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葡萄糖水溶液阻抗检测系统的设计应用

周菁楠;朱立

关键词:AD5933数字频率合成器, 阻抗检测, STC89C52单片机, 上位机I2C, 葡萄糖
摘要:目的:设计葡萄糖溶液阻抗检测系统,分析研究葡萄糖水溶液浓度水平与阻抗的关系,为研究人体血糖检测与血液阻抗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AD5933中的数字频率合成器(DDS)产生激励信号,施加在待测阻抗上,模拟数字转换器(ADC)采集相应信号并送到片内离散傅里叶变换(DFT)模块进行数字处理,测量结果通过I2C送至单片机,再由单片机与计算机上位机通讯,计算机显示该阻抗值。结果:该仪器能够实现电阻、电容、电感及葡萄糖水溶液阻抗快速和准确地测量。实验验证,阻抗幅值和相位测量的相对误差较小,电阻阻抗平均偏差为0.04,相位平均偏差为0.15 o。结论:葡萄糖水溶液阻抗检测系统的应用,可准确测量出葡萄糖水溶液浓度水平;葡萄糖水溶液浓度与阻抗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0.99。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液氧罐区的安全管理

    目的:防止医院液氧罐区安全事故发生,实现罐区零泄漏、零火灾、零爆炸、零事故和零死亡的目标。方法:通过现场调查省级5家、市级2家、县级3家医院罐区情况,了解罐区设备数量、贮罐容积大小、消防配置、静电接地和防雷措施,指出日常检查罐区应注意事项。结果:制定出加强液氧罐区日常安全管理、罐区设备设施安全管理、罐区消防安全管理、罐区防雷防静电接地安全管理、槽车安全等措施,防控风险。结论:医院应切实落实罐区安全工作主体责任,严格监督检查,消除隐患,杜绝事故,强化罐区安全管理,确保医院用氧安全。

    作者:洪厚云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肺通气灌注显像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评价肺通气灌注显像与64排CT肺动脉造影在诊断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选取73例临床怀疑有肺动脉栓塞的患者,分别进行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以及64排CT肺动脉造影两种检查,以终临床确诊为标准,评价并比较两种显像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结果: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对肺动脉栓塞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以及阴性预测值依次为:82.86%、92.11%、90.63%和85.37%。64排CT肺动脉造影检查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9.74%、94.12%、94.59%和88.89%。结论:64排CT肺动脉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特异性强,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诊断肺动脉栓塞的灵敏度较高;二者均为诊断肺动脉栓塞有效的影像学方法,且联合应用有助于更好地诊断肺动脉栓塞。

    作者:孙长青;徐炳福;刘兰;马建青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微量注射泵阻塞压力测试中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法

    微量注射泵是医院急诊急救和临床治疗护理的常用医疗设备,其安全可靠的使用对患者和医护人员至关重要[1]。为减少微量注射泵技术性能的不可靠性带给患者和护理工作的不必要负担,微量注射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就显得尤为重要。阻塞报警压力测试是微量注射泵质量控制检测的重要参数,关系到患者的医疗安全[2]。当阻塞报警压力值大于规定范围时,报警时间将延后,注射将长时间中断,如果此时注射的是需持续注射的特殊药品,长时间中断很可能危及病患生命。当阻塞报警压力值小于规定范围时,注射泵将过于灵敏,报警频发,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正确的检测出注射泵的阻塞压力报警值是为临床提供有力技术支持的关键项目。

    作者:王成俊;姜洪刚;谭武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生物安全柜的科学选型和合理应用

    目的:医疗机构中的生物安全柜种类繁多,在使用时常遇到选型的困难。科学选型需要因实验要求而选择合适的安全柜设备,以有效防止因操作的病原微生物扩散而造成人员伤害和环境污染。方法:按照工作特点、实验室级别、实际开展检测项目以及操作的病原微生物的危险水平等情况,确定需要配备的生物安全柜级别。结果:按照不同类型的实验,正确选择合适的生物安全柜,可使实验中生物安全得到明显的提高,不良事件发生率由原来的12%降为3%;实验人员的安全得到提升。结论:通过对生物安全柜明确使用和选型的方法,既可提高检测人员生物安全意识,又能够加强生物安全标准化、制度化和规范化管理机制的落实,避免使用中的生物安全问题,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实验质量,保障实验人员的生物安全。

    作者:李珊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体外冲击波与高频热疗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体外冲击波与高频热疗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BP)的疗效。方法:选取76例CABP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高频热疗组与冲击波组,每组38例。高频热疗组实施体外高频热疗,冲击波组实施体外冲击波治疗,并于治疗6周后依据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来评定疗效。结果:①冲击波组治疗后NIH-CPSI评分、疼痛评分、排尿及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改善幅度明显高于高频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t=4.19,t=4.08,t=3.31;P<0.05);②冲击波组前列腺按摩液(EPS)中白细胞介素-6(IL-6)从治疗前的(54.76±6.03)ng/ml升高至治疗后的(85.13±9.73)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浓度分别从治疗前的(3.90±0.15)ng/ml和(3.40±1.18) ng/ml下降至(3.01±0.26)ng/ml和(1.51±0.70)ng/ml,改善幅度均明显高于高频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5,t=3.13,t=8.29;P<0.05);③高频热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57.89%,冲击波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1.58%,冲击波组总有效率高于高频热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5,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体外高频热疗与冲击波治疗CABP均有一定疗效,但冲击波对患者疼痛及排尿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

    作者:赵丽杰;赵军凤;公艳玲;杨宝山;马海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常规和凝血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常规和凝血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转归期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98例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且出院的患者,按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危险评分标准将其分为低分组(98例,得分≤4)与高分组(100例,得分>4)。对所有患者在转归期的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凝血参数进行检测分析。结果:①血常规:低分组的血小板(PLT)计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明显低于高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466, t=15.506,t=636.619;P<0.05),其余指标两组之间相比无差异;②生化指标:低分组和高分组的C反应蛋白(CRP)、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血尿酸(UA)、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及肌钙蛋白T(TnT)中无统计学差异;③凝血参数:低分组的抗凝血酶Ⅲ(AT Ⅲ)高于高分组(t=57.869,P<0.05),在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与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两组间无差异。结论:血常规PLT、PLR和NLR以及凝血联合检测对急性心肌梗死转归期患者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刘晓婷;兰亚婷;向代军;李绵洋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ZigBee技术的温湿度传输监测系统的研发

    目的:构建温湿度传输监测网络体系,对婴儿培养箱进行集中监测,实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保证设备安全有效运行。方法:采用CC2430为核心芯片,运用网状拓扑结构及Z-AODV路由算法,构建无线监测网络;分别运用C语言、VB语言编译传输及监测软件,实现婴儿培养箱温度、湿度信号传输及监测。结果:该系统具有将婴儿培养箱温度、湿度参数信号进行采集、传输、显示及监测的功能,系统的各项功能与性能均通过相关的测试。结论:该温湿度传输监测网络方案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稳定性,为今后ZigBee技术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与技术支撑。

    作者:蔡东江;吴平凤;吴响军;肖统生;胡戈;彭任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超声引导在临时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在肾功能不全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708例血液透析的患者,按照中心静脉置管术中的穿刺方式分为对照组(386例)和超声组(322例)。对照组采用体表解剖标记定位,以胸锁乳突肌部的锁骨头、胸骨及锁骨所形成的三角区域作为穿刺点,行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超声组采用超声扫描,明确右颈内静脉的位置、内径及血流充盈情况,选择穿刺置管的目标静脉,术中实时监测引导穿刺针路径,在超声引导下穿刺插管。观察两组穿刺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超声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8.82,P<0.01);超声组置管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3,P<0.01),穿刺舒适度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9,P<0.01);超声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8.24,P<0.01)。结论:超声引导下实施静脉穿刺置管术有助于了解静脉位置、管腔内径及血流充盈等情况,可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艳辉;王建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HIS数据库的门诊患者诊疗行为分析研究

    目的:探讨医院门诊患者的诊疗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抽取医院信息系统(HIS)数据库中2013-2014年的门诊患者基本信息、诊断信息及处方信息等,建立数据模型,对医院中的患者结构及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分析所得出的数据,为医院持续性改进服务水平提供了有效支持。结论:基于HIS数据库对医院门诊患者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可使管理者从多视角透视医院的运行状况,从而为医院管理制定“精准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徐吟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净现值法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应用

    目的:为加强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提高医疗设备采购管理效率,促进医院设备资源的增值,寻求科学的设备采购方式与方法,建立规范的采购模式,将粗放式经验行为规范成科学的采购方法。方法:运用财务管理学中的净现值法,做好医疗设备采购经济效益分析,结合具体案例和数据分析医疗设备采购中供应商提供的设备采购方案。结果:在假定资金成本率为10%,三种方案均按直线折旧法的情况下,方案一净现值为6966.25万元;方案二净现值为10619.18万元;方案三净现值为5746.08万元;方案二净现值大,选择第二方案,该方案产生的净现值大。净现值法为医院做好设备采购和科学投资、改善经营管理提供了重要保证。结论:净现值法在医疗设备采购中的运用表明,在设备采购方案出现多样化,有多种选择的时候,采用净现值法进行量化为决策提供依据。净现值法的运用与传统的采购方案选择相比,对医疗设备采购管理具有规范性和科学性,对数据分析具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作者:查磊;蔡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磁力扩弓后上颌牙列三维方向的CT诊断分析

    目的:分析上颌牙列三维方向位置于磁力扩弓后(MPE)的改变。方法:选取30例住院治疗的患者,对其行螺旋CT测量其治疗前后的三维数据,观察治疗前后上颌牙列三维位置、标志点以及角度的变化,将数据进行配对符号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患者上颌牙列位置在治疗前后的垂直向、矢状向以及水平向上均有改变。第1前磨牙、第1磨牙均发生了整体移动及颊倾;第1前磨牙区为上颌大扩宽位置;上颌中切牙三维位置向前、向下移动。结论:患者上颌牙列MPE前后的变化可根据螺旋CT清晰呈现,为MPE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赵宾;王继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Hi Vision Preirus彩超心脏探头电磁干扰故障排除一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医院应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日益增多,周围环境中无线网络等新技术的出现和应用,电磁环境也趋于更加复杂,对超声仪器的干扰来源日益增多。为此,分析一台彩超受到电磁干扰的故障实例,并给出解决方案。

    作者:张影;丛中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学教学中的渗透与探索

    目的:通过掌握药剂学发展的新进展,探讨基因药学实验技术在药剂教学的新思路。方法:以基因治疗为思路强化药剂学载体的设计方法,通过基因递送载体研究强化基因载体评价手段,引入基因药学实验技术。结果:熟悉siRNA加载与测定技术并依此进行新药设计,成为药学、化学、生物学和医学相关专业的学生、教师及研究人员必备的知识和技能,明确使学生掌握该知识和技能是生物学时代教学内容改革的重要任务,能够适应生物学时代药学教育教学内容的改革需求。结论:现代药剂学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探讨基因药学在药剂学教学中的作用和应用,使新型现代药剂学的教学具有更广阔的教学内涵和外延。

    作者:崔纯莹;蒋雪云;李珊;赵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DV8900激光相机故障排除4例

    柯达DV8900激光相机是激光相机中比较成熟的产品,其构造精细,具有运行成本低,效率高,成像速度快等优点[1-2]。作为DR、MR、CT及DSA等设备的图像输出设备,在医院广泛应用[3]。现将该设备出现过的4种故障和排除方法进行分析。

    作者:倪世杰;刘永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改良中凹卧位在妇科腹腔镜手术的应用

    目的:观察改良中凹卧位对妇科腹腔镜术中患者气道峰压(Ppeak)、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的影响及术后复苏的影响。方法:对45例经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为Ⅰ~Ⅱ级的患者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2例)。对照组采用头低脚高截石位(T体位);观察组采用改良中凹卧位,观察两组患者术中Ppeak及PETCO2变化情况,统计两组患者术后的拔管时间,恶心、呕吐及寒战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术中气腹后15 min、30min、60min对照组患者的Ppeak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6,t=2.838, t=2.881;P<0.05);对照组患者气腹后30 min、60 min的PETCO2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15,t=2.436;P<0.05),术后拔管时间对照组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63,P<0.05)。结论:改良中凹卧位可以降低妇科腹腔镜术中患者的Ppeak和PETCO2,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复苏。

    作者:吴浩;张伟;蒋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医用冷光源原理与维修实例

    冷光源在各种腔镜手术和检查中是必不可少的设备,尤其是在手术室和耳鼻咽喉科、消化科,如果无冷光源,绝大部分手术和检查治疗无法进行。冷光源属于高电压、大电流及高发热类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极易损坏。为此,以桐庐尖端冷光源为例介绍冷光源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典型故障以及维修体会经历,就医用冷光源的维修问题进行探讨。

    作者:徐杰;雍帅;王旭;梁科俊;刘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卓越工程师的模拟电子实验教学改革

    目的:为了推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和造就既具备工程师的能力与素质,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方法:在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模拟电子技术”理论教学的同时,结合专业特点剖析在实验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探索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模拟电子技术”实验创新教学改革。在改进实验设备、优化实验内容、建立Multisim虚拟实验室以及将PBL教学法引入实验教学中的4个方面进行实验创新教学改革。结果:分析实验效果和对比研究证明,基于卓越工程师的“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显著优于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结论:该实验教学改革有利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基础课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实验教学效果显著。

    作者:李正美;崔栋;房鹰;郑浩;鲁雯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移动数据终端的手术室与护理管理模式研究

    目的:探讨基于移动数据终端的手术室管理模式,优化医院手术室管理。方法:选择2015年7月间待手术患者96例,分别使用传统手术管理和移动数据终端(PDA)手术管理两种方式进行管理,测评患者的满意度,并对两种手术管理方式进行比较。结果:PDA手术管理大屏呼叫系统实施后医护工作效率提高27.5%,且无差错,患者满意度在96%以上。结论:PDA大屏呼叫系统对于优化手术管理流程、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起到明确作用,是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的创新。

    作者:卢道兵;刘兴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纤维支气管镜在诊断中央型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应用于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中央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纤维支气管镜的诊断准确率和镜下表现,并与传统CT影像学检查进行比较。结果:纤维支气管镜诊断准确率为90.51%,高于胸部CT检查(占75.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50,P<0.05),纤维支气管镜对鳞癌、未分化癌和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2.86%、92.68%和66.67%,纤维支气管镜直视下多见的是增生型肺癌(占61.31%)。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在中央型肺癌的诊断中具有CT和MRI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

    作者:董丽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第二代移动式数字化野战口腔诊疗车模块的设计及应用研究

    目的:设计口腔诊疗车进行模块化,使口腔诊疗系统具有升级潜力,并能够根据需要不断更新、完善,体现其可扩展性、可维护性。方法:选用西沃VOLVO 9300车型,根据野战口腔诊疗车的卫勤保障功能任务的需求以及口腔治疗特点和分类,将车厢内口腔专科诊疗的设备,按照功能设计为6个数字化模块单元。结果:数字化模块的口腔诊疗车其野战保障能力较第一代及其他同类诊疗车大幅提升,模块的系统化使其他诊疗设备相应增加,基本涵盖了口腔各病种的诊疗范围,提高了诊治能力,扩大野外诊疗半径和治疗量。结论:第二代移动式数字化野战口腔诊疗车模块的研制设计,突出先进性、实用性和科学合理性,能够极大提升口腔卫勤保障能力和水平。

    作者:周建学;辛红;杨继庆;何芳丽;卜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