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小稳;黎承;鲁燕妮;曾德斌;邢奇芬
目的 土壤样品经超声波辅助、硝酸-高氯酸消解后,用顺序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土壤中总硒. 方法 对仪器工作参数进行了优化,考察了载流酸度、硼氢化钾浓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以10g/L硼氢化钾-5g/L氢氧化钾为还原剂,以5%的盐酸作载流,用HG-AFS法测定土壤中总硒的含量. 结果 总硒的浓度在0~20μg/L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7,方法的检出限为0.025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0.76%,平均回收率为94.8%~98.5%. 结论 该法简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适用于土壤中总硒的测定.
作者:王长芹;付仁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对31株鼠疫耶尔森菌进行系统的鉴定,探讨广西鼠疫自然疫源地的结构及性质,为今后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鼠疫细菌学常规方法和分子生物学手段确定其生物学表型特征及基因组特征. 结果 31株菌株均具备鼠疫菌的典型形态特征,能被鼠疫噬菌体完全裂解,主要生化特性为阿胶糖(+)、鼠李糖(-)、麦芽糖(+)、甘油(+)、脱氮(+),毒力因子(Pgm)呈阳性、弱阳性和阴性的比例为6:5:4;对Lawton和Glu呈半依赖,对Phe依赖;对22种常用的抗生素敏感,有4种抗生素耐药;含有相对分子量为4MD、6MD、45MD、65MD和111MD五种质粒. 结论 广西鼠疫菌属E群滇闽居民区型,推测广西的鼠疫流行可能是滇黔桂三省区交界地区相同鼠疫自然疫源地的内源性复燃.
作者:周树武;林新勤;梁江明;秦石英;黄德蕙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传疟媒介的种群、密度和季节变化,为控制疟疾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2005~2010年,选择江苏省5个镇作为疟疾媒介监测点,采用夜间室外半通宵人饵诱捕法和清晨蚊帐内(室内)搜捕法进行种群和季节变化调查.利用圆形分布法对6年逐月疟疾发病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5~2010年,江苏省5个疟疾媒介监测点仅捕获中华按蚊,中华按蚊密度高峰出现于7月上半月.疟疾发病高峰日出现于8月16日.疟疾病例分布与媒介的季节消长情况相吻合. 结论 疟疾防治中仍应继续加强媒介的监测与控制,警惕因中华按蚊密度升高而致疟疾疫情回升.
作者:王伟明;曹俊;周华云;李菊林;朱国鼎;顾亚萍;刘耀宝;曹园园 刊期: 2013年第02期
吡喹酮是当前用于血吸虫病病原治疗的首选药物,但其抗虫机制尚不明确,其在杀虫过程对宿主的免疫依赖性或免疫协同机制还有待阐明.本文在对近10年相关文献复习基础上从细胞免疫、细胞因子应答、抗体变化等方面概述吡喹酮治疗前后宿主免疫应答的变化,以期加深对吡喹酮杀虫机制的理解.
作者:杨振坤;汪伟;梁幼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通过研究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现象,建立了一种可排除辅酶Q10干扰的HPLC辅助滴定法测定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的方法. 方法 采用GB/T5009.56中方法提取辅酶Q10软胶囊中的油脂,HPLC法测定油脂中辅酶Q10的含量,并采用GB/T5009.37中硫代硫酸钠滴定法分别滴定油脂和辅酶Q10的过氧化值,通过计算排除辅酶Q10的干扰达到测定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目的. 结果 HPLC方法中辅酶Q10在2.00~32.0μg·mL-1(r=0.9998)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所建的HPLC辅助滴定法通过植物油中添加定量的辅酶Q10标准品验证了所建方法的可行性,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含量的加标回收率为98.4%,RSD为0.88%. 结论 该方法排除了辅酶Q10的干扰,解决了该类样品中过氧化值含量偏高的问题,结果准确,适用于含辅酶Q10软胶囊保健食品中过氧化值的测定.
作者:何小稳;黎承;鲁燕妮;曾德斌;邢奇芬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汇集环江县2008~2011年艾滋病监测资料,分析艾滋病流行现状与特征,为进一步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2008~2011年环江县各类人群HIV抗体检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08~2011年共检测各类人群HIV抗体320 406人份,共报告HIV抗体阳性者44例,阳性率为0.014%,阳性率居前3位的人群依次为注射吸毒者、HIV抗体阳性配偶/性伴侣和临床可疑就诊者,阳性率分别为50.00%、47.37%、和0.39%,以性接触传播为主,为93.18%,血传播为4.55%,无母婴传播. 结论 环江县艾滋病疫情已由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存在高流行趋势.有关部门在加强对高危特定人群管理的同时应加强全民健康教育与公众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艾滋病的正确认识和自我防范意识,遏制艾滋病在环江县高流行态势.
作者:吴正铜;蒙日朗;罗泽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低档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和高危行为的特征及其感染状况. 方法 从发廊/休闲店、路边店/小饭店、赶圩女,或价格低于50元的场所招募暗娼,进行知情同意告知,面对面问卷调查,并同时采集血样检测HIV、梅毒和丙肝感染情况. 结果 共调查、检测低档暗娼100名.大新县低档暗娼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当地赶圩女占相当比例.该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为59.0%,近1个月商业性行为中每次都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为32%,近一月平均与30名嫖客发生过商业性性行为.HIV抗体检测确认试验阳性率为6.0%(6/100),其中赶圩女有4人,占66.7%(4/6). 结论 大新县低档暗娼人群年龄偏大,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低,安全套使用率低,HIV感染率较高,导致感染的高危因素较多,必须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要依靠有关部门加强打击和管理力度.
作者:农洪宁;覃凤;梁勤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麻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与卫生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影响饮用水卫生质量的相关因素,为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选取乡镇集中式供水(小型水厂)的出厂水、末梢水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项目供水点的水源水进行监测,采用国家标准进行评价. 结果 麻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为31.7%(141/445),其中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为56.3%(18/32),分散式供水合格率为29.3%(123/413). 结论 麻城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状况差,微生物等污染严重,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大力推进饮水安全工程.
作者:李文桥;刘少宇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干预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及对提高生存质量的疗效. 方法 对正常执行全身化疗或灌注化疗的12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和化疗执行的同时,静脉滴注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每日1次,每次100~150mg,14~ 28d为一疗程,观察化疗前后白细胞减少情况,生存质量及副反应情况,与对照组120例未作干预治疗的化疗病人比较分析.参照Karnofsky评分(Kps)评价生存质量(QOL),按照NCICTC3.0版标准评价毒性反应. 结果 治疗组120例中,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共48例(40%),其中Ⅰ~Ⅱ° 31例(25.8%),Ⅲ~Ⅳ°17例(14.2%).Kps评分下降18例(15%),提高76例(63.3%).未见相关毒副反应;对照组120例中,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共82例(68.3%),其中Ⅰ~Ⅱ.52例(43.3%),Ⅲ~Ⅳ°30例(25%).Kps评分下降52例(43.3%),提高仅21例(1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4.471~52.33,P<0.05). 结论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干预治疗肿瘤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显著疗效,同时能提高生存质量,未见毒副反应.
作者:张呈;陈昌南;苏铭俊;潘岐作;陈婵娟;容庭杰;谢峰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掌握深圳市龙岗区腹泻患者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构成,了解该菌株的流行季节及血清型的变迁趋势. 方法 采集2009~2012年在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粪便标本1 872份,对致病菌进行分离、培养和鉴定,并对分离出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年龄段、流行季节及血清型别进行分析. 结果 1872份标本共分离到101株副溶血性弧菌,总分离率为5.40%,阳性率以20~和30~岁年龄组高,10岁以下的年龄组低,且不同年龄组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5.32,P<0.01),不同年份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6.77,P<0.01).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率在秋季达高峰,血清型以03:K6为主. 结论 深圳市龙岗区副溶血性弧菌分离率呈逐年递减,分型以03:K6血清型为主,4年均以秋季高发,易感人群以青壮年为主.
作者:邹惠英;刘丽红;陈日炳;吴洁;钟文娴;吕昌东;杜战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总结汞中毒相关肾损害的病因、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 方法 报道海南省人民医院肾病风湿科收治汞中毒相关肾损害1例,并查阅我国1998~2012年有关汞中毒相关肾损害报告文献16篇,共98例患者,对其临床表现、病理分型、治疗方法、预后等进行分析. 结果 98例患者致病因素主要为职业性接触、生活性接触或医源性接触含汞物质所致,临床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肾病综合征等,常见肾脏病理类型为膜性肾病(68.2%)、微小病变肾病(22.7%),治疗以驱汞及激素治疗为主.经积极治疗,临床有效缓解率约为95.9%(共94例),总体疗效好. 结论 汞中毒性肾损害主要由汞接触引起,以肾病综合征为主要临床表现,其病理为膜性肾病多见,驱汞治疗为主要措施,积极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杨舟;詹锋;林书典;潘楚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 (DVCT)评价冠状动脉病变范围与2型糖尿病患者24h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之间的关系. 方法 采用320-DVCT对64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成像检查,同时检测患者的UAER,根据UAER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对照组,微量蛋白尿组和大量蛋白尿组.观察各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并加以比较. 结果 蛋白尿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比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随着蛋白尿组UAER水平的增加,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明显增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UAER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有关,UAER水平越高者,其冠状动脉病变越严重.
作者:舒冏;王曼曼;曾龙驿;陈宣容;林可意;江玮;穆攀伟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明确三带喙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及探讨吸血对抗药性的影响,以指导蚊虫抗药性的准确测定和化学杀虫剂的正确选择. 方法 从位于中缅边境地区的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现场采集吸血蚊和未吸血三带喙库蚊,采回后的第1d和第3d上午,应用WHO推荐的成蚊滤纸接触法分别测定其抗药性. 结果 在第1d和第3d的抗性测试中,未吸血蚊的死亡率分别是27.91%和28.15%.吸血蚊的首只击倒时间、KT50和KT95均大于相应未吸血蚊;击倒率和死亡率都小于相应未吸血蚊(击倒率,x2=-4.27,P=0.04<0.05 &x2=-5.4,P=0.02<0.05;死亡率,x2=13.28,P=0.0004<0.05&x2=8.88,P=0.0029<0.05). 结论 云南省盈江县的三带喙库蚊已对溴氰菊酯产生很强的抗药性,吸血可以显著增强该抗药性.因此,在蚊虫的抗药性测定中,要尽量排除吸血的影响,以获得准确地蚊虫抗药性水平,指导杀虫剂的合理使用.
作者:徐铁龙;王英;郑彬;马素媛;艾国平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云南省鹤庆县地质地貌对血吸虫病流行和控制的影响. 方法 收集全县和血吸虫病流行区的基本情况、血吸虫病防治的疫情资料和地质地貌资料并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 鹤庆县血吸虫病不同的流行类型、流行程度、地层、地形与地貌、土壤分布地区的血吸虫病疫情程度和控制程度不一,2011年全县查出病人数、现存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病例、血吸虫人群感染率、钉螺面积较历史累计病人数、历史累计晚血病人数、1970年血吸虫人群感染率、历史累计钉螺面积分别下降了99.99%、80.89%、99.99%、96.41%,没有发现感染性钉螺. 结论 探索和研究血吸虫病流行地区的地理因素、环境变化与血吸虫病传播的关系,对防治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炳桂;李文豹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邵阳市暗娼人群无保护性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情况,为针对暗娼开展高危行为干预和遏制艾滋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从娱乐场所招募暗娼,调查其社会人口学、吸毒、性行为方式和安全套使用情况.结果 调查的450名暗娼中,近6个月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34.9%.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平均月收入低(OR=2.50)、第一次做暗娼年龄小(OR=2.30)和近6个月主要生意地点档次低(OR=5.56)、接客时坚持使用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同意率低(OR=5.31)、场所的妈咪或经理支持用套少(OR=1.85)是暗娼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该地区暗娼与客人发生无保护性性行为比例较高,中低档暗娼更易发生高危性行为,需对该地区暗娼推广使用安全套,加大行为干预工作力度以控制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流行.
作者:罗涛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Survivin表达情况并探讨其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两者的表达. 结果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2F-1和Survivin表达定位于细胞核,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35/60)和55.00%(33/60),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和0(P<0.05).两者的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P<0.05);通过相关性分析E2F-1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呈正相关(P<0.05). 结论 E2F-1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癌呈成过度表达,两者共同作用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转移.
作者:张娟;王琰;杨华英;时志民;孙杰;张巍;司军英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 方法 对1997年1月至2012年8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热带病科收治的发病前一个月有境外旅居史的确诊疟疾患者192例,进行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分析. 结果 192例患者中发病前一个月有非洲旅居史165例(86.5%)、东南亚旅居史25例(12.5%)、南美洲旅居史2例(1.0%).发病到确定诊断平均时间8.4d±8.2d(2d~ 60d),确定诊断时疟疾快速诊断试验阳性168例(87.5%).诊断为恶性疟96例(50.0%),间日疟38例(19.8%),间日疟和恶性疟混合感染26例(13.5%),未分型32例(16.7%).出现意识障碍10例(5.2%),脾肿大188例(97.9%)、血小板减少129例(67.2%)、肝功能异常70例(36.5%)、贫血61例(31.8%)、肾功能异常19例(9.9%).经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后,第5d累计外周血涂片疟原虫检查转阴者166例(86.5%);至15d累计176例(91.7%)患者治愈出院,死亡1例(0.5%). 结论 北京地区境外输入性疟疾以有非洲旅居史、男性中年患者为主,并且发病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疟疾诊断必须依靠反复外周血涂片及疟疾快速诊断试验检测,脾肿大和血小板减少可作为临床特征提示疟疾的存在,以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效果可靠.
作者:宋营改;纪爱萍;王非;任翊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Th17细胞和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7在慢性荨麻疹患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Th17细胞的表达,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上述研究对象外周血血清IL-17水平,并分析二者相关性. 结果 慢性荨麻疹患者Th17细胞阳性率和IL-17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Th17细胞与血清IL-17水平呈正相关(r=0.896,P<0.05). 结论 Th17细胞和IL-17可能参与了慢性荨麻疹患者的发病过程.
作者:邹循辉;石丽君;李利豪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以及乌司他丁的治疗作用. 方法 将54例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抗休克治疗组(Z组:26例)和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治疗组(U组:28例),U组在常规抗休克治疗基础上加用乌司他丁10万U静注,1次/8h,连续用药7d.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在人院时ISS评分、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MODS发生率、死亡率,以及两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在治疗前(发生创伤1h内)以及治疗后第1d、3d、5d、7d各时间点血中的含量. 结果 U组和Z组患者的性别构成比、年龄、入院时ISS评分、初始APACHEⅢ评分、总的住院时间、住ICU治疗时间、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组MODS发生率和治疗第3d的APACHEⅢ评分较Z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组与Z组患者在治疗第1d、3d、5d、7d各时间点检测血INF-α、IL-6浓度比较,U组较Z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 结论 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TNF-α、IL-6是升高的,乌司他丁可降低这些细胞因子的水平;给予乌司他丁的干预治疗对创伤失血性休克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有积极作用,从而起到保护器官的作用.
作者:钟坚;马诚;李少洪;何景招;卜会驹;温海洋 刊期: 2013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生殖健康现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知情同意原则下,匿名填写调查问卷,抽血检测梅毒和HIV抗体,采集宫颈拭子检测淋球菌和沙眼衣原体;应用SAS8.1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 111例女性同性恋者中,未检出HIV抗体和梅毒阳性,宫颈拭子检测淋球菌及沙眼衣原体均呈阴性;40.54%既往患生殖道感染;40.54%既不愿意接受妇科检查,也不愿意接受血液化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既往患生殖道感染与年龄、性角色、性伴类别及异性性伴数量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性伴类别是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既往患生殖道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 结论 深圳市女同性恋人群医疗卫生服务使用率低,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
作者:宋亚娟;蔡于茂;张玲华;刘惠;郭伟;任雅楠;曾序春 刊期: 201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