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更臣;曹兵生;李卓;王波;宋晶莹;邓娟
目的:设计口腔诊疗车进行模块化,使口腔诊疗系统具有升级潜力,并能够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体现其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方法:选用西沃VOLVO 9300车型,根据野战口腔诊疗车的卫勤保障功能任务的需求以及口腔治疗特点和分类,将车厢内口腔专科诊疗的设备,按照功能设计为6个数字化模块单元。结果:数字化模块的口腔诊疗车其野战保障能力较第一代及其他同类诊疗车大幅提升,模块的系统化使其他诊疗设备相应增加,基本涵盖了口腔各病种的诊疗范围,提高了诊治能力,扩大野外诊疗半径和治疗量。结论:第二代移动式数字化野战口腔诊疗车模块的研制设计,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合理性,能够极大提升口腔卫勤保障能力和水平。
作者:周建学;辛红;杨继庆;何芳丽;卜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医疗机构中的生物安全柜种类繁多,在使用时常遇到选型的困难。科学选型需要因实验要求而选择合适的安全柜设备,以有效防止因操作的病原微生物扩散而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方法:按照工作特点、实验室级别、实际开展检测项目以及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的危险水平等情况,确定需要配备的生物安全柜级别。结果:按照不同类型的实验,正确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可使实验中生物安全得到明显的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12%降为3%;实验人员的安全得到提升。结论:通过对生物安全柜明确使用和选型的方法,既可提高检测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又能够加强生物安全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机制的落实,避免使用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实验质量,保障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目标管理(MBO)在医院医疗器械监管中的应用价值与效果,提高在用医疗器械的监管水平。方法:针对目前医疗器械管理中的不足,制定管理目标,按照管理目标和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目标考核指标体系,确定各部分工作权重系数与考核细化分值。结果:按总分1000分制定出MBO考核细则,将部门全年工作分解为:计划中工作(800分)、临时工作(100分)和科室管理工作(100分),并逐一打分。其中计划中工作又分为常规工作(400分)、重点工作(300分)和重点改进工作(100分),计算终得分。结论:MBO的应用使医疗器械监管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和重点,医疗器械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得到有效改善。
作者:李昱萱;唐昊;张和华;向华;尹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生物膜清洗剂对内镜的清洗效果。方法:选取经三磷酸腺苷(ATP)检测方法检测出的有细菌内镜102例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次。对照组采用多酶清洗剂进行清洗,观察组采用生物膜清洗剂进行清洗,对两组的清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清洗后未检测出生物膜的残留,其ATP测定比对照组低,合格率为98.32%;对照组清洗后经检测残留的生物膜基本未去除,其合格率为69.00%;两组的清洗效果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除菌率及ATP降低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58,x2=19.55;P<0.05)。结论:通过使用生物膜清洗剂对内镜进行清洗,可以有效的清除生物膜,使内镜的使用寿命延长,效果显著,该方法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作者:李铁军;张海燕;赵勇;杨景艳;赵国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前,量子点技术在生物医学中取得了广泛的应用,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光谱特性和很好的光化学稳定性,逐渐成为生物医学检验领域中一种重要方式。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科学家已对量子点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优势逐渐显现,20世纪的末期被应用到生物学领域。至此之后,量子点技术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受到关注和重视,在生物医学的多个领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并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汤陌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显像(3D-STI)技术对左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行经导管主动脉瓣腔内植入术(TAVI)后左室早期整体收缩功能变化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行TAVI术的LVEF正常的16例重度AS患者纳入TAVI组,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志愿者20名纳入对照组。采集16例AS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健康对照组标准心尖四腔观左室实时三维动态图像,应用3D-STI技术测量并比较各组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圆周应变(GCS)、面积应变(GAS)及径向应变(GRS)。结果:TAVI组术后各时间点主动脉瓣前向血流大流速(AV),大跨瓣压差(Max PAG)均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前TAVI组LVEF均>50%,术后各时间点LVEF变化不明显;3D-STI分析TAVI组术后各组左室纵向应变、圆周应变、面积)应变及径向应变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并呈上升趋势,术后3个月左室舒张末重量指数(LVEDMI)出现明显改善,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结论:3D-STI技术分析左室整体应变可在LVEF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早期有效地评价TAVI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
作者:张敏;金修才;徐芬;熊文峰;赵宝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现状和用人单位对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影像设备知识的要求,做好“医学影像设备”课程的教学改革。方法:与学生座谈,并面向北京地区各级各类医院开展调研,并对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通过调研及分析,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结论:为更好地进行医学影像设备课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作者:蔡惠芳;杨德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防止医院液氧罐区安全事故发生,实现罐区零泄漏、零火灾、零爆炸、零事故和零死亡的目标。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省级5家、市级2家、县级3家医院罐区情况,了解罐区设备数量、贮罐容积大小、消防配置、静电接地和防雷措施,指出日常检查罐区应注意事项。结果:制定出加强液氧罐区日常安全管理、罐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罐区消防安全管理、罐区防雷防静电接地安全管理、槽车安全等措施,防控风险。结论:医院应切实落实罐区安全工作主体责任,严格监督检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强化罐区安全管理,确保医院用氧安全。
作者:洪厚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增强CT检查与胃镜检查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98例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或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并行增强CT检查与胃镜检查,分析增强CT扫描下门静脉和脾静脉值。结果:98例患者中,增强CT检测和胃镜检查在诊断肝硬化合并食管静脉曲张、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肝硬化合并胃底静脉曲张中诊断结果相似;增强CT检测出轻度、中度和重度患者的门静脉值及脾静脉值与胃镜检查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3.06, F=20.22;P<0.05)。结论:增强CT和胃镜检查对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诊断效果良好,且增强CT检测对诊断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上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红霞;张丽娟;刘正基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微量注射泵是医院急诊急救和临床治疗护理的常用医疗设备,其安全可靠的使用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至关重要[1]。为减少微量注射泵技术性能的不可靠性带给患者和护理工作的不必要负担,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阻塞报警压力测试是微量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的重要参数,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2]。当阻塞报警压力值大于规定范围时,报警时间将延后,注射将长时间中断,如果此时注射的是需持续注射的特殊药品,长时间中断很可能危及病患生命。当阻塞报警压力值小于规定范围时,注射泵将过于灵敏,报警频发,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正确的检测出注射泵的阻塞压力报警值是为临床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的关键项目。
作者:王成俊;姜洪刚;谭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贫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确诊的271例贫血患者,按照贫血类型将其分为缺铁性贫血组(126例)和失血性贫血组(145例),即观察组;另选取5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对其网织红细胞参数检测,分析比较网织红细胞(RET)比率、高荧光网织红细胞(HFR)比率、中荧光网织红细胞(MFR)比率和未成熟网织红细胞(IRF)比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其RET、HFR、MFR和IR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中缺铁性贫血和失血性贫血的灵敏度分别为96.2%,63.5%;贫血的特异度是96.0%。结论:利用SysmexXE-5000全自动五分类血液分析仪,检测网织红细胞各参数可反映贫血患者的骨髓增生情况,对各类贫血的诊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在临床的诊治过程中具有较高实用价值。
作者:邢然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经皮胸膜活检术对胸膜病变检出的阳性率和安全性。方法:对105例胸膜患者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以取出目标组织者为取材成功,否则为不成功。全部病例以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病理肯定诊断或随访6个月为后诊断。结果:105例胸膜患者取材成功率为100%,病例中恶性44例,其中腺癌19例,鳞癌8例,小细胞癌4例,间皮瘤13例;良性61例,其中结核性胸膜炎50例,慢性炎症11例。病理阳性率为89.5%。穿刺过程中3例出现胸膜反应,1例出现咯血。复查胸片均未发现气胸。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诊断胸膜病变的准确性高,并发症低,且安全性好,是临床诊断胸膜病变的有效方法。
作者:张更臣;曹兵生;李卓;王波;宋晶莹;邓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为加强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提高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效率,促进医院设备资源的增值,寻求科学的设备采购方式与方法,建立规范的采购模式,将粗放式经验行为规范成科学的采购方法。方法:运用财务管理学中的净现值法,做好医疗设备采购经济效益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医疗设备采购中供应商提供的设备采购方案。结果:在假定资金成本率为10%,三种方案均按直线折旧法的情况下,方案一净现值为6966.25万元;方案二净现值为10619.18万元;方案三净现值为5746.08万元;方案二净现值大,选择第二方案,该方案产生的净现值大。净现值法为医院做好设备采购和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证。结论:净现值法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运用表明,在设备采购方案出现多样化,有多种选择的时候,采用净现值法进行量化为决策提供依据。净现值法的运用与传统的采购方案选择相比,对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对数据分析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作者:查磊;蔡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和平方舟”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提供门诊诊疗服务的有效方法。方法:结合“和谐使命-2013”任务期间医院船平台对马尔代夫、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缅甸、印度尼西亚和柬埔寨6国民众进行门诊诊疗服务的特点,分别从码头分诊、挂号、候诊到诊疗等不同环节入手,总结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提供门诊诊疗服务的经验。结果:通过对获取的经验进行总结,有效提高了医院船平台为国外民众门诊诊疗服务的效率。结论:医院船平台门诊诊疗服务的经验,能够对“和平方舟”日后更好的开展门诊诊疗服务提供有益借鉴。
作者:方恒虎;康静波;周山;李洪艳;霍世英;孙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分析透析液温度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的影响,探讨血液透析装置对透析液温度进行实时监测的重要意义。方法:以日机装DBB-27型血液透析装置为研究对象,分析透析液混合配比及温度监视部分的工作原理、主要结构及功能特点;结合温度故障检修案例分析透析液温度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的影响。结果:温度监视对保证透析液混合配比部分正常稳定运转及透析液温度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结论:透析液温度对肾纤维化终末期透析患者具有重要影响,对透析液混合配比部分温度实时监测非常必要。透析装置加热除气配比系统之间通过监视系统环环相扣,能够使整个透析装置正常、稳定运转,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透析治疗。
作者:严嘉伟;何立群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腮腺良性肿瘤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腮腺良性肿瘤患者的MRI资料,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2例腮腺良性肿瘤均与正常腮腺组织分界清;11例多形性腺瘤中9例位于腮腺浅叶,2例位于腮腺深叶,在T1WI上呈等或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7例呈渐进性强化;8例腺淋巴瘤均位于腮腺浅叶,在T1WI上高信号,T2WI上呈等或低信号,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2例基底细胞腺瘤,1例位于腮腺深叶,1例位于腮腺浅叶,T1WI上呈等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1例浆细胞型肌上皮瘤,无特征性表现。结论:腮腺良性肿瘤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故MRI在腮腺良性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锦琳;乔鹏岗;李明;李功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追踪方法学在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的应用,发现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隐患,提出解决方法。方法:设计并运用基于高值耗材的系统追踪与基于患者的个案追踪,对医院高值耗材管理进行追踪检查,汇总追踪的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存在的隐患制定相应改进措施。结果:通过追踪发现,医用高值耗材使用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品种引进、采购实施方案、使用科室落实及组织领导是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主要方面。结论:高值耗材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追踪方法学发现问题、制定解决方案,可为医院医用高值耗材安全管理提供有效保障。
作者:金鑫;张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与高频热疗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CAB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热疗组与冲击波组,每组38例。高频热疗组实施体外高频热疗,冲击波组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并于治疗6周后依据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来评定疗效。结果:①冲击波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疼痛评分、排尿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改善幅度明显高于高频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t=4.19,t=4.08,t=3.31;P<0.05);②冲击波组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介素-6(IL-6)从治疗前的(54.76±6.03)ng/ml升高至治疗后的(85.13±9.73)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分别从治疗前的(3.90±0.15)ng/ml和(3.40±1.18) ng/ml下降至(3.01±0.26)ng/ml和(1.51±0.70)ng/ml,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高频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t=3.13,t=8.29;P<0.05);③高频热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89%,冲击波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冲击波组总有效率高于高频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体外高频热疗与冲击波治疗CABP均有一定疗效,但冲击波对患者疼痛及排尿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
作者:赵丽杰;赵军凤;公艳玲;杨宝山;马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构建温湿度传输监测网络体系,对婴儿培养箱进行集中监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方法:采用CC2430为核心芯片,运用网状拓扑结构及Z-AODV路由算法,构建无线监测网络;分别运用C语言、VB语言编译传输及监测软件,实现婴儿培养箱温度、湿度信号传输及监测。结果:该系统具有将婴儿培养箱温度、湿度参数信号进行采集、传输、显示及监测的功能,系统的各项功能与性能均通过相关的测试。结论:该温湿度传输监测网络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稳定性,为今后ZigBee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作者:蔡东江;吴平凤;吴响军;肖统生;胡戈;彭任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目的:为优化医院门诊服务,解决门诊排队和就医体验差的突出问题,结合移动互联网技术,打造一套门诊服务的移动应用,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O2O门诊”服务流程。方法:以医院信息系统为依托,借助支付宝服务窗平台,上线使用“友谊医院服务窗”的移动互联网医疗应用,着重就其技术架构、功能设计和关键技术环节等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友谊医院服务窗”实现了门诊就诊流程的改造,大幅减少了门诊患者的无效等待时间,减少了医院人力成本,提高了门诊诊疗服务效率。结论:移动互联网技术在门诊服务中的应用,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提升了医院形象,为医院的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作者:张旭 刊期: 201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