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热毒宁治疗手足口病93例临床效果观察

蔡於勤

关键词:手足口病, 热毒宁, 利巴韦林
摘要: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主要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儿可导致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有些重症患儿病情发展快,引起死亡.本文选择我院手足口病患儿,应用热毒宁注射液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AgNOR检测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AgNOR检测在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中妁意义.方法 采用Ploton改良的AgNOR技术,对124例急性白血病和40例正常人AgNOR进行检测.结果 急性白血病AgNOR比正常人明显增高(急性白血病为4.68±0.98/核,正常人1.36±0.24/核),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从急性白血病各亚型AgNOR检测结果排列顺序看,Mr高(AgNOR 7.82±0.28/核),M3低(AgNOR 3.52±1.07/核).结论 AgNOR的检测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分型、鉴别诊断和疗效观察的指标之一.

    作者:符清宇;陈晓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南黎族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1311T多态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海南黎族人群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C6PD)基因C1311T多态性分析,进一步理解海南黎族人群G1376T和G1388A突变遗传背景.方法 运用硝基四氮唑蓝定量法对海南黎族男性全血标本进行筛查,随机选取无关海南黎族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症和正常标本各50份,PCR扩增G6PD外显子11至13序列并测序.结果 筛查出海南黎族男性G6PD缺乏86例.在50例G6PD缺乏症的标本中,检出27例G1376T突变、12例G1388A突变和3例G6PD cDNA C1311T突变.在50例海南黎族正常标本中,检出12例C6PD cDNA C1311 T突变.全部C6PDcDNA C 1311T突变标本均合并IVS-11T93C突变,但未观察到G6PD C13011T合并其他突变.结论 C1311T同义突变在海南黎族人群中是普遍存在,C1311T突变与IVS-11T93C突变可能是在较早的一次突变中同时产生的,但与G1376T突变或G1388A突变可能存在不同起源.

    作者:王颖;杜杰;蔡望伟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海南省5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分析

    目的 分析5例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和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5例危重症甲型H1Nl流感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均有发热、鼻塞、咽痛、咳嗽、咳痰,出现血小板异常,胸部影像学显示双肺渗出性改变,并先后出现呼吸衰竭.4例有心肌酶升高.3例痰培养有细菌生长.5例均予奥司他韦抗病毒,抗感染和机械辅助通气、营养支持及对症等综合治疗.2例痊愈出院,3例好转.结论 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常合并肺部细菌感染和呼吸衰竭,易出现血小板异常和多脏器损伤.奥司他韦抗病毒、抗感染、机械辅助通气等综合治疗是抢救危重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重要手段.

    作者:吴涛;蔡笃运;吴彪;符健;许小珍;潘光华;高慧;邱平;施理;肖芙蓉;陈所贤;林锋;贾杰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用ARIMA模型预测流感的变化趋势

    目的 探讨ARIMA在建立流感预测模型方面的应用.方法 利用深圳市2006~2008年每周的流感样病例(ILI)监测数据建立ARIMA模型,拟合ILI%的变化趋势,用残差序列分析进行模型诊断,用2009年的数据来检验ARIMA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2006~2008年深圳市的ILI%呈季节性周期变化,经模型诊断发现ARIMA(1,0,0)×(1,1,0)模型为优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4.2%.通过对2009年数据的外推,2009年上半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15.5%,下半年的平均相对误差为25.5%.结论 ARIMA模型可对ILI率进行很好的拟合,建模后的中短期预测效果较好.

    作者:王昕;程小雯;房师松;吴春利;吕星;张仁利;马汉武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口服异维A酸治疗多发性掌跖疣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口服异维A酸治疗多发性掌跖疣的疗效.方法 选取门诊多发性掌跖疣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口服异维A酸胶九,对照组采用液氮冷冻治疗.结果 对照组治愈率为60%,复发率40%.治疗组治愈率为97%,复发率7.5%.治疗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12=9.60,X22=6.6462,P<0.05).结论 口服异维A酸可提高治愈率,缩短治疗时间,明显降低复发率.

    作者:李丹;张霞;曾碧冰;李俊杰;陈明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结核分枝杆菌自身淬灭探针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利用自身淬灭探针技术建立敏感、特异、快速、价廉且能广泛应用的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方法 构建重组质粒PET-32a(+)-16s rRNA作为标准品,自行设计自身淬灭探针,建立、优化定量PCR体系,并进行方法学评价及临床应用.结果 所建立方法的线性检测范围为102~109copies/μL.灵敏度为lcopy/μL,特异性为100%.高拷贝样品的天间CV为2.65%、批內CV为1.86%,低拷贝样品的天间CV为2.12%、批內CV为0.78%.该方法比培养方法更快速、灵敏.结论 以自身淬灭探针技术为平台的结核分枝杆菌荧光定量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好,对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有较高价值.

    作者:张伟铮;黄彬;林冬玲;鄂顺梅;薛新娜;曾建明;陈茶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56例的血液学改变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巨细胞病毒感染对嬰幼儿血液系统的损害.方法 以ELISA法检测患儿血液CMV-IgM,对CMV-IgM阳性患儿并发血液系统损害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发生血液学改变的56例患儿中,轻度贫血42例,中度贫血14例,网织红细胞升高的27例(48%),血小板减少的23例(41%),白细胞升高的(>10×109/L)13例(23%),白细胞降低的(<4×109/L)12例(21%),外周血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的5例(9%).结论 血液系统损害是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症状之一,使用更昔洛韦抗病毒治疗,血液系统损害也随之好转.

    作者:温晓梅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磷脂酶A2活性与肺间质纤维化形成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磷脂酶A2(PLA2)活性及其相关炎症介质在肺间质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64只3月龄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组),肺纤维化模型组(B组),每组于给药后第3、7、14、28d各随机处死8只,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PLA2活性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前列腺素E2(PGE2)、白三烯C4(LTC4)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含量变化.结果 第3、7、14、28d,模型组肺组织匀浆中PLA2活性和BALF中的PGL2、LTC4及TGF-β1含量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肺组织HyP含量于第7d开始较正常对照组增高(P<0.05),第28d达高峰.相关性分析显示,PLA2与LTC4、PGE2,TGF-β1及HyP之间均存在正相关性;LTC4、PGE2及TGF-β1三者之间也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PLA2可能通过LTC4、PGE2、TGF-β1在体內综合作用结果参与了肺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

    作者:张艳;陈莉延;梁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9~2010年济宁市流行性感冒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甲型H1N1流感疫情变化,指导流感防控.方法 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报告的流感样病例(ILI)和辖区内报告的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分析,应用Real time RT-PCR对流感样病例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应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结果 2009年6月~2010年3月4所流感监测哨点医院共报告门诊病例总数590 590例,流感样病例12 067例,ILI%为2.04.流感样病例病毒核酸检测阳性544份,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阳性194份,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阳性248份,季节性乙型流感病毒阳性102份;细胞培养病毒分离血凝测定阳性143株.其中甲型H1N1流感病毒119株,季节性甲型流感病毒4株,季节性乙型Victoria流感病毒20株,各型流感病毒季节性消长趋势明显.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22起,病原检测18起流感病毒核酸阳性,其中7起季节性甲型流感、10起甲型H1N1流感和1起季节性甲、乙型流感混合感染.结论 流感样病例数与病原学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以用来反映流感活动的强弱,监测网络的敏感性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作者:姜文国;高中静;颜丙新;刘伟;赵福河;白传记;段延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骨质疏松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研究新进展

    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两者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和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是相关联的,本文就骨质疏松症和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之间的关系,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临床药物治疗三个方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作者:李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两种苍蝇密度监测方法的比较分析

    目的 比较笼诱法和粘蝇紙法在苍蝇密度监测中的差异,为选择更合适的苍蝇密度调查和灭效评估方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同一环境地点中同时布放粘蝇纸和捕蝇笼进行比对试验,分析比较2种方法的监测结果.结果 粘蝇纸法的平均密度为6.44只/张,茏诱法的平均密度为1.81只/茏,经统计学分析P<0.01,具有显著性差异.粘蝇纸法和茏诱法所诱捕的优势蝇种均为家蝇,其次为丝光绿蝇,在诱捕咸蝇的种群方面两者没有显著差别.结论 粘蝇纸法能捕获监测环境中更多的苍蝇,更能真实反映实际的苍蝇密度.

    作者:侯秀华;杨劲英;黄远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广西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现状,为农村改水工程规划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8~2009年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结果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09年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分别为18.09%和14.89%,2年平均合格率为16.49%,集中式供水合格率也仅为19.38%,分散式供水没有1份水样合格.不合格指标中,微生物超标率高,达到83.51%,其中,总大肠茼群和耐热大肠菌群超标严重,超标率分别为76.59%和73.40%,提示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极低,水质受到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污染严重.结论 影响平果县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低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污染严重,应加强对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和水质消毒处理.

    作者:蒙启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蛋白芯片技术检测抗ENA抗体的临床应用

    目的 评价蛋白芯片技术检测临床标本中抗可提取核抗原(ENA)抗体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免疫印迹法(immunoblot,IB)为参比方法,蛋白芯片法(Protein chip)为待评方法,对62份标本的抗ENA抗体进行平行测定,并对两种方法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经配对x2检验.P>0.05,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两种方法的阳性符合率为91.43%,阴性符合率均为92.59%,总符合率为91.94%,Kappa值=0.84.结论 与传统的免疫印迹分析法检测抗ENA抗体相比,蛋白芯片法具有同等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由于操作更简便,判定方式更客观,因此应用蛋白芯片检测抗ENA抗体在临床实践中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暴旭广;张德明;莫炳强;袁小澎;江凌晓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2001~2009年淮安市肺结核病发现与治疗转归

    目的 分析淮安市肺结核患者发现与治疗转归情况,为下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1~2009年淮安市结核病控制项目季度、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发现活动性肺结核患者30 175例,新发涂阳患者11 859例,占39.30%;2005年之前,活动性肺结核和新发涂阳肺结核登记率呈增高趋势,2006年之后逐渐下降;新发涂阳肺结核平均治愈率迭92.29%.结论 实施DOTS以来,淮安市肺结核病人发现和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结核病控制效果显著.

    作者:丁守华;谢靖;金韬;万青灵;张远涛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在Ⅰ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尿微量白蛋白(malb)对Ⅰ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BECKMANARRAY360全自动分析仪进行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Ⅰ型糖尿病患者和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明显高于正常健康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对Ⅰ型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统南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淋巴细胞PPAR-α的表达在冠心病的意义

    目的 探讨淋巴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生激活型受体α(PPARα)的表达水平与冠心痛(CHD)的关系.方法 选择66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的冠心痛患者,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AMI)22例.另选择冠脉造影正常的23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以ELISA法测定其淋巴细胞中的PPAR-α水平.结果 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组比较PPAR-α的表达水平明显减低(37.97±12.98,57.53±12.87,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PPAR-α表达水平分别为:AMI(28.05±8.28)0.05).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α的表达下调,随着CHD病情加重PPAR-α的表达进一步下降;PPAR-α可能参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并与斑块的不稳定性有关.

    作者:马瑞莲;姚震;王天松;李巍景;钟江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GM(1,1)灰色模型在广西四种细菌陸传染病流行趋势预测

    目的 验证灰色系统GM(1,1)模型应用于四种细菌性传染病发病率预测的效果.方法 用GM(1,1)灰色模型对广西壮族自治区1995~2008年的伤寒副伤寒、流脑、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等四种细菌性传染病进行拟合,并预测1996~2010年的发病情况,验证所建模型的精确度.结果 四病所建立的GM模型方程分别为Y(t+1)=-201.881797e-a.0533521+215.581797、Y(t+1)=-0.931478e-0.294844t+1.531478、Y(t+1)=-761.597889e-0.066299t+811.127889和Y(t+1)=-528.234109e-0.056819t-494.354109,C值分别为0.7831、0.1568、0.5059和0.5465,P值分别为0.4615、1.0000、0.8462和0.7692,拟合精度分别为不合格、好、合格和勉强,实际值与预测值的符合程度以流脑为高,次为细菌性痢疾和其它感染性腹泻.结论 GM(1,1)模型适用于广西流脑、细菌性痢疾和感染性腹泻的预测,不适用于发病率波动性较大的伤寒副伤寒的预测.

    作者:林玫;李永红;黄君;吴兴华;廖和壮;梁大斌;吴秀玲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南京市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南京市项目地区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的防治效果.方法 南京市项目地区通过建立流动人口肺结核病的支持环境,扩大流动人口免费检查和治疗范围,为流动人口病人提供交通补助和营养补助等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病人发现和管理,收集项目地区流动人口病人的登记、治疗、管理等数据,并与项目前的基线调查数据比较分析.结果 可疑者就诊率由项目前的35.2/10万增加到112.3/10万(P<0.001);活动性、涂阳、新涂阳肺结核病人登记率分别由项目前的33.8/10万、19.2/10万和17.9/10万,提高到74.4/10万(P<0.001)、39.8/10万(P<0.001)和34.1/10万(P<0.001);项目实施后,流动人口治疗结果与户籍人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项目执行,流动人口就诊率、登记率和治愈率均有了很大提高,治疗结果与户籍人口相近.

    作者:竺丽梅;许卫国;陆伟;孙照平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中药药浴结合健康教育对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分析中药药浴结合健康教育综合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远期疗效.方法 将2008年7月~2009年9月12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80例患者在西药常规治疗妁基础上,通过辨证分型选择不同的中药药浴方(Ⅰ,Ⅱ,Ⅲ号方)辅以药浴疗法,结合医护人员及按<健康教育手册>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疗法.与40例患者单独西药治疗作对照,观察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为81.25%,对照组有效率为60.00%,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随访6月,治疗组患者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中药药浴结合健康教育,可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症状,减轻患者心理及精神压力,且停药后复发率低,远期疗效好.

    作者:张小军;陈丽梅;李文斌;王建东;朱伟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 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分布及其孳生习性调查

    目的 弄清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分布及其幼虫孳生习性.方法 蚊虫成蚊采用牛圈诱蚊灯诱捕法、人工牛圈捕捉和人饵白天诱捕方法.采集幼虫采用勺和吸管等方法在各类蚊虫孳生地捕捞幼虫.结果 调查澜沧江下游地区2个县,用诱蚊灯捕获蚊虫26 754只,隶属7属33种,在思茅共捕获咸蚊10 494只,隶属5属24种,在勐腊、勐海和孟连县调查,共捕获蚊虫409只,隶属5属14种;幼虫调查,共捕获蚊虫6 051只,隶属3亚科,10属40种.结论 澜沧江下游地区蚊虫种类繁多,不同的蚊种有不同的孳生习性,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白纹伊蚊属次优势蚊种,以上3种蚊虫种群密度高,分布较广.

    作者:王丕玉;周红宁;吴超;郭晓芳;顾云安;董利民 刊期: 2011年第06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