;孙杰;张巍;司军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生长发育与人类的进化和繁衍密不可分,而人类的生长发育主要在婴幼儿期、青少年期.本文就国内外学者对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史金端;黄惠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鹤庆县地质地貌对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 方法 收集全县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血吸虫病防治的疫情资料和地质地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鹤庆县血吸虫病不同的流行类型、流行程度、地层、地形与地貌、土壤分布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程度和控制程度不一,2011年全县查出病人数、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病例、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钉螺面积较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血病人数、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99.99%、80.89%、99.99%、96.41%,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探索和研究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地理因素、环境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对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炳桂;李文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禽流感病H5N1、H9N2感染情况,以应对流感流行预警提供依据. 方法 采集2009~2011年梧州市禽类环境标本126份进行反转录-聚合酶联链式反应(RT-PCR)检测. 结果 梧州市禽类环境存在禽流感病毒,A型流感病毒阳性达19.05%,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10.32%;H5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率7.14%. 结论 梧州市禽类环境禽流感病毒存在较为广泛,提示应继续加强禽流感病毒的监测,了解流感病毒株的流行动态,应对流感流行、禽流感的预警、防控意义重大.
作者:姜里迦;黄贵彪;潘丽;林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分析桂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医学门诊近4年狂犬病暴露特征和发病情况,进一步探讨狂犬病防治对策. 方法 收集整理统计分析桂林市2007~2010年被动物致伤后进行狂犬病预防的人群资料和人狂犬病发病资料. 结果 4年桂林市报告狂犬病例174例,均为暴露后未进行伤口处理和接种疫苗而发病.农民占83.33%,犬伤所致发病占91.95%,病例暴露后伤口未处置率为61.49%,自行处置率为34.48%,疫苗注射率为7.47%,全程注射率为1.15%,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1.72%.4年来狂犬病暴露处置门诊就诊者中,免疫接种率为100%,就诊前自行伤口处理率低;犬类伤人占狂犬病暴露的86.85%,家犬伤人达74.60%,又以无反常表现外观健康动物伤人为主.Ⅲ级暴露者中被动免疫制剂注射率为58.59%.4年规范处置的36 630例人狂犬病暴露患者无一例发病. 结论 桂林市狂犬病疫情在下降,病例多发于农村地区,犬仍是主要的狂犬病宿主动物.犬的管理和暴露后预防处置不当,疫苗接种不规范和不及时是狂犬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家犬等动物饲养管理,加大狂犬病防治知识普及力度,及时、规范、彻底处置暴露伤口、全程接种狂犬疫苗、积极选用狂犬免疫球蛋白是预防狂犬病的有效措施.
作者:李革莉;潘海;刘颖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烧伤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2009年8月~2011年11月从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性进行分析. 结果 从烧伤病房住院患者的130例标本中共分离出95株细菌.分离率排在前4位的细菌分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31.58%)、铜绿假单胞菌(25.26%)、鲍曼不动杆菌(12.63%)和大肠埃希菌(9.47%).耐药性试验提示,所分离到的病原菌绝大多数呈现多重耐药特别是对临床上常使用的第三代头孢菌素有较高的耐药率. 结论 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加强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有效预防和控制感染.
作者:郑启兵;张东军;李绪玲;于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5~2010年,选择江苏省5个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和季节变化调查.利用圆形分布法对6年逐月疟疾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5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上半月.疟疾发病高峰日出现于8月16日.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长情况相吻合. 结论 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作者:王伟明;曹俊;周华云;李菊林;朱国鼎;顾亚萍;刘耀宝;曹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ELISA二步法试剂在献血者抗-TP筛查中的应用情况并建立预测TPPA结果方案. 方法 用两个厂家的ELISA方法试剂筛查21 620例无偿献血者血液,有反应性样本用TPPA方法确证,分析同方法不同厂家试剂的检测情况及其与TPPA结果的关系. 结果 21620例样本中抗-TP有反应性的129例,两个厂家试剂的结果和TPPA确证结果均无统计学意义;两厂家试剂有反应性样本和仅一厂家试剂有反应性样本经TPPA确证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当S/CO值≥5时,两个厂家的试剂其阳性预测值≥88%;当S/CO值≥10时,两个厂家的试剂其阳性预测值≥98%. 结论 两个厂家试剂都会出现假阳性反应,应建立预测TPPA结果方案,以减少错误地反馈献血者检测信息的机率.
作者:巫贡晓;旷洁平;赖福春;施冬梅;张伟芳;吴蓉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生殖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知情同意原则下,匿名填写调查问卷,抽血检测梅毒和HIV抗体,采集宫颈拭子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应用SAS8.1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11例女性同性恋者中,未检出HIV抗体和梅毒阳性,宫颈拭子检测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均呈阴性;40.54%既往患生殖道感染;40.54%既不愿意接受妇科检查,也不愿意接受血液化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既往患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性角色、性伴类别及异性性伴数量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伴类别是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既往患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医疗卫生服务使用率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宋亚娟;蔡于茂;张玲华;刘惠;郭伟;任雅楠;曾序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邵阳市暗娼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情况,为针对暗娼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娱乐场所招募暗娼,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吸毒、性行为方式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调查的450名暗娼中,近6个月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34.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平均月收入低(OR=2.50)、第一次做暗娼年龄小(OR=2.30)和近6个月主要生意地点档次低(OR=5.56)、接客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同意率低(OR=5.31)、场所的妈咪或经理支持用套少(OR=1.85)是暗娼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暗娼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比例较高,中低档暗娼更易发生高危性行为,需对该地区暗娼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大行为干预工作力度以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流行.
作者:罗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男男性行为者高危行为特征及梅毒/HIV感染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地实施有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知情同意原则下,2011年对深圳市MSM进行问卷调查及抽血检测. 结果 共762例接受自愿咨询检测,梅毒感染率为17.8%,HIV感染率为7.1%,梅毒合并HIV感染率为3.8%;45.8%性角色以主动为主,23.8%以被动为主,29.5%二者兼有,0.9%很少肛交或多口交;半年内70.8%肛交性伴数≥2个,64.4%口交性伴数≥2个;37.1%半年内肛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4.0%半年内口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27.1%半年内与女性性交时每次使用安全套. 结论 深圳市MSM人群不安全性行为普遍存在,是梅毒/HIV传播的桥梁人群.
作者:赖永珲;蔡于茂;宋亚娟;郑霞;洪福昌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汇集环江县2008~2011年艾滋病监测资料,分析艾滋病流行现状与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8~2011年环江县各类人群HIV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共检测各类人群HIV抗体320 406人份,共报告HIV抗体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0.014%,阳性率居前3位的人群依次为注射吸毒者、HIV抗体阳性配偶/性伴侣和临床可疑就诊者,阳性率分别为50.00%、47.37%、和0.39%,以性接触传播为主,为93.18%,血传播为4.55%,无母婴传播. 结论 环江县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高流行趋势.有关部门在加强对高危特定人群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与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遏制艾滋病在环江县高流行态势.
作者:吴正铜;蒙日朗;罗泽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分析2006~2011年保山市暗娼人群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状况及变化趋势,和本市暗娼人群的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以及相关的危险行为,为保山市制定艾滋病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按照国家哨点监测方案给出的问卷,每年4~7月份对分布在保山市的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采集静脉血样3~5ml进行HIV抗体检测. 结果 2006~2011年保山市共监测暗娼6539例,总的HIV检出率为0.83%(95 %CI:0.62%~ 1.08%).人口学特征为18~29岁年龄段占76.2%、未婚者占59.7%、本省户籍占90.2%,汉族占89.3%.初中文化水平者占67.7%.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6.5%.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为94.9%.本次未使用安全套的主要原因为客人不愿意使用及认为没有必要使用;近一月与客人发生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84.8%. 结论 保山市历年暗娼HIV感染率处于中度水平流行状态,暗娼的人口学特征以处于性活跃期的青年、未婚、本省户籍的汉族人口为主,文化程度偏低者居多;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高;近一次安全套使用率较高,但近一月坚持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依然不够高.今后应进一步在文化程度较低的女性青年人群中加强艾滋病性病的相关健康教育,同时继续在暗娼人群中开展危险行为降低策略.
作者:黄东升;杨家芳;郑维斌;胡安艳;郭建华;彭家艳;徐正翠;刘丽;丁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青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海南省农垦总局医院确诊中青年急性脑梗死92例住院患者和同期住院的非脑血管病患者90例分别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斑块,同时采用全自动化仪分别检测其血hs-CRP浓度;将脑梗死组依斑块性质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非脑血管病为对照组,对所检测结果分析各组间的检出率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hs-CRP相关性. 结果 青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不稳定斑块组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1),稳定斑块组高于无斑块组(P<0.01),脑梗死3个亚组中,不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P<0.05),稳定斑块组hs-CRP水平高于无斑块组(P<0.05). 结论 青中年急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及颈动脉斑块有其相关性,尤其与不稳定斑块密切相关.
作者:吴海荣;蔡毅;曾超胜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广西男男性接触者接受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情况,评估干预效果,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更有效地进行下一步的干预服务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通过男男性行为人群各种活动场所以及网络进行招募调查对象,对调查地区男男性接触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人口学特征、艾滋病相关知识与行为、艾滋病干预服务等信息,并采血进行HIV、梅毒和HCV抗体检测. 结果 共调查和检测1 128名男男性接触者,近一年85.1%的调查对象曾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63.2%曾做过艾滋病检测且知道检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样本来源、年龄、不同婚姻状况、在本地居住不同时间以及不同文化程度的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接受率不同,近一年曾接受过艾滋病干预服务的调查对象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近一周肛交频率、同性肛交的安全套使用频率、艾滋病检测率高于未接受干预服务的调查对象,HIV抗体的阳性检出率则低于未接受干预服务的调查对象(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绿城彩虹活动中心招募来源,在本地居住时间小于3个月,未婚,近一周肛交次数小于1次,近一年没做过艾滋病检测的MSM的艾滋病干预服务的接受率较低. 结论 广西的艾滋病干预服务在MSM人群的覆盖率较高,但仍存在一些干预的薄弱人群,加强干预的持续性与反复性.
作者:郑文彬;朱秋映;蓝光华;朱金辉;董柏青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研究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可排除辅酶Q10干扰的HPLC辅助滴定法测定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的方法. 方法 采用GB/T5009.56中方法提取辅酶Q10软胶囊中的油脂,HPLC法测定油脂中辅酶Q10的含量,并采用GB/T5009.37中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分别滴定油脂和辅酶Q10的过氧化值,通过计算排除辅酶Q10的干扰达到测定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目的. 结果 HPLC方法中辅酶Q10在2.00~32.0μg·mL-1(r=0.9998)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建的HPLC辅助滴定法通过植物油中添加定量的辅酶Q10标准品验证了所建方法的可行性,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8.4%,RSD为0.88%. 结论 该方法排除了辅酶Q10的干扰,解决了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问题,结果准确,适用于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作者:何小稳;黎承;鲁燕妮;曾德斌;邢奇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