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起集体食堂食物中毒调查

吴海娟;吴永雄;黄福松;刘军;邝云洪

关键词:四季豆, 皂甙, 中毒
摘要:目的 调查一起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经过,查明中毒的原因和采取防治措施. 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疫点疫情进行调查. 结果 有共同进餐史、临床症状符合、新鲜的四季豆及剩余的熟四季豆皂甙试验均为阳性. 结论 经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确证为一起食用四季豆加工不当,由于皂甙等毒素未被破坏而引起的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其罹患率为9.27%(51/550),中毒患者经急救全部治愈出院.加强饮食从业人员食品安全卫生教育和培训,是预防四季豆中毒的重要手段.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分析

    目的 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手术治疗总结分析.方法 分析局部麻醉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458例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458例术后均无甲状腺危象,呼吸困难,窒息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充分术前准备,精确手术操作,全面术后处理,能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取得更好的疗效.

    作者:林进维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观察

    目的 现察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3次/d,2片/次,同时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隔日1次.对照组仅给予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隔日1次.6次为I疗程.结果 治疗组治愈率84.38%,有效率96.88%,对照组治愈率60%.有效率80%,两组治愈率、有效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片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显著.

    作者:刘纯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海南省各级医院消毒灭菌管理情况与干预措施

    消毒灭菌管理工作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是医疗安全的重要内容.从93年开始,海南省卫生厅医院内感染监控中心,每年对全省各家医院的环境、消毒剂等进行随机抽样调查,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采取干预措施.目前全省医护人员.手部带菌超标率已由2l%下降到0;手术室空气超标率由62%到目前基本不超标;消毒剂的超标率也由39.1%下降到0.省二级以上各家医院的消毒灭菌工作已经逐渐步入规范化轨道.

    作者:钟丽萍;张贵琛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胃肿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胃肿瘤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胃癌组织中的Livina和Livlnβ的表迭.结果 20例胃癌组织中Livin表达的阳性率为55.00%,相应的癌旁组织中Livin不表达或表达很低.结论 Livin的两种异构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使其可能成为胃癌的分子标记物或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作者:廖彦;林翀;何长有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一起小学生甲3型流感暴发调查

    目的 分析一起小学甲3型流感暴发的特点和原因,为制定流感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按2005年广东省卫生厅<广东省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工作指引(试行)>进行. 结果 本起暴发历时26d,罹患率为8.58%(70/816),7例为实验室确诊病例,余为临床诊断病例;男女发病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无班级聚集性,有家庭聚集性.罹患率高的是二年级16.00%(24/150),是否使用电脑室的不同人群罹患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以急起发热(≥38℃),多伴有咳嗽(90%)、咽痛(42.86%)、头晕(35.71%)、流鼻涕(34.29%)、打喷嚏(34.29%)、头痛(21.43%)、腹泻(17.14%)等表现;采集10份病人咽拭子检测.流感抗原血凝素、病毒分离有7份结果均阳性,并鉴定为H3N2型流感病毒.经回顾性队列研究,使用电脑室人群和不使用电脑室人群流感感染率比较,RR值2.37(P<0.05),RR95%CI为1.36~4.11. 结论 未及时隔离发病学生、流感疫苗接种率低和电脑室共同暴露是造成DJ小学甲3型流感暴发的原因.

    作者:贺征;龚玉姣;陈建东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血清NO和TNF-α的变化

    目的 探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水平的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方法 对慢性荨麻疹治疗前后血清NO、TNF-α水平进行检测,并与病情严重程度做相关分析.结果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总有效率为91.07%,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前血清一氧化氮(NO2-/NO3-)、肿瘤坏死因子(TNF-α)均显著增高(P<0.01),治疗后NO2-/NO3-、TNF-α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患者血清NO2-/NO3-、TNF-α水平与SS-RI间呈线性正相关,其相关系数依次为0.323(P<0.05)、0.319(P<0.05).结论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疗效佳,且副作用少,血清NO2-/NO3-、TNF-α两项指标的检测,可反映慢性荨麻疹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对临床病情判断及治疗有一定指导意义.

    作者:邓斌;戴永江;林岷格;曾慧明;朱洪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广西城乡居民疫苗认知和态度调查

    目的 了解广西农村、县城地区居民对疫苗的认知和态度,为卫生决策者提供依据. 方法 应用定量调查表对灵川县、资源县1160个农村家庭和240个灵川县城家庭进行调查. 结果 11.12%被访者近5年内接种过疫苗,83.46%被访家庭中的被访者子女近5年曾经接种过疫苗,县城学龄儿童的接种比例显著性高于农村学龄儿童,成人被访者和被访者子女接种比例高的均是狂犬疫苗,90.13%被访者对自身接受的免疫服务表示满意,82.02%的被访者对其子女的免疫服务表示满意. 结论 疫苗接种已经是广西城乡居民一种司空见惯的健康行为,疫苗相关宣传活动选择学龄儿童为目标人群较为高效.现有疫苗接种活动中以计划免疫和学校组织的学龄青少年免疫为主,成人自发进行接种的比例较低,推广疫苗时应注重疫苗作用方面的宣传.

    作者:吴兴华;董柏青;杨进;龚健;廖和壮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HBIG阻断乙肝病毒宫内传播的效果观察

    目的 分析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HBsAg阳性孕妇宫内传播的临床免疫效果. 方法 收集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足月顺利分娩的HBsAg阳性孕妇166例,根据孕晚期应用HBIG与否,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评估HBIG阻断宫内传播的疗效. 结果 治疗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新生儿HBsAb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多次注射HBIG能有效阻断宫内传播,使胎儿在宫内获得被动免疫的同时,也降低了母亲病毒血症的水平.

    作者:高丽葵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长沙市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长沙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 方法 2006~2007年采集全市5个区7类食品,依据国家食源性疾病监测网2006年和2007年度工作手册,检测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单增李斯特菌、大肠杆菌0157、空肠弯曲菌等6种致病菌. 结果 在两年中共采集7类共624份食品,检出致病菌67株,总检出率为10.74%.在6种致病菌中,以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高(13.04%),其次是金黄色葡萄球菌为(9.32%).在7类食品中,以动物性水产品污染率为高(32.61%),其次为生禽肉(26.67%);速冻米面、生畜肉、熟肉制品、蔬菜、非发酵豆制品等食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 结论 长沙市居民主要消费食品存在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应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防止食源性疾病的爆发.

    作者:王岚;刘建琪;张红;湛志飞;张林青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从化市2002~2007年碘盐监测动态观察

    目的 了解从化市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及2002~2007年碘盐监测动态,评价措施的效果.为更好地制定碘缺乏病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从化市2002~2007年碘盐监测进行了分析.结果 6年间共对从化市居民食用盐进行碘盐监测1630份,合格碘盐食用率在60.42%~96.53%之间,平均合格率为82.52%.从总体上来看,居民户碘盐食用率由2002~2003年的90.28%和95.79%到2004年的60.42%,呈大幅度下降趋势;从2004年到2007年的96.53%,呈逐年上升趋势. 结论 食盐加碘是消除碘缺乏病危害的根本措施.加强碘盐监测,广泛开展宣传教育,进一步加强盐业市场管理是干预措施的关键.

    作者:邝浩成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一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调查

    2006年5月21日,文昌市龙楼镇某海鲜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聚餐者85人,中毒28人,罹患率为32.9%.6例症状严重者住院后,经用抗生素和对症治疗康复出院,无死亡病例.文昌市疾病控制中心接到报告后,迅速组织专业调查人员奔赴现场,与市卫生监督所执法人员一同进行现场调查处理,并对中毒者开展流行病学和对食品加工、销售现场开展卫生学调查.根据流行病学和现场卫生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测,判定这是一起食用海虾而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作者:李兴满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上海市嘉定区梅毒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目的 了解梅毒报告病例的诊断、治疗、随访情况,为控制梅毒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梅,毒流行病学调查问卷对2004~2006年上报梅毒病例进行调查.结果 共回顾620份梅毒病史,其中73.9%由性病或皮肤科诊断.以潜伏梅毒病例为主.84.3%梅毒病例进行治疗,其中潜伏梅毒、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梅毒治疗率较低;没有治疗的主要原因是确诊后没有来门诊.梅毒病例诊断、治疗规范.28.7%梅毒病例进行过一次以上随访,其中男性梅毒、潜伏梅毒、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梅毒随访率较低,没有随访到的主要原因是患者已到其他地方、联系无应答、患者拒绝来就诊.结论 应加强潜伏梅毒监测工作;扩大宣传,提高梅毒治疗率和随访率,尤其是文化程度低、男性.

    作者:殷方兰;戴臻;项明玉;戴依群;宁镇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心肌灌注显像对疑诊冠心病的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

    目的 评估运动负荷实验心肌灌注显像对可疑冠心病的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及对冠脉造影病例筛查的价值.方法 105例有胸痛、胸闷不适,临床疑诊冠心病的患者,行常规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201TI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对比,并分析心肌灌注显像的图象特点.结果 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82.4%、89.9%、84.8%.心肌灌注异常组,冠脉造影阳性率达91.3%.结论 201Tl运动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对胸痛患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对冠脉造影病例的选择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唐彩华;许泽清;贾晓娟;莫冰;李慧;李颖勤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3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分析超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临床特点. 方法 收集自2000年11月~2005年7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海口医院心内科住院的年龄≥80岁的AMI患者32例作为观察组,以同期住院的年龄<80岁AMI患者241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总结分析.结果 临床表现:观察组胸闷痛19例(59%)对照组194例(80%),P值<0.01;观察组心力衰竭(KillipⅡ级以上)者23例(72%),对照组95例(39%),P<0.01;观察组合并肺部感染18例(56%),对照组99例(41%),P>0.05;梗死部位:观察组急性前壁或广泛前壁18例(56%)对照组120例(50%),P>0.05;治疗效果:观察组治愈者21例(66%),对照组治愈者155例(64%),P>0.05;观察组住院期间死亡3例(9%),对照组住院期间死亡19例(8%),P>0.05.结论 超老年AMI患者以前壁或广泛前壁居多;胸痛发生率较其他年龄组低,合并心力衰竭比例高;严密的观察治疗,仍能很好控制住院期间的病死率.

    作者:李小华;邢波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见血封喉树叶化学成分研究

    目的 对见血封喉Antiaris toxicaria Lesch.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见血封喉树叶采用80%乙醇回流提取,石油醚脱叶绿素,再经氯仿、正丁醇等溶剂萃取,萃取物经多次柱色谱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常数,波谱学特征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硝酸钾(1),β-谷甾醇(2),胡萝卜苷(3)和槲皮素(4).结论 首次从血封喉树叶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进一步开发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康胜利;刘明生;张俊清;靳德军;赖伟勇;李高慧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手术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193例体会

    自1987年1月~2004年1月共给193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以下简称甲亢)病人于门诊口服碘剂做术前准备,入院后3~5d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29例,女性164例,年龄18~54岁.原发性甲亢154例,继发性甲亢35例,复发性甲亢4例,入院后3d手术81例,4d手术76例,5d手术36例,住院时间短7d,长1ld,平均住院日9.8d.

    作者:孙羽;饶惠民;邱堃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更年舒丸的制备及临床应用

    目的 介绍研究更年舒丸的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方法 先将方中的药粉碎呈细粉,然后用蒸馏水泛制成水丸剂.在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茯苓、白术、酸枣仁的显微特征,用薄层色谱法对女贞子、白术定性分析.结果 该制备工艺简单,质量可控,患者使用方便,疗效确切.结论 更年舒丸是一种值得推广应用的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良药.

    作者:张丽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金标斑点法检测血清β-HCG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金标斑点法测定β-HCG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固相夹心金标斑点法,检测28例异位妊娠患者、5例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葡萄胎3例、绒癌2例)及53例正常早孕孕妇血清β-HCG含量,并与27例正常未孕对照组比较.结果 异位妊娠组血清β-HCG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早孕组,与正常未孕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意义(P<0.01);而滋养细胞疾病组β-HCG水平明显高于其它各组.结论 金标王证点法检测血清β-HCG具有操作简便、快速、准确的特点,能为临床诊断异位妊娠、早孕、以及滋养细胞疾病提供依据.

    作者:杨克趋;林燕;王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男性HIV感染者HIV-1抗体蛋白印迹带型分析

    目的 分析HIV-1型抗体阳性者蛋白印迹带型,了解男性艾滋病病毒感染者(HIV)带型分布特征.方法 检测2000~2007年艾滋病感染者HIV-1抗体蛋白印速带型特征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男性艾滋病感染者HIV-1抗体蛋白印迹带型gpl60、gpl20、p24阳性率分别为97.0%~100%,gp41、p66、p51、p31为92.3%~94.5%,p55、p17分别为63.2%和77.1%.男性感染者在2l~岁组和41~83岁组带型阳性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感染者P31、P55、P17带阳性率注射吸毒组高于性途径感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05,P<0.005),其余带型阳性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途径感染者男性和女性带型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男性HIV感染者HIV-1抗体P31、P55、P17带阳性率,注射吸毒感染者高于性途径感染者,与别的学者报道有差别,有待对人群中病毒亚型分布的研究.

    作者:陈嘉琳;梁光;柯广强;何惠群;王洁 刊期: 2008年第09期

  • 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基因型分布和耐药现状

    大肠埃希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属于肠道正常菌群,其作为条件致病菌是临床细菌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大肠埃希菌可引起感染,其感染类型多样,感染部位也比较广泛.随着新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其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据文献报道[1],大肠埃希菌临床分离率逐年上升,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对多种抗生素同时耐药,是一种多重耐药菌[2],使其成为临床抗菌治疗中亟待解决的难题.近年来发现,染色体或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和AmpC β-内酰胺酶能使多种B一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被认为是导致大肠埃希菌耐药的重要的两类酶[3],由于质粒介导的AmpC酶基因可在同种或不同种细菌间广泛播散,给临床抗菌治疗带来困难,已引起广泛重视[4].本文着重对大肠埃希菌产质粒AmpC β-内酰胺酶的耐药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多荣;张淑芳;韩小胜;黄会 刊期: 2008年第09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