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NeuViz 128型CT颈部增强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比较评估

曹锋;王传彬;董江宁;高飞;李乃玉

关键词:颈部增强, CT, 图像质量, 辐射剂量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在相似扫描条件下两款CT设备在颈部增强时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选取120例身体质量指数(BMI)为18.5~24.9 kg/m2的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NeuViz 128型CT设备进行扫描,对照组采用GE HD750型CT设备进行扫描.两组扫描条件相同,分别比较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颈部皮下脂肪CT值的标准差(SD)、客观图像质量和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及图像质量主观评分.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CT动脉期图像的SNR分别为42.70±15.75和51.34±15.32,CNR分别为35.60±14.62和42.35±13.66,SD分别为7.64±1.94和7.13±2.07,两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854,t=-1.607,t=0.833;P>0.05);静脉期图像的SNR分别为24.25±9.34和27.03±8.54,CNR分别为16.46±7.48和16.63±6.3,SD分别为7.71±1.91和7.09±1.56,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038,t=-0.086, t=1.192;P>0.05);CTDIvol分别为12.4±0.00和13.52±0.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725,P<0.05);DLP分别为373.42±14.00和372.73±17.55,ED分别为(2.20±0.08)mSv和(2.19±0.11)mSv,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17,t=0.593;P>0.05);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分别为(4.57±0.50)分和(4.63±0.48)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3,P>0.05).结论:在相似条件下行颈部增强扫描,两款CT设备可以获得相同的图像质量,且辐射剂量相同.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相关文献
  • 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的临床应用效果

    目的:评价自制的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在急诊危重患者转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诊科收治的120例危重患者,依据检查日期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将单日检查的患者纳入对照组,使用普通医用平车进行转运;双日检查的患者纳入观察组,使用自制的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进行转运,比较两组患者从急诊科转运到病房所需要的时间、患者外出检查时人力支出以及转运中各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采用调查问卷对转运中患者舒适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转运中由急诊到检查室的转运时间、检查搬运时间及检查室到病房所用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4,t=22.15,t=15.85;P<0.05);观察组转运中人力支出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2.50, P<0.05);观察组转运中患者呼吸困难、导管(引流管)滑脱及输液部位肿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9,x2=8.64,x2=8.29;P<0.05);观察组转运中的舒适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54,P<0.05).结论:研制的医用多功能电动助力平车在转运危重患者中使用简单、方便且安全,实现转运由人工向电动转变,提高了转运速度,缩短了转运时间,降低了无效供氧、呼吸困难、导管脱落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庄丽凤;李玉琼;黄加顺;田君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呼吸运动预测算法的研究

    在胸腹部放射治疗中,由于呼吸运动会影响放射治疗精度,故采用实时跟踪技术,其为现代精确放射治疗中有效的解决方法.综述实时跟踪放射治疗中用来补偿系统响应延时的呼吸运动预测算法,并比较各种算法的特点、性能及发展现状,展望未来实时跟踪技术的发展及趋势.

    作者:余度;康开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Leap Motion体感控制器的三维经络辅助教学系统设计与实现

    目的:探讨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传统经络教学中,改变传统的中医教学模式对于腧穴定位不直观、相关教学信息无法从二维图上获取而不利于学生学习与记忆的弊端.方法:利用3ds Max软件进行人模构建,基于体感控制器Leap Motion和Unity 3D进行开发.结果:设计出一款三维(3D)经络辅助教学系统,实现课堂演示手势识别的经络教学.结论:3D经络辅助教学系统可直观、动态地展示人体经络穴位,观察经络空间的相关解剖结构,为经络教学提供可视化的平台,提高教学的生动性,达到互动教学的目的.

    作者:朱琳;孔令聪;赵文华;马志庆;张明辉;刘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加速器工作人员穿戴铅围裙辐射防护效果监测

    目的:监测加速器工作人员穿戴铅围裙在治疗室辐射防护(接受残余辐射的剂量和损伤)效果.方法:进行铅围裙防护实验,并应用热释光剂量计(TLD)对铅围裙内外对应点的剂量进行监测,在同样的照射条件下,第1次为无金属着装(工作裤无拉链和金属纽扣),第2次穿自己的牛仔裤(均带金属拉链和纽扣一枚),体前围裙内外各取左、中、右(L、M、R)3点,体后无围裙遮挡对穿取3点测试平均有效剂量.结果:①进行同次比较铅围裙内外点平均有效剂量,第1次铅围裙内各点平均有效剂量高于铅围裙外各点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02,P<0.01);第2次铅围裙内各点平均有效剂量高于铅围裙外各点平均有效剂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158,P<0.05);②进行两次试验平均有效剂量之间的比对,第2次体后各点平均有效剂量明显高于第1次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0005,P<0.01);③第2次铅围裙内、外平均有效剂量均高于第1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991,t=0.0537;P>0.05).结论:加速器工作人员,尤其育龄女性仅仅使用铅围裙是不能起到预期的防护作用,相反会增加受照剂量,应严格按照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CRP)、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安全基本安全标准(IBSS)和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CBSS)相关规定执行,进入机房不应佩戴有金属物质的配饰和衣服配件;应将降低所受辐射剂量保护健康的方法写入操作规程或指南中.

    作者:祖国红;王厚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用输液泵的质量控制检测分析与维护保养

    医用输液泵采用计算机智能微机系统对输入信息和检测信息进行处理、控制和管理,利用含有电磁泵、气动泵、压电泵的驱动与离心叶轮泵、齿轮泵和蠕动泵的结构组成泵装置,准确控制输液流速和流量,保证药液速度均匀且药量准确并安全地输入患者体内.在临床应用中输液泵的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治疗质量与生命安全[1].因此,必须保证较高的输液准确性,并能对输液阻塞、气泡、空液及漏液等异常情况及时报警.同时,要求医学临床工程技术人员掌握医用输液泵工作原理,定期对输液泵进行质量控制检测,保证医用输液泵的质量可靠、量值准确,做好校准等维护管理.结合医院临床工作实际,对输液泵在质量控制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作者:汤栋生;许新建;林海东;谢少玲;纪学鑫;毛坤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医院净化手术室净化系统高效过滤器更换方法与技术要点

    随着我国医疗技术和医院建筑的快速发展,医院洁净手术室已成为医院中重要且技术含量较高的科室之一,各类手术均需在洁净环境中进行,而高效过滤器是洁净手术室净化系统中保障手术室洁净环境的隔离屏障,是决定手术室洁净环境达标关键的环节.结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外科手术室净化空调系统特点,针对医院手术室高效过滤器的更换、调试以及检测等工作进行总结分析,供同行参考.

    作者:倪毅;杜栩;叶静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间歇推进插管与螺旋型插管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的时效对比

    目的:对比间歇推进法插管与螺旋型插管方式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时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20例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按照插管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用间歇推进法插管,对照组采用传统螺旋型插管,对比两组的插管成功率、并发症及肠内营养开始时间.结果:观察组的肠内营养等待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925,P<0.05);在插管过程中,两组的鼻黏膜轻度出血的发生概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出现呼吸道异位或消化道穿孔等并发症.观察组48 h插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752,P<0.05).结论:间歇推进插管法对于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实施肠内营养的时效性较高,安全有效.

    作者:周颖;单学栋;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治疗对策

    目的:回顾性分析及文献评阅老年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原因,为临床提供有效的诊治方案.方法:选取20例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对所有患者进行6~36个月随访,平均随访19.4个月,20例患者发生人工髋关节置换后感染的病原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6例,表皮葡萄球菌5例,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4例,铜绿假单胞菌3例,阴沟肠杆菌1例,溶血性链球菌1例.治疗根据药敏选用敏感抗生素,行关节I期或Ⅱ期翻修,并行翻修后随访,终18例临床治愈,2例死亡.结论:明确人工髋关节置换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非常重要,适当的外科治疗和抗生素治疗可以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史志勇;张雪云;陈丰;腾宇;王飞;郭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对肝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评估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评估肝癌射频消融(RFA)术后疗效.方法:收集在医院接受RFA治疗的122例肝癌患者,对其术后1~12个月进行CT灌注描检查,记录炎性反应带和(或)瘤旁组织与局部肿瘤进展(LTP)的灌注参数,并观察其影像学表现.结果:通过复查发现调查病例中复发例数17例(占13.9%);术后1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3次复查炎性反应区和(或)瘤旁组织灌注参数中血流量(BF)、血容量(BV)及肝动脉灌注(HAP)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3.62, F=340.98,F=17.05;P<0.05),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表面通透性(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77.46, F=298.31;P>0.05).结论: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技术对肝癌RFA术后炎性反应与肿瘤的早期鉴别具有重要意义,是随访评价的重要手段,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作者:张晓林;李春晴;曹燕;余建群;廖洪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延续护理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对基层医院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血液净化中心60例MH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进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干预,在干预前和干预后6个月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6个月后自我管理行为等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12,P<0.05);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评分51~60分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1,P<0.05).结论:延续护理是提高基层医院血液透析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和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

    作者:徐丽;肖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手术室设备使用登记信息化管理的实践研究

    目的:探讨信息化方法在手术室仪器设备使用登记中的应用.方法:在手术麻醉设备系统中把所有手术室设备统筹纳入数据库,实施设备编码信息管理.建立手术间内的设备信息管理模板,在手术中采用电脑登记设备使用情况信息.比较设备使用信息化管理登记前后设备使用漏登记率及设备故障频次.结果:设备使用信息化管理后,设备使用漏登记率和设备故障频次均明显降低,设备使用信息化登记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8.72,x2=4.85;P<0.05).结论:设备使用信息化管理可有效提高设备使用登记的完整率,便于对设备使用情况的归档、保存及查找,有利于设备的成本核算,提高成本收益.

    作者:李雪云;王巧桂;申凯强;徐志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标本保存条件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核酸鉴别试验的影响

    目的:评估保存时间和温度对低载量[3倍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LOD)]和极低载量(0.5倍LOD)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阳性标本核酸检测(NAT)鉴别检出率的影响,选择适合的核酸鉴别检测前标本保存条件.方法:分别将60 IU/ml和5 IU/ml的HIV-1阳性标本于4 ℃、-20 ℃及-80 ℃的3种温度条件下保存7 d,以0 d保存标本的阳性检出率作为对照.当60 IU/ml标本保存0 d和7 d时以及5 IU/ml保存1 d、3 d和7 d时,使用Procleix Utrio Plus鉴别检测试剂对标本进行30次重复检测,记录和比较不同保存条件下HIV-1阳性标本的检出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60 IU/ml HIV-1标本,在3种温度条件下0 d和7 d时HIV-1阳性检出率均为100%.5 IU/ml浓度的标本在0 d时均有50%以上的阳性检出率;保存3 d后,4 ℃内保存的标本阳性检出率下降至50%以下,-20 ℃及-80 ℃两个温度保存的标本的检出率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保持50%以上的检出率;保存7 d后3种温度条件下标本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下降,仅-80 ℃条件下阳性检出率与0 d对照一致,仍为56.67%,并且4 ℃条件下保存7 d的标本检出率与0 d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34, P<0.05).结论:极低病毒载量(0.5倍LOD)的HIV-1阳性标本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应尽早完成核酸鉴别检测,如需保存应存放于-80 ℃条件下.

    作者:孙婧;黄力勤;刘正敏;王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的研制与应用

    目的:设计一种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以减少糖尿病足患者在伤口换药处置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同时便于医护人员操作,满足临床应用需求.方法: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由支脚、升降筒、托架、弯盘、光学观察镜等组成, 能很大程度满足临床糖尿病足危重患者进行伤口换药处置使用.选取60例糖尿病足溃疡(DFU)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进行伤口换药处置;对照组采用常规床上伤口换药处置.观察比较并记录两组患者行糖尿病足伤口换药处置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患肢疼痛、烦躁、肌肉酸痛及低血糖)发生率,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调查临床医护人员使用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的满意度.结果: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的应用减少了换药处置过程中相关不良反应,提高了医护操作满意度.观察组患肢疼痛、烦躁、肌肉酸痛及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32,x2=5.455,x2=2.443,x2=0.218;P<0.05);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操作使用的满意度比较,观察组满意度为92.5%,对照组为83%,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6,P<0.05).结论:糖尿病足换药处置架操作简便、安全,适用于DFU患者伤口换药处置,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王莉;付阿丹;易兰;杨静;尹业莉;何珊;刘淑芬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能谱CT特征参数评估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价值评价

    目的:探讨不同能谱CT特征参数评估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20例直肠癌患者,按照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高分化组(32例)、中分化组(60例)和低分化组(28例),采用宝石能谱CT扫描行腹盆腔平扫和双期增强扫描.使用GSI Viewer软件进行图像和数据处理,测量病灶处的动静脉期40~140 keV间的单能量点的CT值、碘浓度、水浓度及同层面髂外动脉的碘浓度;计算病灶的能谱曲线斜率K值及标准化碘浓度(NIC).结果:动脉期,3组在40~80 keV、40~110 keV和40~100 keV水平下的CT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3组40 keV、80 keV和100 keV水平下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57,F=8.76,F=4.12;P<0.05).静脉期,3组在40~60 keV、40~70 keV、40~60 keV水平下的CT值比较具有显著差异,3组40 keV、60 keV和70 keV水平下的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67,F=8.45,F=3.91;P<0.05).碘浓度和NIC值3组依次为低分化组>中分化组>高分化组.动脉期:在阈值选择恰当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和74%;斜率合适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77%和79%.静脉期:当NIC阈值选择合适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和72%;斜率阈值选择合适时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和70%.结论:部分能谱CT特征参数与直肠腺癌的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宝石CT能谱成像能够为直肠腺癌分化程度的术前评估提供新的定量指标.

    作者:吉六舟;孙国运;李红英;李洪涛;刘义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食管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远期疗效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究食管癌患者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72例食管癌患者,对所有患者采用CT机进行模拟定位,进行根治术性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并对其基本资料和影像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将筛选出来的因素纳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寻求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1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71.0%、33.1%和26.2%,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部位分层、X射线下病灶长度、病灶长径、病灶大前后径、病灶大横径、病灶壁厚、食管原发病灶(GTV-E)、阳性淋巴结(GTV-LN)、GTV-E与GTV-LN两者总和(GTV-T)、是否外侵、有无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模式以及淋巴结个数与患者的远期预后均有显著相关;将单因素分析结果纳入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病灶长径、GTV-T为影响远期预后的独立因素(OR=1.647,OR=1.379;P<0.05).结论:食管癌CT影像上的GTV-T和病灶长径会影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的远期疗效,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当作为重要评估指标.

    作者:臧春燕;李洪水;赵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温度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设计

    目的:设计一种可自动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在提高消毒效果的同时保障操作人员和透析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方法:基于温度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将原来的手动控制改为由单片机控制,选择臭氧消毒方式,通过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半衰期和温度间的关系,在实际的透析用水管道臭氧消毒装置中模拟得到消毒时间和温度的关系式,并接入单片机,实现消毒过程的自动控制.结果:经过实验验证,本系统能够协调完成自动消毒、排空和冲洗动作,臭氧浓度检测达到设定要求.结论:可自动控制的透析用水管道消毒系统的设计可对透析用水管道进行有效消毒,避免了人工操作时对人体的伤害,增设的自动排空和冲洗功能可在消毒完成后尽快用于透析治疗,保证血液透析治疗的安全.

    作者:罗华生;刘颂;梁景棠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电子血压计实用检测方法探讨

    医学计量检测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医院质量管理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4].血压计作为家庭和医疗机构各科室的常用设备之一,其量值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身体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近年来,随着电子血压计的普及,其与传统水银血压计检测比较的准确度问题成为关注热点,针对血压计的检测方法研究是一重要课题[5-10].由于电子血压计种类繁多,不同品牌的血压计检测方法不尽相同,如基于压力动态平衡原理检测电子血压计的方法、腕式电子血压计动态参数检测方法等[11-12].

    作者:陶豹;闫欣;崔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超导磁共振机房的磁干扰及屏蔽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磁共振成像(MRI)系统安装环境的磁干扰及屏蔽措施,以满足MRI系统的正常工作.方法:评估MRI系统安装前外部环境和动态干扰环境,分析磁体等中心磁场的磁力线而构成的影响.结果:在MRI系统机房选址时首先考虑磁干扰及其影响因素,并予以屏蔽措施,根据实际的场地环境施以磁屏蔽及射频屏蔽措施,使超导MRI机房具备磁共振系统运行的基础条件.结论:对MRI系统安装环境磁干扰及屏蔽的评估,是顺利完成MRI系统安装工作的关键环节.

    作者:伍子英;蔡名金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对肝转移瘤的疗效评价及HIF-1α和VEGF表达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对肝转移瘤的疗效及对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评价.方法:选取在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肝肿瘤患者,按照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进行检查,对照组行常规检查方法,两组均进行肝转移介入治疗,分析对比两组临床治疗疗效以及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接受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内HIF-1α和VEGF含量均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HIF-1α和VEGF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061, t=12.346;P<0.05).结论:使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和动态增强成像参与评价肝转移瘤的治疗疗效及基因表达的评价,能够有效增强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张旭;冯莉莉;张骞;麻增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多功能战救电瓶车在小型岛屿等特殊环境医疗后送中的应用

    在现代战争条件下,小型岛屿进攻以高科技局部战争为主要作战方式,其作战环境恶劣,作战强度大,短时间内伤病员的数量将极大增加,由于岛上救治机构收容能力有限,发生大批伤病员短期内不能恢复战斗力,均需后送至后方医院进行专科治疗和康复治疗.因此,要求小型海岛医疗后送须具备与伤病员后送数量和频度相适应的快速后送能力和机动能力[1].不同后送工具的配置,对于部队战时卫勤保障效果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做到准确、快速的医疗后送,节约医疗后送的时间以及提高救治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

    作者:龚建军;王丽;张忠明;熊林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中国医学装备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装备协会

主办:中国医学装备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