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4例红细胞不规则抗体的结果分析

陈德娟;夏兰;蔡兴权;符有畅

关键词:抗体筛查, 不规则抗体, 输血反应
摘要:目的 对输(备)血患者进行红细胞抗体筛查和鉴定,保证输入相容血液成分.方法 采用盐水介质法、聚凝胺法及间接抗人球法对患者标本进行抗体的筛选和特异性的鉴定,分析抗体的分布情况.结果 10 736例受血者共检出24例抗体阳性(阳性率0.22%),其中抗D2例,抗E8例,抗M2例,多系统抗体抗E、抗M1例,自身免疫性抗体11例. 结论输血前的抗体筛查对安全、有效、及时地输血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以PFGE分子分型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病原追源

    目的 运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技术对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追源. 方法 在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采集病人的肛拭子、剩余食物及用具容器的涂抹样共26份样本,按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学方法和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方法 ,并参考<卫生防疫细菌检验>进行检测,然后对分离菌株进行PFGE聚类分析. 结果 26份样品中有17份样本检出奇异变形杆菌,显示PFGE电泳聚类图谱分析显示,除4株菌外,其余13株菌的PFGE聚类图谱分析相似性>95%,具有同源性. 结论依据实验室分离培养出奇异变形杆菌,经进行PFGE分型,确认是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污染了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显示PFGE技术对于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索源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孟晓军;向娟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重症心肌炎抢救成功1例报告

    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成功抢救1例,结果报告如下.1病例情况患者,女性,44岁,住院号:192009,因咳嗽、咳痰伴发热5d,伴胸痛、心悸、气促3d于2007年3月18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5d出现咳嗽,呈阵发性,咳白色粘液样痰,量少,发热呈不规则性,体温在38℃左右,自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3d前出现胸骨下段明显疼痛,时伴有剑突下疼痛,持续时间长短不一,胸闷、心悸、气促逐渐加重,在外院治疗效果欠佳,而转入我院.

    作者:邢崇浩;王露莹;王小敏;曾宗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淋球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淋病奈瑟菌是人类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简称淋球菌.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作者:陈敏;胡四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斑块状银屑病两药联合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观察他扎罗汀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外用他扎罗汀乳膏与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照组32例单独外用他扎罗汀乳膏,两组疗程均为8周. 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86.1%,对照组为56.3%,两组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扎罗汀乳膏联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好,安全性好.

    作者:向建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半胱天冬酶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1半胱天冬酶半胱天冬酶(Caspase)是一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在它们的活性位点均有半胱氨酸,并且切割靶蛋白也均在特异性的天门冬氨酸位点后,因此称半胱天冬酶[1].

    作者:黄卫;岑松;钟江;刘元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炎患者不同部位取材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

    目的 研究胃炎不同取材部位和方法 ,对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出的影响. 方法 在胃镜检查中,对500例患者分别在隆起糜烂病灶和胃窦幽门附近非隆起病灶活检钳取黏膜标本,分别行快速尿素酶实验(HPUT)和隆起糜烂病灶黏膜病理切片银染色检测HP.结果 经HPUT实验检测,隆起病灶粘膜的HP阳性385例(77.0%),非隆起病灶黏膜的HP检出296例阳性(59.2%),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621,P<0.001);在500病例中,完成隆起病灶黏膜病理切片银染色检测者325例,发现HP感染238例(73.23%),病理检测法与HPUT检测法所得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隆起糜烂病灶的患者进行HP检测时,应尽可能取隆起病灶标本检测HP,以提高阳性率和准确率.

    作者:文玉平;赵光荣;伍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四川南坝镇灾民基本生活条件及其满意度调查

    目的 通过对灾民基本生活条件及其满意度调查,准确掌握南坝镇救灾安置点灾民们对卫生防疫工作的需求以及我们的工作重点.方法 按照机械随机抽样方法 ,随机抽取全部21个帐篷群落中的11个,再从每个帐篷群落中随机抽取1/6户中的全部6岁以上人口、即96户中的486人作为调查评估样本.按照事先设计好的调查表,采用面对面询问方式调查.结果 灾民们全部居住在帐篷里;饮用水、食品供应有保障,加热烹饪条件具备;垃圾和厕所满足基本卫生要求;蚊子、苍蝇、老鼠和犬只等病媒生物均较少.结论南坝镇(集镇)救灾安置点灾民们对其基本生活条件总体上是满意(满意度在94.65以上)的,但仍需进一步改善居住、饮用水、食品供应和加工条件,以及垃圾、粪便的管理、病媒生物的控制、健康意识的提高.

    作者:张世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为了控制疟疾,我们需要DDT!

    一位疟疾控制专家解释,为什么房屋喷洒DDT是今天与疟疾斗争唯一有效的方法.

    作者:吴开琛;邓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九江市儿童伤害调查结果分析

    目的 调查九江市儿童伤害发生情况、流行特征和相关因素,为政府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与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 统一抽样,由调查员采用统一的调查表格对抽取的10 804户家庭进行入户调查. 结果 九江市儿童伤害发病率为6 332.6/10万,发病率排在前三位的伤害类型依次是跌伤(2 014.1/10万)、动物致伤(1 836.1/10万)、交通伤害(777.5/10万),分别占伤害发病总数的31.8%、29.0%和12.3%;伤害发病、致残和致死的主要原因各不相同,溺水、跌伤、道路交通伤是伤害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不同年龄层次儿童伤害发病的类型各有不同;性别不同、地区不同伤害发病类型也有所不同.结论伤害已成为威胁九江市儿童健康与发展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政府应把伤害的预防纳入到疾病控制工作范畴,针对儿童的生理特点综合开展儿童伤害预防控制计划,使九江市儿童伤害的发生得到有效的控制.

    作者:何峰宁;朱仲江;余英琴;黄宏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LAMP方法检测霍乱弧菌的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快速检测霍乱弧菌的方法 .方法 利用霍乱弧菌的hlyA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建立LAMP检测方法 .以及优化反应体系,并进行LAMP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实验,同时与普通PCR和荧光定量PCR进行比较.结果 成功建立霍乱弧菌的LAMP检测方法 .得到优的反应体系,在特异性实验中,霍乱孤菌均呈阳性,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小弧菌、1梅氏孤菌等均为阴性;在灵敏度实验中,霍乱孤菌的低检测限为6.2pg/tube,是普通PCR的1 000倍.比荧光定量PCR低一个数量级.结论LAMP方法 具有很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可用于霍乱孤菌的检测.

    作者:贺楠;雷质文;梁成珠;汪东风;刘云国;贾俊涛;房保海;赵丽青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桂林市2000~2007年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桂林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为修订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0~2007年桂林市的疟疾疫情资料和疟疾监测数据,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桂林市疟疾发病率从2000年的0.11/万下降至2007年0.04/万,流动人口血检疟原虫阳性率1.26%(304/24 054);常住户口居民发热病人血检18 133人次和居民带虫调查5 921人次均未发现疟原虫阳性.结论加强流动人口疟疾管理与监测是巩固疟疾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蒋智华;李锦辉;黄亚铭;郭传坤;覃业新;林珍;韦海艳;杜进发;毛玮;林康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调节性T细胞与寄生虫感染免疫调节

    调节性T细胞参与几乎全部的寄生虫病免疫反应,是寄生虫感染免疫调节的重要环节.本文就天然调节性T细胞在寄生虫感染过程中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及其临床治疗价值进行了讨论,期望有助于发展控制寄生虫感染的新方法 .

    作者:余传信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2005~2007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其变迁,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对本院2005~2007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的耐药谱进行监测分析其耐药性变迁;用纸片法确认试验检测产ESBLs株. 结果 本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除了对亚胺培南仍保持高度敏感外,对其它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上升的趋势.经检测,15种常用抗菌药物体外抗菌活性强的是亚胺培南(100%),其次为呋喃妥英、派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差的是氨苄西林.2005~2007年大肠埃希菌产ESBLa的检出率分别为59.0%、64.0%、64.0%. 结论大肠埃希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致意,产ESBLs株捡出率较高,耐药性严重.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 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郑宇琼;陈淑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初治涂阳空洞性肺结核化疗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初治涂阳空洞性肺结核短程化疗效果及X线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初治涂阳空洞性肺结核的患者6个月短程化疗近、远期疗效及X线胸片变化. 结果 92例患者发热70例,咳嗽咳痰81例,乏力、盗汗41例.x线胸片表现为单发、薄壁、干酪性空洞68例、病变累及3个以上肺野66例.完成6个月化疗后痰菌阴转率为97.8%,病程10~30d空洞治疗有效率为87.5%(58/64),病程30~60d 42.8%(12/28).结论初治涂阳空洞肺结核多有典型的结核中毒症状.x线胸片以单发、薄壁、干酪性空洞为主,病变累及多个肺野,早期治疗有利空洞吸收.采用短程化疗,近、远期效果良好.

    作者:乐荣芳;黄志余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南水北调山东受水区人体重要寄生虫感染基线调查

    目的 调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水前山东受水区土源性线虫和华支睾吸虫感染现状,为制定通水后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沿着输水干渠分布县,以随机抽样的方法 确定目标人群,应用改良加藤氏(Kato-kata)厚涂片法检查全部目标人群,以透明胶纸肛拭法检查目标人群中的1~12岁儿童. 结果 共计调查7个县的21个点,粪检10 510人.检出蛔虫、钩虫、鞭虫、蛲虫和肝吸虫5种寄生虫,土源性线虫感染率3.72%,肝吸虫感染率为0.06%,肠道寄生虫总感染率为3.79%.各县寄生虫感染率差异较大,性别间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学龄前儿童感染率高,感染度普遍较轻,多虫种感染现象少见,感染1种寄生虫者占76.69%, 结论受水区生态环境的改变,可能促进土源性线虫病和肝吸虫病流行和扩散.通过建立监测点、加强健康教育和消除传染源等干预措施,可有效降低土源性线虫病和肝吸虫病在受水区的流行程度.

    作者:王文志;刘新;邓绪礼;缪峰;赵中平;陈锡欣;万功群;傅斌;赵长磊;马培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患者抗结核治疗对照观察

    我国为慢性乙肝病高发地区,结核病合并慢性乙肝的患者占结核病相当大的比例,对于慢性乙肝患者在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肝损害,通过比较,现将方法、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马燕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老年脑萎缩患者血清hs-CRP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脑萎缩老年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31名经CT证实为没有脑萎缩的老年健康者(对照组)和60例脑萎缩老年患者血清hs-CRP值.结果 患有脑萎缩(cerebral atmphy)的老年患者血清hs-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s-cRP可以作为评价老年患者脑萎缩病情严重程度和判断预后的一个有效指标.

    作者:吴多智;李伟;张旭日;李唐瑛;孙翠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海口市5起群体昆虫性皮炎的调查

    目的 对海口市2003~2008年发生的5起群体性隐翅虫皮炎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患者按临床表现,生活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等内容进行现场调查,探讨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 5起隐翅虫皮炎发病852例,罹惠率为32.1%,患者经外用止痒消炎洗剂和内服抗过敏等药物及防治毒隐翅虫等措施后,发病态势迅速得到控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结论海口市5起群体性昆虫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与毒隐翅虫致病高度相关.

    作者:杨来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浅谈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

    从主观和客观因素方面,对我国高等医学院校人体寄生虫学课程呈现萎缩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如何从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人体寄生虫学的教学改革.

    作者:金小宝;朱家勇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广西746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病例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广西肠道病毒的感染情况,为制定预防和控制肠道病毒感染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 ,对广西746例疑似肠道病毒感染者咽拭子、疱疹液和粪便标本共1062份进行肠道病毒、肠道病毒71型(EV71)和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核酸检测.结果 共检出485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为45.67%,其中EV71核酸阳性187份,阳性率为17.61%,40份为CoxA16核酸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77%.结论1062份标本中EV71核酸的阳性率高于CoxA16;粪便和疱疹液标本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咽拭子标本的阳性检出率;CoxA16和EV71是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要加强对CoxA16和EV71的的鉴别诊断.

    作者:康宁;陈敏玫;闭福银;谭毅;周开姣;莫兆军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