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海市嘉定区初治阳性肺结核诊断延误及其影响因素

张永;陈国勇;石国政;冯燕

关键词:肺结核, 初治阳性, 诊断延误
摘要:目的 了解上海市嘉定区初治阳性肺结核诊断延误情况,分析诊断延误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调查表对2008年2月20日~2010年12月31日在嘉定区中心医院结核病专科门诊确诊的244例初治阳性肺结核患者的社会状况、临床症状和就诊经历进行调查.问卷调查64名内科医生,了解其肺结核相关知识及肺结核病例处理情况.结果 244例患者中107人(43.9%)发生就诊延误,有咳嗽症状的人相对于没有出现咳嗽症状的人更容易发生就诊延误.44人(20.8%)确诊延误,其中29人被误诊,首次就医选择不同医疗机构确诊延误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4名内科医生11人(17.2%)认为咳嗽、咳痰超过1个月可能感染肺结核.结论 初治阳性肺结核诊断延误率高,其中就诊延误是诊断延误发生的主要环节,应加大对公众肺结核相关知识宣传力度,降低就诊延误率.同时,要加强医务人员肺结核相关知识培训,减少误诊、诊断延误的发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住院带状疱疹516例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带状疱疹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相关情况,掌握其发病情况、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516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不同观察指标计算百分比,分析治疗方案及效果.结果 共统计带状疱疹住院患者516例,男269例,女247例,城镇398例,农村207例,中老年患者402例,右侧发病258例,左侧243例,三叉神经受累124例,脊神经受累392例,寻常型344例,伴神经痛者314例,发生后遗神经痛45例,可伴有多种实验室异常,激素使用率达45.3%.结论 带状疱疹比较常见,以中老年患者居多,患者往往治疗不及时,神经痛的发生率高,根据病情需要可及早给予激素治疗,可减轻神经痛及后遗神经痛的发生.

    作者:王先文;叶圣章;冯娇娜;刘珍华;谢杰冰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IL-10基因多态性与麻风易感性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10是具有免疫调节性质的抗炎因子,可抑制细胞免疫和诱导体液免疫,与麻风病易感性相关.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转录水平而影响IL-10分泌,与麻风病发病及病情进展相关.现就IL-10启动子基因多态性与麻风病易感性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陈小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不同剂量环磷酰胺诱发NIH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比较

    目的 探讨环磷酰胺(CP)不同剂量、不同取材时间对NIH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方法 对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CP(25、50、100mg/kg· BW)后,于不同时间(给药后12、18、24、36、48、72h)取材股骨制作骨髓涂片,观察CP对NIH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的影响.结果 高、中、低3个剂量组的小鼠骨髓红细胞微核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个剂量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出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不同取样时间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实验室条件下,给NIH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CP后12~48h股骨取材均可取得较高的微核率,其中以24h微核率高.结论 CP作为微核试验的阳性对照其剂量范围为50~100mg/kg·BW,给药后24h取材佳,给药12~48h股骨取材均可获得较高的微核率.

    作者:冯媛瑜;魏莲;陈永忠;王立辉;陈骁熠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CO2激光联合ALA光动力治疗鲍温样丘疹病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CO2激光联合5-氨基酮戊酸(5-aminolevulinic acid,ALA)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PDT)治疗鲍温样丘疹病(Bowenoid Papulosis,B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治疗组42例患者首先采用CO2激光治疗,继以ALA-PDT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单纯予以CO2激光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结果 治疗组患者痊愈28例,显效9例,有效率为88.1%,复发3例,复发率10.7%;对照组患者痊愈13例,显效5例,有效率为67.9%,复发6例,复发率46.2%.两组之间有效率和复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30,x2=4.60,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均有轻度术后创面疼痛与水肿,15例合并创面感染,9例出现表浅瘢痕.结论 CO2激光联合ALA-PDT是治疗鲍温样丘疹病的一种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的新疗法.

    作者:吴伟伟;黄瑞叶;吴琼鸾;陈蔚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1体外释放试验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测定基质金属蛋白酶1 (MMP-1)水平对早期结核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获取肺结核患者(20名)与健康人(20名)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别用结核杆菌全菌与外周血淋巴细胞共培养12h,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MMP-1与IFN-γ浓度.结果 结核组MMP-1与IFN-γ浓度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01),检测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88.9%,100%)和(85.7%,100%).结论 MMP-1释放反应对结核病具有临床诊断价值.MMP-1与IFN-γ联合测定对早期结核病诊断具有临床意义,可用于早期结核的鉴别诊断.

    作者:鲁芝子;陈创夫;曹旭东;郭飞;孟仁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对增生过长子宫内膜结构的影响

    目的 用组织病理学和电镜检查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放置前后增生过长子宫内膜局部病理变化,以评估LNG-IUS对子宫内膜增生过长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光镜和电镜观察25例增生过长子宫内膜患者LNG-IUS放置前后子宫内膜组织学和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放置前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增殖活跃,纤毛细胞增多,上皮细胞微绒毛丰富,细胞突起增多,细胞核大,细胞浆内细胞器丰富.LNG-IUS放置后6个月,光镜下观察子宫内膜明显变薄,子宫内膜腺体数目明显减少,腺腔变小,腺体发育不良,腺上皮呈立方状或低柱状,间质细胞明显蜕膜样变.子宫内膜超微结构表现为细胞变性,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上皮细胞固缩,纤毛细胞很少,细胞微绒毛明显减少,细胞间隙增宽,细胞核不规则,染色质边聚,内质网扩张,线粒体肿胀,糖原减少.结论 LNG-IUS对于治疗简单型和复杂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的患者是有效的,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研究均提示子宫内膜增殖受到明显抑制,逆转增生过长的子宫内膜.

    作者:翁梅英;李琳;冯淑英;谢梅青;洪顺家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变与血液学相关分析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学指标水平变化与微血管病变程度关系.方法 在海拔2260m以上青海西宁地区选择137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2例健康者进行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尿微量白蛋白(U-mAlb)、血清Mg2+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测定,将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高原地区2型糖尿病组的HbAlc、PLT、MPV、PDW、U -mAlb、血清Mg2+的浓度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随着HbAlc水平增高,PLT、MPV、PDW、U-mAlb水平随之增高,血清Mg2+有增高的趋势,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程度与HbAlc的增高有关,血小板参数增高可作为血管及微血管病变的敏感指标,U-mAlb是糖尿病早期肾小球损伤的灵敏指标,微血管病变病情越重血清Mg2+水平越高.

    作者:刘建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一起输入性疟疾疫情的调查及处理

    目的 了解广西玉林市容县外出缅甸挖矿农民工感染疟疾情况,为制定有效的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对从缅甸挖矿回归的农民工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采集耳垂血涂片镜检疟原虫.结果 8名从缅甸返回的农民工全部感染疟疾,原虫阳性率为100%,均为恶性疟,在缅甸均服用过抗疟药.结论 在缅甸从事挖矿农民工感染疟疾风险高,对回归的农民工要及时采血镜检和监测,阳性者给予规范治疗.应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

    作者:全信斌;郭发元;林瑞玲;卢耀娟;高耀斌;杨彦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原发性肺癌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30例.观察组采用康莱特注射液静脉点滴治疗;对照组采用一线化疗方案静脉点滴全身化疗.观察临床近期疗效(包括有效率及稳定率)、Kamofsky评分、体重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上述观察的各项指标,除近期疗效有效率相近,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325,P>0.05),观察组的karnofsky评分、体重变化、不良反应等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0,P<0.01).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应用一线化疗方案化疗能明显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使患者体重明显增加,而且没有明显毒副反应.

    作者:张圣林;刘春丽;梁君伟;王淑萍;郝玉静;李青山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院内外环境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及毒素基因检测

    目的 检测医院及环境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SA)耐药基因及毒素基因,了解其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 polymeras chain reaction,PCR)技术分别检测耐药基因mecA、femA与毒素基因TSST、PVL.结果 8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仅3株(3.61%)菌检出mecA基因,22株菌(26.50%)检出femA基因,15株菌(18.D7%)同时检出mecA与femA基因.医院样本检出12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3株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eillin-resistant and coagulase nega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RCNS).83株分离自医院及环境样本SA,2株分离自咽拭子的样本检出TSST基因,检出率4.54%(2/44);1株分离自血液的样本检出PVL基因,检出率2.27%(1/44),其余菌株未检出毒素基因.结论 院内样本中,部分菌株携带mecA基因,环境样本未发现携带mecA菌株,两者存在差异.83株SA菌,毒素基因携带率较低.检测耐药、毒素基因携带率,为临床治疗及院内感染控制,食物中毒溯源提供依据.

    作者:袁梦;袁月明;陈辉;黄锐敏;鞠长燕;俞慕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检测脑卒中颅内压的临床应用

    目的 确定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检测临床正常参考值范围,并与有创颅内压检测比较测量结果的等效性,评价其指导临床治疗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96例健康人和80颅内压增高的脑卒中患者应用无创颅内压检测,并对15例脑卒中患者行脑室穿刺引流术,比较应用甘露醇治疗前和治疗后30min,60min,120min,180min,240min有创颅内压和无创颅内压变化.结果 96例健康成人无创颅内压平均值为134.6±48.7mmH20,95%可信区间范围为74.8~193.6 mmH20.颅内压增高脑卒中患者无创颅内压平均值为245.7±61.8mmH20,与健康成人检测结果相比,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15例行脑室穿刺引流术的脑出血患者应用甘露醇125ml治疗前和治疗后无创颅内压和有创颅内压变化趋势一致,二种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经过等效检验显示等效(P<0.01).结论 闪光视觉诱发电位无创颅内压检测与有创颅内压检测结果无明显差别,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吕波;曾红科;张秀浓;孙诚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正常核型成人AML的NPM1基因突变

    目的 研究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核仁磷酸蛋白1(NPM1)基因突变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PCR结合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技术(HRM)和毛细管电泳法(CE)检测正常核型的成人AML样本的NPM1基因突变,并与CE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克隆测序验证.结果 85例AML样本均得到可供分析的NPM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NPM1基因突变阳性19例,其中15例A型突变,4例B型突变,突变阳性率为22.4%.与CE法比较,二者符合率为100.0%(85/85),HRM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到100.0%.结论 应用HRM技术检测NPM1基因突变快速简便,而且敏感,是一项适合临床开展的新方法,可用于临床AML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指导.

    作者:周薇;陈建兰;王汉平;应逸;谢健晋;陈晓燕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深圳市2007~2010年疟疾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深圳市近4年疟疾流行的特点,为科学制订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全市血检监测及疟疾发病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疟疾病例在时间、地区和人群中的分布特点.结果 2007~2010年疟疾发病数为134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037/万;输入性疟疾病例为82例,占总病例数的61.2%;按地区分,报告病例数前三位依次是罗湖、宝安和龙岗区,分别为49、33和28例,南山、福田和盐田区分别为15、7和2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59.7%(80/134);发病时间动态分布显示每年的6~8月为发病的高峰期;往来非洲、东南亚等疟疾高发地区的商务人员和从事野外作业的低收入群体为高危人群.结论 深圳市本地疟疾疫情基本稳定,输入性疟疾的增加对深圳市的疟疾发病水平产生一定影响,应作为今后疟疾防治工作的重点.

    作者:高世同;谢旭;李晓恒;耿艺介;黄达娜;张仁利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PTEN基因外显子片段缺失表达在鼻咽癌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鼻咽癌组织中PTEN基因外显子片段缺失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RT-pCR检测50例鼻咽癌组织,20例癌旁粘膜组织和15例粘膜慢性炎组织中PTEN基因外显子1-8、5-9和5-8片段,并分析其临床病理意义.结果 鼻咽癌组织中PTEN基因外显子缺失率为64.0%,癌旁粘膜组织中PTEN基因外显子缺失率为40.0%,鼻咽粘膜慢性炎中PTEN基因外显子缺失率为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13,P<0.05).鼻咽癌组织中,外显子1-8、5-8和5-9片段缺失率为32.0%(16/50)、20.0%(10/50)和18.0%(9/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867,P>0.05).PTEN基因外显子片段缺失与鼻咽癌的组织学分型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临床分型、患者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 PTEN基因外显子片段在鼻咽癌中存在异常,PTEN转录水平的异常在鼻咽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梁艳芳;曾今诚;阮建波;康东平;陈灿;王玲梅;张土明;许卫华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苏州地区2010~2011年儿童临床分离肺炎链球菌耐药监测

    目的 监测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1年6月门诊与住院患儿各临床标本分离的1 521株肺炎链球菌,采用梅里埃链球菌和肺炎球菌药敏试剂盒ATB STREP5进行MIC测定.结果 1521株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不敏感率为43.6%,其中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4.6%;低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ISP)39.1%.对阿莫西林、头孢噻肟、红霉素、克林霉素、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喹奴普丁/达福普丁,氯霉素,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20.6%,21.0%,99.3%,97.6%,76.2%,92.0%,75.3%,7.0%,0.13%,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肺炎链球菌.结论 苏州地区儿童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以低耐为主,青霉素仍是一个有效药物.对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需做细菌药敏试验后再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择用药.

    作者:吾金虎;陶云珍;王运中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花椒挥发油对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的疗效

    目的 探讨花椒挥发油外用对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病理改变的治疗作用.方法 5%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软膏外涂豚鼠耳部外侧皮肤,建立银屑病样模型,然后分别以哈西奈德乳膏和花椒挥发油DMSO溶液进行治疗,光镜下观察耳部皮肤病理变化.结果 造模后的组织病理可见角化过度,棘层肥厚,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水肿,有较明显的炎症细胞浸润.外涂哈西奈德乳膏、20%及5%花椒挥发油DMSO溶液、治疗后,造模处皮损组织病理明显改善,高、低剂量治疗组与造模组比较,Baker评分及炎症细胞浸润数出现下降(F3,6=239.711,630.330;F3,7=81.098,174.545;P<0.05).高剂量治疗组与低剂量治疗组相比,Baker评分及炎症细胞浸润数存在显著差异(F6,7=84.902,216.907; P<0.05).花椒挥发油DMSO溶液外涂未见局部刺激、过敏症状,各组豚鼠主要脏器未发现组织病理学改变.结论 花椒挥发油DMSO溶液外涂可改善心得安诱发的豚鼠耳部银屑病样皮损的病理变化,治疗作用与浓度高低成正相关.

    作者:何洋;庞建新;谢果;黄增芳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拉沙热现状分析及研究进展

    拉沙热是由单股负链RNA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播性极强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在西非地区,其他欧美国家也有输入性病例的报道,可以引起较高的发病率与死亡率.目前我国国际旅游人群日益增加,尽早发现拉沙病毒感染者,对遏制拉沙热在我国的流行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对拉沙热的流行特点、主要流行区域以及各种检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综述,为拉沙病毒的检测提供技术储备,指导口岸卫生控制.

    作者:徐华;史蕾;徐云庆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深圳市南山区2010~2011年学校面制食品铝污染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2010~2011年南山区学校食堂面制食品中铝污染状况. 方法 对2010~2011年南山区学校食堂6种面制进行采样,按GB/T 5009.182 ~2003《食品卫生检验方法》处理样品,检测铝含量,卫生评价按GB2760 ~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结果 2010年南山区学校食堂面制食品中铝的合格率为63.40%;2011年为92.81%,二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x2=11.37,P<0.01).不同种类面制品不同种类面制食品铝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制食品的铝污染根源在于含铝添加剂的使用.

    作者:胡永松;朱凤;李维克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旋毛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及炎性细胞反应的动态观察

    目的 观察旋毛虫感染小鼠后,幼虫在鼠体内的发育、分布及密度上的差异,以及外周血细胞动态变化.方法 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第21d、28d、35d、42d解剖,观察鼠体各组织内幼虫的发育,分布以及密度.采集血液进行细胞计数.结果 旋毛虫幼虫在鼠体的分布和密度有一定差异,但以膈肌和咬肌中的密度为高.小鼠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于第14d后逐渐上升趋势,21d、28d达高峰,后逐渐下降.中性粒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而淋巴细胞低于对照组.结论 研究结果显示,一定数量旋毛虫幼虫感染适宜于旋毛虫保种,感染旋毛虫小鼠外周血细胞的变化与宿主免疫现象有一定的关系.

    作者:杨树国;钟萍;张光玉;李德奎;程多智 刊期: 2012年第05期

  • HIV/AIDS患者外周血EBV-DNA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患者和艾滋病(AIDS)患者外周血中EB病毒DNA的检出情况.方法 收集257例HIV/AIDS患者外周血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EB病毒DNA水平.比较不同年龄、性别、门诊及住院HIV/AIDS患者的EBV-DNA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EBV-DNA总检出率为32.30%(83/257),住院AIDS患者检出率为43.96%( 40/91)明显高于门诊HIV/AIDS患者检出率(25.90%,43/166). 结论 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EBV-DNA检出率较高,EBV-DNA阳性检出率随着HIV/AIDS患者病情的加重而增加.

    作者:吴驰;赖文杰;陈建波;刘厚明;肖颜玉;叶飞娣;单万水 刊期: 2012年第05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