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新;陆军;李莎;姜澎;崔晓磊;黄永辉
通过评阅国内外研究所、高校和企业的新研究文献,分析生物医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阐述移动医疗中传感器的研究和发展方向。生物医学传感器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从种类、精度及应用等各方面均获得高度关注,可总结归纳为电生理类、生化检测类、心肺监测类及运动监测类。移动医疗是现代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移动医疗离不开通讯网络、智能终端以及生物医学传感器,其技术进步为移动医疗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汪长岭;申倩;李治;沈华强;朱兴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8例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穿刺方式分为对照组(386例)和超声组(322例)。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记定位,以胸锁乳突肌部的锁骨头、胸骨及锁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域作为穿刺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组采用超声扫描,明确右颈内静脉的位置、内径及血流充盈情况,选择穿刺置管的目标静脉,术中实时监测引导穿刺针路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插管。观察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2,P<0.01);超声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1),穿刺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1);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24,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实施静脉穿刺置管术有助于了解静脉位置、管腔内径及血流充盈等情况,可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辉;王建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冷光源在各种腔镜手术和检查中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尤其是在手术室和耳鼻咽喉科、消化科,如果无冷光源,绝大部分手术和检查治疗无法进行。冷光源属于高电压、大电流及高发热类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为此,以桐庐尖端冷光源为例介绍冷光源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典型故障以及维修体会经历,就医用冷光源的维修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徐杰;雍帅;王旭;梁科俊;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为促进医院临床和科研医用耗材管理工作,提高统计分析的效率,基于Excel开发自定义医用耗材分析管理系统。方法:将医院原系统中的数据导出,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的数据透视表、函数及数据透视图等功能,对医用耗材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的数据统计及函数功能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能够更加方便、可自定义地对耗材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论:开发的自定义医用耗材分析管理系统对耗材出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弥补原有管理系统的不足,提高耗材管理工作的效率。
作者:姜茂刚;罗二平;雷涛;景达;谢康宁;申广浩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的质量控制,确保了医疗器械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和可靠性。方法: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成立专职的二级质量控制小组,明确质量控制小组职责,制定检查申请单、问题反馈与追踪表及受试者信息登记表,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对19项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进行质量控制。结果:保障了受试者权益与安全,保证了临床试验数据真实、准确及完整。结论: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专职的二级质量控制小组对临床试验项目进行严格、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临床试验结果的真实性、科学性及可靠性保驾护航。
作者:杨春梅;袁丹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医疗机构中的生物安全柜种类繁多,在使用时常遇到选型的困难。科学选型需要因实验要求而选择合适的安全柜设备,以有效防止因操作的病原微生物扩散而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方法:按照工作特点、实验室级别、实际开展检测项目以及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的危险水平等情况,确定需要配备的生物安全柜级别。结果:按照不同类型的实验,正确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可使实验中生物安全得到明显的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12%降为3%;实验人员的安全得到提升。结论:通过对生物安全柜明确使用和选型的方法,既可提高检测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又能够加强生物安全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机制的落实,避免使用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实验质量,保障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建设高效健康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体检、门诊及住院健康档案动态化管理,有效控制慢性病。方法:利用无线移动网络,结合医疗大数据平台,对患者穿戴或便携家用监测设备进行接收及发送指令,通过分析数据为医生提供治疗方案。结果:应用医疗大数据健康管理平台后患者的满意度从原来的89%提高到95%,体检后的患者复诊率明显上升。结论:健康管理平台的建立,可精细化地管理患者的医疗大数据,逐步实现服务资源的佳配置,有效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
作者:刘子陵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气管内镜定位系统在临床中应用,以提高设备在常规使用过程中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探讨电磁导航支气管镜(ENB)技术、系统组成、临床操作和工作环境要求,提出气管内镜定位系统的临床应用和使用环境标准。结果:电磁导航支气管镜结合了电磁导航技术、虚拟支气管镜和三维CT成像技术,通过实施引导定位,准确到达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的肺外周病灶和纵膈淋巴结获取标本行病理检查,并可进行局部注射药物或行放射性粒子植入等介入治疗。结论:气管内镜定位系统体现了一体化的微创技术及医学可视化的优势,是介入性肺病学发展史上的巨大进步。
作者:李旦;干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MBO)在医院医疗器械监管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提高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管水平。方法:针对目前医疗器械管理中的不足,制定管理目标,按照管理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确定各部分工作权重系数与考核细化分值。结果:按总分1000分制定出MBO考核细则,将部门全年工作分解为:计划中工作(800分)、临时工作(100分)和科室管理工作(100分),并逐一打分。其中计划中工作又分为常规工作(400分)、重点工作(300分)和重点改进工作(100分),计算终得分。结论:MBO的应用使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重点,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李昱萱;唐昊;张和华;向华;尹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271例贫血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126例)和失血性贫血组(145例),即观察组;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其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分析比较网织红细胞(RET)比率、高荧光网织红细胞(HFR)比率、中荧光网织红细胞(MFR)比率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RF)比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RET、HFR、MFR和IR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缺铁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的灵敏度分别为96.2%,63.5%;贫血的特异度是96.0%。结论:利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可反映贫血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对各类贫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作者:邢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医院应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周围环境中无线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电磁环境也趋于更加复杂,对超声仪器的干扰来源日益增多。为此,分析一台彩超受到电磁干扰的故障实例,并给出解决方案。
作者:张影;丛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为加强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提高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效率,促进医院设备资源的增值,寻求科学的设备采购方式与方法,建立规范的采购模式,将粗放式经验行为规范成科学的采购方法。方法:运用财务管理学中的净现值法,做好医疗设备采购经济效益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医疗设备采购中供应商提供的设备采购方案。结果:在假定资金成本率为10%,三种方案均按直线折旧法的情况下,方案一净现值为6966.25万元;方案二净现值为10619.18万元;方案三净现值为5746.08万元;方案二净现值大,选择第二方案,该方案产生的净现值大。净现值法为医院做好设备采购和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证。结论:净现值法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运用表明,在设备采购方案出现多样化,有多种选择的时候,采用净现值法进行量化为决策提供依据。净现值法的运用与传统的采购方案选择相比,对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对数据分析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作者:查磊;蔡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良性和恶性脑膜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为临床手术方案的确定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对40例脑膜瘤的影像学资料及病理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脑膜瘤的形态、边缘、信号和密度、瘤周水肿、肿瘤钙化、肿瘤多发以及瘤-脑组织界面等影像学表现判断脑膜瘤的良性与恶性。结果:①肿瘤信号或密度:T1信号不均6例(占15.0%),T2信号不均8例(占20.0%),T1及T2信号均匀26例(占65.0%),CT密度不均15例(占37.5%),均匀25例(占62.5%);②肿瘤边缘:规整27例(占67.5%),毛糙、不规则、分叶及有壁结节13例(占32.5%);③硬膜尾征36例(占90.0%);④颅骨受侵6例(占15.0%);⑤肿瘤内钙化7例(占17.5%);⑥瘤周水肿14例(占35.0%);⑦肿瘤多发6例(占15.0%);⑧增强表现:明显均匀强化27例(占67.5%),明显不均匀强化13例(占32.5%)。结论:对良性和恶性脑膜瘤患者,术前可根据肿瘤的CT和MRI影像学表现对其治疗和预后进行评估。
作者:孟庆梅;丁甫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与胃镜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8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并行增强CT检查与胃镜检查,分析增强CT扫描下门静脉和脾静脉值。结果:98例患者中,增强CT检测和胃镜检查在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中诊断结果相似;增强CT检测出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的门静脉值及脾静脉值与胃镜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06, F=20.22;P<0.05)。结论:增强CT和胃镜检查对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效果良好,且增强CT检测对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红霞;张丽娟;刘正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发现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解决方法。方法:设计并运用基于高值耗材的系统追踪与基于患者的个案追踪,对医院高值耗材管理进行追踪检查,汇总追踪的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结果:通过追踪发现,医用高值耗材使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品种引进、采购实施方案、使用科室落实及组织领导是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主要方面。结论:高值耗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追踪方法学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可为医院医用高值耗材安全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金鑫;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数据终端的手术室管理模式,优化医院手术室管理。方法:选择2015年7月间待手术患者96例,分别使用传统手术管理和移动数据终端(PDA)手术管理两种方式进行管理,测评患者的满意度,并对两种手术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PDA手术管理大屏呼叫系统实施后医护工作效率提高27.5%,且无差错,患者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PDA大屏呼叫系统对于优化手术管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到明确作用,是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创新。
作者:卢道兵;刘兴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微量注射泵是医院急诊急救和临床治疗护理的常用医疗设备,其安全可靠的使用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至关重要[1]。为减少微量注射泵技术性能的不可靠性带给患者和护理工作的不必要负担,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阻塞报警压力测试是微量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的重要参数,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2]。当阻塞报警压力值大于规定范围时,报警时间将延后,注射将长时间中断,如果此时注射的是需持续注射的特殊药品,长时间中断很可能危及病患生命。当阻塞报警压力值小于规定范围时,注射泵将过于灵敏,报警频发,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正确的检测出注射泵的阻塞压力报警值是为临床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的关键项目。
作者:王成俊;姜洪刚;谭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胸膜活检术对胸膜病变检出的阳性率和安全性。方法:对105例胸膜患者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取出目标组织者为取材成功,否则为不成功。全部病例以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肯定诊断或随访6个月为后诊断。结果:105例胸膜患者取材成功率为100%,病例中恶性44例,其中腺癌19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4例,间皮瘤13例;良性61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0例,慢性炎症11例。病理阳性率为89.5%。穿刺过程中3例出现胸膜反应,1例出现咯血。复查胸片均未发现气胸。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胸膜病变的准确性高,并发症低,且安全性好,是临床诊断胸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更臣;曹兵生;李卓;王波;宋晶莹;邓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腔内植入术(TAVI)后左室早期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TAVI术的LVEF正常的16例重度AS患者纳入TAVI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纳入对照组。采集16例AS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健康对照组标准心尖四腔观左室实时三维动态图像,应用3D-STI技术测量并比较各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及径向应变(GRS)。结果:TAVI组术后各时间点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大流速(AV),大跨瓣压差(Max PA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TAVI组LVEF均>50%,术后各时间点LVEF变化不明显;3D-STI分析TAVI组术后各组左室纵向应变、圆周应变、面积)应变及径向应变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并呈上升趋势,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重量指数(LVEDMI)出现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3D-STI技术分析左室整体应变可在LVEF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早期有效地评价TAV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敏;金修才;徐芬;熊文峰;赵宝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现状和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影像设备知识的要求,做好“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学生座谈,并面向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医院开展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研及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结论:为更好地进行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作者:蔡惠芳;杨德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