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院校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及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实现

王珂;夏翃;潘清;刘文艳;翟阳阳;田新

关键词:Java服务器页面, MySQLMy结构化查询语言, 数据库, 实验室管理, 管理服务平台
摘要:目的: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搭建一套对实验室教学、日常工作等信息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平台.方法:采用Java服务器页面(JSP)开发技术,以MySQL为数据库,利用Tomcat作为服务器,设计一套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服务平台.结果: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及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搭建,减轻了实验教学管理的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效率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实验室对外交流与资源共享.结论:规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超导磁共振机房的磁干扰及屏蔽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安装环境的磁干扰及屏蔽措施,以满足MRI系统的正常工作.方法:评估MRI系统安装前外部环境和动态干扰环境,分析磁体等中心磁场的磁力线而构成的影响.结果:在MRI系统机房选址时首先考虑磁干扰及其影响因素,并予以屏蔽措施,根据实际的场地环境施以磁屏蔽及射频屏蔽措施,使超导MRI机房具备磁共振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结论:对MRI系统安装环境磁干扰及屏蔽的评估,是顺利完成MRI系统安装工作的关键环节.

    作者:伍子英;蔡名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64排螺旋CT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技术在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前置门控扫描模式在成年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扫描中取得满意图像和扫描参数的设定.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医院收治的18例成年CHD患者进行扫描成像.对比剂团注流率4 ml/s,注射70 ml后继续注射20 ml生理盐水,继续注射15 ml对比剂,再跟踪注射25 ml生理盐水.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对比剂智能跟踪方式进行扫描.感兴趣位置选在与气管分叉处同等高度的降主动脉,阈值为130 HU,采用阈值触发扫描方式.应用后处理工作站(Philips EBW)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的重建,并进行三维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观察患者心脏腔室和外周血管状况.结果:心脏各房、室结构清楚,与外周血管比邻关系清晰,可见主动脉瓣和房室间隔;经重建后的影像诊断结果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影像吻合.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前置门控扫描技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时,可以得到符合诊断要求、有价值的心脏各房室和外周血管影像.在扫描中参数的配置准确恰当、对比剂的用量用法得当、扫描速度的快慢、扫描时间的长短以及触发阈值的设定均为获得高质量影像的关键因素.

    作者:杨毅;高宝林;刘晶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学院校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及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搭建与实现

    目的:为了提高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教学质量,搭建一套对实验室教学、日常工作等信息进行规范化、系统化管理平台.方法:采用Java服务器页面(JSP)开发技术,以MySQL为数据库,利用Tomcat作为服务器,设计一套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服务平台.结果:计算机实验室教学及资源管理服务平台的搭建,减轻了实验教学管理的工作量,提高实验教学管理效率和实验设备的利用率,促进实验室对外交流与资源共享.结论:规范实验室的日常管理,能够提高实验教学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者:王珂;夏翃;潘清;刘文艳;翟阳阳;田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GM(1,1)模型的北京市某核心功能区卫生人力资源预测分析

    目的:使用GM(1,1)模型对2020年北京市某核心功能区卫生人力资源进行预测分析,为政府部门科学合理配置卫生人力资源提供参考.方法:采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分析,以及采用Excel 2016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Matlab编程拟合GM(1,1)模型.结果:2020年,某核心功能区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2.23人,每千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预测将达到14.65人;在增长趋势方面,卫生技术人员上升了16.14%;执业(助理)医师数上升了15.44%;注册护士数上升了14.04%;药师(士)的数量上升了14.55%;技师(士)数下降了11.29%.结论:2020年的医护比为1:1.20,低于全国和北京市相关规划提出的要求;在技师(士)的数量上,从2015年的1461人下降到了2020年的1296人,下降了11.29%;提示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做好防范和改进措施.

    作者:王宗武;石学峰;袁淑婷;马晨骋;王丹;白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高场强MRI诊断手腕类风湿性关节炎早期改变的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高场强MRI对于手腕类风湿性关节炎(RA)早期改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50例在医院就诊时以关节痛为主诉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高场强MRI诊断为手腕RA的患者纳入观察组(102例),非RA患者纳入对照组(48例),对手腕RA早期改变的诊断价值进行探讨.结果:高场强MRI诊断RA早期改变,滑膜增厚、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和肌腱炎的诊断灵敏度均>60%,诊断的特异度均>50%,其中滑膜增厚的诊断灵敏度达到100%,观察组患者的阳性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8.147,x2=27.943,x2=50.473,x2=51.549,x2=17.558;P<0.05),滑膜增厚、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腔积液和肌腱炎均为对手腕RA诊断的独立影响因素(OR=9.631, OR=10.114,OR=25.867,OR=26.258,OR=14.027;P<0.05).结论:MRI是对早期手腕RA进行诊断的可靠方法,滑膜增厚、骨髓水肿、骨侵蚀、关节腔积液以及肌腱炎均可以作为诊断的主要征象,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与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作者:曹燕;刘有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功能战救电瓶车在小型岛屿等特殊环境医疗后送中的应用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小型岛屿进攻以高科技局部战争为主要作战方式,其作战环境恶劣,作战强度大,短时间内伤病员的数量将极大增加,由于岛上救治机构收容能力有限,发生大批伤病员短期内不能恢复战斗力,均需后送至后方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因此,要求小型海岛医疗后送须具备与伤病员后送数量和频度相适应的快速后送能力和机动能力[1].不同后送工具的配置,对于部队战时卫勤保障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做到准确、快速的医疗后送,节约医疗后送的时间以及提高救治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作者:龚建军;王丽;张忠明;熊林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带有AE特殊功能的核磁共振成像设备机房布局与设计

    目的:对带有特殊功能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设备机房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与设计,以确保MRI设备成功安装和安全使用.方法:对医疗环境体验(AE)系统MRI设备在安装前进行机房科学、合理的布局设计,从空调、电气、环境及防护屏蔽等方面完善机房的设计与施工.结果:建设完成的机房,通过对动态灯光、图像和声音的创造性运用,能够为患者打造出安静、安心和放松的检查环境,使患者积极配合诊疗的全过程,从而提高诊疗质量和效果.结论:带有AE特殊功能的MRI设备其机房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为提高医院的科研、医疗水平提供良好保障条件.

    作者:杨咏琰;洪鸣;唐辉;路青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院净化手术室净化系统高效过滤器更换方法与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医院建筑的快速发展,医院洁净手术室已成为医院中重要且技术含量较高的科室之一,各类手术均需在洁净环境中进行,而高效过滤器是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中保障手术室洁净环境的隔离屏障,是决定手术室洁净环境达标关键的环节.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特点,针对医院手术室高效过滤器的更换、调试以及检测等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倪毅;杜栩;叶静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温度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同时保障操作人员和透析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方法:基于温度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将原来的手动控制改为由单片机控制,选择臭氧消毒方式,通过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半衰期和温度间的关系,在实际的透析用水管道臭氧消毒装置中模拟得到消毒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式,并接入单片机,实现消毒过程的自动控制.结果:经过实验验证,本系统能够协调完成自动消毒、排空和冲洗动作,臭氧浓度检测达到设定要求.结论:可自动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的设计可对透析用水管道进行有效消毒,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对人体的伤害,增设的自动排空和冲洗功能可在消毒完成后尽快用于透析治疗,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

    作者:罗华生;刘颂;梁景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XN 9000型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试管处理系统的性能评测分析及维修案例

    血细胞分析仪是医院临床检验应用的设备之一,也是诊断的基础设备,能对血液中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进行分类计数,其同时可得到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等与血液有关的数据.血细胞分析仪提供各种异常报警信息,有效的帮助医生筛查异常样本,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XN 9000血细胞分析仪(日本希森美康株式会社)性能优越设计人性化,在临床使用中占有率较高[1].其通过TS-10试管处理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分拣标本、标本归档、查找登记以及数据管理等功能.为此,针对XN 9000的TS-10试管处理系统所能实现功能、联网要求等性能进行测评解析,总结相应处理方案,以保障设备正常运转[2].

    作者:赖雪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能谱CT特征参数评估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能谱CT特征参数评估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直肠癌患者,按照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高分化组(32例)、中分化组(60例)和低分化组(28例),采用宝石能谱CT扫描行腹盆腔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使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图像和数据处理,测量病灶处的动静脉期40~140 keV间的单能量点的CT值、碘浓度、水浓度及同层面髂外动脉的碘浓度;计算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结果:动脉期,3组在40~80 keV、40~110 keV和40~100 keV水平下的CT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3组40 keV、80 keV和100 keV水平下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7,F=8.76,F=4.12;P<0.05).静脉期,3组在40~60 keV、40~70 keV、40~60 keV水平下的CT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3组40 keV、60 keV和70 keV水平下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7,F=8.45,F=3.91;P<0.05).碘浓度和NIC值3组依次为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高分化组.动脉期:在阈值选择恰当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和74%;斜率合适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7%和79%.静脉期:当NIC阈值选择合适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和72%;斜率阈值选择合适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70%.结论:部分能谱CT特征参数与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宝石CT能谱成像能够为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术前评估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作者:吉六舟;孙国运;李红英;李洪涛;刘义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建立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的不确定度评定方法.方法:采用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含量,应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JJF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的理论,分析影响其不确定度的因素来源,对各不确定度因素进行评定,并计算合成不确定度,终给出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结果: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含量的测量结果(ω)=(817.94±105.02)μg/L(k=2,置信水平为95%).结论:测量不确定度评定可用于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鱼肉中甲基汞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使测定结果更加可靠.

    作者:王艳春;籍术良;杨文英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对肝转移瘤的疗效评价及HIF-1α和VEGF表达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对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对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评价.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肿瘤患者,按照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进行检查,对照组行常规检查方法,两组均进行肝转移介入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HIF-1α和VEGF含量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HIF-1α和VEG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61, t=12.346;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参与评价肝转移瘤的治疗疗效及基因表达的评价,能够有效增强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旭;冯莉莉;张骞;麻增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延续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51~60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P<0.05).结论:延续护理是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丽;肖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技术(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在医院就诊的300例拟实施颈内静脉置管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对照组采用传统技术置管,对比两组置管效果、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置管成功率、总置管成功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25,t=4.623;P<0.05);观察组穿刺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432,P<0.05);观察组穿刺点出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和堵管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4,t=5.556,t=4.623,t=4.624;P<0.05);观察组对穿刺的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34,P<0.05);观察组静脉血栓、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实施颈内静脉置管能显著提高置管成功率、减少穿刺并发症以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秦毅;姜珍;王信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呼吸运动预测算法的研究

    在胸腹部放射治疗中,由于呼吸运动会影响放射治疗精度,故采用实时跟踪技术,其为现代精确放射治疗中有效的解决方法.综述实时跟踪放射治疗中用来补偿系统响应延时的呼吸运动预测算法,并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性能及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实时跟踪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作者:余度;康开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应变率成像技术监测化疗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研究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超声影像技术在评价化疗药物致乳腺癌患者左室心肌局部收缩及舒张功能影响中的优势.方法:选择90例经病理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经乳腺癌术后均采用辅助5-氟尿嘧啶+表阿霉素+环磷酰胺(FEC)方案化疗.采用自身对照研究对乳腺癌患者1~6周的6个化疗周期进行观察,分别于化疗前1 d及每周期化疗后第5 d行心肌酶学、常规超声心动图及应变率成像检测,并观察各指标变化情况.结果:随化疗药物累积量增加,应变率成像结果显示,第6个周期中部舒张压早起峰值应变率(SRe)、房缩期峰值应变率(SRa)、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与化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1,t=2.246,t=2.334;P<0.05).化疗后第6个周期与化疗前各部位相比SRe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67,t=5.46,t=7.02,t=9.11,t=7.38,t=8.24;P<0.05);化疗后第6个周期与化疗前各部位相比SRa显著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1,t=6.21,t=9.48,t=8.72,t=5.47,t=7.39;P<0.05);第6个周期时SRs值明显降低(t=8.18,t=9.27,t=5.37,t=6.25,t=5.54,t=8.93;P<0.05).常规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化疗后与化疗前相比,第6周期时,患者的二尖瓣口舒张早期血流速度E峰与舒张晚期血流速度A峰比值(E/A)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P<0.05);第6周期时谷草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P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酸磷酸激酶(CPK)以及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水平均显著升高(t=9.66,t=7.56,t=5.57,t=6.62,t=8.89;P<0.05).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够早期较精确的反映化疗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作者:刘俊峰;苏菁;李朝喜;李小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加强肌肉骨骼超声质量控制对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加强肌肉骨骼超声(MSKUS)的质量控制,以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方法:分析医院MSKUS应用现状,建立MSKUS设备管理制度,加强设备的质量控制,加强人才培养,并与功能检查科开展应用MSKUS技术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患者中的应用研究,比较MSKUS与核磁共振成像(MRI)在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查准确性.结果:通过建立MSKUS设备质量控制体系及采取相关举措,超声设备的故障发生率较之前下降98%,检查准确率接近100%,操作失误率明显降低;MSKUS对于创伤性浅表软组织损伤的检查准确性与MRI相比无明显差异,治疗费用低于MRI,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结论:通过加强MSKUS设备的管理及质量控制体系的建立,能够促进超声设备管理的不断完善,扩大MSKUS设备的应用范围,有效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

    作者:彭刿;庞蓉;王军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床旁持续血液净化对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床旁持续血液净化(CBP)治疗对妊娠合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85例妊娠合并SAP的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手术终止妊娠、引流、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抑酸及抑酶等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持续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急性生理年龄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 Ⅱ)评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血清生化和炎症指标的变化、孕妇和胎儿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孕妇和胎儿的病死率分别为4.44%和15.56%;对照组分别为7.50%和20.00%,两组比较均无差异.观察组治疗72 h后APACHEⅡ评分、MODS评分、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血淀粉酶(AMS)、尿素氮(BUN)及肌酐(SC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氧合指数(PaO2/FiO2)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1.13,t=9.79,t=17.79,t=12.55,t=10.13,t=15.25,t=12.29,t=11.44;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2 h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前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25,t=14.29,t=12.44,t=11.29,t=13.44;P<0.05).结论:CBP能够有效的改善妊娠合并SAP患者的症状,保护重要脏器功能,改善血生化指标,清除炎性介质,是妊娠合并SAP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改善病情.

    作者:张红英;张怡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评估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方法:收集在医院接受RFA治疗的122例肝癌患者,对其术后1~12个月进行CT灌注描检查,记录炎性反应带和(或)瘤旁组织与局部肿瘤进展(LTP)的灌注参数,并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通过复查发现调查病例中复发例数17例(占13.9%);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3次复查炎性反应区和(或)瘤旁组织灌注参数中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灌注(HAP)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62, F=340.98,F=17.05;P<0.05),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46, F=298.31;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肝癌RFA术后炎性反应与肿瘤的早期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是随访评价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林;李春晴;曹燕;余建群;廖洪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