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才果;周湘君;潘海燕;林坚涛;徐秀梅;何志巍
目的 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CLNRX-ICN,研究Notch1过度活化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感染,将Notch1(ICN)基因导入并整合到HeLa细胞的基因组中.MTT法检测稳定表达ICN对HeLa细胞生长的影响,并将阳性克隆细胞皮下接种裸鼠,观察ICN基因转染前后细胞系在裸鼠体内的致瘤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的变化,Western blot及EMSA检测转录因子NF-KB及相关基因的变化.结果 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ICN基因的宫颈癌细胞株HeLa-ICN.活化的Notch1显著抑制HeLa细胞体内外增殖能力.而且在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的同时,活化的Notch1可上调HeLa细胞中IKBa的表达,并下调NF-KB活性及其调节基因Bd-2、c-Myc和cyclin D1的表达. 结论活化的Notch1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下调NF-KB活性而抑制人宫颈癌细胞增殖.
作者:姚军;钱翠娟;伍欣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建立广西鼠疫地理信息系统(GIS),对广西鼠疫流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风险评估.方法 收集广西鼠疫疫情资料、广西鼠疫监测资料、广西地理、气象和人口等资料,应用Microsofe Excel、Mapinfo8.0、Arc GIS9.2、Mapbasic 7.0等软件建立广西鼠疫流行病学的GIS数据库.结果 实现对广西鼠疫相关信息的查询功能,绘制各种相关鼠疫专题地图,并对广西可能发生鼠疫流行的地区进行初步的风险评估.结论 广西鼠疫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对促进广西鼠疫防治工作走向信息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邓秋云;唐咸艳;梁江明;周红霞;曾竣;周树武;李寿生;韦锦平;陈达宗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结肠癌患者血清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及组织P53、VEGF的表达在结肠癌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位点免疫放射测定法(IRMA)及SP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56例不同分期结肠癌及14例正常对照的血清IGF-1水平及组织P53、VEGF的表达.结果 结肠癌患者血清IGF-1含量中较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两组间P53、VEGF的表达有明显差异(P<O.01).不同IGF-1水平VEGF、P53阳性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肠癌患者血清IGF-I水平与癌组织P53、VEGF表达密切相关,提示IGF-I和P53、VEGF可能参与了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可望作为结肠癌诊治的重要捡测指标之一.
作者:张军;吴毅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6种血清酶活性,比较各种酶检测对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107例,分成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轻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和中度慢性丙型肝炎患者3组.使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酶促动力法测定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5'-核苷酸酶及腺苷酸脱氨酶活性.结果 与正常对照相比,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及腺苷酸脱氨酶活性均升高;随肝功能损害程度加重,酶活性升高程度增大,其中腺苷酸脱氨酶灵敏度明显高于其它血清酶.结论 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谷氨酰转移酶及腺苷酸脱氨酶均可作为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的病情监测指标,以腺苷酸脱氨酶检测灵敏度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活性升高与患者的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
作者:孙顺昌;陈卫东;陆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医学生目前采用的应对方式及态度,探讨各类因素对其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 通过对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获得应对方式的相关资料,分析影响医学生应对方式的相关因素.结果 共调查有效问卷895份,56.4%的医学类大学生采取积极应对方式,15.6%的医学类大学生采取消极应对方式.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专业、年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女生相对男生更倾向于采用高积极、低消极的应对方式.不同年级各心理因子差异较大.
作者:翟景花;隋云南;李印龙;张妍;刘霞;李金木;盖广波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建立中华菊头蝠体内扩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ACE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的跨种属传播机制. 方法 利用基因的种属保守性分别设计用于扩增5'未端和3'端cDNA的引物,从中华菊头蝠小肠组织中提取总RNA,在通过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获得cDNA 5'端和3'端序列基础上,进一步PCR扩增ACE2开放阅读框并克隆到pcDNA3.1.结果 成功获得了中华菊头蝠的ACE2基因全长序列,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栽体pcDNA3.1/R-ACE2.结论 利用RACE技术扩增并构建了中华菊头蝙蝠的ACE2的真核表达载体,为研究SARS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及跨种属传播机制奠定了基础.
作者:高俊;徐霞;肖洪广;谢天赐;林勇平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患有生殖器疱疹(GH)的妇女是否进行药物干预对以后怀孕和生产产生的影响.方法 对参加孕前保健的育龄妇女进行GH检测,将确诊为患GH的妇女纳入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其它性传播疾病).分为A、B两组,A组为能够配合药物干预,并取得良好治疗效果,B组为因各种原因未能进行药物干预的.两组分别进行追踪随访,掌握怀孕情况及胎儿不良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对比分析.结果 经治疗的A组153例,发生不良妊娠(畸胎、发育迟缓或死胎、流产等)者12例,不良新生儿2例;未经治疗的B组165例,发生不良妊娠(畸胎、发育迟缓或死胎、流产等)23例,不良新生儿8例.治疗组发生不良妊娠和新生儿明显低于未治疗组(x2=6.09,P<0.05).结论 未经药物干预的患有GH的妇女在怀孕和生产中不良妊娠及新生儿发生明显高于经药物干预的,因此,在孕前检测是否患有GH是十分必要的,一经发现应及时地进行药物干预,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后,再怀孕生产,尽量减少不良妊娠及患儿发生.
作者:王天理;梁惠萍;熊建新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32例儿童肺结核临床特征及诊断方法、不同治疗方法的疗效.方法 对32例儿童肺结核患者病例资料、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肺结核患儿经过抗结核治疗和支持治疗获得100%痊愈.结论 儿童的各型肺结核应采用不同化疗方案.
作者:许智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脑卒中后焦虑状态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脑卒中后出现焦虑症状的68例病人随机分为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组和阿普唑仑对照组两组,每组34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8周分别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不良反应. 结果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HAMA评分均有下降,而治疗组的下降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治疗8周时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82.4%,高于对照组74.5%(P<0.05). 结论芪棱汤合黄连阿胶汤治疗卒中后焦虑有效,不良反应少,对神经功能的恢复也有促进作用.
作者:余琴华;于涛;蒋红玉;李洁霞;张思为;李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分析1例与HPV感染密切相关的多发性皮肤原位癌病例.方法 采用临床资料分析及实验室检查. 结果三处非相邻部位均检测到HPV的存在,皮肤组织学检查显示原位癌. 结论该病例存在长期HPV感染史,皮疹长期接受不规则治疗及不良刺激,皮损出现原位癌改变.
作者:蔡小丹;潘健楷;许敏鸿;苏惜香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三门峡市乙脑流行特征与规律,探讨防制对策与措施.方法 采用传染病疫情报告系统的数据进行一般统计学方法,对22年乙脑发病进行描述分析.结果 三门峡市1986-2007报告乙脑1 673例,死亡124例,高发病率为1988年,19.98/10万,低2005年,0.17/7万,年均发病率4.37/10万,整体疫情趋势在波动中下降.病例分布呈高度散发状态,发病高峰为每年7~9月,呈明显的季节性,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农民为主,农村高于市区,2003年后乙脑发病大年龄组明显上升.结论 乙脑的防治在农村地区采取以加强免疫接种、防蚊灭蚊和健康教育宣传的综合防治措施,并且要加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免疫接种,使人群达到并维持高免疫水平,从而有效地控制乙脑发病.
作者:崔法曾;郭振平;张可斌;安勇进 刊期: 2009年第04期
近年来吸毒人员日渐增多,成为HIV,HBV,HCV感染的重要途径.为了解防城港市吸毒人群HIV、HBV和HCV的感染状况,我们对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94名吸毒者作了HIV、HBV和HCV的检测.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龙海艺;吴科明;韦涌梅;许文娟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调查某石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毒物品及其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石化企业高毒物品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工作场所化学毒物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存在的化学毒物进行分析.结果 在石油化工的生产过程中,在作业场所中存在高毒物品较多,主要包括硫化氢、苯、氨、氯气、羰基镍、氰化物、焦炉逸散物和电离辐射等.其中硫化氢、苯、氨分布较为广泛.在采样口、检尺口、检验、污水处理水池高毒物品超标严重,分别占32%、66%、13%和9%,苯和硫化氢的超标率分别占23%和6%,其它工作场所高毒物品的检测结果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 高毒物品的关键控制点为采样口、检尺口、检验和污水处理池,苯和硫化氢危害为严重,应加强其防毒措施.
作者:苏世标;温翠菊;陈建雄;闫雪华;邹剑明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胃癌全胃切除术后空肠代胃加双Braun吻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07年12月行全胃切除采用袢式空肠代胃加双Braun吻合治疗的胃癌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贮袋效果和体重变化.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膈下脓肿2例,切口脂肪液化2例.行钡餐检查显示,钡剂存留Braun袢空肠1h和2h以上者分别58.6%和39.7%.随访存活1年以上者.术后7个月内恢复每日3~4餐饮食习惯,日均进食500g左右.有39.7%的病人体重手术前后维持不变,有29.31%的病人体重较术前有所增加. 结论本术式极少发生反流性食管炎和倾倒综合征,基本上能够替代胃的储存功能和营养功能,是全胃切除术后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作者:周联明;张学利;李先玮;王时光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寻找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更为有效、易于实施且价廉的促排卵方法.方法 传统地于月经第5d给促性腺激素促排卵未孕的PCOS患者64例于下一个周期将促性腺激素的给药时间延迟到月经第10~14d,对比获得妊娠周期与上一个未孕周期血清E2、P及LH在HCG注射目的 水平,同时对比两个周期中大、中、小卵泡数量及子宫内膜的厚度.结果 妊娠周期HCG日E2及P的水平均低于未妊娠周期(P<0.05);而LH水平在两个周期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周期中小卵泡的数量低于未妊娠周期(p<0.05);子宫内膜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4例PCOS患者中32例在延迟启动促排卵周期获得妊娠,周期妊娠率51.61%.结论 延迟促性腺激素促排卵的启动时间通过减少募集卵泡数,降低E2及P水平,不增加早发LH峰的风险从而增加子宫内膜接受性,PCOS患者的妊娠率因此得到改善.
作者:郑妍;何茜冬;欧美珍 刊期: 2009年第04期
长期以来,乙肝疫苗被认为是比较安全的疫苗,很少有严重的异常反应发生.自2004年以来,海南省连续出现3例接种乙肝疫苗后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给免疫规划工作带来不良影响,现将病例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商榷.
作者:曾雪霞;孙莲英 刊期: 2009年第04期
2008年2月21日上午,海南省人民医院电话报告了1例疑似登革热病人在该院就诊,由于无相关检测试剂,请求海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协助调查诊断.省疾控中心立即电话调查了解相关情况后,要求省医院对该病人就地隔离治疗并采样送检;省医院认为患者已基本痊愈,要求患者直接到省疾控中心接受调查、检测和诊断.患者于当日中午到达省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对患者进行了调查和采样,并进行实验室检测.经省疾控中心调查、组织专家会诊、实验室检验,确认为1例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
作者:吴维学;金玉明;苏新元;贾鹏本;劳世军;李臻;孙莲英;曾昭长;韦茂国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1951-2006年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流行特征,分析乙脑监测结果,为防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湖北省疫情信息管理系统的疫情资料及2005~2006年全国乙型监测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累计报告乙脑病例130 304例、累计死亡数为16 227例;年发病率波动在0.14/10万~33.69/10万之间.90年代后期以后以鄂西地区发病率较高.高发季节在5~10月,10岁以下儿童占90.74%,男女发病比例为1.77:1,病例以散居儿童为主(59.49%).其次为学生(34.24%).媒介蚊密度从6月份开始增加,9月上旬达高.猪血清乙脑IgG抗体总阳性率72.19%.正常人群血清IgG抗体总阳性率约35%.临床病例实验室确诊率50%.结论 流行趋势和流行地区的改变与乙脑疫苗的使用密切相关,要加强乙脑监测及预测预警,采取加强10岁以下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和防蚊灭蚊为主的防控措施.
作者:官旭华;刘力;吴海翔;冯玲玲;程均福;伍佩仪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在发生突发化学事故时,通过突发化学事故应急救援系统迅速提供可行的应急救援方案,指导有关部门开展救援工作.方法 通过收集分析佛山市危险化学源资料,建立各种毒物扩散的计算机模型.结果 通过对以往发生的突发化学事故进行测试和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系统的评估结果和人工实际计算结果之间的误差较小.结论 该系统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可以对突发化学中毒事故进行定量危害评估,提出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采取的毒物应急救援方法措施,为事故现场指挥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的和系统的依据.
作者:谢迎庆;卢厚汉;黄流宽;梁梅 刊期: 2009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HBV发生YMDD自然变异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未经任何治疗的96例检测YMDD变异的HBV感染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YMDD变异率31.58%,变异组与未变异组性别、病程、ALT、PT上无差异(P>0.05);变异组年龄小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变异组CHB患病率、HBeAg阳性率高于未变异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HBV-DNA的高水平与YMDD自然变异呈正相关.结论 YMDD自然变异率较高,并具有年龄相对小,CHB易发生,HBeAg阳性者多发,HBV-DNA水平高的特点.在临床中应予重视,积极检测,以便合理制定治疗方案.
作者:王迎秋;普冬 刊期: 2009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