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方锦玲;卓娟;王陆燕
目的:设计多功能床旁监护仪时钟同步系统,应用客观准确的技术手段实现多功能床旁监护仪时钟自动同步.方法:选用集成医疗保健事业(IHE)中的时间集成(CT)规范里定义的简单网络时间协议(SNTP),采用适合医疗机构的时钟同步源,设计基于Windows平台的时钟同步系统.结果:时钟同步系统能够实现与原有监护系统整合连接,对医院在用的7套中央站监护系统进行整合连接,共接入58台多功能床旁监护仪,除手动同步方式外,卫星与互联网同步均可使58台床旁监护仪实现时钟实时同步.结论:多功能床旁监护仪时钟同步系统能够有效实现监护系统时钟同步,避免时钟不一致的潜在危险.同时能够与更多的急救设备连接实现时钟同步.
作者:孙凯;崔雪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设计医疗设备使用率网络的填写和上报的软件系统,实现按照时间段对在用医疗设备使用率进行自动分析.方法:以Sql server2000为后台数据库,采用面向对象语言的Visual Studi2005为程序软件进行开发,客户端将填写的数据保存到客户端的内存数组中,通过客户端SocketC访问内存中的数组,并一次性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的Socket通过与客户端SocketC的链接,将接收的数据存放在服务器内存数组中,服务器通过与Sql serve2000数据库活动数据对象(ADO)链接作为客户端与数据库之间的桥梁,存放接收的客户端的数据并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返回到客户端并在客户端显示.结果:该软件系统实现了医疗设备使用情况的网上填报,节省了医疗设备使用部门和使用率统计人员的时间,通过计算机统计分析,极大降低了错误率,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率统计的准确性和工作效率.结论:该软件系统能够有效取代手工填写和计算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提高医疗设备使用统计分析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作者:殷朝庆;徐新民;梁燕妮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纳米银活性炭凝胶新型敷料与传统敷料在腹腔积液引流穿刺点渗液换药中的物理性质、抑菌效果和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腹腔积液行腹腔穿刺的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44例).观察组使用新型敷料,对照组使用传统敷料,采用抑菌圈法测试两种敷料的实际抑菌作用,并分别对两种敷料的通透性、屏障隔离作用以及粘合力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敷料在引流穿刺点渗液换药中的大使用时间、感染率、渗血程度、1周内换药次数和敷料松脱情况.结果:观察组新型敷料的通透性、抵抗外界侵袭和粘合力方面分别是对照组的3.8倍、2倍和1.7倍.抑菌圈方面,观察组是对照组的1.82倍.观察组大使用时间为(8.4±1.8)d,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83,P<0.05).观察组1周内换药(1.2±0.3)次、对照组1周内换药(2.7±0.8)次,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8,P<0.05);观察组平均松脱率为11.2%、感染率为3.33%、III级渗血率为2.0%,对照组平均松脱率为29.5%、感染率为18.2%、III级渗血率为15.9%,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468,x2=4.951,x2=6.616;P<0.05).结论:新型敷料在理化性质、抑菌效果和临床疗效方面较传统敷料具有明显优势,可在腹腔积液引流穿刺点渗液换药中广泛运用.
作者:武惠丽;胡晓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比较间隔盐水冲洗法和持续盐水输注法在无肝素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凝血情况的观察与分析.方法:选取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析编号末位数字奇偶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在无肝素法血液透析治疗中对照组采用间隔盐水冲洗法,观察组采用持续盐水输注法进行管路及透析器冲洗,比较两种冲洗方法在无肝素的血液透析治疗中凝血情况.结果:两组透析器凝血分级情况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Ⅰ~Ⅲ级凝血发生情况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17,P<0.05);两组患者治疗时的透析器使用时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94,P<0.01).结论:在管路及透析器的冲洗中,持续盐水输注法优于间隔盐水冲洗法,有助于提高透析器效能,降低透析器凝血的发生率,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
作者:王媛媛;付航羽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浙江省部分体检人群,探讨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踝臂指数(ABI)的关系.方法:选择在医院体检的1674名受检者,分别进行身高、体重、血压、血脂和血糖的生化指标检测、颈动脉超声检测以及踝臂指数检测,将1116例检测患有MS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将558名检测指标正常的体检者纳入正常对照组,对两组各项生化指标、颈动脉超声结果及ABI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IMT增厚明显,ABI下降显著,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44,t=15.28;P<0.01).多因素回归分析,观察组患MS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对照组的3.93倍.结论:浙江省部分人群中患有MS,导致患者IMT增厚和ABI降低.颈动脉IMT和ABI的检测对研究MS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诚;花雪琴;狄富平;刘文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前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核电站,世界核电发展中的核安全问题已成为未来核能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从世界第一座核电机组到现在的核电发展60多年中,曾发生过轻重不同的10次之多的核电事故,特别是在人类历史上发生的两次7级重大核事故,分别是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及2011年的福岛核事故.因此,核事故特别是严重事故的发生对社会影响巨大,核泄漏事件涉及到多个国家核能发展的战略方向及在特殊事件下如何保证核能安全及核安全文化问题,为国际社会提供了处理核事故的宝贵经验和教训.核能发电的安全性是主管部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只有确保核安全,才能促使核能大发展.
作者:李文红;周强;徐翠华;拓飞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症患者危险因素,并应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扫描骨质疏松症患者身体脂肪量增加与骨质丢失相关性.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700例骨质疏松症患者,给予所有患者至少2次双能X射线检测仪检测体脂含量和骨密度情况,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骨折史及骨折危险因素,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患者身体脂肪量变化与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情况,以及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量与骨密度T值相关性.结果: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骨盆骨折史、股骨骨折史以及炎症疾病史是骨质疏松症患者的危险因素;不同BMI组患者体脂含量变化数据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786,P>0.05),不同BMI患者骨密度指数T值变化数据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63,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骨质疏松症患者脂肪量增加与骨密度指数T值呈显著正相关(r=0.563,P<0.05).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检测扫描分析能够准确反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体脂含量,骨质疏松症患者适当增加体脂含量,有利于增加骨密度,减少骨折风险.
作者:盖福;罗一博;权建平;闫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评价本研究前期建立的用于β-乳球蛋白的蛋白芯片检测平台,以满足预防医学实验室的检测需求.方法:应用蛋白芯片检测平台对3份生牛乳样品进行批内重复8次检测β-乳球蛋白,计算其批内精密度;另对3份生牛乳分别重复8个批次检测,计算批间精密度.对高浓度标准品连续2倍比例稀释3种浓度后进行稀释回收率实验;另对3种浓度标准品进行加标回收率实验.取10份生牛乳样品,分别用蛋白芯片检测平台与商用ELISA试剂盒进行检测并进行方法学比较.结果:用于β-乳球蛋白的蛋白芯片检测平台的批内精密度为11.18%~17.62%,批间精密度为25.10%~29.96%;稀释回收率为104.27%~128.15%,加标回收率为45.98%~129.33%,两种方法的相关系数r=0.9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46,P<0.05);两种方法配对比较t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592,P>0.01).结论:本研究建立的用于β-乳球蛋白的蛋白芯片检测平台能够满足预防医学实验室检测需要,现存在的操作偏倚需进一步优化.
作者:殷继永;霍军生;马欣欣;孙静;黄建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究医疗设备快速故障诊断方法,在无图纸条件下的医疗设备故障诊断中准确快速地找到故障点.方法:采用系统状态检测法,利用在线测试仪和数字示波器或测试工装建立板级的系统状态库;结合既往信号流图法的设备故障维修成功案例.结果:基于系统状态检测的医疗设备快速故障诊断方法,既可提高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又可提高在无图纸条件下的医疗设备故障诊断效率;成功排除了层流风机变频器、PM9000监护仪血氧板等设备故障.结论:基于系统状态检测的医疗设备快速故障诊断方法是对提高医疗设备维修效率的有效模式.
作者:赵安;向逾;马结实;王晴;吴志坚;种银保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研制一款新型光源手术用无影灯,以解决传统式手术无影灯存在的弊端.方法:选用发光二极管(LED)作为光源灯,经过多次验证,选择合适的灯珠数量及色温,调节供电电压,进行光学曲线的配置以及驱动电路的优化.结果:实际使用验证,在手术中能清楚地分辨器官组织和血管,清晰地观察处于切口和体腔中不同深度、大小及对比度低的组织.结论:经过相关机构的检测和临床试验,LED光源手术无影灯能够满足手术需求,适合手术照明使用.
作者:苏本华;苏春英;杨海燕;冯念伦;孙仲轩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实用新型弹力保护网套与某进口品牌的自粘弹力绷带对静脉留置针的保护效果.方法:选取182例泌尿外科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和B组,每组91例.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行无菌操作成功穿刺留置针后,无菌透明敷贴固定留置针,然后选用实用新型弹力保护网套或自粘弹力绷带保护留置针.A组患者先使用自粘绷带,2 d后使用实用新型弹力保护网套;B组患者先使用实用新型弹力保护网套,2 d后使用自粘绷带.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患者及工作人员使用自粘绷带及实用新型弹力保护网套后的感受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比较发现实用新型弹力保护网套在操作便捷性、透气性、患者舒适度、使用依从性以及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自粘弹力绷带,其中A组护理人员、患者固定材料的使用便捷性与自粘绷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842,x2=60.119;P<0.05),固定材料的维护便捷性、透气性、患者的舒适度、使用依从性以及满意度与自粘绷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7.505,x2=102.319,x2=34.99,x2=37.171,x2=23.032;P<0.05);B组护理人员、患者固定材料的使用便捷性与自粘绷带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17,x2=64.195;P<0.05),固定材料的维护便捷性、透气性、患者的舒适度、使用依从性以及满意度与自粘绷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8.462,x2=97.544,x2=42.21,x2=33.099,x2=13.878;P<0.05).结论:实用新型弹力保护网套对临床留置针护理有较好保护作用,适宜临床推广.
作者:向军莲;王睿;刘佳;田小平;赖晓菊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前,西门子64排螺旋CT市场占有量较高,使用过程中除正常器件损耗外故障较少.由于设备技术含量高,维修费用昂贵,当发生故障时尽量自己维修,为医院节约成本[1-2].将使用中遇到的3例故障进行分析总结,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国军;杨宏志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多措并举改善基层医院医疗设备的维修现状,保障在用医疗设备安全和有效运行,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技术支撑.方法:对医院的医学工程维修队伍现状、设备维修状况及维修费用进行分析,确定符合基层医院医学工程维修队伍建设和设备保障途径.结果:医院医疗设备维修由厂方提供的维修服务占比达76.44%,处于绝对垄断地位,医院自主维修和第三方维修占比分别为12.96%和10.6%,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结论:厂方的外包服务虽然价格高昂,但其能较快解决问题,确保开机率;第三方服务市场由于水平参差不一、行业监管尚未完全覆盖到位,需要院方仔细甄别;将外包服务和建设培养医院的医学工程队伍相结合,逐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维修服务的制度和规范,方能从根本上改变医疗设备维修被动应付的局面.
作者:陈卫兵;严捷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比较宫颈鳞癌根治术后患者在固定野调强放射治疗(FF-IMRT)计划设计时采用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AA)和笔形束卷积(PBC)算法的剂量学差异.方法:随机选取10例术后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鳞癌患者的定位CT影像资料,分别采用Varian Eclipse放射治疗计划系统(TPS)提供的AAA和PBC两种剂量算法模型,对七野均分的同一调强计划(IMRT)进行剂量计算,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进行剂量验证,比较两种算法模型的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图上靶区、小肠、结肠、直肠、膀胱、股骨头等危及器官(OARs)的吸收剂量与体积参数和机器跳数(MU)、验证结果γ通过率等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种算法模型得到靶区的平均剂量(Dmean)与大剂量(Dmax)PBC算法略高于AAA,适形度指数(CI)和靶区剂量均匀性指数(HI)的AAA结果均好于PBC算法,MU的AAA略高于PBC算法.小肠的V15、Dmean、50%的覆盖体积受照的小剂量(D50%),结肠的Dmean、D50%,膀胱的V30、V40、V45、Dmean、D50%,左、右股骨头的Dmean的AAA的结果均高于PBC算法;结肠的Dmax,直肠的Dmean、Dmax、D50%和V45的PBC算法略高于AAA.平均差异除直肠的V45和结肠的V40(21.38%,3.59%)较大外,其余参数的偏差在0.07%~1.70%之间,相同角度射野两种算法的γ通过率结果均>9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6,t=0.424,t=0.261,t=-1.426,t=0.284,t=-0.552,t=0;P>0.05).结论:在宫颈癌根治术后,七野调强放射治疗计划中两种算法获得的靶区和OARs的剂量学参数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均可满足临床要求,且剂量验证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算法均可应用于临床,但在直肠保护、降低放射性直肠损伤发生率方面,AAA要好于PBC算法.
作者:葛双;郗会珍;王寻;叶书成;马俊;陈长建;朱培军;杨君东;程淑媛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的临床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入院时间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实施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不同方案治疗后,各项动脉血气水平检测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治疗后两组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氮分压(PaCO2)动脉血气水平和pH值的指标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317,t=7.251,t=6.347;P<0.05);两组心率和呼吸频率测量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下降,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984,t=6.034;P<0.05);两组治疗有效率评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04,P<0.05).结论:对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实施呼吸湿化治疗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可以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梁锡铭;陈雪丽;王丹;高艳红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在帕金森(PD)患者平衡和步态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60例PD患者,采用数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训练A组和训练B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训练A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及暗示训练;训练B组在训练A组治疗的基础上利用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进行平衡和步态训练.干预2周后,运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价3组PD患者的功能状态、平衡能力及步态特征.结果:康复训练干预后结果显示:1训练A组和训练B组PD患者的UPDRSII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3,t=7.065;P<0.05);2静态和动态异常率训练A组和训练B组PD患者明显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静态和动态异常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942,x2=8.316,x2=5.615,x2=12.942;P<0.05);3训练A组和训练B组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89,t=7.924,P<0.05);4训练B组站立相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摆动相百分比和步频均低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训练B组与对照组立相百分比、摆动相及步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056 t=7.289,t=5.516;P<0.05);⑤训练B组PD患者的步长、步速及跨步长均高于对照组和训练A组,其步长、步速及跨步长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615,t=7.193,t=6.413;P<0.05).结论:Synapsys静动态平衡仪结合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PD患者平衡能力和运动功能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惠;方锦玲;卓娟;王陆燕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观察射波刀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近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方法:收集在医院采用射波刀治疗的71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采用射波刀大分割照射,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后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射波刀治疗后1周,临床症状改善率为93.0%;治疗后3个月,有效率为84.5%,局部控制率为98.6%;多数患者不良反应症状轻微,给予对症处理后可缓解.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为80.3%,1年生存率为50.7%.结论:射波刀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较好,具有不良反应小,局部控制率高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苏冬;康静波;朱奇;张新红;王雪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正确应用美国电气制造商协会(NEMA)制定的NEMA NU1-2007标准,为基于碲锌镉(CZT)探测器的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装置(SPECT)进行性能测试提供参考.方法:在对基于CZT探测器的SPECT进行性能测试时,需对CZT探测器与单晶体探测器加以区别,探讨NEMA NU1-2007标准不适用于CZT探测器的性能测试项目.结果:给出了不适用于基于CZT探测器的SPECT进行NEMA NU1-2007的实验项目,并给出原因分析和处理办法.结论:基于CZT探测器的SPECT进行性能测试时不能完全按照NEMA NU1-2007标准的规定进行,制造商需要明确不适用的测试项目及其原因.
作者:冯健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三维(3D)可视化技术在颈椎神经鞘瘤精准手术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例因触摸发现右侧颈部肿大而在医院就诊的患者,通过多排CT和MR颈部平扫加增强检查发现右侧颈椎旁有占位性病变,将CT和MR的原始医学数字成像及通信(DICOM)数据,输入计算机进行立体3D建模,并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手术方案.结果:基于3D可视化技术的重建模型可以清晰地显示占位周围的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尤其是其与血管的关系,通过重建模型的指导,在尽可能保全正常周围组织的情况下,占位被完整切除,出血量和手术时间大为减少.结论:3D可视化技术可以清晰显示颈部各种组织、器官的解剖结构,通过增强成像,可以明确辨识占位性病变毗邻的血管;通过重建模型进行术前规划和模拟手术,在尽可能保全正常组织的同时,可减少出血量,提高手术速度,在肿瘤外科精准手术治疗方面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
作者:孙涛;韩善清;王建伟;陈爱萍 刊期: 2017年第11期
目的:探究外科甲状腺手术架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6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腹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治疗,研究组于此基础上应用外科甲状腺手术架,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与心率指标变化、情绪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的收缩压和心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918,t=0.7798;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收缩压(123.82±5.10)mmHg及心率(83.81±6.38)次/min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637,t=3.0773;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各项情绪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7,t=2.2643,t=2.8975,t=4.4116,t=3.4.43;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08%、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3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006,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甲状腺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而联合应用外科甲状腺手术架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应激反应,维持患者术中的情绪稳定,从而促进疗效提升和预后改善,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作者:张文武;张国新;严蓉;李四新 刊期: 2017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