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GM(1,1)模型的北京市某核心功能区卫生人力资源预测分析

王宗武;石学峰;袁淑婷;马晨骋;王丹;白倩

关键词:GM(1, 1)模型, 卫生人力资源, 预测分析, 核心功能区
摘要:目的:使用GM(1,1)模型对2020年北京市某核心功能区卫生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分析,为政府部门科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以及采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Matlab编程拟合GM(1,1)模型.结果:2020年,某核心功能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2.23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预测将达到14.65人;在增长趋势方面,卫生技术人员上升了16.14%;执业(助理)医师数上升了15.44%;注册护士数上升了14.04%;药师(士)的数量上升了14.55%;技师(士)数下降了11.29%.结论:2020年的医护比为1:1.20,低于全国和北京市相关规划提出的要求;在技师(士)的数量上,从2015年的1461人下降到了2020年的1296人,下降了11.29%;提示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做好防范和改进措施.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延续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51~60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P<0.05).结论:延续护理是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丽;肖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对比研究一款市售智能手环监测功能的精准性

    目的:对市售的一款智能手环血压等监测结果进行测评,为智能手环在健康监测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某品牌智能手环10只(1~10号),对血压、心率、运动和睡眠监测功能的精准性进行对比研究,其血压和心率测定结果与参比电子血压计的结果比较,24 h计步数与苹果6s手机和Withings Activité Pop型智能手环的结果比较,睡眠时间仅在智能手环之间进行比较.结果:在10只智能手环中仅5号、6号和7号3只智能手环收缩压测量值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6,t=3.20,t=-4.53;P<0.05),其余智能手环收缩压测量值与参考值无差异;除9号智能手环心率测量值与参考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手环的舒张压与心率测量值均高于参考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智能手环血压心率测量值精确性差于参考值,其中收缩压测量值和心率测量值的CV%与参考值CV%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96,t=5.58;P<0.05).智能手环24 h计步数测量值与苹果6s手机和Withings型智能手环测量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智能手环、苹果6s手机和Withings智能手环的计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智能手环之间的睡眠监测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智能手环可以用于健康监测,但血压心率监测数据较参考电子血压计有明显差异,不能代替专业检测设备.

    作者:何也;李杰;任庭苇;周吉永;张勇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技术置管,对比两组置管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5,t=4.623;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2,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堵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4,t=5.556,t=4.623,t=4.624;P<0.05);观察组对穿刺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4,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秦毅;姜珍;王信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自制的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依据检查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将单日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普通医用平车进行转运;双日检查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使用自制的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者从急诊科转运到病房所需要的时间、患者外出检查时人力支出以及转运中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对转运中患者舒适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转运中由急诊到检查室的转运时间、检查搬运时间及检查室到病房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4,t=22.15,t=15.85;P<0.05);观察组转运中人力支出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0, P<0.05);观察组转运中患者呼吸困难、导管(引流管)滑脱及输液部位肿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9,x2=8.64,x2=8.29;P<0.05);观察组转运中的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4,P<0.05).结论:研制的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在转运危重患者中使用简单、方便且安全,实现转运由人工向电动转变,提高了转运速度,缩短了转运时间,降低了无效供氧、呼吸困难、导管脱落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庄丽凤;李玉琼;黄加顺;田君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XN 9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管处理系统的性能评测分析及维修案例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的设备之一,也是诊断的基础设备,能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分类计数,其同时可得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与血液有关的数据.血细胞分析仪提供各种异常报警信息,有效的帮助医生筛查异常样本,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XN 9000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性能优越设计人性化,在临床使用中占有率较高[1].其通过TS-10试管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分拣标本、标本归档、查找登记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为此,针对XN 9000的TS-10试管处理系统所能实现功能、联网要求等性能进行测评解析,总结相应处理方案,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转[2].

    作者:赖雪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场强MRI诊断手腕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改变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于手腕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0例在医院就诊时以关节痛为主诉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高场强MRI诊断为手腕RA的患者纳入观察组(102例),非RA患者纳入对照组(48例),对手腕RA早期改变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高场强MRI诊断RA早期改变,滑膜增厚、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和肌腱炎的诊断灵敏度均>60%,诊断的特异度均>50%,其中滑膜增厚的诊断灵敏度达到100%,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147,x2=27.943,x2=50.473,x2=51.549,x2=17.558;P<0.05),滑膜增厚、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和肌腱炎均为对手腕RA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OR=9.631, OR=10.114,OR=25.867,OR=26.258,OR=14.027;P<0.05).结论:MRI是对早期手腕RA进行诊断的可靠方法,滑膜增厚、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腔积液以及肌腱炎均可以作为诊断的主要征象,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曹燕;刘有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GM(1,1)模型的北京市某核心功能区卫生人力资源预测分析

    目的:使用GM(1,1)模型对2020年北京市某核心功能区卫生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分析,为政府部门科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以及采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Matlab编程拟合GM(1,1)模型.结果:2020年,某核心功能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2.23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预测将达到14.65人;在增长趋势方面,卫生技术人员上升了16.14%;执业(助理)医师数上升了15.44%;注册护士数上升了14.04%;药师(士)的数量上升了14.55%;技师(士)数下降了11.29%.结论:2020年的医护比为1:1.20,低于全国和北京市相关规划提出的要求;在技师(士)的数量上,从2015年的1461人下降到了2020年的1296人,下降了11.29%;提示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做好防范和改进措施.

    作者:王宗武;石学峰;袁淑婷;马晨骋;王丹;白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用质子重离子加速器纯水分析系统设计及应用效果评估

    目的:基于上海市质子重离子医院质子重离子加速器设备(IONTRIS系统),设计在线纯水分析系统,通过运行数据统计,评估该系统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西门子S7-300 PLC控制系统,从纯水系统内的传感器中采集在线数据;分析设备运行规律,设置报警限值;使用WINCC软件开发上位机监控及分析系统,实时处理在线数据;通过系统应用前后单月耗材应用成本比较,评估该系统的应用效果.结果:应用在线纯水分析系统后,实现了纯水系统状态的实时监控,耗材的使用效率得到提高.结论:在线纯水分析系统的应用对于提高运行效率有较好的作用.

    作者:李万宏;伍松海;朱春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学院校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及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实现

    目的: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搭建一套对实验室教学、日常工作等信息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平台.方法:采用Java服务器页面(JSP)开发技术,以MySQL为数据库,利用Tomcat作为服务器,设计一套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服务平台.结果: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及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搭建,减轻了实验教学管理的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效率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实验室对外交流与资源共享.结论:规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珂;夏翃;潘清;刘文艳;翟阳阳;田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呼吸运动预测算法的研究

    在胸腹部放射治疗中,由于呼吸运动会影响放射治疗精度,故采用实时跟踪技术,其为现代精确放射治疗中有效的解决方法.综述实时跟踪放射治疗中用来补偿系统响应延时的呼吸运动预测算法,并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性能及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实时跟踪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作者:余度;康开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温度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同时保障操作人员和透析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方法:基于温度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将原来的手动控制改为由单片机控制,选择臭氧消毒方式,通过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半衰期和温度间的关系,在实际的透析用水管道臭氧消毒装置中模拟得到消毒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式,并接入单片机,实现消毒过程的自动控制.结果:经过实验验证,本系统能够协调完成自动消毒、排空和冲洗动作,臭氧浓度检测达到设定要求.结论:可自动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的设计可对透析用水管道进行有效消毒,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对人体的伤害,增设的自动排空和冲洗功能可在消毒完成后尽快用于透析治疗,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

    作者:罗华生;刘颂;梁景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与维护保养

    医用输液泵采用计算机智能微机系统对输入信息和检测信息进行处理、控制和管理,利用含有电磁泵、气动泵、压电泵的驱动与离心叶轮泵、齿轮泵和蠕动泵的结构组成泵装置,准确控制输液流速和流量,保证药液速度均匀且药量准确并安全地输入患者体内.在临床应用中输液泵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质量与生命安全[1].因此,必须保证较高的输液准确性,并能对输液阻塞、气泡、空液及漏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同时,要求医学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医用输液泵工作原理,定期对输液泵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保证医用输液泵的质量可靠、量值准确,做好校准等维护管理.结合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对输液泵在质量控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作者:汤栋生;许新建;林海东;谢少玲;纪学鑫;毛坤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标本保存条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鉴别试验的影响

    目的:评估保存时间和温度对低载量[3倍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极低载量(0.5倍LO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阳性标本核酸检测(NAT)鉴别检出率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核酸鉴别检测前标本保存条件.方法:分别将60 IU/ml和5 IU/ml的HIV-1阳性标本于4 ℃、-20 ℃及-80 ℃的3种温度条件下保存7 d,以0 d保存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作为对照.当60 IU/ml标本保存0 d和7 d时以及5 IU/ml保存1 d、3 d和7 d时,使用Procleix Utrio Plus鉴别检测试剂对标本进行30次重复检测,记录和比较不同保存条件下HIV-1阳性标本的检出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60 IU/ml HIV-1标本,在3种温度条件下0 d和7 d时HIV-1阳性检出率均为100%.5 IU/ml浓度的标本在0 d时均有50%以上的阳性检出率;保存3 d后,4 ℃内保存的标本阳性检出率下降至50%以下,-20 ℃及-80 ℃两个温度保存的标本的检出率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保持50%以上的检出率;保存7 d后3种温度条件下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下降,仅-80 ℃条件下阳性检出率与0 d对照一致,仍为56.67%,并且4 ℃条件下保存7 d的标本检出率与0 d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 P<0.05).结论:极低病毒载量(0.5倍LOD)的HIV-1阳性标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应尽早完成核酸鉴别检测,如需保存应存放于-80 ℃条件下.

    作者:孙婧;黄力勤;刘正敏;王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含量,应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分析影响其不确定度的因素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定,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终给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含量的测量结果(ω)=(817.94±105.02)μg/L(k=2,置信水平为95%).结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可用于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使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作者:王艳春;籍术良;杨文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院净化手术室净化系统高效过滤器更换方法与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医院建筑的快速发展,医院洁净手术室已成为医院中重要且技术含量较高的科室之一,各类手术均需在洁净环境中进行,而高效过滤器是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中保障手术室洁净环境的隔离屏障,是决定手术室洁净环境达标关键的环节.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特点,针对医院手术室高效过滤器的更换、调试以及检测等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倪毅;杜栩;叶静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口腔护理辅助清洁器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评价一种口腔护理辅助清洁器用于不能经口进食的重症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急诊科80例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在口腔护理前先应用自制的口腔护理辅助清洁器为患者清洁口腔,再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口腔;对照组直接采用浸有生理盐水的棉球擦拭口腔,观察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操作时间及口腔清洁情况.结果:观察组口腔护理前的准备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82,P<0.05),但口腔护理操作时间及总用时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3,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能够更有效的清洁口腔异味、清除厚重的舌苔、减少痰痂残留并且显著降低口腔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111,P<0.05).结论:在口腔护理前应用口腔护理辅助清洁器辅助清洁口腔,既可有效为重症患者改善口腔卫生情况,又可缩短护士为重症患者进行口腔护理的时间及减少弯腰操作时间,节省护理时间和人力.

    作者:郭玲玲;姜艳;李素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带有AE特殊功能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机房布局与设计

    目的:对带有特殊功能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机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与设计,以确保MRI设备成功安装和安全使用.方法:对医疗环境体验(AE)系统MRI设备在安装前进行机房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从空调、电气、环境及防护屏蔽等方面完善机房的设计与施工.结果:建设完成的机房,通过对动态灯光、图像和声音的创造性运用,能够为患者打造出安静、安心和放松的检查环境,使患者积极配合诊疗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诊疗质量和效果.结论:带有AE特殊功能的MRI设备其机房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为提高医院的科研、医疗水平提供良好保障条件.

    作者:杨咏琰;洪鸣;唐辉;路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医疗设备配置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医院医疗设备优化配置评价方法,增加医院设备配置决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公平性和有效性.方法:以科室1和科室2申请超声成像设备配置为样本,通过建立模型层次结构、构建判断矩阵、一致性检验、确定权重矩阵、确定评价集和模糊评判矩阵、计算评价向量等步骤,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应用于设备配置评估之中.结果:经评估,对于科室1的超声成像设备配置,82.92%的专家认为引进该设备很好,12.36%的专家认为引进该设备较好,4.72%的专家认为引进该设备一般.而对于科室2,超过50%的专家认为其引进超声成像设备一般或差.结论: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有效应用于设备配置评价,能够为医院的决策者提供客观、量化的评估结果,为医院医疗设备的优化配置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靳聪;冯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分析不同参数对胸部增强CT扫描辐射剂量的影响

    目的:分析胸部增强X射线计算机断层成像(CT)检查的辐射剂量数据,探讨胸部增强CT扫描的诊断剂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对比在4台CT设备上扫描的297例患者扫描数据,按设备型号分为设备A组、设备B组、设备C组和设备D组,比较CT设备间扫描序列的差别,统计分析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4组设备对所有病例扫描的CTDIvol值分别为(12.18±4.13)mGy、(8.86±3.18)mGy、(10.70±5.18)mGy和13.59 mGy,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58,P<0.05);4组病例的DLP值分别为(433.54±145.18)mGy·cm、(311.62±112.75)mGy·cm、(368.04±181.22)mGy·cm和(475.75±34.25)mGy·cm,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3,P<0.05);4组病例的ED值分别为(6.07±2.03)、(4.36±1.58)、(5.15±2.54)和(6.66±0.48)mSv,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6.32,P<0.05).辐射剂量两两比较均有差异.结论:胸部增强CT扫描患者的受照剂量与CT机型号及采集参数相关,自动管电流模式下患者的有效剂量低于固定管电流;角度射线管电流调制技术会有效降低患者有效剂量,临床中可以通过优化采集条件降低患者的受照剂量.

    作者:张连宇;吴宁;耿建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导磁共振机房的磁干扰及屏蔽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安装环境的磁干扰及屏蔽措施,以满足MRI系统的正常工作.方法:评估MRI系统安装前外部环境和动态干扰环境,分析磁体等中心磁场的磁力线而构成的影响.结果:在MRI系统机房选址时首先考虑磁干扰及其影响因素,并予以屏蔽措施,根据实际的场地环境施以磁屏蔽及射频屏蔽措施,使超导MRI机房具备磁共振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结论:对MRI系统安装环境磁干扰及屏蔽的评估,是顺利完成MRI系统安装工作的关键环节.

    作者:伍子英;蔡名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