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DV8900激光相机故障排除4例

倪世杰;刘永文

关键词:激光相机, 故障案例, 维修
摘要:柯达DV8900激光相机是激光相机中比较成熟的产品,其构造精细,具有运行成本低,效率高,成像速度快等优点[1-2]。作为DR、MR、CT及DSA等设备的图像输出设备,在医院广泛应用[3]。现将该设备出现过的4种故障和排除方法进行分析。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改良中凹卧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目的:观察改良中凹卧位对妇科腹腔镜术中患者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对45例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为Ⅰ~Ⅱ级的患者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头低脚高截石位(T体位);观察组采用改良中凹卧位,观察两组患者术中Ppeak及PETCO2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及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中气腹后15 min、30min、60min对照组患者的Ppeak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6,t=2.838, t=2.881;P<0.05);对照组患者气腹后30 min、60 min的PETCO2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t=2.436;P<0.05),术后拔管时间对照组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5)。结论:改良中凹卧位可以降低妇科腹腔镜术中患者的Ppeak和PETCO2,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复苏。

    作者:吴浩;张伟;蒋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用冷光源原理与维修实例

    冷光源在各种腔镜手术和检查中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尤其是在手术室和耳鼻咽喉科、消化科,如果无冷光源,绝大部分手术和检查治疗无法进行。冷光源属于高电压、大电流及高发热类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为此,以桐庐尖端冷光源为例介绍冷光源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典型故障以及维修体会经历,就医用冷光源的维修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徐杰;雍帅;王旭;梁科俊;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的制作与应用

    目的:自行设计制作一种松紧可以调节、具备固定敷料的固定带,用于痔瘘术后切口敷料的固定。方法: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固定敷料;选择160例混合痔和肛瘘手术后的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使用切口固定带组及传统胶布组,每组8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皮肤过敏和敷料脱落情况。结果:术后24 h观察敷料脱落情况,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组仅有一例敷料脱落,与胶布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1,P<0.01)。3 d后观察皮肤过敏现象,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组无皮肤过敏现象,与胶布固定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54, P<0.01)。结论:具备固定敷料的痔瘘术后切口固定带,对切口敷料能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避免了患者对胶布过敏所带来的痛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三于;吕建琼;常彩云;张华芹;朱桂芳;张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容积CT血管造影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容积CT血管造影(CTA)检查在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可行性及效果。方法:筛选72例疑似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与B组,每组36例。两组患者均接受320排容积CTA检查,其中A组管电压设置为120 kV,对比剂为350 mgI/ml碘克沙醇,B组管电压设置为100 kV,对比剂为270 mgI/ml碘克沙醇, A组和B组与经导管颈总动脉(CCA)造影术检查结果比较,评价两组获取影像质量以及患者受照剂量,并分析A组与B组及CCA检查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采用四分法评分结果显示,A组与B组的影像质量比较无差异;两组患者图像噪声以及增强效果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736,t=11.927;P<0.05);B组对冠状动脉中度以上狭窄(≥50%)及重度狭窄(≥75%)的敏感度、特异度及符合率等与CCA结果比较均无差异;Kappa一致性分析显示二者一致性为良(Kappa=1.320, P<0.001)。结论:采用低管电压和低浓度对比剂容积冠状动脉CTA检查具有安全性与可靠性。

    作者:李小明;浦江;董宏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i Vision Preirus彩超心脏探头电磁干扰故障排除一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医院应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周围环境中无线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电磁环境也趋于更加复杂,对超声仪器的干扰来源日益增多。为此,分析一台彩超受到电磁干扰的故障实例,并给出解决方案。

    作者:张影;丛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葡萄糖水溶液阻抗检测系统的设计应用

    目的:设计葡萄糖溶液阻抗检测系统,分析研究葡萄糖水溶液浓度水平与阻抗的关系,为研究人体血糖检测与血液阻抗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D5933中的数字频率合成器(DDS)产生激励信号,施加在待测阻抗上,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采集相应信号并送到片内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模块进行数字处理,测量结果通过I2C送至单片机,再由单片机与计算机上位机通讯,计算机显示该阻抗值。结果:该仪器能够实现电阻、电容、电感及葡萄糖水溶液阻抗快速和准确地测量。实验验证,阻抗幅值和相位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电阻阻抗平均偏差为0.04,相位平均偏差为0.15 o。结论:葡萄糖水溶液阻抗检测系统的应用,可准确测量出葡萄糖水溶液浓度水平;葡萄糖水溶液浓度与阻抗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99。

    作者:周菁楠;朱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

    目的: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确保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靠性。方法: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成立专职的二级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制定检查申请单、问题反馈与追踪表及受试者信息登记表,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对19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进行质量控制。结果:保障了受试者权益与安全,保证了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及完整。结论: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专职的二级质量控制小组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严格、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及可靠性保驾护航。

    作者:杨春梅;袁丹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移动数据终端的手术室与护理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数据终端的手术室管理模式,优化医院手术室管理。方法:选择2015年7月间待手术患者96例,分别使用传统手术管理和移动数据终端(PDA)手术管理两种方式进行管理,测评患者的满意度,并对两种手术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PDA手术管理大屏呼叫系统实施后医护工作效率提高27.5%,且无差错,患者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PDA大屏呼叫系统对于优化手术管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到明确作用,是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创新。

    作者:卢道兵;刘兴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的检测评估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271例贫血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126例)和失血性贫血组(145例),即观察组;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其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分析比较网织红细胞(RET)比率、高荧光网织红细胞(HFR)比率、中荧光网织红细胞(MFR)比率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RF)比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RET、HFR、MFR和IR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缺铁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的灵敏度分别为96.2%,63.5%;贫血的特异度是96.0%。结论:利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可反映贫血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对各类贫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作者:邢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肺通气灌注显像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3例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别进行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以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两种检查,以终临床确诊为标准,评价并比较两种显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2.86%、92.11%、90.63%和85.37%。64排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4%、94.12%、94.59%和88.89%。结论:64排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特异性强,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较高;二者均为诊断肺动脉栓塞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且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动脉栓塞。

    作者:孙长青;徐炳福;刘兰;马建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液氧罐区的安全管理

    目的:防止医院液氧罐区安全事故发生,实现罐区零泄漏、零火灾、零爆炸、零事故和零死亡的目标。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省级5家、市级2家、县级3家医院罐区情况,了解罐区设备数量、贮罐容积大小、消防配置、静电接地和防雷措施,指出日常检查罐区应注意事项。结果:制定出加强液氧罐区日常安全管理、罐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罐区消防安全管理、罐区防雷防静电接地安全管理、槽车安全等措施,防控风险。结论:医院应切实落实罐区安全工作主体责任,严格监督检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强化罐区安全管理,确保医院用氧安全。

    作者:洪厚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院互联网+医疗的应用研究

    目的:为优化医院门诊服务,解决门诊排队和就医体验差的突出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套门诊服务的移动应用,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O2O门诊”服务流程。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借助支付宝服务窗平台,上线使用“友谊医院服务窗”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着重就其技术架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环节等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友谊医院服务窗”实现了门诊就诊流程的改造,大幅减少了门诊患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减少了医院人力成本,提高了门诊诊疗服务效率。结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门诊服务中的应用,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医院形象,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者:张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射波刀治疗计划中定位中心的改变对靶区剂量分布影响研究

    目的:研究在椎体追踪和肺追踪模式下,定位中心的改变对靶区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3例肺癌患者,对椎体追踪靶区2例和肺追踪靶区1例进行计划设计,椎体追踪靶区分为靠近椎体病变和远离椎体病变。选择与靶区中心对应的定位中心进行计划设计,逐渐改变定位中心,每移动一个椎体设计一个计划,计划命名为T1-T5。结果:采用椎体追踪的靶区剂量分布参数均有所变化,其中覆盖靶区体积改变较大,如靠近椎体靶区的覆盖靶区体积由95.73%改变为93.08%,而远离椎体靶区的覆盖靶区体积由98.52%改变为90.42%。采用肺追踪的靶区剂量分布不随定位中心的改变而改变。结论:采用椎体追踪的靶区,定位中心的改变对靶区分布有一定影响,当定位中心改变较小时,剂量分布变化不大,而当定位中心改变较大时,剂量分布有较大的变化,其中远离椎体的靶区剂量分布改变较靠近椎体的稍大;采用肺追踪模式的靶区,定位中心的改变对靶区剂量分布无影响。

    作者:高行新;陆军;李莎;姜澎;崔晓磊;黄永辉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质量控制检测

    目的:通过对Siemens Skyra 3.0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质量控制检测,探讨日常工作中3.0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使用Magphan SMR170磁共振性能模体对3.0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信噪比、图像均匀性、空间分辨率、低对比度分辨率、线性度和层厚进行检测。结果: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的信噪比为104,图像均匀性为98.70%,空间分辨率为5 LP/cm,线性度变化为0.92%,低对比度分辨率为4 mm/0.5 mm,层厚偏差0.7 mm,所有指标均满足检测标准的要求。结论:通过对3.0 T磁共振成像系统信噪比、图像均匀性、空间分辨率、线性度、低对比度分辨率和层厚的检测,可及时掌握设备的性能参数,有效保证磁共振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

    作者:付丽媛;梁永刚;倪萍;陈自谦;陈坚;李威;刘冰川;陈建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净现值法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应用

    目的:为加强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提高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效率,促进医院设备资源的增值,寻求科学的设备采购方式与方法,建立规范的采购模式,将粗放式经验行为规范成科学的采购方法。方法:运用财务管理学中的净现值法,做好医疗设备采购经济效益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医疗设备采购中供应商提供的设备采购方案。结果:在假定资金成本率为10%,三种方案均按直线折旧法的情况下,方案一净现值为6966.25万元;方案二净现值为10619.18万元;方案三净现值为5746.08万元;方案二净现值大,选择第二方案,该方案产生的净现值大。净现值法为医院做好设备采购和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证。结论:净现值法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运用表明,在设备采购方案出现多样化,有多种选择的时候,采用净现值法进行量化为决策提供依据。净现值法的运用与传统的采购方案选择相比,对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对数据分析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作者:查磊;蔡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磁力扩弓后上颌牙列三维方向的CT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上颌牙列三维方向位置于磁力扩弓后(MPE)的改变。方法:选取30例住院治疗的患者,对其行螺旋CT测量其治疗前后的三维数据,观察治疗前后上颌牙列三维位置、标志点以及角度的变化,将数据进行配对符号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上颌牙列位置在治疗前后的垂直向、矢状向以及水平向上均有改变。第1前磨牙、第1磨牙均发生了整体移动及颊倾;第1前磨牙区为上颌大扩宽位置;上颌中切牙三维位置向前、向下移动。结论:患者上颌牙列MPE前后的变化可根据螺旋CT清晰呈现,为MPE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赵宾;王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和平方舟”医院船平台海外医疗门诊服务模式探讨

    目的:探讨“和平方舟”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提供门诊诊疗服务的有效方法。方法:结合“和谐使命-2013”任务期间医院船平台对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6国民众进行门诊诊疗服务的特点,分别从码头分诊、挂号、候诊到诊疗等不同环节入手,总结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提供门诊诊疗服务的经验。结果:通过对获取的经验进行总结,有效提高了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门诊诊疗服务的效率。结论:医院船平台门诊诊疗服务的经验,能够对“和平方舟”日后更好的开展门诊诊疗服务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方恒虎;康静波;周山;李洪艳;霍世英;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湿度传输监测系统的研发

    目的:构建温湿度传输监测网络体系,对婴儿培养箱进行集中监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方法:采用CC2430为核心芯片,运用网状拓扑结构及Z-AODV路由算法,构建无线监测网络;分别运用C语言、VB语言编译传输及监测软件,实现婴儿培养箱温度、湿度信号传输及监测。结果:该系统具有将婴儿培养箱温度、湿度参数信号进行采集、传输、显示及监测的功能,系统的各项功能与性能均通过相关的测试。结论:该温湿度传输监测网络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稳定性,为今后ZigBee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作者:蔡东江;吴平凤;吴响军;肖统生;胡戈;彭任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移动医疗中生物医学传感器及电极研究进展

    通过评阅国内外研究所、高校和企业的新研究文献,分析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阐述移动医疗中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生物医学传感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种类、精度及应用等各方面均获得高度关注,可总结归纳为电生理类、生化检测类、心肺监测类及运动监测类。移动医疗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移动医疗离不开通讯网络、智能终端以及生物医学传感器,其技术进步为移动医疗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汪长岭;申倩;李治;沈华强;朱兴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增强CT与胃镜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对比观察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与胃镜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8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并行增强CT检查与胃镜检查,分析增强CT扫描下门静脉和脾静脉值。结果:98例患者中,增强CT检测和胃镜检查在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中诊断结果相似;增强CT检测出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的门静脉值及脾静脉值与胃镜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06, F=20.22;P<0.05)。结论:增强CT和胃镜检查对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效果良好,且增强CT检测对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红霞;张丽娟;刘正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