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汉利;李俊达;郑昌京
目的 探讨以丘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热射病的原因及可能机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以丘脑病变为主要表现的热射病的临床资料.结果 2例热射病患者起病早期除出现高热、昏迷等临床表现外,体查都发现双眼凝视鼻尖的丘脑定位体征.结论 有高温环境下作业史,出现高热、昏迷及丘脑定位体征的患者,也应考虑热射病的诊断.
作者:徐晓华;韩蓉蓉;周怀力;李静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了解健康人群尿样中8-羟基脱氧鸟苷(8-OHdG)含量的正常范围,探索尿样中8-OHdG含量水平能否作为反映2型糖尿病遗患者DNA氧化损伤程度的直接指标.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健康人群和2型糖尿病人群干预前后尿样中8-OHdG的含量.结果 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病例和2型糖尿病伴肾病病例尿样中的8-OHdG含量分别为(22.37±5.62)ng/mgCr和(23.80±7.58)ng/mgCr,明显高于健康人的(15.74±6.10)ng/mgCr(P<0.05).且2型糖尿病伴肾病病例尿样中的8-OHdG含量要高于无并发症病例,各组病例干预后的尿样中8-OHdG含量均低于干预前的水平. 结论 2型糖尿病无并发症病例和2型糖尿病伴肾病痛例的DNA氧化损伤水平均高于健康人群.规范化的治疗、正确的饮食和运动指导,能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DNA氧化损伤的程度.检测尿样中8-OHdG含量,对于预防、监测和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发展,都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忠伟;赵丹;赵锦;彭绩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为了探讨男性不育症患者的发病机理.方法 通过检测20例对照组(生育组)与140例观察组(不育组)精浆中的果糖、锌、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糖苷酶、弹性硬蛋白酶、LDH-X、项体酶,综合分析两组精浆中的化学成分变化. 结果 不育症组精浆中的果糖、锌、中性α-葡糖苷酶、顶体酶每次射精含量都显著低于生育组(P<0.01);酸性磷酸酶、LDH-X每次射精含量稍低于生育组,但无统计学意义(P>0.01);而不育组弹性硬蛋白酶浓度明显高于生育组(P<0.01). 结论 精浆中的果糖、锌、酸性磷酸酶、中性α-葡糖苷酶、弹性硬蛋白酶、LDH-X、顶体酶浓度可以用来综合评估男性患者的生育能力.
作者:魏小斌;白志明;陈扬;李春芸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为探讨一种能长期保存菌种的理想方法,以便更好地为科研、教学提供标准菌株.方法 将需保存的菌株纯化后,用保护剂鲜牛奶制成常用菌悬液、高浓菌悬液,分别分装菌种管中置-70℃超低温快速预冻过夜,冷冻干燥机真空干燥封口,-30℃保存. 结果 浓度为106~107个/ml和510~1010个ml的菌液经15年保存后菌株的存活率分别为92.3%和100%,经20年保存后菌株的存活率分别为61.53%,98.46%.结论 鲜牛奶高浓菌悬液冷冻真空干燥可长期保存各种微生物菌种.
作者:李文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洛美沙星与环丙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98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8例,应用洛美沙星注射液0.4g,ivdrip,qd,疗程7~10d;对照组50例,应用环丙沙星注射液0.4g,ivdrip,qd,疗程7~10d. 结果 实验组的痊愈率、有效率为81.25%、97.96%,对照组为76.0%、92.0%:实验组的细菌清除率为85.0%.对照组为84.21%;实验组的不良事件反应率为4.44%,对照组为4.O%.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洛美沙星注射液在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谢绍洽;谭志雄;郑创建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不同方案治疗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了埃美丁、阿乐迈、氟美瞳3种药物单独或联合使用方案.将每种方案药物随机使用于门诊春季卡他性结膜炎患者,并嘱患者一周后复诊.以复诊患者疗效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 3种药物单独使用的有效率为22.73%~41.3%,平均33.33%,联合使用有效率为55.26%~80.3%,平均72.89%. 结论 对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的治疗联合用药的疗效比单独用药好,尤其是联合使用皮质类固醇类药物疗效更好.
作者:陈从麟;聂海燕;张爱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比较和观察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对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ercellular membrane thickness,IMT)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91例Ⅰ、Ⅱ级高血压且血脂正常病人,随机分为两组,A组应用通心络胶囊每次四粒(0.38g/粒),每日2次;B组应用通心络胶囊每次四粒(0.38g/粒,每日2次,合用阿托伐他汀10mg,每日1次,治疗12周.治疗前、后超声测定IMT、总胆田醇(TO、低密度脂蛋白C(LDL-C)三酰甘油(TG).结果 相对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血压显著下降(t=12.13~23.10,P<0.01),12周后血压趋于稳定,两组的降压幅度无显著差别(t=0.29~1.51,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IMT显著降低(t=2.10、2.71,P<0.05),TC、LDL-C、TG无显著改变(t=0.21~0.63,P>0.05),B组TC、LDL-C、TG、IMT均显著降低(t=2.79~14.12,P<0.01),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t=2.51~7.38,P<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阿托伐他汀应用与单用比较,逆转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颈动脉IMT的效果显著.
作者:张琍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通过对某车厂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4年追踪观察,了解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情况的动态变化.方法 对某车厂噪声作业人员体检资料进行筛选整理,选出同一年进厂且工作岗位相对固定的184位工人作为观察对象,对受检者逐年进行复查,连续4年追踪观察.结果 2004年患病率为16.31%,2005年患病率为21.20%,2006年患病率为22.83%,2007年患病率为29.35%,2004年与2007年的听力损伤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8853,P=0.0029),其余各年之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某车厂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损害严重.听力损伤的程度与噪声暴露的年限存在剂量反应关系.
作者:古国平;张谊德;罗文勇;谢宇登;郑少敏 刊期: 2009年第07期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糖尿病患者越来越多,在治疗中低血糖是常见的急诊并发症之一,严重时可出现心脑等脏器发生不可逆损害,甚至死亡.而一部分老年患者因为神经反应比较迟缓,症状不典型延误诊治临床更应重视,本文对2005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住院确诊的老年糖尿病发生低血糖患者55例,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曹月琴;鲁亚玲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研究HIV感染不同阶段感染者与正常人免疫状态及淋巴细胞周期变化. 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仪对正常人及HIV感染者CD4+、CD8+、CD3+T淋巴细胞绝对数、CD4+/CD8+比值及淋巴细胞周期进行检测. 结果 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教及CD4+/CD8+比值进行性减少,CD8+T淋巴细胞数在感染早期明显增加,在感染后期增加减弱:淋巴细胞周期在HIV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正常范围内时受促进;当感染者CD4+T淋巴细胞数低于正常值范围时,淋巴细胞周期各期比例与健康对照组无差异. 结论 HIV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及淋巴细胞周期随疾病进程发生异常变化,且淋巴细胞周期变化与CD8+T淋巴细胞数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提示细胞周期变化在CD8~r淋巴细胞数变化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作者:曾华书;张世英;张勇;石向东;王晓辉;张燕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尿激酶胸腔内注入治疗包裹性胸腔积液,注药后当次抽液的疗效.方法 55例结核性网状粘连包裹性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8例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10min内即抽液,对照组27例在胸腔内注入尿激酶2~3d后抽液.结果 两组患者注药后首次抽液量、治疗后抽液总量无显著差异,但治疗组所需的注药次数、胸穿次数、胸水吸收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后B超测胸膜厚度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胸腔内注入尿激酶后,短时间内(10min)即可达到很好的治疗胸膜粘连、包裹的作用,当次抽液较常规的注药2~3d后抽液有一定优势.
作者:陈小可;周一平;彭蕻琳;李明;刘慧;刘念;陈霞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调查山东微山和东平湖区不同生境中传病媒介蚊虫群落分布,为蚊虫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在滨湖区的湖泊、稻田、村庄三种蚊虫生境里分别设立监测点,用幼虫勺采集不同水质蚊蚴,半定量法记录其密度;采用人帐诱蚊法通宵捕蚊,分类记录所捕的全年成蚊数量.结果 湖泊和稻田均是中华接蚊和三带喙库蚊的主要孳生地,淡色库蚊主要孳生于村庄里的积水;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淡色库蚊在湖泊监测点构成比为24.47%、63.15%、9.00%,在稻田为15.55%、74.82%、9.64%,在村庄为3.25%、13.48%、82.12%.结论 滨湖不同生境主要蚊媒种群分布不同;蚊媒防治应采用与生境相适应的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海防;赵方明;桂建军;张本光;刘丽娟;程鹏;王新国;公茂庆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现察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SAA)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水平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水平.方法 选用6例初发SAA、6例免疫治疗后造血恢复的SAA患者及8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标本.免疫磁珠分选CD4+CD25T细胞,分别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CD4+CD25T细胞培养后IL-10分泌水平和转录因子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初发SAA组IL-10分泌水平和转录因子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造血恢复组和正常对照组(P< 0.01),后2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IL-10和转录因子FOXP3与SAA的发病可能有关.
作者:刘焕勋;古庆利;王宁;刘鸿;邵宗鸿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院内流行、感染、爆发控制相关因素,以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3-2008年MRSA检出率、感染分布、耐药、ICU隔离控制效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MRSA感染率逐年增高,MRSA院内感染爆发次数亦逐年增高;②采取隔离措施后,ICU科MRSA检出株数明显下降,前后比较差异显著(χ2=24.28,P<0.01);③MRSA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的耐药率为0%.结论 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是治疗MRSA感染首选药物;MRSA感染病例数逐年增高,并随院内感染爆发次数的增加而递增;集中MRSA患者和隔离措施是有效地控制MRSA爆发感染关键.
作者:陈忠;张小云;黄云平;聂晓辉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分析小儿中毒性菌痢的临床特征以及治疗抢救要点,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分析2005~2008年收治25例小儿中毒性菌痢患儿的临床资料. 结果 25例小儿中毒性菌痢患儿年龄7月~13岁,有不洁饮食史20例,无明显诱因5例,毒痢分型标准全部为脑型,大便培养全部为痢疾杆菌阳性,均对先锋必、氟哌酸、利福平、复达欣、菌必治、丁胺卡那敏感,对先锋V、氨基甙类耐药.经对应治疗25例均达治愈.结论 小儿中毒型菌痢发病急、病情危重,且易被误诊,必须及时采取对应有效措施.
作者:何煦芳;刘悦;董吴平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抚触对0~6个月婴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分为抚触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抚触组50例新生儿进行正规的抚触活动,观察两组新生儿在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周的增长,并对其行为发育进行测评. 结果 抚触组6个月时体重、身长、头围的增长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同时,测评发育商,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婴儿抚触对0~6个月婴儿的体格发育及行为发育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杨燕;张雅琴;卓霞;周春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的外科诊治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5~2008年问收治的结直肠癌并急性梗阻85例临床资料.结果 70例行一期切除吻合:肿瘤广泛转移,行永久性乙状结肠造瘘手术6例;暂时性造瘘9例,行二期肠吻合;术后出现并发症20例.结论 结直肠癌并急性肠梗阻需合理选择术式,加强围手术期处理是治疗的关键.
作者:蒋明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胱抑素C(Cys C)、尿酸(UA)、钙(Ca2+)、镁(Mg2+)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ypertensive disorders in pregnancy,简称为HIP)诊疗监测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对122例HIP患者测定血清Cys C、UA、Ca2+、Mg2+水平,并选择同期正常妊娠孕晚期50例作为对照.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组、子痫组Cys C、UA含量呈渐升趋势,从轻度子痫前期组始各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a2+、Mg2+含量呈渐降趋势,从轻度子痫前期组始各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HIP患者进行血Cys C、UA、Ca2+、Mg2+联合监测,对HIP病情的预测、发展,从而采取对应的治疗措施,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陈康荣;陈忠;陈亚珍;梁金明;吴小容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探讨原发性痛风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与转归,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75例原发性痛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和顸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5例原发性痛风患者住院期间均有痛风急性发作,少数病人出现发热、头痛.关节受累情况54例单关节发作,21例2个或以上关节发作,其中第一跖趾关节受累57例.试验室检查75例均有血尿酸增高,部分患者可出现血沉或C反应蛋白增高、关节骨质破坏、肾结石、尿常规异常、肾功能损害.经控制饮食、多饮水,急性期给予秋水仙碱治疗,问歇期给予别嘌醇治疗疗效满意.结论 原发性痛风是尿酸代谢异常引起的一组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急性关节炎、痛风石形成、关节破坏、致残以及出现肾脏病变,有效降低血尿酸、控制痛风急性发作,可使病情逆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凌小元 刊期: 2009年第07期
目的 观察院前猝死患者在不同类型院前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CPR)的结果. 方法 收集近十年公开发表的、资料完整的、资料出处为相同级别医疗机构、有各项比较标准的8篇文献资料,共得到6 504例院前CPR,首先确定作者所收集资料的急救中心的急救模式,然后计算不同急救模式下心肺复苏的平均成功率,后通过统计学分析比较不同急救模式对心肺复苏结果的影响. 结果 独立型的院前CPR成功率高.指挥型的院前CPR成功率较院前型的更高.依托型和指挥型之间以及依托型和院前型之间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建设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否则任何本领域的研究都无法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应该大力推广Utstein注册研究管理.专职化院前急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前提.
作者:黎敏;吕传柱 刊期: 2009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