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T和MRI影像在脑膜瘤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孟庆梅;丁甫成

关键词:良性和恶性, 脑膜瘤, 磁共振成像, X线CT
摘要:目的:探讨良性和恶性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40例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膜瘤的形态、边缘、信号和密度、瘤周水肿、肿瘤钙化、肿瘤多发以及瘤-脑组织界面等影像学表现判断脑膜瘤的良性与恶性。结果:①肿瘤信号或密度:T1信号不均6例(占15.0%),T2信号不均8例(占20.0%),T1及T2信号均匀26例(占65.0%),CT密度不均15例(占37.5%),均匀25例(占62.5%);②肿瘤边缘:规整27例(占67.5%),毛糙、不规则、分叶及有壁结节13例(占32.5%);③硬膜尾征36例(占90.0%);④颅骨受侵6例(占15.0%);⑤肿瘤内钙化7例(占17.5%);⑥瘤周水肿14例(占35.0%);⑦肿瘤多发6例(占15.0%);⑧增强表现:明显均匀强化27例(占67.5%),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占32.5%)。结论:对良性和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可根据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和平方舟”医院船平台海外医疗门诊服务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和平方舟”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提供门诊诊疗服务的有效方法。方法:结合“和谐使命-2013”任务期间医院船平台对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6国民众进行门诊诊疗服务的特点,分别从码头分诊、挂号、候诊到诊疗等不同环节入手,总结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提供门诊诊疗服务的经验。结果:通过对获取的经验进行总结,有效提高了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门诊诊疗服务的效率。结论:医院船平台门诊诊疗服务的经验,能够对“和平方舟”日后更好的开展门诊诊疗服务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方恒虎;康静波;周山;李洪艳;霍世英;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卓越工程师的模拟电子实验教学改革

    目的:为了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既具备工程师的能力与素质,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方法: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剖析在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创新教学改革。在改进实验设备、优化实验内容、建立Multisim虚拟实验室以及将PBL教学法引入实验教学中的4个方面进行实验创新教学改革。结果:分析实验效果和对比研究证明,基于卓越工程师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显著优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结论:该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李正美;崔栋;房鹰;郑浩;鲁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湿度传输监测系统的研发

    目的:构建温湿度传输监测网络体系,对婴儿培养箱进行集中监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方法:采用CC2430为核心芯片,运用网状拓扑结构及Z-AODV路由算法,构建无线监测网络;分别运用C语言、VB语言编译传输及监测软件,实现婴儿培养箱温度、湿度信号传输及监测。结果:该系统具有将婴儿培养箱温度、湿度参数信号进行采集、传输、显示及监测的功能,系统的各项功能与性能均通过相关的测试。结论:该温湿度传输监测网络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稳定性,为今后ZigBee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作者:蔡东江;吴平凤;吴响军;肖统生;胡戈;彭任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原寒区野战环境中伤病员远程分类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目的:设计高原寒区野战环境下、实战训练时医疗所伤病员远程分类系统,以提高伤病员的抢救效率,降低意外事件的发生率。方法:采用前端发射设备、组网设备及高集成模块,实时采集现场视频、音频等伤病员数据信息,以无线数字方式实时、连续和高质量地将数据信息传输至医疗所分类门诊中心。结果:危急重患者抢救效率和伤病员分类检伤效率显著提高,高原寒区野战医疗卫勤保障能力明显增强。结论:利用远程分类系统将分类检伤工作前移,为危急重伤病员争取黄金救治时间,能够极大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作者:朱刘松;李佳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Excel的医用耗材管理系统开发及应用

    目的:为促进医院临床和科研医用耗材管理工作,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基于Excel开发自定义医用耗材分析管理系统。方法:将医院原系统中的数据导出,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的数据透视表、函数及数据透视图等功能,对医用耗材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及函数功能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能够更加方便、可自定义地对耗材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开发的自定义医用耗材分析管理系统对耗材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弥补原有管理系统的不足,提高耗材管理工作的效率。

    作者:姜茂刚;罗二平;雷涛;景达;谢康宁;申广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可疑肾实质来源肿瘤患者术前评估18F-FDG PET/CT图像特点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临床可疑肾实质来源肿瘤患者术前18F-FDG PET/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选取126例可疑肾实质来源恶性肾肿瘤患者,按照患者的年龄将其分为老年组(42例)和中青年组(84例)。所有患者按常规方法行18F-FDG PET显像,通过勾画感兴趣区(ROI)方法计算原发、转移灶及正常肾实质标准化摄取值大值(SUVmax)和原发灶靶本比(T/B),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恶性114例,良性12例,18F-FDG PET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7.72%、83.33%、95.56%和12.35%;②转移患者16例,原发灶大小及SUV均明显高于未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4.12,Z=-4.26,P<0.001);③老年患者组原发灶大小、SUV及转移发生率与中青年组相比无显著差异;④透明细胞癌病灶18F-FDG PET阳性率及代谢活性显著低于非透明细胞癌病灶,大小无差异。结论:SUVmax和T/B值均不适用于肾实质来源肿瘤诊断。原发灶代谢明显增高时,诊断恶性把握较大,且病理类型常为非透明细胞癌。肿瘤原发灶越大、代谢越高则越易发生转移。老年肾肿瘤患者的18F-FDG PET影像特点与中青年组一致。

    作者:胡桂兰;霍力;郑有璟;邢海群;纪志刚;吕京桥;李方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第二代移动式数字化野战口腔诊疗车模块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目的:设计口腔诊疗车进行模块化,使口腔诊疗系统具有升级潜力,并能够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体现其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方法:选用西沃VOLVO 9300车型,根据野战口腔诊疗车的卫勤保障功能任务的需求以及口腔治疗特点和分类,将车厢内口腔专科诊疗的设备,按照功能设计为6个数字化模块单元。结果:数字化模块的口腔诊疗车其野战保障能力较第一代及其他同类诊疗车大幅提升,模块的系统化使其他诊疗设备相应增加,基本涵盖了口腔各病种的诊疗范围,提高了诊治能力,扩大野外诊疗半径和治疗量。结论:第二代移动式数字化野战口腔诊疗车模块的研制设计,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合理性,能够极大提升口腔卫勤保障能力和水平。

    作者:周建学;辛红;杨继庆;何芳丽;卜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HIS数据库的门诊患者诊疗行为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患者的诊疗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2013-2014年的门诊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及处方信息等,建立数据模型,对医院中的患者结构及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为医院持续性改进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持。结论:基于HIS数据库对医院门诊患者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可使管理者从多视角透视医院的运行状况,从而为医院管理制定“精准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徐吟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i Vision Preirus彩超心脏探头电磁干扰故障排除一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医院应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周围环境中无线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电磁环境也趋于更加复杂,对超声仪器的干扰来源日益增多。为此,分析一台彩超受到电磁干扰的故障实例,并给出解决方案。

    作者:张影;丛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左室射血分数正常的TAVI术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腔内植入术(TAVI)后左室早期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TAVI术的LVEF正常的16例重度AS患者纳入TAVI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纳入对照组。采集16例AS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健康对照组标准心尖四腔观左室实时三维动态图像,应用3D-STI技术测量并比较各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及径向应变(GRS)。结果:TAVI组术后各时间点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大流速(AV),大跨瓣压差(Max PA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TAVI组LVEF均>50%,术后各时间点LVEF变化不明显;3D-STI分析TAVI组术后各组左室纵向应变、圆周应变、面积)应变及径向应变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并呈上升趋势,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重量指数(LVEDMI)出现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3D-STI技术分析左室整体应变可在LVEF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早期有效地评价TAV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敏;金修才;徐芬;熊文峰;赵宝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自行设计制作一种松紧可以调节、具备固定敷料的固定带,用于痔瘘术后切口敷料的固定。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固定敷料;选择160例混合痔和肛瘘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使用切口固定带组及传统胶布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肤过敏和敷料脱落情况。结果:术后24 h观察敷料脱落情况,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组仅有一例敷料脱落,与胶布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1,P<0.01)。3 d后观察皮肤过敏现象,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组无皮肤过敏现象,与胶布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 P<0.01)。结论:具备固定敷料的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对切口敷料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避免了患者对胶布过敏所带来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三于;吕建琼;常彩云;张华芹;朱桂芳;张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渗透与探索

    目的:通过掌握药剂学发展的新进展,探讨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教学的新思路。方法:以基因治疗为思路强化药剂学载体的设计方法,通过基因递送载体研究强化基因载体评价手段,引入基因药学实验技术。结果:熟悉siRNA加载与测定技术并依此进行新药设计,成为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及研究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明确使学生掌握该知识和技能是生物学时代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任务,能够适应生物学时代药学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需求。结论:现代药剂学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探讨基因药学在药剂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使新型现代药剂学的教学具有更广阔的教学内涵和外延。

    作者:崔纯莹;蒋雪云;李珊;赵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及系统架构设计

    目的:探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方法,提出设备信息化管理需完成的任务及发展方向。突破常规的设计思路,进一步扩展医院设备信息化管理的范畴,真正实现信息化辅助下的医疗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目标。方法:全面分析医院日常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设计出一种全新的“双核”设备信息系统架构,即采购前+采购后双核心架构。结果:基于该全新架构,可方便地实现系统模块化和全流程化设计。各种功能模块在“双核”架构下可灵活扩展,终实现对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的全覆盖。结论:采购前+采购后的“双核”架构是一种稳定性强,且适宜扩展的系统架构,真实地还原了设备管理的本质,强调了“集体劳动”的作用,终实现医疗设备动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目标。

    作者:王一栋;陈刚;牛伟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确保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靠性。方法: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成立专职的二级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制定检查申请单、问题反馈与追踪表及受试者信息登记表,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对19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进行质量控制。结果:保障了受试者权益与安全,保证了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及完整。结论: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专职的二级质量控制小组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严格、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及可靠性保驾护航。

    作者:杨春梅;袁丹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液透析装置透析液加热配比系统技术分析及透析液温度对肾纤维化透析患者的影响研究

    目的:分析透析液温度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的影响,探讨血液透析装置对透析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意义。方法:以日机装DBB-27型血液透析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透析液混合配比及温度监视部分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功能特点;结合温度故障检修案例分析透析液温度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的影响。结果:温度监视对保证透析液混合配比部分正常稳定运转及透析液温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透析液温度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具有重要影响,对透析液混合配比部分温度实时监测非常必要。透析装置加热除气配比系统之间通过监视系统环环相扣,能够使整个透析装置正常、稳定运转,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透析治疗。

    作者:严嘉伟;何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特点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腮腺良性肿瘤均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11例多形性腺瘤中9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腮腺深叶,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7例呈渐进性强化;8例腺淋巴瘤均位于腮腺浅叶,在T1WI上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低信号,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位于腮腺深叶,1例位于腮腺浅叶,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浆细胞型肌上皮瘤,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腮腺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故MRI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锦琳;乔鹏岗;李明;李功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容积CT血管造影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容积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筛选7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320排容积CTA检查,其中A组管电压设置为120 kV,对比剂为350 mgI/ml碘克沙醇,B组管电压设置为100 kV,对比剂为270 mgI/ml碘克沙醇, A组和B组与经导管颈总动脉(CCA)造影术检查结果比较,评价两组获取影像质量以及患者受照剂量,并分析A组与B组及CCA检查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采用四分法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影像质量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图像噪声以及增强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6,t=11.927;P<0.05);B组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50%)及重度狭窄(≥75%)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等与CCA结果比较均无差异;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为良(Kappa=1.320, P<0.001)。结论:采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容积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

    作者:李小明;浦江;董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方案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现状和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影像设备知识的要求,做好“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学生座谈,并面向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医院开展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研及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结论:为更好地进行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作者:蔡惠芳;杨德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DV8900激光相机故障排除4例

    柯达DV8900激光相机是激光相机中比较成熟的产品,其构造精细,具有运行成本低,效率高,成像速度快等优点[1-2]。作为DR、MR、CT及DSA等设备的图像输出设备,在医院广泛应用[3]。现将该设备出现过的4种故障和排除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倪世杰;刘永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目标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监管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MBO)在医院医疗器械监管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提高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管水平。方法:针对目前医疗器械管理中的不足,制定管理目标,按照管理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确定各部分工作权重系数与考核细化分值。结果:按总分1000分制定出MBO考核细则,将部门全年工作分解为:计划中工作(800分)、临时工作(100分)和科室管理工作(100分),并逐一打分。其中计划中工作又分为常规工作(400分)、重点工作(300分)和重点改进工作(100分),计算终得分。结论:MBO的应用使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重点,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李昱萱;唐昊;张和华;向华;尹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