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向东;耿慧英;宿愿;梁思;钱林学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比较长期服药对精神病患者腹部脏器以及下肢动脉异常的改变。方法:选取20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服药时间将其分为服药>5年组和服药<5年组,每组100例;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三组受检者的肝脏、胆、肾脏功能状况以及下肢动脉血流的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服药>5年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阳性率高于服药<5年组和对照组,三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7,x2=4.02;P<0.05),而服药<5年组与对照组异常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3,P>0.05)。服药>5年组和服药<5年组在单纯性脂肪肝、慢性胆囊炎中的发生率高,且两组双侧腘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t=3.21,P<0.05)。服药>5年组与服药<5年组相比较,动脉内膜厚度更厚,动脉斑块发生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对患者肝脏、胆以及下肢动脉血流产生损害。
作者:李静;袁捷;赵娜;周雪丽;李子龙;张钰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US-CNB)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术后出血情况。方法:选取6265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患者,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US-CNB组(2909例)与US-FNA组(3356例)。观察两种方法穿刺甲状腺结节术后的出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并对所有出血患者术后随访至出血消失。结果:US-CNB组出血68例(占2.34%),其中少量出血52例(占1.79%),中量出血14例(占0.48%),大量出血2例(占0.07%);US-FNA组出血87例(占2.59%),其中少量出血86例(占2.56%),中量出血1例(占0.03%),无大量出血。两种方法不同量出血间比较,少量出血和中大量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9,x2=15.448;P<0.05)。结论:在预防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术后出血中,采用US-FNA方法的安全性能更高。
作者:赵军凤;钱林学;史宪全;刘玉江;谭小蕖;王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慢性肝脏疾病中血流动力学因素对脾脏超声弹性成像结果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在建模后的第2周、4周、6周和8周分别进行脾脏的超声弹性检测、超声造影和门静脉压力测量,且在超声造影后分析时间-强度曲线获得脾组织的起始增强时间、增强达峰时间、峰值强度和下降斜率,分析超声造影参数、门静脉压力与脾脏硬度的相关性,并观察不同时间点脾脏的病理组织学变化。结果:脾脏硬度与门静脉压力及增强达峰时间呈正相关(r=0.713,r=0.589;P<0.001),与峰值强度及下降斜率呈负相关(r=-0.628,r=-0.563;P<0.001)。在肝纤维化的S3期和S4期,脾脏病理切片中出现不同程度的脾窦扩张和脾脏淤血。结论:在慢性肝脏疾病中,门静脉压力增加是引起脾脏硬度增加的起始因素;脾窦扩张淤血、脾脏超声造影的峰值强度降低与脾脏硬度增加直接相关。
作者:胡向东;耿慧英;宿愿;梁思;钱林学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分析老年黄斑变性(AMD)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在诊断中的图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50只眼)确诊为AMD的患者OCT图像资料,探讨AMD的OCT图像特征及病变分型特点。结果:根据AMD患者50只眼的OCT图像特征,可分为干性AMD、湿性AMD。干性AMD的OCT图像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光带局限性增强,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可见;湿性AMD的OCT图像显示神经上皮增厚隆起,中央凹形态消失,RPE和(或)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光带断裂边界清晰增厚、隆起的强反射光带。结论:AMD的OCT图像解剖形态学特征可为临床AMD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海燕;李铁军;刘玉青;张习;王静娴;张敬一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使用量子共振检测仪筛选大学生人群对运动敏感的指标,便于对运动量的监测与评估,为可穿戴式便携仪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8名高校大学生,使用量子共振检测仪对其进行中速2000 m跑前与跑后的尿胆原指数、尿酸指数、尿素氮指数及尿蛋白指数4项肾脏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运动前后4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受试者中速2000 m跑后与运动前比较,其尿胆原指数和尿蛋白指数两项出现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t=2.441;P<0.05);尿酸指数和尿素氮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量子共振检测仪在肾脏功能检测中尿胆原指数和尿蛋白指数的变化特征可作为监测大学生人群运动负荷及评定运动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礼;刘辉;朱年丰;盖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Delphi法对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规范进行初步筛选。方法: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6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进行咨询,对其提出问题筛选后按照重要性评分,统计分析后筛选出需要建立制度解决的重要问题。结果:6名专家中放射管理专业人员2人、放射专业技术人员3人、卫生行政管理人员1人。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06,积极系数为100%,经两轮问卷后问题重要性的和谐系数分别为W=0.019(P=0.635)与W=0.237(P=0.001),专家意见协调性好,调查结果可信。根据各问题重要性平均数和标准差,终确定18项问题需要建立管理规范。结论:应用Delphi法的研究结果明确了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葛茂军;刘亚涛;赵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弹性变化。方法:应用SWE技术,分别于12例银屑病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其14个皮损部位皮肤进行弹性测量,获得杨氏模量值,比较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和恢复期弹性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急性期皮损部位皮肤的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64.8±29.9)kPa、(52.1±26.3) kPa和(41.8±22.3)kPa;恢复期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35.1±20.3)kPa、(29.0±17.5)kPa和(25.1±15.2)kPa,急性期杨氏模量值明显比恢复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t=5.48,t=5.0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患处皮肤急性期弹性较恢复期弹性具有明显差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银屑病及其他皮肤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奠定了基础。
作者:耿慧英;钱林学;胡向东;宿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产前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国产彩超在各级医院产前超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在7所不同级别医院,选用可以代表国产彩超先进性水平的彩超仪4台,分别定义为1号机、2号机、3号机及4号机,参照评价进口通用型飞利浦高端彩超为对比机;分别对产前行超声检查的210例胎儿所留存的图像进行临床对比评价及评分。结果: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分别为1号机87.75分,2号机96.20分,3号机81.31分,4号机84.90分;进口对比机105.0分。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与进口对比机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 t=3.18,t=2.90,t=3.23;P<0.05)。结论:国产彩超可以满足基层医院及二级医院日常工作需要的产前超声检查,但不能满足三级以上产前检查,且仍待提高。
作者:张利;郭丽娟;崔立刚;张明博;王红燕;杨敬英;马相国;郭亚美;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以及可以进行三维重建等优点,已经成为医院标配医疗设备[1]。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16排大孔径CT在放射治疗技术模拟定位中发挥重大作用,但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导致故障频发。
作者:潘继鹏;杨莎;员伟康;金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64例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血清C肽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幅度和血糖下降幅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服糖后血糖下降幅度以及HOMA-IRI下降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2,t=3.254,t=4.289;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升高幅度、服糖后胰岛素升高幅度、空腹C肽升高幅度和服糖后C肽升高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2,t=4.115,t=3.831,t=3.889;P<0.05);血糖达标天数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极大减少低血糖事件,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李爱珍;常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血管弹性是心血管病死率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常见的超声测量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测量PWV的方法存在动脉走行不明确、分支影响多等弊端,且只能获得全局、平均的PWV,目前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超声测量在血管弹性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方法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超高速成像技术及脉搏波成像技术。为此对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血管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宿愿;钱林学;张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下复杂性肛瘘图像的优劣,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确诊为复杂性肛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MSCT及MRI检查资料,分别观察、对比分析复杂性肛瘘患者CT及MRI的成像特点。结果:MSCT对肛瘘的位置、走形、数目以及分支等与手术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RI检查对复杂性肛瘘的管腔和管壁大多能较好地显示,肛瘘的感染范围和空间信息也较准确,两者在诊断上各具优势。结论:根据患者诊断需求及术前判断来选择检查方法,MSCT更适合指导手术操作,而MRI则利于术后疗效随访,相互不可取代。
作者:赵云超;程静;李杰;刘兴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切割止血刀在手术中的应用、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规范超声切割止血刀术前准备和术中使用方法,制订超声切割止血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对设备使用人员实施业务培训。结果:通过对超声切割止血刀的管理和维护,显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全年故障率下降约50%,刀头使用次数保持在6±2次,平均使用时间延长约30%。结论:重视超声切割止血刀在使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方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孙薇;夏僮;张薇;侯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的方法,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新购进1年期内单价>10万元的医疗设备,根据戴明循环(PDCA)管理方法,基于供应商评价的特点,制定供应商再评价细则,建立新购进医疗设备的供应商再评价方法。结果: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方法与评价细则后,通过每月一次的监测分析和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效发现和解决了医疗设备新购进1年期内设备存在的相关问题,新购进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率和完好率均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结论:提供对供应商再评价及新购进医疗设备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可加强新购进医疗设备使用初期供应商、使用科室与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强化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和使用管理。
作者:尹军;刘相花;徐力;张和华;颜乐先;彭润;赖晓娟;陈茂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分析技术在慢性肾病(CKD)患者临床分期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住院治疗并行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证实的CKD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应用VTQ技术测量观察组患者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脏实质SWV值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F=2.113,P>0.05)。将观察组患者VTQ结果与对照组血肌酐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VTQ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肌酐检查阳性率。结论: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能够客观量化地反映肾实质组织弹性硬度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CKD,但肾实质SWV值与CKD分期无相关性。
作者:吴苑华;胡萍香;朱彤;杨绿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69例膝部骨肿瘤患者,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T检查组、MRI检查组及联合检查组,每组23例。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组、MRI检查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5,P>0.05);联合检查组良性检出率及恶性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6,x2=3.718;P<0.05);联合检查组与MRI检查组相比,其良性检出率及恶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7,x2=4.285;P<0.05)。结论:双螺旋CT联合MRI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部骨肿瘤临床检出率。
作者:涂咏涛;陈海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心电图对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60例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依据患者心电图情况的改变,将其分为心电图无法确诊组(22例)、单纯T波倒置组(40例)、ST段压低组(118例)和心电图正常组(80例)。对4组患者行常规18导联心电图检查和肌钙蛋白I(TnI)检测,观察4组患者住院及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ST段压低组复合心血管事件及反复心绞痛发作与心电图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多,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23,x2=15.680;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I阳性因素预测复合心血管事件的独立价值较高。结论:非ST段抬高型ACS患者通过心电图ST段变化及TnI水平可有效进行危险分层,并对心血管事件进行预测,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中TnI阳性的独立预测性更高。
作者:吴慧慧;周建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细胞粘附分子变异体6(CD44v6)、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以及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联合检测对葡萄胎恶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30例葡萄胎恶变患者纳入观察组,另选取30名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孕周均在12周之内;检测两组的HCG、CD44v6、MMP-2及MMP-9水平,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葡萄胎恶变患者的HCG、CD44v6、MMP-2及MMP-9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7,t=3.384,t=3.386,t=2.451;P<0.05)。结论:葡萄胎恶变患者的血清HCG、CD44v6、MMP-2以及MMP-9水平与正常妊娠行人工流产者相比较高,联合检测对临床葡萄胎恶变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丽君;王艳军;宋涛;赵鹏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