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观察

吴苏冬;康静波;朱奇;张新红;王雪

关键词:脑转移瘤, 放射治疗, 射波刀
摘要:目的:观察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集在医院采用射波刀治疗的71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射波刀大分割照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射波刀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3.0%;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为84.5%,局部控制率为98.6%;多数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给予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为80.3%,1年生存率为50.7%.结论: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不良反应小,局部控制率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诊断代谢综合征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踝臂指数的关系

    目的:研究浙江省部分体检人群,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的1674名受检者,分别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生化指标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测以及踝臂指数检测,将1116例检测患有MS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558名检测指标正常的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各项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结果及AB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MT增厚明显,ABI下降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t=15.28;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组患MS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对照组的3.93倍.结论:浙江省部分人群中患有MS,导致患者IMT增厚和ABI降低.颈动脉IMT和ABI的检测对研究MS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诚;花雪琴;狄富平;刘文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Visual Studio2005的医疗设备使用统计分析系统的研究

    目的:研究设计医疗设备使用率网络的填写和上报的软件系统,实现按照时间段对在用医疗设备使用率进行自动分析.方法:以Sql server2000为后台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语言的Visual Studi2005为程序软件进行开发,客户端将填写的数据保存到客户端的内存数组中,通过客户端SocketC访问内存中的数组,并一次性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的Socket通过与客户端SocketC的链接,将接收的数据存放在服务器内存数组中,服务器通过与Sql serve2000数据库活动数据对象(ADO)链接作为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的桥梁,存放接收的客户端的数据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返回到客户端并在客户端显示.结果:该软件系统实现了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网上填报,节省了医疗设备使用部门和使用率统计人员的时间,通过计算机统计分析,极大降低了错误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统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结论:该软件系统能够有效取代手工填写和计算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统计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作者:殷朝庆;徐新民;梁燕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剂量联锁故障分析与维修

    放射治疗是现今恶性肿瘤治疗的三大手段之一,随着多学科联合诊疗(multi disciplinary team, MDT)模式的发展和患者对生存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放射治疗的优越性尤为显现[1-4].在放射治疗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和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QC)系统中,剂量输出的精准性是其中基本和重要的,对保障放射治疗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5].治疗过程中,当监测到实际剂量率或剂量超过额定容许范围时,直线加速器即会出现剂量相关联锁,自动停机并中断本次治疗,从而确保患者治疗的精准性.引起直线加速器剂量相关联锁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自动频率控制系统(automatic frequency control,AFC)、注入系统(Injector)、微波系统、控制系统、剂量监测系统以及剂量调整优化等诸多因素[6].

    作者:吴皓楠;杨智祥;季智勇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系统状态检测的医疗设备快速故障诊断方法初探

    目的:研究医疗设备快速故障诊断方法,在无图纸条件下的医疗设备故障诊断中准确快速地找到故障点.方法:采用系统状态检测法,利用在线测试仪和数字示波器或测试工装建立板级的系统状态库;结合既往信号流图法的设备故障维修成功案例.结果:基于系统状态检测的医疗设备快速故障诊断方法,既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又可提高在无图纸条件下的医疗设备故障诊断效率;成功排除了层流风机变频器、PM9000监护仪血氧板等设备故障.结论:基于系统状态检测的医疗设备快速故障诊断方法是对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率的有效模式.

    作者:赵安;向逾;马结实;王晴;吴志坚;种银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MRI增强扫描对颅脑结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颅脑结核的MRI表现及其诊断价值,为脑结核瘤的定性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经临床证实的36例脑结核患者,对其行MRI平扫+增强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的MRI表现.MRI采用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和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增强扫描.结果:在36例脑内结核中,单发及多发脑实质结核者9例(占25.0%),单纯累及脑膜者13例(占36.1%),脑实质结核瘤形成合并脑膜受累者14例(占38.9%),其中脑膜受累合并脑积水征象16例(占脑膜受累病例的59.2%).结论:MRI是诊断脑结核病有效的影像学方法,尤其是增强扫描能够为其定性提供可靠依据,结合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明显提高颅脑结核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徐朝霞;黄旭方;张学昕;王晓坤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在帕金森患者平衡和步态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在帕金森(PD)患者平衡和步态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PD患者,采用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训练A组和训练B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训练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及暗示训练;训练B组在训练A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干预2周后,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3组PD患者的功能状态、平衡能力及步态特征.结果:康复训练干预后结果显示:1训练A组和训练B组PD患者的UPDRSI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3,t=7.065;P<0.05);2静态和动态异常率训练A组和训练B组PD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静态和动态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942,x2=8.316,x2=5.615,x2=12.942;P<0.05);3训练A组和训练B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9,t=7.924,P<0.05);4训练B组站立相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摆动相百分比和步频均低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训练B组与对照组立相百分比、摆动相及步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6 t=7.289,t=5.516;P<0.05);⑤训练B组PD患者的步长、步速及跨步长均高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其步长、步速及跨步长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5,t=7.193,t=6.413;P<0.05).结论: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PD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方锦玲;卓娟;王陆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基于Matlab的磁共振成像线性度自动检测的研究

    目的:采用Matlab语言,实现磁共振成像(MRI)线性度的自动检测,并与手动测量方法进行比较.方法:扫描美国体模实验室Magphan SMR170体模获取图像,手动选择图像中小孔的位置,获取圆心位置进而得到小孔间距.结果:自动检测优于手动检测,其耗时少,人工干预少.结论:线性度检测的方法在MRI应用质量检测中客观程度高,可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为大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检测提供可靠和稳定的数据.

    作者:孟奥;赵庆军;徐桓;刘振芹;毛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酶标分析仪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分析评定

    目的:分析酶标分析仪检定中影响检定结果的各种因素,评估酶标分析仪检定结果的准确性.方法:通过检定结果的比对和测量标准重复性的计算,分析和评定标准装置的准确性.结果:经过分析被检仪器操作和标准装置的重复性对检定的影响,排除了检定中影响检定结果的各种因素,确保了检定结果的准确性.结论:在检定酶标分析仪过程中,注意被检仪器的设置,按照规程操作可以确保分光光度计的量值准确可靠,并注意检定结果的分析,确定其重复性是否满足要求.

    作者:崔骊;李向东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胃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胃溃疡和胃癌患者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浓度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以指导胃溃疡、胃癌患者合理摄入与补充.方法:选取在医院诊治的61例胃溃疡患者和50例胃癌患者,分别将其纳入胃溃疡组(61例)和胃癌组(50例);另选取30名健康体检者纳入健康对照组(30名).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对3组的血清中叶酸及维生素B12含量进行测定,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及对比研究.结果:1健康对照组血清叶酸含量和维生素B12含量分别为(9.68±3.26)nmol/L和(364.04±185.11)nmol/L;2胃溃疡组血清叶酸含量和维生素B12含量分别为(9.15±3.53)nmol/L和(261.15±149.02)nmol/L,胃溃疡患者血清维生素B12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99,P<0.05);3胃癌患者血清叶酸含量和维生素B12含量分别为(7.04±4.21)nmol/L和(388.40±206.17)nmol/L,胃癌患者血清叶酸含量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462,P<0.05).结论:胃溃疡患者血清维生素B12浓度水平显著降低,胃癌患者血清叶酸浓度水平显著降低,其两项指标在胃溃疡、胃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李守霞;郭胜利;郭丽丽;陈丁莉;赵素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LED光源手术无影灯的研制

    目的:研制一款新型光源手术用无影灯,以解决传统式手术无影灯存在的弊端.方法:选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灯,经过多次验证,选择合适的灯珠数量及色温,调节供电电压,进行光学曲线的配置以及驱动电路的优化.结果:实际使用验证,在手术中能清楚地分辨器官组织和血管,清晰地观察处于切口和体腔中不同深度、大小及对比度低的组织.结论:经过相关机构的检测和临床试验,LED光源手术无影灯能够满足手术需求,适合手术照明使用.

    作者:苏本华;苏春英;杨海燕;冯念伦;孙仲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三种包装平面对控制无纺布包装器械灭菌湿包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无纺布包装器械在不同包装平面下压力蒸汽灭菌干燥效果,以避免湿包现象的发生.方法:选择消毒供应中心接收的600件无纺布包装器械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B、C三组.A组器械包装为外凸形平面(中心高四周低);B组器械包装为水平面;C组器械包装为内凹形平面(中心低四周高).三组均采用内层棉布包装+双层无纺布包装,经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处理,比较三组消毒灭菌后的湿包率.结果:三组消毒灭菌后湿包率比较,A组为1%,B组为8.5%,C组为37.5%,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35,P<0.05).结论:A组器械灭菌湿包率低于B组和C组,确保了干燥效果,保证了临床使用安全.

    作者:林巧玲;李其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卫生技术评估在医院层面的应用

    为提高管理水平和资金利用效率,在医院层面开展卫生技术评估,并通过国际卫生技术评估机构网或其他渠道,检索现有的卫生技术评估报告,从PubMed医学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中检索自2005年提出mini-HTA理论后得到的大量引用文献并进行分析.同时介绍国内卫生技术评估发展情况,对实际应用实例进行探讨,根据现有条件,医院利用微型卫生技术评估理论开展评估.终可根据项目特点借鉴现有卫生技术评估报告的结论,或自行开展卫生技术评估,为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冬;许锋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骨质疏松症患者危险因素分析及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扫描身体脂肪量增加与骨质丢失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危险因素,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扫描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体脂肪量增加与骨质丢失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所有患者至少2次双能X射线检测仪检测体脂含量和骨密度情况,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史及骨折危险因素,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患者身体脂肪量变化与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情况,以及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量与骨密度T值相关性.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骨盆骨折史、股骨骨折史以及炎症疾病史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不同BMI组患者体脂含量变化数据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6,P>0.05),不同BMI患者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数据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3,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量增加与骨密度指数T值呈显著正相关(r=0.563,P<0.05).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扫描分析能够准确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脂含量,骨质疏松症患者适当增加体脂含量,有利于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作者:盖福;罗一博;权建平;闫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技术在急性肠系膜上动脉栓塞(ASMAE)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16例ASMAE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将其分为保守治疗组(4例)、手术取栓组(5例)和手术取栓+肠管切除组(7例),比较3组间MSCT肠系膜上动脉(SMA)栓塞的位置、SMA I级分支显影数目、肠管靶样征、肠壁变薄、肠管扩张、肠壁积气、系膜缆绳征及腹水的显示情况,并测量缺血肠管的CT值.结果:保守治疗组SMA I级分支显影数目以及缺血肠管动脉期CT值均显著高于手术取栓组和手术取栓+肠切除组,其中手术取栓+肠切除组SMA I级分支显影数目少;其缺血肠管动脉期CT值低,手术取栓+肠切除组肠管积气多,差异显著,3组SMA I级分支显影数目及缺血肠管动脉期CT值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34,F=28.91;P<0.05).依据Fullen解剖区域,血栓的位置手术取栓+肠切除组多位于胰十二指肠下动脉开口近端(解剖区域Ⅰ)和胰十二指肠下动脉与结肠中动脉之间(解剖区域Ⅱ),血栓位置区域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51,P<0.05).结论:MSCT不仅能直接反映ASMAE时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情况,而且能提示肠壁缺血程度,为临床医生的治疗决策提供可靠的影像支持.

    作者:金同梅;高扬娟;张廉良;李大鹏;鲁姗姗;马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AIRVO2型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各项动脉血气水平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氮分压(PaCO2)动脉血气水平和pH值的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17,t=7.251,t=6.347;P<0.05);两组心率和呼吸频率测量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4,t=6.034;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评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4,P<0.05).结论:对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梁锡铭;陈雪丽;王丹;高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核事故对人类健康影响面临的挑战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核电站,世界核电发展中的核安全问题已成为未来核能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从世界第一座核电机组到现在的核电发展60多年中,曾发生过轻重不同的10次之多的核电事故,特别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两次7级重大核事故,分别是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因此,核事故特别是严重事故的发生对社会影响巨大,核泄漏事件涉及到多个国家核能发展的战略方向及在特殊事件下如何保证核能安全及核安全文化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处理核事故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核能发电的安全性是主管部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只有确保核安全,才能促使核能大发展.

    作者:李文红;周强;徐翠华;拓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PDCA管理法在医院体外诊断试剂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运用戴明循环(PDCA)管理法对医院体外诊断试剂进行管理,以提高医院体外诊断试剂管理效率,加强在管理制度、流程和机制上的调整及完善.方法:运用PDCA管理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持续性改进,提高管理水平.通过数据比对法及各项指标量化评估统计法比对分析过期试剂品种下降率及试剂丢失率.结果:试剂丢失的不良事件从2016年的3件下降至2017年零报告率,过期试剂明显减少,有效证明了持续性改进取得了明显效果.结论:医院必须建立一套体外诊断试剂从采购、备货、验收和使用的一体化管理流程,规范管理流程,方能提高体外诊断试剂采购和使用的准确性、实效性和安全性.

    作者:杨海洁;蒋积余;吴永鑫;高思;包济民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西门子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高压故障的维修

    SOMATOM Definition Flash CT(德国西门子公司)是新一代双源CT,具有双球管双探测器设计,扫描速度快、心脏检查强、灌注成像宽、能量成像与能谱成像技术领先等特点,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疾病检查,尤其在心血管、急诊、肿瘤以及儿科检查中发挥重要作用[1-4].由于双源CT经常连续工作且时间长,机架内的高压系统高速旋转,球管长时间连续曝光,高压部分故障较多[5-7].通过对日常使用中遇到的3例高压部分故障进行分析及检修,供同行参考.

    作者:杨军;仲威;叶佳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新型穿刺口敷料在腹腔积液引流穿刺点渗液换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纳米银活性炭凝胶新型敷料与传统敷料在腹腔积液引流穿刺点渗液换药中的物理性质、抑菌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腹腔积液行腹腔穿刺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使用新型敷料,对照组使用传统敷料,采用抑菌圈法测试两种敷料的实际抑菌作用,并分别对两种敷料的通透性、屏障隔离作用以及粘合力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敷料在引流穿刺点渗液换药中的大使用时间、感染率、渗血程度、1周内换药次数和敷料松脱情况.结果:观察组新型敷料的通透性、抵抗外界侵袭和粘合力方面分别是对照组的3.8倍、2倍和1.7倍.抑菌圈方面,观察组是对照组的1.82倍.观察组大使用时间为(8.4±1.8)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3,P<0.05).观察组1周内换药(1.2±0.3)次、对照组1周内换药(2.7±0.8)次,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8,P<0.05);观察组平均松脱率为11.2%、感染率为3.33%、III级渗血率为2.0%,对照组平均松脱率为29.5%、感染率为18.2%、III级渗血率为1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8,x2=4.951,x2=6.616;P<0.05).结论:新型敷料在理化性质、抑菌效果和临床疗效方面较传统敷料具有明显优势,可在腹腔积液引流穿刺点渗液换药中广泛运用.

    作者:武惠丽;胡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 稳定敲低PLEKHQ1基因细胞株的建立

    目的:建立稳定敲低PLEKHQ1基因的RAW和THP-1细胞株.方法:在293TX细胞中进行病毒的包装,用获得的高滴度慢病毒感染RAW和THP-1细胞,通过免疫印迹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病毒感染后RAW和THP-1细胞PLEKHQ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PLEKHQ1-lentiviral shRNA-1质粒在转染后表现出明显的干扰作用,感染后能明显下调RAW和THP-1细胞的PLEKHQ1蛋白表达.结论:稳定敲低PLEKHQ1基因的RAW和THP-1细胞株的建立,可为进一步研究PLEKHQ1在相关疾病中的功能奠定基础.

    作者:周晨辰;陆琤;张鹏飞;张硌 刊期: 2017年第11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