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输液泵在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期降低再植指血液循环危象发生率。方法:采用随机编号分组的方法,将216例断指再植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在断指再植术治疗和护理措施相同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术后输液泵控制全天输液量,以保证液体24 h匀速输入;对照组按照医嘱执行时间采用常规输入所有液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再植指的血液循环危象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中再植指成活107例,出现血液循环危象1例;对照组中再植指成活99例,出现血液循环危象9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P<0.01)。结论:使用输液泵对断指再植患者术后输液速度进行匀速控制,可降低再植指血液循环危象发生率,有利于再植指的成活。
作者:赵红;仲艳;周密;樊丽洁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指标及应急激素指标,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2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d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激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术后3 d观察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和红细胞粘附促进因子(RF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t=7.019;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和红细胞抑制因子(RFI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3, t=7.876;P<0.05);术后3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CD3+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4,t=8.749,t=11.451;P<0.05);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1,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 t=10.320,t=5.924;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方程K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98,t=7.411;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小,与开胸根治术相比更具安全性。
作者:王爱贞;王光;郑兰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连续血浆吸附灌流(PAP)治疗结束后血滤机管路中血液回输新方法,实现治疗后血液成分稳定、安全及大化回输。方法:选取进行PAP治疗的112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将血浆分离器倒置,利用空气或生理盐水回输其中的血液成分。待回流至静脉壶水平后停止血滤机,将血液管路中连接血浆分离器的血液泵入端与灌流器的血浆泵入端互换位置,灌流器倒置后将血滤管路及灌流器中血液成分依次回输至患者体内。结果:实现治疗结束后血液回输,有效回输率>80%,实现了血液管路、血浆分离器以及血液灌流器中血液成分的充分有效回输,减少患者对血液制品的需求。血液回输过程由单人独立完成操作,减少一次性血液管路的浪费,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结论:血液回输方法简单有效,可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及时完成血液成分的大化回输,省时省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亮亮;张引;燕朋波;李国锋;李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使用量子共振检测仪筛选大学生人群对运动敏感的指标,便于对运动量的监测与评估,为可穿戴式便携仪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8名高校大学生,使用量子共振检测仪对其进行中速2000 m跑前与跑后的尿胆原指数、尿酸指数、尿素氮指数及尿蛋白指数4项肾脏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运动前后4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受试者中速2000 m跑后与运动前比较,其尿胆原指数和尿蛋白指数两项出现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t=2.441;P<0.05);尿酸指数和尿素氮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量子共振检测仪在肾脏功能检测中尿胆原指数和尿蛋白指数的变化特征可作为监测大学生人群运动负荷及评定运动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礼;刘辉;朱年丰;盖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联合用药在冠心病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以阿替洛尔为核心的常规临床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变化、ST段偏移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探讨CTA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及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t=3.547,t=2.119,t=1.574,t=1.227,t=0.982;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组室上性期前收缩(SVE)、短阵室上性异位搏动(SV-RUN)、室性期前收缩(VE)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ach)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x2=2.956,x2=1.845,x2=1.523;P<0.05);并且观察组右冠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旋支(LCX)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0,t=0.903,t=1.097;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
作者:田希存;王铁钢;田雷超;吴玉辉;韩卓祎;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黄斑变性(AMD)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诊断中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50只眼)确诊为AMD的患者OCT图像资料,探讨AMD的OCT图像特征及病变分型特点。结果:根据AMD患者50只眼的OCT图像特征,可分为干性AMD、湿性AMD。干性AMD的OCT图像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带局限性增强,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可见;湿性AMD的OCT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增厚隆起,中央凹形态消失,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断裂边界清晰增厚、隆起的强反射光带。结论:AMD的OCT图像解剖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AM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海燕;李铁军;刘玉青;张习;王静娴;张敬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炎性因子水平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将其纳入哮喘组,并以同期40名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以及健康对照组的EBC,比较两组EBC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呼出气中IL-6和TNF-α水平与哮喘患者病情、肺功能及血气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患者EBC中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36.29±4.62)ng/ml和(10.46±1.25)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t=8.85,t=3.87;P<0.05),缓解期EBC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P<0.05)。TNF-α和IL-6均与哮喘病情程度成正相关、与FEV1/FVC、PEF成负相关(r=-0.514,r=-0.275,r=-0.31;P<0.05),与用力肺活量(FVC)、酸碱度(pH)、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BC中TNF-α和IL-6水平可以反应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价哮喘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邢媛媛;吕学东;陈金亮;陈建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同步放化疗与新辅助化疗对中晚期宫颈癌患者人乳头瘤病毒E6癌蛋白(HPV-E6)、白细胞分化抗原44变异型6(CD44v6)水平及近期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50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同步放化疗方案,观察组患者给予1~2轮新辅助动脉化疗,再行同步放化疗。治疗结束后对患者的血清HPV-E6、CD44v6、患者不良反应以及临床疗效进行检测并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HPV-E6水平和CD44v6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15,t=2.63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33,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60,P<0.05)。结论:新辅助动脉化疗与同步放化疗相比,能够明显降低中晚期宫颈癌患者HPV-E6水平和CD44v6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李倩;刘巧玲;武渊;朱必清;陆谔梅;陈静;蒋明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检测对葡萄胎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葡萄胎恶变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0名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孕周均在12周之内;检测两组的HCG、CD44v6、MMP-2及MMP-9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葡萄胎恶变患者的HCG、CD44v6、MMP-2及MMP-9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t=3.384,t=3.386,t=2.451;P<0.05)。结论:葡萄胎恶变患者的血清HCG、CD44v6、MMP-2以及MMP-9水平与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相比较高,联合检测对临床葡萄胎恶变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丽君;王艳军;宋涛;赵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05、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724(CA125和CA724)水平检测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于3 h后静脉滴注顺铂60 mg/m2;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顺铂。化疗2个疗程,每次化疗间隔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并结合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19,t=22.493,t=15.46;P<0.05)。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关系(rs=-0.427,rs=-0.335,rs=-0.408;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与降低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相关。
作者:冯访梅;朱筱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64例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血清C肽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幅度和血糖下降幅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服糖后血糖下降幅度以及HOMA-IRI下降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2,t=3.254,t=4.289;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升高幅度、服糖后胰岛素升高幅度、空腹C肽升高幅度和服糖后C肽升高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2,t=4.115,t=3.831,t=3.889;P<0.05);血糖达标天数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极大减少低血糖事件,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李爱珍;常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免疫功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肺炎患儿,按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70例),支原体肺炎组(65例)和病毒性肺炎组(65例),同时选取4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4组血样,采用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并比较4组的hs-CRP、PCT和免疫功能。结果:4组hs-CRP水平进行比较,其中细菌性肺炎组患儿hs-CR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t=3.062,t=2.816;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hs-CRP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t=3.752;P<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细菌性肺炎组患儿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t=2.774,t=5.273;P<0.05);而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67,P<0.05)。3组肺炎患儿CD4+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 t=6.204,t=2.379;P<0.05);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 t=3.068,t=6.297;P<0.05);CD4+CD25+Treg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4, t=2.339,t=2.621;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5,t=2.694;P<0.05)。结论: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hs-CRP、PCT和免疫功能可以用于儿童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并有利于患儿预后。
作者:张华俐;王超;张蕊;张健;范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6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依据患者心电图情况的改变,将其分为心电图无法确诊组(22例)、单纯T波倒置组(40例)、ST段压低组(118例)和心电图正常组(80例)。对4组患者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和肌钙蛋白I(TnI)检测,观察4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ST段压低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反复心绞痛发作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3,x2=15.6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I阳性因素预测复合心血管事件的独立价值较高。结论: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通过心电图ST段变化及TnI水平可有效进行危险分层,并对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TnI阳性的独立预测性更高。
作者:吴慧慧;周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下复杂性肛瘘图像的优劣,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确诊为复杂性肛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MSCT及MRI检查资料,分别观察、对比分析复杂性肛瘘患者CT及MRI的成像特点。结果:MSCT对肛瘘的位置、走形、数目以及分支等与手术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RI检查对复杂性肛瘘的管腔和管壁大多能较好地显示,肛瘘的感染范围和空间信息也较准确,两者在诊断上各具优势。结论:根据患者诊断需求及术前判断来选择检查方法,MSCT更适合指导手术操作,而MRI则利于术后疗效随访,相互不可取代。
作者:赵云超;程静;李杰;刘兴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69例膝部骨肿瘤患者,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T检查组、MRI检查组及联合检查组,每组23例。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组、MRI检查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5,P>0.05);联合检查组良性检出率及恶性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6,x2=3.718;P<0.05);联合检查组与MRI检查组相比,其良性检出率及恶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7,x2=4.285;P<0.05)。结论:双螺旋CT联合MRI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部骨肿瘤临床检出率。
作者:涂咏涛;陈海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奇目Ziehm Vario 3D高频移动式X射线机外观小巧,功能齐全,图像精细,非常适合骨科手术诊断的需要,但其高度集成化、技术垄断性强等特点,使医学工程科维修人员面临一定的挑战[1]。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医务人员使用不当或者常规保养不到位,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故障发生,为此,就日常使用中出现的3例常见故障及常规保养进行总结。
作者:罗小明;张明旭;张志芳;许新建;毛坤剑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以及可以进行三维重建等优点,已经成为医院标配医疗设备[1]。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16排大孔径CT在放射治疗技术模拟定位中发挥重大作用,但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导致故障频发。
作者:潘继鹏;杨莎;员伟康;金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超导型核磁共振已成为各大医院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设备,要维持设备超导线圈的超导性与梯度线圈的正常工作需制造一个超低温的冷却环境,如目前主流的4 K冷头能把超导线圈降低至-269.15℃。在降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必须通过适合的方式将热量导出,因此冷却系统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1]。
作者:苏根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Delphi法对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规范进行初步筛选。方法: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6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进行咨询,对其提出问题筛选后按照重要性评分,统计分析后筛选出需要建立制度解决的重要问题。结果:6名专家中放射管理专业人员2人、放射专业技术人员3人、卫生行政管理人员1人。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06,积极系数为100%,经两轮问卷后问题重要性的和谐系数分别为W=0.019(P=0.635)与W=0.237(P=0.001),专家意见协调性好,调查结果可信。根据各问题重要性平均数和标准差,终确定18项问题需要建立管理规范。结论:应用Delphi法的研究结果明确了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葛茂军;刘亚涛;赵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切割止血刀在手术中的应用、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规范超声切割止血刀术前准备和术中使用方法,制订超声切割止血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对设备使用人员实施业务培训。结果:通过对超声切割止血刀的管理和维护,显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全年故障率下降约50%,刀头使用次数保持在6±2次,平均使用时间延长约30%。结论:重视超声切割止血刀在使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方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孙薇;夏僮;张薇;侯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基于能力提升的核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协同培训模式构建,开展医学影像基础知识学习、临床实践能力训练、科研能力提高、核医学新技术培训等培养支撑体系建设。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国内外开展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现状及研究热点,梳理现场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提出基于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进行配套体系建设。结果: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得2007-2016年间有关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的文献170篇,年代分布呈逐年增加,2016年发文数量是2007年的4.3倍;研究热点聚焦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培训模式、培训流程的规范化、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等专题。文献评阅表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尚面临着解剖基础与放射学知识积累不足、科研能力不足、欠缺影像学新技术的培训、不能合理安排规范化培训和科研等问题;相应提出了核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协同培训的新模式,制定出相应的培养体系和实施措施。结论:在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的背景下,研究生与临床医师培训机制并轨,运行协同转化模式、合理安排规范化培训与科研,进行有侧重点的培训,有效互补满足两者的培训需求,利于培养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的核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艾林;张姝;王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的方法,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新购进1年期内单价>10万元的医疗设备,根据戴明循环(PDCA)管理方法,基于供应商评价的特点,制定供应商再评价细则,建立新购进医疗设备的供应商再评价方法。结果: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方法与评价细则后,通过每月一次的监测分析和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效发现和解决了医疗设备新购进1年期内设备存在的相关问题,新购进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率和完好率均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结论:提供对供应商再评价及新购进医疗设备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可加强新购进医疗设备使用初期供应商、使用科室与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强化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和使用管理。
作者:尹军;刘相花;徐力;张和华;颜乐先;彭润;赖晓娟;陈茂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实习护生288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4名。对照组由带教老师常规现场讲解各种仪器操作流程及报警限值、故障处理等示教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的应用。比较两组护生常见仪器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不规范使用医疗仪器行为的例数以及带教老师和护生满意度。结果:护生常见医疗仪器操作考核平均成绩由(83.21±1.13)分上升(89.37±1.54)分。护生医疗仪器使用不规范情况观察组51次,对照组11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520,P<0.05)。临床带教老师、护生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将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运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可有效规范护生常用医疗仪器操作行为,提高医疗仪器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升带教老师和护生满意度。
作者:张青;孙春霞;王爱凤;王正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改造后的数字X射线摄影(DR)影响平板探测器图像质量的因素及解决法案。方法:观察DR在一定曝光条件下显示器上图像受干扰的情况,通过改变平板探测器、滤线栅和显示器分辨3个主要成像环节的空间分辨率以及改变曝光条件,获得改善图像质量的效果。结果:改造后的DR,其平板探测器、滤线栅或显示器的空间分辨率的改变会直接影响图像质量;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曝光剂量后同样会影响图像的分辨率和对比度。结论:利用平板探测器技术摄影时,如果成像环节的空间分辨率相近,所获得的图像上则会形成规律性强、肉眼极易分辨的波样条纹状干扰;如果空间频率偏差较大或成整倍数关系,图像上则不会产生波样条纹状干扰或干扰不明显。选择适当的摄影条件可起到改善图像质量的作用。
作者:邹念强;唐韶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品牌过氧化氢(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临床使用效果评估,为促进国产设备在手术室的应用提供循证指导。方法:选取骨科待灭菌的10150把手术器械,采用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进口设备灭菌组(4725把)和国产设备灭菌组(5425把),分别进行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进口设备灭菌组共进行189次灭菌器循环灭菌;国产设备灭菌组共进行217次灭菌器循环灭菌。比较进口与国产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灭菌时间、灭菌压力以及操作要求。结果:进口设备灭菌组在189次进口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中均完成循环灭菌,灭菌效果和操作要求符合灭菌要求,达标率为100%;国产设备灭菌组在217次国产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中均完成循环灭菌,灭菌效果符合灭菌要求,达标率为100%,但出现11次信息输出故障。结论: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是一种高效、快速及环保的灭菌设备,两组设备达标率一致;但国产灭菌设备的硬件设计尚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郑蕴欣;庄敏;侯彬;徐梓添;陈颖;王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医院可疑医疗设备不良事件(M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确保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筛选出经过省、市评价的可疑MDR报告300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良事件所涉及的医疗设备类别数量、不良事件主要表现、风险类别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R产生的原因依次为产品质量相关问题、患者体质与医疗设备之间存在生物不相容性和操作或使用不当。结论: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主动询问患者过敏史,完善监测上报工作。
作者:蒋贻芳;高小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和维修保养技术对维修后的呼吸机进行系统检测,建立呼吸机质量控制机制,保障呼吸机使用安全。方法:通过分析呼吸机典型故障案例特征现象,采用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及替换法等维修方法处理出现的故障点;使用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仪和气体流量分析仪对呼吸机质量进行检测校准,对维修后的呼吸机进行“多点单次”和“单点多次”的专项质量检测,通过气体流量分析仪对呼吸机的潮气量、通气频率、吸气压力水平和呼气末正压等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分析年度质量控制与维修后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实施方法的异同。结果:通过维护保养与质量检测的有机结合,为临床呼吸机安全使用提供了有效依据。在典型维修案例中质量控制检测的潮气量“多点单次”测量大输出误差为6%,大示值误差为3%;“单点多次”测量输出值一致性较好,误差范围控制在5.8%;其他性能参数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验证了维护保养方案的有效性。结论:通过对呼吸机高效维护、保养、检测及保障机制的实施,实现呼吸机临床应用全过程质量控制,可保证临床重点急救设备的质量,确保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潘泽森;陈宇珂;何兴华;窦泽宁;黄智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设计一种可帮助眼科患者眼底术后特殊体位康复的面枕,以减轻其痛苦,提高眼底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根据眼底术后患者需采取面朝下体位要求,面枕台面设计由中间枕板和两侧支撑板组成,中间枕板固定,用于支撑面部;两侧支撑板可手动机械下折90 o,用于支撑上肢。枕板符合人体面部特征,即眼、鼻、口处镂空,可自由通气,额、颧、下巴有支撑面。支撑台面包有棉垫及绒布,使用时支撑板展开,不用时折起,减少占用空间。台面下连接升降柱,为电动升降控制台面高度,以适应患者不同姿势和不同高度的需要。底盘为不锈钢管“H”型结构。结果:实用新型眼底术后康复面枕设计合理,患者使用舒适,依从性高,其占用空间小、轻便、简单和牢固,且移动灵活。结论:眼科眼底术后康复面枕适用于临床、家庭等场所,对于眼科眼底手术后需采取面朝下体位的康复期患者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镇华;张志芳;亢泽峰;张丽霞;李庆生;谢立科;侯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创新性研制一种卧床患者床上沐浴的设备,探讨床上沐浴的新护理技术模式。方法:选用优质聚氯乙烯(PVC)材料,制作具有多个分割槽的床上沐浴浅槽,将移动式净水箱内放置直流低电压蓄电自动喷淋设施,形成淋浴功能;沐浴槽边设引流出水孔,将沐浴后的水引流至另一移动式储水箱,即污水收集箱,使净水、喷淋、床上水槽及污水收集形成完整沐浴设备。结果:该床上沐浴设备与传统的卧床患者床上洗头、擦浴及会阴擦洗方法相比,操作者工作步骤更流畅,更省时省力,患者皮肤清洁度高,舒适性好,同时避免了溺水、交叉感染及逆行感染的风险,实现了将浴室移至床边的功能。结论:实用新型卧床患者床上沐浴设备简便易行、安全及成本低,使用中无需搬动患者,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适用于医院、家庭及养老机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立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研制适合于手术俯卧位使用的俯卧体位垫,以便于安置俯卧位手术患者的体位,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根据人体工程学及手术特点需求,采用慢回弹记忆海棉、聚氨酯(PU)皮革等材料,设计研制出集胸部、腹部于一体的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结果: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美观,柔软舒适,结构稳定,抗张力高,承重量大,适合后颅窝、背部、脊柱、颈、胸、腰椎间盘以及臀部等部位手术使用,便于患者俯卧位的手术快速展开,可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增加了与患者接触面积,具有良好的防震和缓冲性能,可有效避免患者压疮的发生,且X射线穿透性好、便于术中定位。结论: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全舒适,体积小巧便捷,有利于手术体位摆放,可快速展开、撤收,并可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玮娜;于美华;何丽云;林宝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生化分析仪是临床检验中经常使用的重要分析仪器之一,可对血液、尿液、胸腹水和脑脊液等体液进行免疫学检查和生物化学分析。医学专家系统是智能计算机程序系统,其内部含有大量的医学专家的知识与经验,利用医学专家的知识和方法处理该领域问题,使生化仪与专家系统有机结合,能够较好地对仪器检测出来的各种数据自动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科学的理论依据和专家结论。结合专家诊断系统的设计、知识库数据库的创建和存储、神经网络和专家系统技术结合的机制,讨论生化分析仪辅助诊断专家系统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作者:甘宜梧;谢清华;王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随着各种医用加速器新技术的提高和肿瘤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医用加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始终围绕着照射肿瘤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器官而发展,但仍无法解决由于高能射线在治疗患者时所带来的辐射污染。高能粒子产生的次级粒子如光子、光中子及质子等对人体组织产生的生物效应同样不可忽略,并逐渐受到重视和广泛的研究。由于加速器机头内部构造的金属元素为铅,靶区主要为钨,光子能量达到>7 MeV时,会超过光核反应阈值从而产生中子,这一反应称为光核反应。国外放疗机构对光中子产生的剂量开展了广泛研究。基于参与复杂相互作用的粒子特点,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测量两个途径来研究医用加速器产生的光中子通量和能谱等物理量。由于医用加速器设计不同(主要是机头内部),性能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光中子的通量、能谱和剂量也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在文献评阅的基础上,从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测量两个方面阐述目前对医用加速器产生光中子的研究现状以及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和引发第二原发癌的物理因素。
作者:陈亚正;徐珂;许敬辉;李厨荣;廖雄飞;黎杰;王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飞速发展,由于原有二维腹腔镜缺乏空间感知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手术的需要,三维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发展。在总结传统二维腹腔镜技术与三维腹腔镜技术区别的基础上,对三维信号显示技术的分类、常见格式进行分析。介绍引入三维技术的一体化手术室构成及信号格式和信号转播方法,展望三维腹腔镜技术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立;周菁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进行传染病数据编码,使传染病数据在医院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流通,实现传染病数据的快速上报和管理。方法:开发传染病管理上报软件,通过对传染病数据编码,采用文档对象模型(DOM)方法解析,与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整合,从医院内部网络导出到院外网络。结果:基于XML文件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在上报速度、上报数据准确率、上报工作量、数据安全性以及疾病管理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实现了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传染病数据一键上报。结论:所设计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可有效减少传染病上报过程中的纸质信息卡填写、上报数据录入的工作量,提高疾病上报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少上报成本。
作者:苌晨;吴东东;封麟卓;张克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实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同城异地容灾。方法:在容灾中心采用B/S/DBMS的三层架构部署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通过远程复制技术实现数据级容灾;通过异步数据技术实现关键业务系统的应用级容灾;通过异步模式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容灾数据传输。结果:根据现有资源建立了同城异地容灾中心,实现重要信息系统数据的同城异地容灾备份,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软硬件安全加固,且通过了公安部安全等级测评。结论:同城异地容灾中心的建立确保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数据安全,保证连续性工作有效进行。
作者:鲍一丹;马家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提出物联网技术用于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具体方案。方法:基于无线移动终端的数据采集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采用Web应用系统架构搭建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内部设备信息共享与管理。结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利用RFID和二维码进行智能识别,实现对设备的识别、定位与跟踪,构建了由用户登录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设备台账管理模块以及公共事务工作流管理模块等组成的系统架构。经初步运行,取得了入账效率高、便于数据查询、更新和统一管理、可动态维修信息监控、实时设备定位以及利于生物安全管理等良好的效应。结论: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环节的应用方案,能够实现对实验室设备的识别、定位与跟踪,可有效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智能化程度和实验室管理效率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焕舒;李硕;郑之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11(PAQR11)对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2条干扰PAQR11的核酸序列,以分子克隆的方法插入pLKO.1慢病毒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病毒,以病毒上清感染A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A549细胞;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干扰PAQR11表达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干扰PAQR11的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果。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PAQR11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Snail1、Twist1和N-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MT增强有关。
作者:李维娜;何飞;薛慧君;张敏;张晓军;曾召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比较长期服药对精神病患者腹部脏器以及下肢动脉异常的改变。方法:选取20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服药时间将其分为服药>5年组和服药<5年组,每组100例;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三组受检者的肝脏、胆、肾脏功能状况以及下肢动脉血流的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服药>5年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阳性率高于服药<5年组和对照组,三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7,x2=4.02;P<0.05),而服药<5年组与对照组异常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3,P>0.05)。服药>5年组和服药<5年组在单纯性脂肪肝、慢性胆囊炎中的发生率高,且两组双侧腘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t=3.21,P<0.05)。服药>5年组与服药<5年组相比较,动脉内膜厚度更厚,动脉斑块发生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对患者肝脏、胆以及下肢动脉血流产生损害。
作者:李静;袁捷;赵娜;周雪丽;李子龙;张钰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血管弹性是心血管病死率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常见的超声测量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测量PWV的方法存在动脉走行不明确、分支影响多等弊端,且只能获得全局、平均的PWV,目前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超声测量在血管弹性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方法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超高速成像技术及脉搏波成像技术。为此对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血管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宿愿;钱林学;张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US-CNB)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术后出血情况。方法:选取6265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患者,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US-CNB组(2909例)与US-FNA组(3356例)。观察两种方法穿刺甲状腺结节术后的出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并对所有出血患者术后随访至出血消失。结果:US-CNB组出血68例(占2.34%),其中少量出血52例(占1.79%),中量出血14例(占0.48%),大量出血2例(占0.07%);US-FNA组出血87例(占2.59%),其中少量出血86例(占2.56%),中量出血1例(占0.03%),无大量出血。两种方法不同量出血间比较,少量出血和中大量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9,x2=15.448;P<0.05)。结论:在预防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术后出血中,采用US-FNA方法的安全性能更高。
作者:赵军凤;钱林学;史宪全;刘玉江;谭小蕖;王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超声弹性成像以及CEU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0个结节,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CEUS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50个结节中,恶性结节39个,其中恶性病灶乳头状癌38例,髓样癌1例;良性结节11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局灶性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腺瘤3例。CEUS、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单独应用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x2=0.3,x2=1.3;P<0.05)。结论:CEUS、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均有助于提高对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超男;钱林学;胡向东;刘金苹;马霞;魏莹;杨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生物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疾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是一种全新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测量生物组织(病变)的硬度,获得弹性模量的绝对值,即杨氏模量。杨氏模量值越大表明剪切波速度越快,生物组织的硬度越大。由于SWE技术具有实时、动态、无创性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且剪切波在不同生物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肝脏、肾脏、前列腺及血管等疾病的评估及诊断,为此对SWE这一新技术运用于临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进一步阐述。
作者:支欣;钱林学;耿慧英;胡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指导优化房室间期,对照组患者进行经验性程控房室间期,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观察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峰减速时间(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m)、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指数(LAVI)、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动脉瓣口速度时间积分(VTI)、脑钠肽前体水平(Pro-BN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A/E比值以及心脏每搏量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LVEF、VTI、6MWT以及Pro-BNP等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3,t=3.832,t=4.168,t=3.479;P<0.05),VP、LVEDD及NYHA grading等指标无明显差异(t=0.813,t=1.832,t=1.034,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R、CO两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8,t=3.132,P<0.05),其余SV、CI及A/E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创伤,且操作简便,可有效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玲;陈阿娣;田亮;秦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产前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国产彩超在各级医院产前超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在7所不同级别医院,选用可以代表国产彩超先进性水平的彩超仪4台,分别定义为1号机、2号机、3号机及4号机,参照评价进口通用型飞利浦高端彩超为对比机;分别对产前行超声检查的210例胎儿所留存的图像进行临床对比评价及评分。结果: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分别为1号机87.75分,2号机96.20分,3号机81.31分,4号机84.90分;进口对比机105.0分。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与进口对比机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 t=3.18,t=2.90,t=3.23;P<0.05)。结论:国产彩超可以满足基层医院及二级医院日常工作需要的产前超声检查,但不能满足三级以上产前检查,且仍待提高。
作者:张利;郭丽娟;崔立刚;张明博;王红燕;杨敬英;马相国;郭亚美;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运用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进行分级和分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70例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膀胱膨出)的高危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35例)与剖宫产组(135例),分别从正中矢状面及三维重建面在静息、屏气向下用力动作(Valaslva)及缩肛状态下观察膀胱尿道及盆膈裂孔的超声成像变化,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的相关参数,并对其进行膀胱膨出Green分型。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同分娩方式膀胱膨出对应的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无统计学差异(t=1.133,t=1.165,P>0.05);Valsalva状态下两组对应的BSD、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旋转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t=5.628,t=3.502,t=4.396;P<0.05)。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Green分型Ⅱ型及Ⅲ型的发生率较剖宫产组高,Ⅰ型较剖宫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0,P<0.05)。结论: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能清晰显示初产妇的前盆腔情况,有助于了解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生产后膀胱膨出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基增;阳佩;莫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分析技术在慢性肾病(CKD)患者临床分期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住院治疗并行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证实的CKD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应用VTQ技术测量观察组患者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脏实质SWV值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F=2.113,P>0.05)。将观察组患者VTQ结果与对照组血肌酐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VTQ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肌酐检查阳性率。结论: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能够客观量化地反映肾实质组织弹性硬度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CKD,但肾实质SWV值与CKD分期无相关性。
作者:吴苑华;胡萍香;朱彤;杨绿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脾脏超声弹性成像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建模后的第2周、4周、6周和8周分别进行脾脏的超声弹性检测、超声造影和门静脉压力测量,且在超声造影后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获得脾组织的起始增强时间、增强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和下降斜率,分析超声造影参数、门静脉压力与脾脏硬度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时间点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脾脏硬度与门静脉压力及增强达峰时间呈正相关(r=0.713,r=0.589;P<0.001),与峰值强度及下降斜率呈负相关(r=-0.628,r=-0.563;P<0.001)。在肝纤维化的S3期和S4期,脾脏病理切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脾窦扩张和脾脏淤血。结论:在慢性肝脏疾病中,门静脉压力增加是引起脾脏硬度增加的起始因素;脾窦扩张淤血、脾脏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降低与脾脏硬度增加直接相关。
作者:胡向东;耿慧英;宿愿;梁思;钱林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MWA)与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1例(114个病灶)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MWA组(48例)与RFA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采用MWA治疗与RFA治疗后完全消融坏死率、肿瘤局部进展率、术后并发症、术后1年及2年复发率。结果:MWA和RFA治疗后,直径<3 cm肿瘤完全消融坏死率和总坏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5,x2=2.0468;P>0.05);在直径3~5 cm肿瘤治疗中,MWA组完全消融坏死率高于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68, P=0.0445);术后1个月复查,在直径<3 cm肿瘤局部进展率和总坏死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76,x2=1.3810;P>0.05);在直径3~5 cm肿瘤,MWA组肿瘤局部进展率低于RF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368,P=0.0445);MWA组和RFA组术后1年、2年总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论:MWA与RFA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差无几,MWA治疗对体积较大的肿瘤具有一定的优势。
作者:徐娟;赵晔;付晓丹;崔永慧;顾丽婕;赵静;葛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弹性变化。方法:应用SWE技术,分别于12例银屑病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其14个皮损部位皮肤进行弹性测量,获得杨氏模量值,比较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和恢复期弹性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急性期皮损部位皮肤的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64.8±29.9)kPa、(52.1±26.3) kPa和(41.8±22.3)kPa;恢复期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35.1±20.3)kPa、(29.0±17.5)kPa和(25.1±15.2)kPa,急性期杨氏模量值明显比恢复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t=5.48,t=5.0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患处皮肤急性期弹性较恢复期弹性具有明显差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银屑病及其他皮肤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奠定了基础。
作者:耿慧英;钱林学;胡向东;宿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儿童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常规超声检测结果,对14例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病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评价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与原位肝移植术肝移植方法患儿肝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为100%;两种肝移植手术方法患儿肝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267,P<0.001)。结论:超声造影在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规超声怀疑肝动脉闭塞的患者中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史宪全;何恩辉;宿愿;钱林学;徐瑞芳;易展雄;朱志军;魏林;曾志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着眼于医疗大环境的全球布局,医学技术不断演进,每临变革节点,总有些力量如疾风骤雨,催促着推陈出新、别开生面。掌故溯源,从世界第一个医学X射线管、US超声、DSA血管机、DR产品,到引领未来10年发展方向的全数字3.0T磁共振,皆诞生于飞利浦医疗。技术打开市场,品牌引导需求,始终秉承“创新为你”的飞利浦以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的敏锐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匠人精神,在全球研发智慧的共同努力下,锻造出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端1.5T磁共振标杆产品--Multiva 1.5T。那么,何以谓之创新?又何以谓之标杆?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