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XML编码和解析技术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设计和应用

苌晨;吴东东;封麟卓;张克勤

关键词:可扩展标记语言文件, 传染病数据上报, 数据流通, 信息技术
摘要:目的: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进行传染病数据编码,使传染病数据在医院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流通,实现传染病数据的快速上报和管理。方法:开发传染病管理上报软件,通过对传染病数据编码,采用文档对象模型(DOM)方法解析,与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整合,从医院内部网络导出到院外网络。结果:基于XML文件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在上报速度、上报数据准确率、上报工作量、数据安全性以及疾病管理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实现了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传染病数据一键上报。结论:所设计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可有效减少传染病上报过程中的纸质信息卡填写、上报数据录入的工作量,提高疾病上报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少上报成本。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分析技术在慢性肾病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分析技术在慢性肾病(CKD)患者临床分期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80例住院治疗并行超声引导下肾组织活检证实的CKD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应用VTQ技术测量观察组患者肾实质剪切波传播速度(SWV),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肾脏实质SWV值与临床分期无相关性(F=2.113,P>0.05)。将观察组患者VTQ结果与对照组血肌酐检测结果进行对比,观察组患者VTQ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肌酐检查阳性率。结论:超声弹性成像VTQ技术能够客观量化地反映肾实质组织弹性硬度变化,有助于早期诊断CKD,但肾实质SWV值与CKD分期无相关性。

    作者:吴苑华;胡萍香;朱彤;杨绿敏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呼吸机质量控制与维护保养典型案例分析

    目的:应用质量控制检测技术和维修保养技术对维修后的呼吸机进行系统检测,建立呼吸机质量控制机制,保障呼吸机使用安全。方法:通过分析呼吸机典型故障案例特征现象,采用电阻测量法、电压测量法及替换法等维修方法处理出现的故障点;使用医疗设备电气安全检测仪和气体流量分析仪对呼吸机质量进行检测校准,对维修后的呼吸机进行“多点单次”和“单点多次”的专项质量检测,通过气体流量分析仪对呼吸机的潮气量、通气频率、吸气压力水平和呼气末正压等性能参数进行检测分析;同时分析年度质量控制与维修后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实施方法的异同。结果:通过维护保养与质量检测的有机结合,为临床呼吸机安全使用提供了有效依据。在典型维修案例中质量控制检测的潮气量“多点单次”测量大输出误差为6%,大示值误差为3%;“单点多次”测量输出值一致性较好,误差范围控制在5.8%;其他性能参数均在允许误差范围内,验证了维护保养方案的有效性。结论:通过对呼吸机高效维护、保养、检测及保障机制的实施,实现呼吸机临床应用全过程质量控制,可保证临床重点急救设备的质量,确保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潘泽森;陈宇珂;何兴华;窦泽宁;黄智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核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协同培训模式的探索

    目的:探索基于能力提升的核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协同培训模式构建,开展医学影像基础知识学习、临床实践能力训练、科研能力提高、核医学新技术培训等培养支撑体系建设。方法:运用文献计量学分析国内外开展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工作的现状及研究热点,梳理现场问题,结合本专业特点提出基于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进行配套体系建设。结果:检索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获得2007-2016年间有关临床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的文献170篇,年代分布呈逐年增加,2016年发文数量是2007年的4.3倍;研究热点聚焦在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的培训模式、培训流程的规范化、临床能力与科研能力提升路径等专题。文献评阅表明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住院医师培训尚面临着解剖基础与放射学知识积累不足、科研能力不足、欠缺影像学新技术的培训、不能合理安排规范化培训和科研等问题;相应提出了核医学专业研究生与住院医师协同培训的新模式,制定出相应的培养体系和实施措施。结论:在以能力提升为主线的背景下,研究生与临床医师培训机制并轨,运行协同转化模式、合理安排规范化培训与科研,进行有侧重点的培训,有效互补满足两者的培训需求,利于培养具有一定临床经验及科研能力的核医学专业人才。

    作者:艾林;张姝;王鑫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指标及应急激素对比

    目的:对比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指标及应急激素指标,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2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d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激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术后3 d观察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和红细胞粘附促进因子(RF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t=7.019;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和红细胞抑制因子(RFI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3, t=7.876;P<0.05);术后3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CD3+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4,t=8.749,t=11.451;P<0.05);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1,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 t=10.320,t=5.924;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方程K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98,t=7.411;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小,与开胸根治术相比更具安全性。

    作者:王爱贞;王光;郑兰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切割止血刀的应用、管理与维护

    目的:探讨超声切割止血刀在手术中的应用、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规范超声切割止血刀术前准备和术中使用方法,制订超声切割止血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对设备使用人员实施业务培训。结果:通过对超声切割止血刀的管理和维护,显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全年故障率下降约50%,刀头使用次数保持在6±2次,平均使用时间延长约30%。结论:重视超声切割止血刀在使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方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孙薇;夏僮;张薇;侯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研制适合于手术俯卧位使用的俯卧体位垫,以便于安置俯卧位手术患者的体位,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根据人体工程学及手术特点需求,采用慢回弹记忆海棉、聚氨酯(PU)皮革等材料,设计研制出集胸部、腹部于一体的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结果: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美观,柔软舒适,结构稳定,抗张力高,承重量大,适合后颅窝、背部、脊柱、颈、胸、腰椎间盘以及臀部等部位手术使用,便于患者俯卧位的手术快速展开,可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增加了与患者接触面积,具有良好的防震和缓冲性能,可有效避免患者压疮的发生,且X射线穿透性好、便于术中定位。结论: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全舒适,体积小巧便捷,有利于手术体位摆放,可快速展开、撤收,并可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玮娜;于美华;何丽云;林宝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国家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容灾备份实现

    目的:实现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的同城异地容灾。方法:在容灾中心采用B/S/DBMS的三层架构部署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通过远程复制技术实现数据级容灾;通过异步数据技术实现关键业务系统的应用级容灾;通过异步模式进行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容灾数据传输。结果:根据现有资源建立了同城异地容灾中心,实现重要信息系统数据的同城异地容灾备份,完成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求的软硬件安全加固,且通过了公安部安全等级测评。结论:同城异地容灾中心的建立确保传染病网络直报系统和数据安全,保证连续性工作有效进行。

    作者:鲍一丹;马家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血清可溶性CD105、糖类抗原CA125和CA724水平检测在宫颈癌联合化疗中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05、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724(CA125和CA724)水平检测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于3 h后静脉滴注顺铂60 mg/m2;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顺铂。化疗2个疗程,每次化疗间隔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并结合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19,t=22.493,t=15.46;P<0.05)。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关系(rs=-0.427,rs=-0.335,rs=-0.408;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与降低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相关。

    作者:冯访梅;朱筱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在评估银屑病不同分期中的价值

    目的:应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评估银屑病患者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及恢复期的弹性变化。方法:应用SWE技术,分别于12例银屑病患者的急性期和恢复期对其14个皮损部位皮肤进行弹性测量,获得杨氏模量值,比较皮损部位皮肤急性期和恢复期弹性变化。结果:银屑病患者急性期皮损部位皮肤的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64.8±29.9)kPa、(52.1±26.3) kPa和(41.8±22.3)kPa;恢复期平均弹性大值、平均值和小值分别为(35.1±20.3)kPa、(29.0±17.5)kPa和(25.1±15.2)kPa,急性期杨氏模量值明显比恢复期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32,t=5.48,t=5.06;P<0.01)。结论:银屑病患者患处皮肤急性期弹性较恢复期弹性具有明显差异,剪切波弹性成像为银屑病及其他皮肤疾病的诊断及评估奠定了基础。

    作者:耿慧英;钱林学;胡向东;宿愿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Delphi法对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问题的探讨

    目的:应用Delphi法对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规范进行初步筛选。方法:建立咨询问卷,采用Delphi法对6名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进行咨询,对其提出问题筛选后按照重要性评分,统计分析后筛选出需要建立制度解决的重要问题。结果:6名专家中放射管理专业人员2人、放射专业技术人员3人、卫生行政管理人员1人。专家权威系数为0.88±0.06,积极系数为100%,经两轮问卷后问题重要性的和谐系数分别为W=0.019(P=0.635)与W=0.237(P=0.001),专家意见协调性好,调查结果可信。根据各问题重要性平均数和标准差,终确定18项问题需要建立管理规范。结论:应用Delphi法的研究结果明确了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为有针对性地改进提升研究型医院放射诊疗设备管理提供了依据。

    作者:葛茂军;刘亚涛;赵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69例膝部骨肿瘤患者,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T检查组、MRI检查组及联合检查组,每组23例。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组、MRI检查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5,P>0.05);联合检查组良性检出率及恶性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6,x2=3.718;P<0.05);联合检查组与MRI检查组相比,其良性检出率及恶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7,x2=4.285;P<0.05)。结论:双螺旋CT联合MRI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部骨肿瘤临床检出率。

    作者:涂咏涛;陈海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导核磁共振冷却系统的故障分析及维护保养

    超导型核磁共振已成为各大医院必不可少的影像检查设备,要维持设备超导线圈的超导性与梯度线圈的正常工作需制造一个超低温的冷却环境,如目前主流的4 K冷头能把超导线圈降低至-269.15℃。在降温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必须通过适合的方式将热量导出,因此冷却系统是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1]。

    作者:苏根元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过氧化氢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临床使用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国产与进口品牌过氧化氢(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器临床使用效果评估,为促进国产设备在手术室的应用提供循证指导。方法:选取骨科待灭菌的10150把手术器械,采用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进口设备灭菌组(4725把)和国产设备灭菌组(5425把),分别进行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进口设备灭菌组共进行189次灭菌器循环灭菌;国产设备灭菌组共进行217次灭菌器循环灭菌。比较进口与国产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器的灭菌效果、灭菌时间、灭菌压力以及操作要求。结果:进口设备灭菌组在189次进口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中均完成循环灭菌,灭菌效果和操作要求符合灭菌要求,达标率为100%;国产设备灭菌组在217次国产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循环中均完成循环灭菌,灭菌效果符合灭菌要求,达标率为100%,但出现11次信息输出故障。结论:H2O2低温等离子灭菌器是一种高效、快速及环保的灭菌设备,两组设备达标率一致;但国产灭菌设备的硬件设计尚需进一步完善。

    作者:郑蕴欣;庄敏;侯彬;徐梓添;陈颖;王婷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11对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影响研究

    目的:观察孕激素和脂联素分子受体11(PAQR11)对A549肺癌细胞侵袭转移的作用,探索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设计2条干扰PAQR11的核酸序列,以分子克隆的方法插入pLKO.1慢病毒载体,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病毒,以病毒上清感染A549细胞,嘌呤霉素筛选A549细胞;细胞划痕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迁移的影响;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敲低PAQR11对A549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实时定量PCR检测上皮间质转化相关分子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干扰PAQR11表达慢病毒载体,获得稳定干扰PAQR11的A549细胞,实时定量PCR、Western blot验证干扰效果。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敲低PAQR11后E-Cadherin的表达水平降低,Snail1、Twist1和N-Cadherin表达升高。结论:敲低PAQR11能够促进A549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EMT增强有关。

    作者:李维娜;何飞;薛慧君;张敏;张晓军;曾召利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共振检测仪肾脏功能检测对运动敏感指标的分析

    目的:探讨使用量子共振检测仪筛选大学生人群对运动敏感的指标,便于对运动量的监测与评估,为可穿戴式便携仪器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8名高校大学生,使用量子共振检测仪对其进行中速2000 m跑前与跑后的尿胆原指数、尿酸指数、尿素氮指数及尿蛋白指数4项肾脏功能指标进行检测,比较运动前后4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受试者中速2000 m跑后与运动前比较,其尿胆原指数和尿蛋白指数两项出现显著性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1,t=2.441;P<0.05);尿酸指数和尿素氮指数差异均不显著。结论:量子共振检测仪在肾脏功能检测中尿胆原指数和尿蛋白指数的变化特征可作为监测大学生人群运动负荷及评定运动的重要指标。

    作者:王礼;刘辉;朱年丰;盖立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大道精于心影像超想象--飞利浦Multiva 1.5T磁共振

    当今,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着眼于医疗大环境的全球布局,医学技术不断演进,每临变革节点,总有些力量如疾风骤雨,催促着推陈出新、别开生面。掌故溯源,从世界第一个医学X射线管、US超声、DSA血管机、DR产品,到引领未来10年发展方向的全数字3.0T磁共振,皆诞生于飞利浦医疗。技术打开市场,品牌引导需求,始终秉承“创新为你”的飞利浦以独辟蹊径、独具匠心的敏锐及精益求精、臻于至善的匠人精神,在全球研发智慧的共同努力下,锻造出创新型的新一代高端1.5T磁共振标杆产品--Multiva 1.5T。那么,何以谓之创新?又何以谓之标杆?

    作者:飞利浦医疗保健事业部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国医学装备》稿件信息管理系统上线运行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征稿启事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生物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疾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是一种全新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测量生物组织(病变)的硬度,获得弹性模量的绝对值,即杨氏模量。杨氏模量值越大表明剪切波速度越快,生物组织的硬度越大。由于SWE技术具有实时、动态、无创性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且剪切波在不同生物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肝脏、肾脏、前列腺及血管等疾病的评估及诊断,为此对SWE这一新技术运用于临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进一步阐述。

    作者:支欣;钱林学;耿慧英;胡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64例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血清C肽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幅度和血糖下降幅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服糖后血糖下降幅度以及HOMA-IRI下降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2,t=3.254,t=4.289;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升高幅度、服糖后胰岛素升高幅度、空腹C肽升高幅度和服糖后C肽升高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2,t=4.115,t=3.831,t=3.889;P<0.05);血糖达标天数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极大减少低血糖事件,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李爱珍;常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