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

吴慧慧;周建华

关键词:心电图, 非ST段抬高型, 肌钙蛋白I,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危险分层
摘要: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6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依据患者心电图情况的改变,将其分为心电图无法确诊组(22例)、单纯T波倒置组(40例)、ST段压低组(118例)和心电图正常组(80例)。对4组患者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和肌钙蛋白I(TnI)检测,观察4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ST段压低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反复心绞痛发作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3,x2=15.6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I阳性因素预测复合心血管事件的独立价值较高。结论: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通过心电图ST段变化及TnI水平可有效进行危险分层,并对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TnI阳性的独立预测性更高。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大道精于心影像超想象--飞利浦Multiva 1.5T磁共振

    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着眼于医疗大环境的全球布局,医学技术不断演进,每临变革节点,总有些力量如疾风骤雨,催促着推陈出新、别开生面。掌故溯源,从世界第一个医学X射线管、US超声、DSA血管机、DR产品,到引领未来10年发展方向的全数字3.0T磁共振,皆诞生于飞利浦医疗。技术打开市场,品牌引导需求,始终秉承“创新为你”的飞利浦以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的敏锐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匠人精神,在全球研发智慧的共同努力下,锻造出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端1.5T磁共振标杆产品--Multiva 1.5T。那么,何以谓之创新?又何以谓之标杆?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的方法,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新购进1年期内单价>10万元的医疗设备,根据戴明循环(PDCA)管理方法,基于供应商评价的特点,制定供应商再评价细则,建立新购进医疗设备的供应商再评价方法。结果: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方法与评价细则后,通过每月一次的监测分析和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效发现和解决了医疗设备新购进1年期内设备存在的相关问题,新购进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率和完好率均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结论:提供对供应商再评价及新购进医疗设备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可加强新购进医疗设备使用初期供应商、使用科室与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强化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和使用管理。

    作者:尹军;刘相花;徐力;张和华;颜乐先;彭润;赖晓娟;陈茂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11对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11(PAQR11)对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2条干扰PAQR11的核酸序列,以分子克隆的方法插入pLKO.1慢病毒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病毒,以病毒上清感染A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A549细胞;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干扰PAQR11表达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干扰PAQR11的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果。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PAQR11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Snail1、Twist1和N-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MT增强有关。

    作者:李维娜;何飞;薛慧君;张敏;张晓军;曾召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光中子在现代放射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着各种医用加速器新技术的提高和肿瘤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医用加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始终围绕着照射肿瘤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器官而发展,但仍无法解决由于高能射线在治疗患者时所带来的辐射污染。高能粒子产生的次级粒子如光子、光中子及质子等对人体组织产生的生物效应同样不可忽略,并逐渐受到重视和广泛的研究。由于加速器机头内部构造的金属元素为铅,靶区主要为钨,光子能量达到>7 MeV时,会超过光核反应阈值从而产生中子,这一反应称为光核反应。国外放疗机构对光中子产生的剂量开展了广泛研究。基于参与复杂相互作用的粒子特点,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测量两个途径来研究医用加速器产生的光中子通量和能谱等物理量。由于医用加速器设计不同(主要是机头内部),性能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光中子的通量、能谱和剂量也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在文献评阅的基础上,从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测量两个方面阐述目前对医用加速器产生光中子的研究现状以及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和引发第二原发癌的物理因素。

    作者:陈亚正;徐珂;许敬辉;李厨荣;廖雄飞;黎杰;王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实习护生288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4名。对照组由带教老师常规现场讲解各种仪器操作流程及报警限值、故障处理等示教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的应用。比较两组护生常见仪器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不规范使用医疗仪器行为的例数以及带教老师和护生满意度。结果:护生常见医疗仪器操作考核平均成绩由(83.21±1.13)分上升(89.37±1.54)分。护生医疗仪器使用不规范情况观察组51次,对照组11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520,P<0.05)。临床带教老师、护生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将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运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可有效规范护生常用医疗仪器操作行为,提高医疗仪器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升带教老师和护生满意度。

    作者:张青;孙春霞;王爱凤;王正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指导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指导优化房室间期,对照组患者进行经验性程控房室间期,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观察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峰减速时间(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m)、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指数(LAVI)、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动脉瓣口速度时间积分(VTI)、脑钠肽前体水平(Pro-BN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A/E比值以及心脏每搏量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LVEF、VTI、6MWT以及Pro-BNP等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3,t=3.832,t=4.168,t=3.479;P<0.05),VP、LVEDD及NYHA grading等指标无明显差异(t=0.813,t=1.832,t=1.034,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R、CO两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8,t=3.132,P<0.05),其余SV、CI及A/E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创伤,且操作简便,可有效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玲;陈阿娣;田亮;秦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6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依据患者心电图情况的改变,将其分为心电图无法确诊组(22例)、单纯T波倒置组(40例)、ST段压低组(118例)和心电图正常组(80例)。对4组患者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和肌钙蛋白I(TnI)检测,观察4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ST段压低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反复心绞痛发作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3,x2=15.6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I阳性因素预测复合心血管事件的独立价值较高。结论: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通过心电图ST段变化及TnI水平可有效进行危险分层,并对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TnI阳性的独立预测性更高。

    作者:吴慧慧;周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国产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评价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产前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国产彩超在各级医院产前超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在7所不同级别医院,选用可以代表国产彩超先进性水平的彩超仪4台,分别定义为1号机、2号机、3号机及4号机,参照评价进口通用型飞利浦高端彩超为对比机;分别对产前行超声检查的210例胎儿所留存的图像进行临床对比评价及评分。结果: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分别为1号机87.75分,2号机96.20分,3号机81.31分,4号机84.90分;进口对比机105.0分。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与进口对比机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 t=3.18,t=2.90,t=3.23;P<0.05)。结论:国产彩超可以满足基层医院及二级医院日常工作需要的产前超声检查,但不能满足三级以上产前检查,且仍待提高。

    作者:张利;郭丽娟;崔立刚;张明博;王红燕;杨敬英;马相国;郭亚美;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切割止血刀的应用、管理与维护

    目的:探讨超声切割止血刀在手术中的应用、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规范超声切割止血刀术前准备和术中使用方法,制订超声切割止血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对设备使用人员实施业务培训。结果:通过对超声切割止血刀的管理和维护,显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全年故障率下降约50%,刀头使用次数保持在6±2次,平均使用时间延长约30%。结论:重视超声切割止血刀在使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方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孙薇;夏僮;张薇;侯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目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提出物联网技术用于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具体方案。方法:基于无线移动终端的数据采集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采用Web应用系统架构搭建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内部设备信息共享与管理。结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利用RFID和二维码进行智能识别,实现对设备的识别、定位与跟踪,构建了由用户登录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设备台账管理模块以及公共事务工作流管理模块等组成的系统架构。经初步运行,取得了入账效率高、便于数据查询、更新和统一管理、可动态维修信息监控、实时设备定位以及利于生物安全管理等良好的效应。结论: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环节的应用方案,能够实现对实验室设备的识别、定位与跟踪,可有效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智能化程度和实验室管理效率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焕舒;李硕;郑之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多排螺旋CT与磁共振成像影像学下复杂性肛瘘图像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下复杂性肛瘘图像的优劣,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确诊为复杂性肛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MSCT及MRI检查资料,分别观察、对比分析复杂性肛瘘患者CT及MRI的成像特点。结果:MSCT对肛瘘的位置、走形、数目以及分支等与手术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RI检查对复杂性肛瘘的管腔和管壁大多能较好地显示,肛瘘的感染范围和空间信息也较准确,两者在诊断上各具优势。结论:根据患者诊断需求及术前判断来选择检查方法,MSCT更适合指导手术操作,而MRI则利于术后疗效随访,相互不可取代。

    作者:赵云超;程静;李杰;刘兴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动脉化疗治疗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临床效果对比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E6癌蛋白(HPV-E6)、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CD44v6)水平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1~2轮新辅助动脉化疗,再行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血清HPV-E6、CD44v6、患者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PV-E6水平和CD44v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5,t=2.63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3,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0,P<0.05)。结论:新辅助动脉化疗与同步放化疗相比,能够明显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HPV-E6水平和CD44v6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李倩;刘巧玲;武渊;朱必清;陆谔梅;陈静;蒋明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联合检测对葡萄胎恶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检测对葡萄胎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葡萄胎恶变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0名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孕周均在12周之内;检测两组的HCG、CD44v6、MMP-2及MMP-9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葡萄胎恶变患者的HCG、CD44v6、MMP-2及MMP-9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t=3.384,t=3.386,t=2.451;P<0.05)。结论:葡萄胎恶变患者的血清HCG、CD44v6、MMP-2以及MMP-9水平与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相比较高,联合检测对临床葡萄胎恶变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丽君;王艳军;宋涛;赵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导核磁共振冷却系统的故障分析及维护保养

    超导型核磁共振已成为各大医院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设备,要维持设备超导线圈的超导性与梯度线圈的正常工作需制造一个超低温的冷却环境,如目前主流的4 K冷头能把超导线圈降低至-269.15℃。在降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必须通过适合的方式将热量导出,因此冷却系统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1]。

    作者:苏根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6年第13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血管弹性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血管弹性是心血管病死率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常见的超声测量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测量PWV的方法存在动脉走行不明确、分支影响多等弊端,且只能获得全局、平均的PWV,目前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超声测量在血管弹性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方法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超高速成像技术及脉搏波成像技术。为此对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血管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宿愿;钱林学;张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在老年黄斑变性诊断中的图像特征

    目的:分析老年黄斑变性(AMD)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诊断中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50只眼)确诊为AMD的患者OCT图像资料,探讨AMD的OCT图像特征及病变分型特点。结果:根据AMD患者50只眼的OCT图像特征,可分为干性AMD、湿性AMD。干性AMD的OCT图像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带局限性增强,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可见;湿性AMD的OCT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增厚隆起,中央凹形态消失,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断裂边界清晰增厚、隆起的强反射光带。结论:AMD的OCT图像解剖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AM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海燕;李铁军;刘玉青;张习;王静娴;张敬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Delphi法对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问题的探讨

    目的:应用Delphi法对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规范进行初步筛选。方法: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6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进行咨询,对其提出问题筛选后按照重要性评分,统计分析后筛选出需要建立制度解决的重要问题。结果:6名专家中放射管理专业人员2人、放射专业技术人员3人、卫生行政管理人员1人。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06,积极系数为100%,经两轮问卷后问题重要性的和谐系数分别为W=0.019(P=0.635)与W=0.237(P=0.001),专家意见协调性好,调查结果可信。根据各问题重要性平均数和标准差,终确定18项问题需要建立管理规范。结论:应用Delphi法的研究结果明确了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葛茂军;刘亚涛;赵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引导下粗针及细针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术后出血比较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US-CNB)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术后出血情况。方法:选取6265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患者,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US-CNB组(2909例)与US-FNA组(3356例)。观察两种方法穿刺甲状腺结节术后的出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并对所有出血患者术后随访至出血消失。结果:US-CNB组出血68例(占2.34%),其中少量出血52例(占1.79%),中量出血14例(占0.48%),大量出血2例(占0.07%);US-FNA组出血87例(占2.59%),其中少量出血86例(占2.56%),中量出血1例(占0.03%),无大量出血。两种方法不同量出血间比较,少量出血和中大量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9,x2=15.448;P<0.05)。结论:在预防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术后出血中,采用US-FNA方法的安全性能更高。

    作者:赵军凤;钱林学;史宪全;刘玉江;谭小蕖;王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银屑病不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弹性变化。方法:应用SWE技术,分别于12例银屑病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其14个皮损部位皮肤进行弹性测量,获得杨氏模量值,比较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和恢复期弹性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急性期皮损部位皮肤的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64.8±29.9)kPa、(52.1±26.3) kPa和(41.8±22.3)kPa;恢复期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35.1±20.3)kPa、(29.0±17.5)kPa和(25.1±15.2)kPa,急性期杨氏模量值明显比恢复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t=5.48,t=5.0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患处皮肤急性期弹性较恢复期弹性具有明显差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银屑病及其他皮肤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奠定了基础。

    作者:耿慧英;钱林学;胡向东;宿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