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在气滞血瘀型冠心病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田希存;王铁钢;田雷超;吴玉辉;韩卓祎;周涛

关键词:稳心颗粒, 阿替洛尔, 气滞血瘀型冠心病, 心率变异性, 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
摘要: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联合用药在冠心病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以阿替洛尔为核心的常规临床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变化、ST段偏移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探讨CTA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及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t=3.547,t=2.119,t=1.574,t=1.227,t=0.982;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组室上性期前收缩(SVE)、短阵室上性异位搏动(SV-RUN)、室性期前收缩(VE)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ach)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x2=2.956,x2=1.845,x2=1.523;P<0.05);并且观察组右冠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旋支(LCX)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0,t=0.903,t=1.097;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光中子在现代放射治疗领域的研究进展

    随着各种医用加速器新技术的提高和肿瘤患者数量的急剧增加,放射治疗已经成为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医用加速器技术的不断进步,始终围绕着照射肿瘤的同时大限度地保护正常器官而发展,但仍无法解决由于高能射线在治疗患者时所带来的辐射污染。高能粒子产生的次级粒子如光子、光中子及质子等对人体组织产生的生物效应同样不可忽略,并逐渐受到重视和广泛的研究。由于加速器机头内部构造的金属元素为铅,靶区主要为钨,光子能量达到>7 MeV时,会超过光核反应阈值从而产生中子,这一反应称为光核反应。国外放疗机构对光中子产生的剂量开展了广泛研究。基于参与复杂相互作用的粒子特点,通过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测量两个途径来研究医用加速器产生的光中子通量和能谱等物理量。由于医用加速器设计不同(主要是机头内部),性能也有很大差别,因此光中子的通量、能谱和剂量也有不同的分布规律。在文献评阅的基础上,从蒙特卡罗模拟和实验测量两个方面阐述目前对医用加速器产生光中子的研究现状以及放射治疗过程中的辐射防护和引发第二原发癌的物理因素。

    作者:陈亚正;徐珂;许敬辉;李厨荣;廖雄飞;黎杰;王培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测量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血管弹性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亡原因,血管弹性是心血管病死率的重要独立预测因子,而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是常见的超声测量指标,在临床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传统测量PWV的方法存在动脉走行不明确、分支影响多等弊端,且只能获得全局、平均的PWV,目前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的超声测量在血管弹性研究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局部脉搏波传导速度检测方法有血管回声跟踪技术、超高速成像技术及脉搏波成像技术。为此对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估血管弹性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宿愿;钱林学;张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常规超声及超声新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比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超声弹性成像以及CEU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0个结节,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CEUS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50个结节中,恶性结节39个,其中恶性病灶乳头状癌38例,髓样癌1例;良性结节11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局灶性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腺瘤3例。CEUS、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单独应用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x2=0.3,x2=1.3;P<0.05)。结论:CEUS、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均有助于提高对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超男;钱林学;胡向东;刘金苹;马霞;魏莹;杨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11对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11(PAQR11)对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2条干扰PAQR11的核酸序列,以分子克隆的方法插入pLKO.1慢病毒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病毒,以病毒上清感染A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A549细胞;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干扰PAQR11表达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干扰PAQR11的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果。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PAQR11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Snail1、Twist1和N-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MT增强有关。

    作者:李维娜;何飞;薛慧君;张敏;张晓军;曾召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功能对小儿肺炎诊断的价值

    目的:探讨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免疫功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肺炎患儿,按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70例),支原体肺炎组(65例)和病毒性肺炎组(65例),同时选取4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4组血样,采用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并比较4组的hs-CRP、PCT和免疫功能。结果:4组hs-CRP水平进行比较,其中细菌性肺炎组患儿hs-CR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t=3.062,t=2.816;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hs-CRP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t=3.752;P<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细菌性肺炎组患儿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t=2.774,t=5.273;P<0.05);而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67,P<0.05)。3组肺炎患儿CD4+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 t=6.204,t=2.379;P<0.05);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 t=3.068,t=6.297;P<0.05);CD4+CD25+Treg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4, t=2.339,t=2.621;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5,t=2.694;P<0.05)。结论: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hs-CRP、PCT和免疫功能可以用于儿童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并有利于患儿预后。

    作者:张华俐;王超;张蕊;张健;范蓉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指标及应急激素对比

    目的:对比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指标及应急激素指标,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2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d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激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术后3 d观察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和红细胞粘附促进因子(RF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t=7.019;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和红细胞抑制因子(RFI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3, t=7.876;P<0.05);术后3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CD3+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4,t=8.749,t=11.451;P<0.05);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1,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 t=10.320,t=5.924;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方程K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98,t=7.411;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小,与开胸根治术相比更具安全性。

    作者:王爱贞;王光;郑兰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目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提出物联网技术用于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具体方案。方法:基于无线移动终端的数据采集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采用Web应用系统架构搭建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内部设备信息共享与管理。结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利用RFID和二维码进行智能识别,实现对设备的识别、定位与跟踪,构建了由用户登录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设备台账管理模块以及公共事务工作流管理模块等组成的系统架构。经初步运行,取得了入账效率高、便于数据查询、更新和统一管理、可动态维修信息监控、实时设备定位以及利于生物安全管理等良好的效应。结论: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环节的应用方案,能够实现对实验室设备的识别、定位与跟踪,可有效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智能化程度和实验室管理效率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焕舒;李硕;郑之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四维盆底超声在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中的运用研究

    目的:运用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对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D)进行分级和分型,为临床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70例患有盆底功能性障碍性疾病(膀胱膨出)的高危初产妇,分为经阴道分娩组(135例)与剖宫产组(135例),分别从正中矢状面及三维重建面在静息、屏气向下用力动作(Valaslva)及缩肛状态下观察膀胱尿道及盆膈裂孔的超声成像变化,测量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及尿道旋转角的相关参数,并对其进行膀胱膨出Green分型。结果:静息状态下不同分娩方式膀胱膨出对应的膀胱颈距离耻骨联合下缘距离(BSD)、膀胱尿道后角无统计学差异(t=1.133,t=1.165,P>0.05);Valsalva状态下两组对应的BSD、膀胱颈移动度、膀胱尿道后角和尿道旋转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7,t=5.628,t=3.502,t=4.396;P<0.05)。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Green分型Ⅱ型及Ⅲ型的发生率较剖宫产组高,Ⅰ型较剖宫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80,P<0.05)。结论:盆底四维超声动态成像能清晰显示初产妇的前盆腔情况,有助于了解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生产后膀胱膨出的情况,为临床诊断初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提供更加可靠的依据。

    作者:李基增;阳佩;莫春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大道精于心影像超想象--飞利浦Multiva 1.5T磁共振

    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着眼于医疗大环境的全球布局,医学技术不断演进,每临变革节点,总有些力量如疾风骤雨,催促着推陈出新、别开生面。掌故溯源,从世界第一个医学X射线管、US超声、DSA血管机、DR产品,到引领未来10年发展方向的全数字3.0T磁共振,皆诞生于飞利浦医疗。技术打开市场,品牌引导需求,始终秉承“创新为你”的飞利浦以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的敏锐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匠人精神,在全球研发智慧的共同努力下,锻造出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端1.5T磁共振标杆产品--Multiva 1.5T。那么,何以谓之创新?又何以谓之标杆?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在气滞血瘀型冠心病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联合用药在冠心病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以阿替洛尔为核心的常规临床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变化、ST段偏移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探讨CTA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及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t=3.547,t=2.119,t=1.574,t=1.227,t=0.982;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组室上性期前收缩(SVE)、短阵室上性异位搏动(SV-RUN)、室性期前收缩(VE)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ach)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x2=2.956,x2=1.845,x2=1.523;P<0.05);并且观察组右冠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旋支(LCX)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0,t=0.903,t=1.097;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

    作者:田希存;王铁钢;田雷超;吴玉辉;韩卓祎;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XML编码和解析技术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设计和应用

    目的: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进行传染病数据编码,使传染病数据在医院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流通,实现传染病数据的快速上报和管理。方法:开发传染病管理上报软件,通过对传染病数据编码,采用文档对象模型(DOM)方法解析,与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整合,从医院内部网络导出到院外网络。结果:基于XML文件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在上报速度、上报数据准确率、上报工作量、数据安全性以及疾病管理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实现了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传染病数据一键上报。结论:所设计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可有效减少传染病上报过程中的纸质信息卡填写、上报数据录入的工作量,提高疾病上报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少上报成本。

    作者:苌晨;吴东东;封麟卓;张克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64例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血清C肽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幅度和血糖下降幅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服糖后血糖下降幅度以及HOMA-IRI下降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2,t=3.254,t=4.289;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升高幅度、服糖后胰岛素升高幅度、空腹C肽升高幅度和服糖后C肽升高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2,t=4.115,t=3.831,t=3.889;P<0.05);血糖达标天数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极大减少低血糖事件,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李爱珍;常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浆吸附灌流治疗后血滤机管路中血液回输新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连续血浆吸附灌流(PAP)治疗结束后血滤机管路中血液回输新方法,实现治疗后血液成分稳定、安全及大化回输。方法:选取进行PAP治疗的112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将血浆分离器倒置,利用空气或生理盐水回输其中的血液成分。待回流至静脉壶水平后停止血滤机,将血液管路中连接血浆分离器的血液泵入端与灌流器的血浆泵入端互换位置,灌流器倒置后将血滤管路及灌流器中血液成分依次回输至患者体内。结果:实现治疗结束后血液回输,有效回输率>80%,实现了血液管路、血浆分离器以及血液灌流器中血液成分的充分有效回输,减少患者对血液制品的需求。血液回输过程由单人独立完成操作,减少一次性血液管路的浪费,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结论:血液回输方法简单有效,可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及时完成血液成分的大化回输,省时省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亮亮;张引;燕朋波;李国锋;李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炎性因子水平与病情程度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支气管哮喘患者呼出气冷凝液(EBC)中炎性因子水平与患者病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40例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将其纳入哮喘组,并以同期40名体检人员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哮喘组患者急性发作期、缓解期以及健康对照组的EBC,比较两组EBC中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探讨呼出气中IL-6和TNF-α水平与哮喘患者病情、肺功能及血气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哮喘组急性发作期患者EBC中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36.29±4.62)ng/ml和(10.46±1.25)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和缓解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57,t=8.85,t=3.87;P<0.05),缓解期EBC中TNF-α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3;P<0.05)。TNF-α和IL-6均与哮喘病情程度成正相关、与FEV1/FVC、PEF成负相关(r=-0.514,r=-0.275,r=-0.31;P<0.05),与用力肺活量(FVC)、酸碱度(pH)、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BC中TNF-α和IL-6水平可以反应哮喘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有助于评价哮喘患者病情,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邢媛媛;吕学东;陈金亮;陈建荣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飞利浦Brilliance big bore CT故障分析维修3例

    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CT)技术是一种功能齐全的病情探测仪器,具有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高以及可以进行三维重建等优点,已经成为医院标配医疗设备[1]。随着放射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16排大孔径CT在放射治疗技术模拟定位中发挥重大作用,但由于使用年限过长,导致故障频发。

    作者:潘继鹏;杨莎;员伟康;金磊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2016年第13卷总目次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国产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评价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产前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国产彩超在各级医院产前超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在7所不同级别医院,选用可以代表国产彩超先进性水平的彩超仪4台,分别定义为1号机、2号机、3号机及4号机,参照评价进口通用型飞利浦高端彩超为对比机;分别对产前行超声检查的210例胎儿所留存的图像进行临床对比评价及评分。结果: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分别为1号机87.75分,2号机96.20分,3号机81.31分,4号机84.90分;进口对比机105.0分。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与进口对比机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 t=3.18,t=2.90,t=3.23;P<0.05)。结论:国产彩超可以满足基层医院及二级医院日常工作需要的产前超声检查,但不能满足三级以上产前检查,且仍待提高。

    作者:张利;郭丽娟;崔立刚;张明博;王红燕;杨敬英;马相国;郭亚美;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生物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疾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是一种全新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测量生物组织(病变)的硬度,获得弹性模量的绝对值,即杨氏模量。杨氏模量值越大表明剪切波速度越快,生物组织的硬度越大。由于SWE技术具有实时、动态、无创性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且剪切波在不同生物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肝脏、肾脏、前列腺及血管等疾病的评估及诊断,为此对SWE这一新技术运用于临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进一步阐述。

    作者:支欣;钱林学;耿慧英;胡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银屑病不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弹性变化。方法:应用SWE技术,分别于12例银屑病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其14个皮损部位皮肤进行弹性测量,获得杨氏模量值,比较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和恢复期弹性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急性期皮损部位皮肤的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64.8±29.9)kPa、(52.1±26.3) kPa和(41.8±22.3)kPa;恢复期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35.1±20.3)kPa、(29.0±17.5)kPa和(25.1±15.2)kPa,急性期杨氏模量值明显比恢复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t=5.48,t=5.0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患处皮肤急性期弹性较恢复期弹性具有明显差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银屑病及其他皮肤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奠定了基础。

    作者:耿慧英;钱林学;胡向东;宿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切割止血刀的应用、管理与维护

    目的:探讨超声切割止血刀在手术中的应用、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规范超声切割止血刀术前准备和术中使用方法,制订超声切割止血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对设备使用人员实施业务培训。结果:通过对超声切割止血刀的管理和维护,显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全年故障率下降约50%,刀头使用次数保持在6±2次,平均使用时间延长约30%。结论:重视超声切割止血刀在使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方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孙薇;夏僮;张薇;侯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