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NCA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检测意义

潘楚瑛;符克英;陈茹;詹锋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摘要: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SLE病情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和ELISA方法 检测,并结合肾穿刺活检明确肾脏病理.结果 67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16例,阳性率23.9%.其中P-ANCA阳性者15例,阳性率22.4%;c-ANCA阳性1例,阳性率1.5%.ANCA阳性组中抗dsDNA抗体阳性、低补体血症及中度以上贫血者明显高于阴性组.肾穿刺活检病例中ANCA阳性组肾脏活动性病变指数高于ANCA阴性组.结论ANCA在SLE患者中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且与疾病的活动状态呈正相关.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的监测

    目的 了解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消长规律及传播作用,为制定消除丝虫病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卫生部<基本消灭丝虫病地区监测工作技术方案>,在全省开展病原学、蚊媒和血清学(IFAT)纵横向监测.结果 在横向监测中,末次检出微丝蚴阳性者的年份为1999年,蚊媒监测未查见人体幼丝虫感染蚊;在四个纵向监测点查出残存微丝蚴血症者132例,至1999年已全部自然转阴,发现幼丝虫阳性蚊88只,从1997年后未查见人体幼丝虫阳性蚊;血清学(IFAT)监测,平均人群抗体阳性率从1990年的10.63%下降到2000年的0.28%,与非流行区的人群相似.结论海南省基本消除丝虫病后残存传染源已趋向自然净化,丝虫病传播已被完全阻断.

    作者:胡锡敏;王善青;黄捷敏;林绍雄;童重锦;李善文;曾文;陈冬燕;刘姚若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00例外科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300例甲亢患者外科治疗效果.结果 共治愈260例(86.67%),甲亢危象2例,窒息1例,喉返神经损伤9例,术后低钙性抽搐31例,术后甲亢复发15例,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各1例,无甲状旁腺损伤和甲状腺危象的发生,无死亡病例,5例出现并发症,其中急性呼吸道梗阻3例,术后甲亢危象2例,一过性手足搐搦1例,均治愈.结论术前准备充分,手术方式恰当,手术操作细致.术后处理妥善,可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

    作者:吴清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假性胸主动脉瘤1例

    1 病侧资料患者男性,79岁,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性质描述不清,伴恶心,呕吐2次胃内容,量不多.

    作者:张泽灵;陈漠水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海南省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结果分析

    目的 对海南省第一轮全球基金结核病项目结果 进行分析,为今后项目实施提供经验.方法 根据项目期间各市县项目实施工作季报表和财务报表,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 结果 新涂阳发现率为73.8%,其中贫困县发现率为80.7%、非贫困县发现率仅为68.7%(χ2=548 P=0.000).新涂肺阳结核病人治愈率达93.2%.乡村医生培训仅完成75.2%.督导乡镇仅完成72.4%,其中贫困县完成75.9%、非贫困县完成69.1%(χ2=104 P=0.000);项目投入经费435万元,项目应配套354万元、实际配套235万元,配套到住率为66%.结论项目实施成效显著,进一步加强政府承诺.落实配套经费,加强对乡村医生进行培训和督导,提高乡村医生结核病防治工作能力,充分发挥三级防痨网的作用,是今后做好结核病项目工作的重要保证.

    作者:罗兴雄;林峰;张广恩;陈成江;陈马秀;李善文;林勇;林堂昌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人ALR205基因治疗大鼠急性肝损伤研究

    目的 研究人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 ALR)205基因对大鼠急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200μg/kg重组质粒PCDNA3.1(+)-ALa205尾静脉注射给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检测血清AST、ALT水平,肝组织病理学变化、肝组织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并对照ALR125基因治疗来观察ALR205基因对急性肝损伤的疗效.RT-PCR检测肝组织ALR205 mRNA表达情况. 结果 重组质粒用于急性肝损伤大鼠后,血清酶学检查结果 表明外周血AST、ALT水平显著降低,肝组织病理损害情况大幅度减轻.治疗组肝PCNA指数均明显高于其它组且ALR205比ALR125在促肝细胞增殖方面有明显差异.结论ALR205基因体内表达产物通过促进肝细胞增殖.降低血清AST、ALT水平发挥抗急性肝损伤作用.

    作者:陈罡;孔祥平;佟明华;游松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PPAR-α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进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认识到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学本质是血管壁对各种慢性损伤所作出的一种炎症反应.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α(Perexisome proliferators-activated receptorct,PPAR-α)是一种核受体,通过与其天源配体如脂肪酸以及人工合成配体如贝特类药物等结合,发挥调节脂质代谢、维持血糖稳定、增强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等作用,此外近来还发现PPAR-α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阶段均有作用,不但能阻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还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甚至能不同程度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展,防止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本文就近年来关于动脉粥样硬化与PPAR-α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的回顾.

    作者:杜永才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汕头市区30~70岁人群代谢综合征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旨在了解汕头市成人代谢综合征(MS)及其相关疾病的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调查2006年1月~2007年12月汕头市30~70岁居民3 680人,全部进行空腹血糖、血脂、血尿酸等测定.结果 调查对象MS的标化患病率为11.6%,而中心性肥胖、肥胖、糖尿病(DM)、糖调节受损(IGR)、高血压、高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标化患病率分别为32.1%、11.3%、10.0%、21.0%、28.4%、2413%和3.9%.随着年龄的增加,MS各年龄组的患病率逐渐增高,其中45岁以下人群,男性MS患病率显著高于女性,55岁以下男性腹型肥胖、高血压和高TG血症患病率均高于女性,而在55岁以上人群中男女性别之问无显著差异.在30~70岁人群中2/3有不同程度的代谢异常,合并2种或2种以上代谢异常者约1/3,合并3种以上代谢异常者占1/5.结论汕头市MS的患病率较高,表现为代谢异常者以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为主.

    作者:陈楚鹏;卢森荣;李芸;吴健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采用前瞻性配对随机对照研究,观察格列美脲和格列苯脲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C肽及BM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格列美脲与格列苯脲的降糖效果相似,但格列美脲组餐后C肽无升高.前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后者.结论格列美脲能有效改善T2DM患者的高血糖状态,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首选磺脲类降糖药.

    作者:李贵湘;王天松;黎宗保;邓明尧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与DNA损伤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DNA的损伤与糖尿病性肾病(DN)的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 方法 选择确诊的糖尿病(DM)患者53例,糖尿病性肾病患者36例,无糖尿病史的健康体检者45例,分别检测24h尿8-羟基脱氧鸟苷酸(8-OhdG)、视黄醇蛋白(RBP)和尿肌酐(Crea)的含量,检测血清胱抑素(Cys-C)和转铁蛋白(TRF).结果 糖尿病性肾病惠者和糖尿病患者尿8-OhdG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糖尿病性肾病患者尿8-OhdG含量高于糖尿病患者(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DNA的损伤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进展呈正相关.

    作者:郭翼华;项嘉亮;黄碧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幼女阴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

    目的 研究引起幼女阴道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及感染频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0.5~7岁阴道炎患儿137例,收集阴道分泌物,涂片观察检查念珠菌、滴虫、线索细胞;并进行培养后检查淋球菌、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衣原体;做普通细菌培养检查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流感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等.根据病原体感染情况针对性治疗或对症治疗.结果 病原体检出率为37.9%,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感染多,占检出病原体的25.0%;其他依次为加德纳菌感染占17.3%,淋球菌感染占11.5%,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占9.6%.其他病原体有少量检出.结论幼女阴道感染以非特异性感染为主,在病原体导致的感染中,以大肠埃希菌多,其次为加德纳菌.根据发病原因针对性治疗是理想的治疗方案.

    作者:赵海波;何娅绒;李爱莉;任菊霞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MCV和RDW在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探讨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在缺铁性贫血(IDA)与地中海贫血(地贫)的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MEACKMAN COULTER LH750)检测55例IDA、15例地贫和95例正常人的MCV和RDW. 结果 与正常组比,IDA和地贫组MCV降低,IDA组的RDW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地贫组RDW与正常组比(P>0.05),但与IDA组比(P<0.01). 结论MCV和RDW可作为IDA早期诊断的参考指标,RDW对IDA与地贫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林静华;陈鑑强;焦晓阳;吴映娥;王雪华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淋球菌外膜蛋白的研究进展

    淋病奈瑟菌是人类性传播疾病淋病的病原菌,简称淋球菌.主要引起泌尿生殖系统粘膜的急性或慢性化脓性感染.

    作者:陈敏;胡四海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胃炎患者不同部位取材幽门螺杆菌检测分析

    目的 研究胃炎不同取材部位和方法 ,对胃黏膜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检出的影响. 方法 在胃镜检查中,对500例患者分别在隆起糜烂病灶和胃窦幽门附近非隆起病灶活检钳取黏膜标本,分别行快速尿素酶实验(HPUT)和隆起糜烂病灶黏膜病理切片银染色检测HP.结果 经HPUT实验检测,隆起病灶粘膜的HP阳性385例(77.0%),非隆起病灶黏膜的HP检出296例阳性(59.2%),两者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4621,P<0.001);在500病例中,完成隆起病灶黏膜病理切片银染色检测者325例,发现HP感染238例(73.23%),病理检测法与HPUT检测法所得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有隆起糜烂病灶的患者进行HP检测时,应尽可能取隆起病灶标本检测HP,以提高阳性率和准确率.

    作者:文玉平;赵光荣;伍庆国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甲亢及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性肝炎互相影响临床分析

    目的 研究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及亚急性甲状腺炎与病毒性肝炎的互相影响.方法 选择单纯病毒性肝炎80例,单纯甲亢90例及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72例,分别比较各组肝功能及甲状腺功能情况,并比较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甲功的测定结果 及病毒性肝炎对甲亢的影响. 结果 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对肝功能损害比单纯甲亢及单纯病毒性肝炎都明显,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病毒性肝炎比单纯甲亢血中T3、T4升高明显,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血清中T3、T4、FT3、FT4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TSH浓度与甲状腺摄131Ⅰ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结论甲亢及亚急性甲状腺炎能加重病毒性肝炎肝功能损害,对亚急性甲状腺炎患者除检测T3、T4、FT3、FT4、TSH外,还应对其甲状腺摄131Ⅰ率进行检测.

    作者:黄明珠;黄江兵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原发性肝癌APRIL表达与临床病理生理特点

    目的 探讨增殖诱导配体(a proliferation-inducing Ggand,APRIL)在原发性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生理特点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癌组织、癌旁组织和远端相对正常组织APRIL mBNA的表达,并研究其与肝癌的病理生理特点的关系.结果 原发性肝癌癌组织APRIL mRNA的表达水平为0.58±0.10,远高于癌旁组织的0.22±0.09(P<0.01),多个肿瘤病灶的肝癌组织APRIL mRNA的水平为0.64±0.09.高于单个肿瘤病灶的肝癌组织APRIL mRNA的水平0.53±0.11(P<0.05).结论APRIL在原发性肝癌的进展过程中可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对抗APRIL功能在抗癌治疗中可能具有潜在的作用.

    作者:郭云蔚;文卓夫;尉秀清;郑丰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海口市5起群体昆虫性皮炎的调查

    目的 对海口市2003~2008年发生的5起群体性隐翅虫皮炎进行调查.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式.对患者按临床表现,生活习惯以及周围环境等内容进行现场调查,探讨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 5起隐翅虫皮炎发病852例,罹惠率为32.1%,患者经外用止痒消炎洗剂和内服抗过敏等药物及防治毒隐翅虫等措施后,发病态势迅速得到控制,有效地控制了病情.结论海口市5起群体性昆虫性皮炎的主要原因与毒隐翅虫致病高度相关.

    作者:杨来辉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达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32例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达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达肝素钠与血塞通联合治疗,对照组28例采用复方丹参针治疗,两组疗程各为14d.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6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8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8<0.05). 结论达肝素钠联合血塞通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

    作者:张大明;饶平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波姆光治疗宫颈糜烂300例疗效观察

    宫颈糜烂是已婚妇女的常见病与多发病,也是诱发宫颈癌的高危因素[1].该病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临床观察疗效均不够理想.近7年来我所采用波姆光仪治疗宫颈糜烂,取得较好效果.现就治疗的方法,随访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小英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多频稳态诱发电位在职业性噪声聋诊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多频稳态诱发电位(multiple auditory steady-state evoked responses,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3例客观聋组、47例夸大聋组和30例正常听力组人员均行0.5kHz、IkHz、2kHz、4kHz共四个频率处的ASSR和纯音测试(pure tone threshold audiometry,PTA),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一元回归分析.结果 各频率的ASSR-PTA差值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7.63±5.62)dBHL、(11.58±2.80)dBHL、(10.54±3.24)dBHL、(9.20±3.32)dBHL,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63±8.22)dBHL、(8.99±8.75)dBHL、(12.50±8.50)dBHL、(10.03±10.13)dBHL,在夸大聋组依次为(-18.02±18.15)dBHL、(-11.05±16.63)dBHL、(-6.06±19.17)dBHL、(-5.81±20.17)dBHL.各频率ASSR反应阈与PTA听阈的相关系数在正常听力组依次为0.668、0.839、0.791、0.716,在客观聋组依次为0.817、0.826、0.892、0.768.而在夸大聋组依次为0.280、0.352、0.396、0.468.以客观聋组的ASSR反应阈为自变量、VrA听阈为因变量,进行一元回归分析.经回顾性考核和前瞻性考核,证实应用ASSR评估真实听力效果较好. 结论应用ASSR鉴别诊断职业性噪声聋是可行的,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倩玲;杨爱初;林瑞祯;梁晓阳;梁伟辉;刘移民 刊期: 2009年第01期

  • 半胱天冬酶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1半胱天冬酶半胱天冬酶(Caspase)是一个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这个家族的所有成员在它们的活性位点均有半胱氨酸,并且切割靶蛋白也均在特异性的天门冬氨酸位点后,因此称半胱天冬酶[1].

    作者:黄卫;岑松;钟江;刘元晓 刊期: 2009年第0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