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玫;李永红;黄君;吴兴华;廖和壮;梁大斌;吴秀玲
目的 分析昆明地区人类免疫缺陷病(HIV)和丙型肝炎病毒(HCV)共感染者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方法 对204例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CV病毒载量,核酸为阳性的样品,利用反向点杂交技术进行HCV基因分型检测,其中60例经免疫印迹试验(WB)确认的HIV感染者,对共感染和非共感染组的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4例HCV患者中3b型85例(HCV感染率高,为41.6%);1b型HCV感染在HIV/HCV共感染组中的感染率(30.0%)明显高于单纯HCV感染组感染率(20.0%)(P<0.05).而3b型HCV感染在HIV/HCV共感染组申的感染率(35.0%)明显低于单纯HCV感染组感染率(44.2%)(P<0.05).1b型,3a型和3b型HCV合并HIV感染的发生率较高;2a型和6a型HCV合并HIV感染的发生率较低.不同丙肝基因型HIV/HCV共感染者间感染途径以静脉药隐为主,其次是性接触.结论 昆明地区共感染组申的HCV流行的基因亚型有1b,3a,3b,6a共4种,1b为流行的主要基因亚型.3a,3b和6a型均占相当比例,初步说明昆明地区HCV流行的基因亚型呈现多样性.
作者:普冬;汪亚玲;赵勤;刘红伟;吴芳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磷脂酶A2(PLA2)活性及其相关炎症介质在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64只3月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肺纤维化模型组(B组),每组于给药后第3、7、14、28d各随机处死8只,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PLA2活性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C4(LTC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变化.结果 第3、7、14、28d,模型组肺组织匀浆中PLA2活性和BALF中的PGL2、LTC4及TGF-β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肺组织HyP含量于第7d开始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第28d达高峰.相关性分析显示,PLA2与LTC4、PGE2,TGF-β1及HyP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LTC4、PGE2及TGF-β1三者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PLA2可能通过LTC4、PGE2、TGF-β1在体內综合作用结果参与了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张艳;陈莉延;梁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对海南红树林土壤层中分离和筛选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真菌菌株进行鉴定,探讨红树林真菌在免疫调节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MTT法对分离自红树林的真菌发酵上清进行检测,筛选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的菌株,结合形态学特征和rDNA ITS序列分析确定其种属分类地位.结果 共分离到真菌325株,其中有12株具有促进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增殖作用,其中菌株PH0016有较强效果.菌落形态观察、光学显微观察、rDNA ITS序列测定鉴定菌株PH0016为淡紫色拟青霉(Paecilomyces lilacinus).结论 PH0016是一株淡紫色拟青霉,其发酵上清具有一定的免疫增强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其活性代谢产物.
作者:饶朗毓;陈政良;裴华;林英姿;牛莉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在糖尿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30例应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continnoussubcutaneousinsulin injection,CSII)治疗的围手术期糖尿患者作为治疗组,30例分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ultiple subcutaneousinsulin injection,MSII)治疗的围手术期糖尿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并发症、伤口愈合情况.结果 两组血糖均有明显降低(P<0.01),无明显差异(P>0.05),CSⅡ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胰岛素泵治疗安全有效,可使血糖控制更快更平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焦秀敏;吕肖锋;姚璐;张星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云南省宁县近10年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的流行特征及趋势.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华宁县2000~2009年的法定甲、乙类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09年华宁县共报告法定甲、乙类传染病17种5954例,死亡10例,报告10年平均发病率为292.99/10万,10年平均死亡率0.49/10万,报告高年度发病率为381.53/10万,低牟度发病率为174.08/10万.结论 总体疫情态势稳中有降,10年来前5位病种均为肝炎、痢疾、肺结核、伤寒、淋病,但发病位序有所变化,报告死亡疾病的病种也有所变化,再发、新发传染病不容忽视.
作者:杨蓉;董立伟;马国跃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联合血液灌流(HP)对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MOF)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421医院2004~2009年行HVHF联合HP治疗恙虫病合并MOF的24例患者,按治疗转归分死亡组和存活组,对比分析两组的血浆內皮素(ET),并将HVHF联合HP治疗前和治疗24h后的血肌酐(Cr)、尿素氮(BUN)、氧合指数、乳酸、平均动脉压(MAP)、APACHE Ⅱ评分等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死亡组ET明显高于存活组.(2)两组治疗24h后Cr、BUN、氧合指数、乳酸、MAP均明显改善;存活组APACHE Ⅱ评分显著降低,死亡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HVHF联合HP可有效辅助治疗恙虫病合并MOF;ET对判断恙虫病合并MOF的预后有指导意义.
作者:谢潮鑫;孟猛;江美仪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暗娼人群被认为是一个地区艾滋病(AISD)传播的放大器,加快了艾滋病从一般人群的扩散[1,2].了解暗娼艾滋病/性病(AIDS/STD)感染状况可为国家的AIDS/SID疫情监测和行为干预提供重要参考信息[3].为了掌握防城港市暗娼的HIV感染状况及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进一步制订艾滋病的干预措施和干预效果评价提供相关信息和依据,防城港市CDC于2009年7~9月对本市的暗娼进行健康调查问卷及HIV检测,现将调查及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黄忠禧;龙海艺;黄永春;韦涌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Ⅰ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BECKMANARRAY36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Ⅰ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Ⅰ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统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儿可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些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引起死亡.本文选择我院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
作者:蔡於勤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对海南黎族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6PD)基因C1311T多态性分析,进一步理解海南黎族人群G1376T和G1388A突变遗传背景.方法 运用硝基四氮唑蓝定量法对海南黎族男性全血标本进行筛查,随机选取无关海南黎族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和正常标本各50份,PCR扩增G6PD外显子11至13序列并测序.结果 筛查出海南黎族男性G6PD缺乏86例.在50例G6PD缺乏症的标本中,检出27例G1376T突变、12例G1388A突变和3例G6PD cDNA C1311T突变.在50例海南黎族正常标本中,检出12例C6PD cDNA C1311 T突变.全部C6PDcDNA C 1311T突变标本均合并IVS-11T93C突变,但未观察到G6PD C13011T合并其他突变.结论 C1311T同义突变在海南黎族人群中是普遍存在,C1311T突变与IVS-11T93C突变可能是在较早的一次突变中同时产生的,但与G1376T突变或G1388A突变可能存在不同起源.
作者:王颖;杜杰;蔡望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AgNOR检测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妁意义.方法 采用Ploton改良的AgNOR技术,对124例急性白血病和40例正常人AgNOR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白血病AgNOR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急性白血病为4.68±0.98/核,正常人1.36±0.24/核),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急性白血病各亚型AgNOR检测结果排列顺序看,Mr高(AgNOR 7.82±0.28/核),M3低(AgNOR 3.52±1.07/核).结论 AgNOR的检测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分型、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作者:符清宇;陈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海南地不容总生物碱的镇痛抗炎作用及急性毒性.方法 采用小鼠热板法、扭体法及甲醛测痛试验观察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棉球诱导小鼠肉芽组织增生试验模型观察抗炎作用,通过胸腔白细胞游走试验研究其对炎症渗出液中白细胞数量的影响,应用交叉菜胶致足肿胀试验测定爽性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含量并初步探讨其抗炎机理,急性毒性试验采用改良寇氏法测定LD50.结果 海南地不容总碱能明显延长小鼠舔后足时间,减少扭体次数,降低甲醛测痛试验第一、二时相的疼痛强度;减轻小鼠耳肿胀,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及肉芽组织增生,有效抑制白细胞游走,并能明显减少大鼠炎症组织申PGE2含量.其LD50为0.569g·kg-1,95%可信限为0.519~0.623g·kg-1.结论 海南地不容总碱镇痛、抗炎作用显著,其机理可能与抑制PGE2的产生与释放有关.
作者:储美娜;朱毅;董志;赵映淑;杨嘉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东莞地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致病因素,了解其常见的接触性变应原.方法 采用斑贴试验试剂盒对每例患者进行斑贴试验.结果 300例患者中有167例至少对一种物质过敏,总阳性率为55.67%,阳性率较高的几种变应原依次为:硫酸镍104例(34.67%),甲醛42例(14.00%),重铬酸钾30例(10.00%).结论 东莞地区职业性接触性皮炎主要变应原为三种化学物质,调查结果有助于临床指导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作者:曾碧冰;陈明春;李俊杰;周敏慧;李丹;林绍华;张静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宝安区传染病爆发疫情的发生及其规律,评价传染病防治效果,分析流行因素及探讨新形势下的防治策略.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宝安区2006~2009年传染病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06~2009年共爆发疫情155起,发病13 565人(男8 547人,女5 018人),总罹患率为2.80%;涉及病种10种;疫情中主要为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分别占爆发疫情总数的78.71%和20.0%;疫情涉及8个街道,其中以新安、西乡、观澜为多,分别占爆发总数的27.21%、20.41%、13.61%;疫情主要发生在3~6月,以及9~11月,而7~8月、12月至次年2月发生较少;发病单位主要集中在学校和工厂,分别占爆发总数的82.6%和12.3%.疫情以儿童、青年发病为主,所有病人中工人占80.2%,学生占17.7%,幼儿占1.1%,幼儿的罹患率高为13.85%,学生和工人的罹患率次之,分别为5.09%、2.50%.结论 学生及流动人口是宝安区传染病爆发的主要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及宣传教育是防制重点.
作者:陈兵;吴泰顺;马智超;周小涛;李苑;陈亿雄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掌握郧县2005~2009年性病流行特征.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描述流行病学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5年共报告6种性病,计700例.平均年发病率为22.39/10万.病种构成以尖锐湿疣为主,占五年性病病例总数的36.29%,但2008~2009年梅毒发病增幅较大,占年度性病病例总数的40%~50%.从性别来看,男性高于女性,男女比例1.28∶1,近年来有逐年缩小的趋势.以20~29岁年龄组发病高,其次为30~39岁年龄组,共占5年性病病例总数的65.43%.结论 发病呈上升趋势.要控制性病继续传播,必须采取综合治理,坚持防治结合.
作者:柯华;刘富勇;柴玲;赵丰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巨噬细胞帽蛋白(CapG)在鼻咽癌(NPC)组织申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NPC组织和正常鼻咽粘膜(NNM)组织中CapG的表达;采用统计学方法分析CapG表达水平与NPC病人临床病理因子的关系.结果 CapG在NPC间质中的表达较NNM间质明显上调(P<0.01);CapG的表达与NPC的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相关(P<0.01);在不同性别、年龄组患者NPC组织中CapG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CapG在NPC间质中高表达,CapG在肿瘤中的高表达倾向于更晚的临床分期、更差的分化程度(P<0.01),提示NPC间质高表达的CapG在NPC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作用.
作者:李美香;谢远杰;石金凤;黄欣琼;赵国军;张晓红;龙治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打破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免疫耐受的外部诱因.方法 收集HBV携带者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HBV M)定量、HBV DNA定量、肝功能等检测,筛分免疫耐受HBV感染者(对照组)和免疫再活动HBV感染者(病例组),详细询问两组间可能存在不同的外部诱固.结果 对照组HBV DNA定量为(7.58±2.46)×107copies/ml,HBeAg定量为(188.11+54.52)PEI U/ml,ALT为(28.64±15.11)U/L;病例组HBV DNA定量为(3.67±1.79)×104copies/ml,HBeAg定量为(69.18±32.72)PEI U/ml,ALT为(102.43±37.65)U/L.发现饮酒、劳累、熬夜、损肝药物等是打破免疫耐受的外部诱因(P<0.01).结论 处于免疫耐受期的HBV携带者如避免饮酒、劳累、熬夜、损肝药物等因素的干扰,或可较长时间的停留在免疫耐受期.
作者:曾庆磊;李春霞;王霞;徐光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了解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农村改水工程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09年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8.09%和14.89%,2年平均合格率为16.49%,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也仅为19.38%,分散式供水没有1份水样合格.不合格指标中,微生物超标率高,达到83.51%,其中,总大肠茼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6.59%和73.40%,提示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极低,水质受到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结论 影响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处理.
作者:蒙启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EA)、唾液酸化岩藻戊糖(CA199)和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CC)联合检测对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90例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90例正常健康者的三种肿瘤标志物(CEA、CA199、SCC)水平.结果 肿瘤组三种血清标志物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CEA和CA199在腺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SCC在鳞癌中具有较高的阳性率(P<0.05);在不同TNM临床分期患者中,CEA和CA199的阳性率为Ⅳ期>Ⅲ期>Ⅰ~Ⅱ期(p(0.05);SCC的阳性率Ⅰ~Ⅱ期低于Ⅲ期、Ⅳ期(P<0.05),但Ⅲ期和Ⅳ期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和SCC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病理类型的鉴别、临床分期的诊断上都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马江涛;刘春;吴文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梅毒是由苍白(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系统性性传播疾病(VD,STD).绝大多数是通过性途径传播,可造成皮肤黏膜、心血管系统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并对生育及新生儿健康造成严重影响[1].其特点是复杂且病程长,易复发[2].
作者:王志彬;蓝丽娜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