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咏涛;陈海东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超导型核磁共振已成为各大医院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设备,要维持设备超导线圈的超导性与梯度线圈的正常工作需制造一个超低温的冷却环境,如目前主流的4 K冷头能把超导线圈降低至-269.15℃。在降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必须通过适合的方式将热量导出,因此冷却系统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1]。
作者:苏根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比研究多排螺旋CT(MSCT)与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下复杂性肛瘘图像的优劣,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确诊为复杂性肛瘘并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MSCT及MRI检查资料,分别观察、对比分析复杂性肛瘘患者CT及MRI的成像特点。结果:MSCT对肛瘘的位置、走形、数目以及分支等与手术结果一致,诊断准确率达到100%;MRI检查对复杂性肛瘘的管腔和管壁大多能较好地显示,肛瘘的感染范围和空间信息也较准确,两者在诊断上各具优势。结论:根据患者诊断需求及术前判断来选择检查方法,MSCT更适合指导手术操作,而MRI则利于术后疗效随访,相互不可取代。
作者:赵云超;程静;李杰;刘兴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Delphi法对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规范进行初步筛选。方法: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6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进行咨询,对其提出问题筛选后按照重要性评分,统计分析后筛选出需要建立制度解决的重要问题。结果:6名专家中放射管理专业人员2人、放射专业技术人员3人、卫生行政管理人员1人。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06,积极系数为100%,经两轮问卷后问题重要性的和谐系数分别为W=0.019(P=0.635)与W=0.237(P=0.001),专家意见协调性好,调查结果可信。根据各问题重要性平均数和标准差,终确定18项问题需要建立管理规范。结论:应用Delphi法的研究结果明确了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葛茂军;刘亚涛;赵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着眼于医疗大环境的全球布局,医学技术不断演进,每临变革节点,总有些力量如疾风骤雨,催促着推陈出新、别开生面。掌故溯源,从世界第一个医学X射线管、US超声、DSA血管机、DR产品,到引领未来10年发展方向的全数字3.0T磁共振,皆诞生于飞利浦医疗。技术打开市场,品牌引导需求,始终秉承“创新为你”的飞利浦以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的敏锐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匠人精神,在全球研发智慧的共同努力下,锻造出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端1.5T磁共振标杆产品--Multiva 1.5T。那么,何以谓之创新?又何以谓之标杆?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的方法,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新购进1年期内单价>10万元的医疗设备,根据戴明循环(PDCA)管理方法,基于供应商评价的特点,制定供应商再评价细则,建立新购进医疗设备的供应商再评价方法。结果: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方法与评价细则后,通过每月一次的监测分析和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效发现和解决了医疗设备新购进1年期内设备存在的相关问题,新购进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率和完好率均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结论:提供对供应商再评价及新购进医疗设备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可加强新购进医疗设备使用初期供应商、使用科室与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强化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和使用管理。
作者:尹军;刘相花;徐力;张和华;颜乐先;彭润;赖晓娟;陈茂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比较超声引导下粗针穿刺组织学(US-CNB)和细针穿刺抽吸细胞学检查(US-FNA)穿刺活检甲状腺结节术后出血情况。方法:选取6265例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患者,根据穿刺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US-CNB组(2909例)与US-FNA组(3356例)。观察两种方法穿刺甲状腺结节术后的出血情况,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其差异,并对所有出血患者术后随访至出血消失。结果:US-CNB组出血68例(占2.34%),其中少量出血52例(占1.79%),中量出血14例(占0.48%),大量出血2例(占0.07%);US-FNA组出血87例(占2.59%),其中少量出血86例(占2.56%),中量出血1例(占0.03%),无大量出血。两种方法不同量出血间比较,少量出血和中大量出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19,x2=15.448;P<0.05)。结论:在预防甲状腺结节穿刺活检术后出血中,采用US-FNA方法的安全性能更高。
作者:赵军凤;钱林学;史宪全;刘玉江;谭小蕖;王艳红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05、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724(CA125和CA724)水平检测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于3 h后静脉滴注顺铂60 mg/m2;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顺铂。化疗2个疗程,每次化疗间隔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并结合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19,t=22.493,t=15.46;P<0.05)。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关系(rs=-0.427,rs=-0.335,rs=-0.408;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与降低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相关。
作者:冯访梅;朱筱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对医院可疑医疗设备不良事件(MDR)报告进行数据挖掘,分析不良事件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确保医疗设备临床使用安全。方法:从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筛选出经过省、市评价的可疑MDR报告300例,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良事件所涉及的医疗设备类别数量、不良事件主要表现、风险类别以及产生的主要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DR产生的原因依次为产品质量相关问题、患者体质与医疗设备之间存在生物不相容性和操作或使用不当。结论:医疗设备生产企业应严格按照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生产,确保产品质量。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标准操作规程(SOP),主动询问患者过敏史,完善监测上报工作。
作者:蒋贻芳;高小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实习护生288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4名。对照组由带教老师常规现场讲解各种仪器操作流程及报警限值、故障处理等示教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的应用。比较两组护生常见仪器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不规范使用医疗仪器行为的例数以及带教老师和护生满意度。结果:护生常见医疗仪器操作考核平均成绩由(83.21±1.13)分上升(89.37±1.54)分。护生医疗仪器使用不规范情况观察组51次,对照组11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520,P<0.05)。临床带教老师、护生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将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运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可有效规范护生常用医疗仪器操作行为,提高医疗仪器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升带教老师和护生满意度。
作者:张青;孙春霞;王爱凤;王正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64例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血清C肽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幅度和血糖下降幅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服糖后血糖下降幅度以及HOMA-IRI下降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2,t=3.254,t=4.289;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升高幅度、服糖后胰岛素升高幅度、空腹C肽升高幅度和服糖后C肽升高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2,t=4.115,t=3.831,t=3.889;P<0.05);血糖达标天数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极大减少低血糖事件,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李爱珍;常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观察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11(PAQR11)对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2条干扰PAQR11的核酸序列,以分子克隆的方法插入pLKO.1慢病毒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病毒,以病毒上清感染A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A549细胞;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干扰PAQR11表达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干扰PAQR11的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果。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PAQR11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Snail1、Twist1和N-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MT增强有关。
作者:李维娜;何飞;薛慧君;张敏;张晓军;曾召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实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同城异地容灾。方法:在容灾中心采用B/S/DBMS的三层架构部署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通过远程复制技术实现数据级容灾;通过异步数据技术实现关键业务系统的应用级容灾;通过异步模式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容灾数据传输。结果:根据现有资源建立了同城异地容灾中心,实现重要信息系统数据的同城异地容灾备份,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软硬件安全加固,且通过了公安部安全等级测评。结论:同城异地容灾中心的建立确保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数据安全,保证连续性工作有效进行。
作者:鲍一丹;马家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应用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和维修保养技术对维修后的呼吸机进行系统检测,建立呼吸机质量控制机制,保障呼吸机使用安全。方法:通过分析呼吸机典型故障案例特征现象,采用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及替换法等维修方法处理出现的故障点;使用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仪和气体流量分析仪对呼吸机质量进行检测校准,对维修后的呼吸机进行“多点单次”和“单点多次”的专项质量检测,通过气体流量分析仪对呼吸机的潮气量、通气频率、吸气压力水平和呼气末正压等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分析年度质量控制与维修后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实施方法的异同。结果:通过维护保养与质量检测的有机结合,为临床呼吸机安全使用提供了有效依据。在典型维修案例中质量控制检测的潮气量“多点单次”测量大输出误差为6%,大示值误差为3%;“单点多次”测量输出值一致性较好,误差范围控制在5.8%;其他性能参数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验证了维护保养方案的有效性。结论:通过对呼吸机高效维护、保养、检测及保障机制的实施,实现呼吸机临床应用全过程质量控制,可保证临床重点急救设备的质量,确保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潘泽森;陈宇珂;何兴华;窦泽宁;黄智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儿童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常规超声检测结果,对14例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病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评价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与原位肝移植术肝移植方法患儿肝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为100%;两种肝移植手术方法患儿肝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267,P<0.001)。结论:超声造影在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规超声怀疑肝动脉闭塞的患者中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史宪全;何恩辉;宿愿;钱林学;徐瑞芳;易展雄;朱志军;魏林;曾志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联合用药在冠心病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以阿替洛尔为核心的常规临床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变化、ST段偏移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探讨CTA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及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t=3.547,t=2.119,t=1.574,t=1.227,t=0.982;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组室上性期前收缩(SVE)、短阵室上性异位搏动(SV-RUN)、室性期前收缩(VE)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ach)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x2=2.956,x2=1.845,x2=1.523;P<0.05);并且观察组右冠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旋支(LCX)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0,t=0.903,t=1.097;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
作者:田希存;王铁钢;田雷超;吴玉辉;韩卓祎;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目的:探讨超声切割止血刀在手术中的应用、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规范超声切割止血刀术前准备和术中使用方法,制订超声切割止血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对设备使用人员实施业务培训。结果:通过对超声切割止血刀的管理和维护,显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全年故障率下降约50%,刀头使用次数保持在6±2次,平均使用时间延长约30%。结论:重视超声切割止血刀在使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方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孙薇;夏僮;张薇;侯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