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血清可溶性CD105、糖类抗原CA125和CA724水平检测在宫颈癌联合化疗中的价值研究

冯访梅;朱筱勇

关键词:宫颈癌, 紫杉醇, 顺铂, 血清可溶性CD105, 糖类抗原CA125, CA724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05、糖类抗原125和糖类抗原724(CA125和CA724)水平检测在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宫颈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2例行宫颈癌手术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1例。观察组给予静脉滴注紫杉醇135 mg/m2,于3 h后静脉滴注顺铂60 mg/m2;对照组仅给予静脉滴注顺铂。化疗2个疗程,每次化疗间隔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并结合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119,t=22.493,t=15.46;P<0.05)。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与临床疗效呈负相关关系(rs=-0.427,rs=-0.335,rs=-0.408;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顺铂对宫颈癌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机制与降低血清可溶性CD105、CA125和CA724水平相关。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研制适合于手术俯卧位使用的俯卧体位垫,以便于安置俯卧位手术患者的体位,提高手术护理质量。方法:根据人体工程学及手术特点需求,采用慢回弹记忆海棉、聚氨酯(PU)皮革等材料,设计研制出集胸部、腹部于一体的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结果: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美观,柔软舒适,结构稳定,抗张力高,承重量大,适合后颅窝、背部、脊柱、颈、胸、腰椎间盘以及臀部等部位手术使用,便于患者俯卧位的手术快速展开,可充分暴露手术野,便于手术操作;增加了与患者接触面积,具有良好的防震和缓冲性能,可有效避免患者压疮的发生,且X射线穿透性好、便于术中定位。结论:便捷式俯卧体位垫结构简单性能稳定,安全舒适,体积小巧便捷,有利于手术体位摆放,可快速展开、撤收,并可清洗和消毒,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护理质量与工作效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谢玮娜;于美华;何丽云;林宝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造影评价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在评价儿童肝移植术后肝动脉闭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儿童肝移植患者术后肝动脉常规超声检测结果,对14例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病例进行超声造影检查,并将其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随访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超声造影评价可疑肝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比较活体左外叶肝移植术与原位肝移植术肝移植方法患儿肝动脉闭塞的发生率。结果:超声造影诊断肝动脉闭塞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为100%;两种肝移植手术方法患儿肝动脉闭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267,P<0.001)。结论:超声造影在儿童肝移植术后、常规超声怀疑肝动脉闭塞的患者中可作为重要的补充检查手段。

    作者:史宪全;何恩辉;宿愿;钱林学;徐瑞芳;易展雄;朱志军;魏林;曾志贵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双螺旋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诊断在膝部骨肿瘤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及价值。方法:选取69例膝部骨肿瘤患者,按照检查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CT检查组、MRI检查组及联合检查组,每组23例。对比三种检查方法的临床诊断效果。结果:CT检查组、MRI检查组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25,P>0.05);联合检查组良性检出率及恶性检出率均高于CT检查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936,x2=3.718;P<0.05);联合检查组与MRI检查组相比,其良性检出率及恶性检出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7,x2=4.285;P<0.05)。结论:双螺旋CT联合MRI诊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膝部骨肿瘤临床检出率。

    作者:涂咏涛;陈海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临床应用进展

    生物组织的弹性信息对于疾病判断具有重要价值,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是一种全新的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可以定量测量生物组织(病变)的硬度,获得弹性模量的绝对值,即杨氏模量。杨氏模量值越大表明剪切波速度越快,生物组织的硬度越大。由于SWE技术具有实时、动态、无创性及重复性好等优点,且剪切波在不同生物组织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乳腺、甲状腺、肝脏、肾脏、前列腺及血管等疾病的评估及诊断,为此对SWE这一新技术运用于临床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做进一步阐述。

    作者:支欣;钱林学;耿慧英;胡向东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设计

    目的:设计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提出物联网技术用于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中的具体方案。方法:基于无线移动终端的数据采集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射频识别(RFID)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采用Web应用系统架构搭建设备管理系统,实现实验室内部设备信息共享与管理。结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利用RFID和二维码进行智能识别,实现对设备的识别、定位与跟踪,构建了由用户登录模块、设备管理模块、设备台账管理模块以及公共事务工作流管理模块等组成的系统架构。经初步运行,取得了入账效率高、便于数据查询、更新和统一管理、可动态维修信息监控、实时设备定位以及利于生物安全管理等良好的效应。结论:基于物联网的结核病实验室设备管理系统及相关技术环节的应用方案,能够实现对实验室设备的识别、定位与跟踪,可有效提升实验室设备管理智能化程度和实验室管理效率的整体水平。

    作者:刘焕舒;李硕;郑之国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实用新型卧床患者床上沐浴设备的研制

    目的:创新性研制一种卧床患者床上沐浴的设备,探讨床上沐浴的新护理技术模式。方法:选用优质聚氯乙烯(PVC)材料,制作具有多个分割槽的床上沐浴浅槽,将移动式净水箱内放置直流低电压蓄电自动喷淋设施,形成淋浴功能;沐浴槽边设引流出水孔,将沐浴后的水引流至另一移动式储水箱,即污水收集箱,使净水、喷淋、床上水槽及污水收集形成完整沐浴设备。结果:该床上沐浴设备与传统的卧床患者床上洗头、擦浴及会阴擦洗方法相比,操作者工作步骤更流畅,更省时省力,患者皮肤清洁度高,舒适性好,同时避免了溺水、交叉感染及逆行感染的风险,实现了将浴室移至床边的功能。结论:实用新型卧床患者床上沐浴设备简便易行、安全及成本低,使用中无需搬动患者,提高了基础护理质量,适用于医院、家庭及养老机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立松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新型眼底术后康复面枕的研发

    目的:设计一种可帮助眼科患者眼底术后特殊体位康复的面枕,以减轻其痛苦,提高眼底手术的成功率。方法:根据眼底术后患者需采取面朝下体位要求,面枕台面设计由中间枕板和两侧支撑板组成,中间枕板固定,用于支撑面部;两侧支撑板可手动机械下折90 o,用于支撑上肢。枕板符合人体面部特征,即眼、鼻、口处镂空,可自由通气,额、颧、下巴有支撑面。支撑台面包有棉垫及绒布,使用时支撑板展开,不用时折起,减少占用空间。台面下连接升降柱,为电动升降控制台面高度,以适应患者不同姿势和不同高度的需要。底盘为不锈钢管“H”型结构。结果:实用新型眼底术后康复面枕设计合理,患者使用舒适,依从性高,其占用空间小、轻便、简单和牢固,且移动灵活。结论:眼科眼底术后康复面枕适用于临床、家庭等场所,对于眼科眼底手术后需采取面朝下体位的康复期患者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

    作者:镇华;张志芳;亢泽峰;张丽霞;李庆生;谢立科;侯乐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基于XML编码和解析技术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设计和应用

    目的:利用可扩展标记语言(XML)进行传染病数据编码,使传染病数据在医院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流通,实现传染病数据的快速上报和管理。方法:开发传染病管理上报软件,通过对传染病数据编码,采用文档对象模型(DOM)方法解析,与医院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等整合,从医院内部网络导出到院外网络。结果:基于XML文件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在上报速度、上报数据准确率、上报工作量、数据安全性以及疾病管理效率上具有明显优势,实现了在国家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报告系统中传染病数据一键上报。结论:所设计的传染病管理报告系统,可有效减少传染病上报过程中的纸质信息卡填写、上报数据录入的工作量,提高疾病上报的安全性、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减少上报成本。

    作者:苌晨;吴东东;封麟卓;张克勤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的方法,提高医疗设备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以促进医疗设备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新购进1年期内单价>10万元的医疗设备,根据戴明循环(PDCA)管理方法,基于供应商评价的特点,制定供应商再评价细则,建立新购进医疗设备的供应商再评价方法。结果: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方法与评价细则后,通过每月一次的监测分析和提出的改进措施,有效发现和解决了医疗设备新购进1年期内设备存在的相关问题,新购进医疗设备的安全使用率和完好率均达到预期管理目标。结论:提供对供应商再评价及新购进医疗设备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实施医疗设备供应商再评价可加强新购进医疗设备使用初期供应商、使用科室与医疗设备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作用,能够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水平,强化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和使用管理。

    作者:尹军;刘相花;徐力;张和华;颜乐先;彭润;赖晓娟;陈茂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长期服药对精神病患者腹部脏器以及下肢动脉血流的影响

    目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检测,观察比较长期服药对精神病患者腹部脏器以及下肢动脉异常的改变。方法:选取200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按照服药时间将其分为服药>5年组和服药<5年组,每组100例;同时选取50名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三组受检者的肝脏、胆、肾脏功能状况以及下肢动脉血流的变化,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服药>5年组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异常阳性率高于服药<5年组和对照组,三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47,x2=4.02;P<0.05),而服药<5年组与对照组异常阳性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3,P>0.05)。服药>5年组和服药<5年组在单纯性脂肪肝、慢性胆囊炎中的发生率高,且两组双侧腘动脉内膜厚度均明显厚于对照组;双侧足背动脉、股动脉斑块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3,t=3.21,P<0.05)。服药>5年组与服药<5年组相比较,动脉内膜厚度更厚,动脉斑块发生率更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3,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明确显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会对患者肝脏、胆以及下肢动脉血流产生损害。

    作者:李静;袁捷;赵娜;周雪丽;李子龙;张钰菲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在临床护理带教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在临床护理实习带教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医院实习护生288名,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44名。对照组由带教老师常规现场讲解各种仪器操作流程及报警限值、故障处理等示教内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的应用。比较两组护生常见仪器操作考核平均成绩、不规范使用医疗仪器行为的例数以及带教老师和护生满意度。结果:护生常见医疗仪器操作考核平均成绩由(83.21±1.13)分上升(89.37±1.54)分。护生医疗仪器使用不规范情况观察组51次,对照组117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8520,P<0.05)。临床带教老师、护生满意度均显著提高。结论:将医疗仪器使用指示卡运用于临床护理带教中,可有效规范护生常用医疗仪器操作行为,提高医疗仪器使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提升带教老师和护生满意度。

    作者:张青;孙春霞;王爱凤;王正梅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国产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产前检查中的临床评价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国产与进口彩色超声诊断仪在产前超声检查中的临床应用,探讨国产彩超在各级医院产前超声检查的可行性。方法:在7所不同级别医院,选用可以代表国产彩超先进性水平的彩超仪4台,分别定义为1号机、2号机、3号机及4号机,参照评价进口通用型飞利浦高端彩超为对比机;分别对产前行超声检查的210例胎儿所留存的图像进行临床对比评价及评分。结果: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分别为1号机87.75分,2号机96.20分,3号机81.31分,4号机84.90分;进口对比机105.0分。国产4台彩超评分结果与进口对比机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t=3.03, t=3.18,t=2.90,t=3.23;P<0.05)。结论:国产彩超可以满足基层医院及二级医院日常工作需要的产前超声检查,但不能满足三级以上产前检查,且仍待提高。

    作者:张利;郭丽娟;崔立刚;张明博;王红燕;杨敬英;马相国;郭亚美;宫俊英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心动图指导双腔起搏器房室间期的评价研究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在双腔起搏器患者术后左心功能评价中的价值。方法:选取60例行双腔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指导优化房室间期,对照组患者进行经验性程控房室间期,分别于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观察患者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E峰减速时间(DT)、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流速(Em)、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房容积指数(LAVI)、心功能分级(NYHA)、6 min步行距离实验(6MWT)、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主动脉瓣口速度时间积分(VTI)、脑钠肽前体水平(Pro-BNP)、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A/E比值以及心脏每搏量等指标。结果:术后6个月时,观察组患者LVEF、VTI、6MWT以及Pro-BNP等指标较对照组患者改善明显,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83,t=3.832,t=4.168,t=3.479;P<0.05),VP、LVEDD及NYHA grading等指标无明显差异(t=0.813,t=1.832,t=1.034,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HR、CO两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28,t=3.132,P<0.05),其余SV、CI及A/E等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无创伤,且操作简便,可有效对双腔起搏器植入患者左心功能进行评价,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王春玲;陈阿娣;田亮;秦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指标及应急激素对比

    目的:对比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与开胸肺癌根治术两种治疗方法的肺癌患者围术期免疫指标及应急激素指标,为临床手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72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采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开胸肺癌根治术,对比两组术前及术后3d患者红细胞免疫指标、细胞免疫指标、应激激素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结果:术后3 d观察组红细胞C3b受体(RBC-C3b)和红细胞粘附促进因子(RFER)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23,t=7.019;P<0.05),红细胞免疫复合物(RBC-IC)和红细胞抑制因子(RFIR)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43, t=7.876;P<0.05);术后3 d观察组T淋巴细胞亚群、诱导T淋巴细胞(CD3+、CD4+、CD3+CD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54,t=8.749,t=11.451;P<0.05);CD8+则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51,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1, t=10.320,t=5.924;P<0.05);术后3 d观察组血浆黏度、血沉方程K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698,t=7.411;P<0.05)。结论: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对患者不良影响较小,与开胸根治术相比更具安全性。

    作者:王爱贞;王光;郑兰华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超声切割止血刀的应用、管理与维护

    目的:探讨超声切割止血刀在手术中的应用、日常管理与维护。方法:规范超声切割止血刀术前准备和术中使用方法,制订超声切割止血刀的日常管理与维护,对设备使用人员实施业务培训。结果:通过对超声切割止血刀的管理和维护,显著提高了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果,全年故障率下降约50%,刀头使用次数保持在6±2次,平均使用时间延长约30%。结论:重视超声切割止血刀在使用中的各种影响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方能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作者:孙薇;夏僮;张薇;侯芳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探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取64例新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2例。观察组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和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系统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进行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10 d后的血清C肽和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幅度和血糖下降幅度,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及发生低血糖事件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幅度、服糖后血糖下降幅度以及HOMA-IRI下降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62,t=3.254,t=4.289;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胰岛素升高幅度、服糖后胰岛素升高幅度、空腹C肽升高幅度和服糖后C肽升高幅度等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12,t=4.115,t=3.831,t=3.889;P<0.05);血糖达标天数观察组患者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83,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联合Carelink管理软件分析进行治疗,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糖和改善患者胰岛素抵抗,极大减少低血糖事件,增加了胰岛素的敏感性,同时还能够较好地保护胰岛β细胞功能。

    作者:李爱珍;常燕飞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在气滞血瘀型冠心病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对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影响,研究联合用药在冠心病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TA)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2例中医辨证分型为气滞血瘀型的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观察组采用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对照组采用以阿替洛尔为核心的常规临床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变化、ST段偏移以及心律失常发生率,探讨CTA对两组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窦性心搏间期标准差(SDNN)、窦性心搏间期平均标准差(SDANN)及标准差平均值(SDNN-Index)等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4,t=3.547,t=2.119,t=1.574,t=1.227,t=0.982;P<0.05);治疗中及治疗后观察组室上性期前收缩(SVE)、短阵室上性异位搏动(SV-RUN)、室性期前收缩(VE)以及室性心动过速(V-tach)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17,x2=2.956,x2=1.845,x2=1.523;P<0.05);并且观察组右冠脉(RCA)、左前降支(LAD)及左旋支(LCX)图像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870,t=0.903,t=1.097;P<0.05)。结论:稳心颗粒联合阿替洛尔治疗方案可有效改善气滞血瘀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及心率变异性,可有效提高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

    作者:田希存;王铁钢;田雷超;吴玉辉;韩卓祎;周涛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常规超声及超声新技术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

    目的:对比常规超声、超声造影(CEUS)、超声弹性成像以及CEUS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甲状腺结节患者,共50个结节,且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所有患者均行常规超声、CEUS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结果:50个结节中,恶性结节39个,其中恶性病灶乳头状癌38例,髓样癌1例;良性结节11个,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局灶性亚急性甲状腺炎1例,腺瘤3例。CEUS、超声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及准确率均高于单独应用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3,x2=0.3,x2=1.3;P<0.05)。结论:CEUS、弹性成像及二者联合应用均有助于提高对甲状腺结节良性、恶性诊断准确性。

    作者:陈超男;钱林学;胡向东;刘金苹;马霞;魏莹;杨宇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三维腹腔镜技术在一体化手术室中的应用

    腹腔镜等微创手术技术在肿瘤治疗领域飞速发展,由于原有二维腹腔镜缺乏空间感知能力已经无法满足目前手术的需要,三维腹腔镜技术应运而生并得到广泛发展。在总结传统二维腹腔镜技术与三维腹腔镜技术区别的基础上,对三维信号显示技术的分类、常见格式进行分析。介绍引入三维技术的一体化手术室构成及信号格式和信号转播方法,展望三维腹腔镜技术在手术室中的应用前景。

    作者:朱立;周菁楠 刊期: 2016年第12期

  • 连续性血浆吸附灌流治疗后血滤机管路中血液回输新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连续血浆吸附灌流(PAP)治疗结束后血滤机管路中血液回输新方法,实现治疗后血液成分稳定、安全及大化回输。方法:选取进行PAP治疗的112例急性药物中毒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将血浆分离器倒置,利用空气或生理盐水回输其中的血液成分。待回流至静脉壶水平后停止血滤机,将血液管路中连接血浆分离器的血液泵入端与灌流器的血浆泵入端互换位置,灌流器倒置后将血滤管路及灌流器中血液成分依次回输至患者体内。结果:实现治疗结束后血液回输,有效回输率>80%,实现了血液管路、血浆分离器以及血液灌流器中血液成分的充分有效回输,减少患者对血液制品的需求。血液回输过程由单人独立完成操作,减少一次性血液管路的浪费,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量。结论:血液回输方法简单有效,可在患者治疗结束后及时完成血液成分的大化回输,省时省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亮亮;张引;燕朋波;李国锋;李国强 刊期: 2016年第12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