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枫蓼肠胃康颗粒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陈峰;符乃光;刘明生;任守忠;张俊清;郭佳亮;高靖淋

关键词:枫蓼肠胃康颗粒, 血浆, 肠内容物, 小肠组织, 芦丁, 槲皮素, HPLC-DAD
摘要:目的 研究大鼠灌胃枫蓼肠胃康颗粒后芦丁等黄酮类成分在血浆、肝、肾、小肠及小肠内容物中的分布.方法 大鼠灌胃枫蓼肠胃康颗粒溶液(0.9g·100g-1)按时间取血、肝、肾、小肠等组织及小肠内容物,血浆及组织酶水解样品及小肠内容物样品用二极管阵列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AD)测定.结果 式大鼠血浆中被检测到至少3个代谢产物,其中之一是槲皮素,未知物没有鉴定.小肠组织有芦丁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肝中发现未知化合物而肾中则未发现.结论 枫蓼肠胃康颗粒可能起靶向治疗作用.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RP、WBC和ESR联合检测在儿童感染性疾病中应用及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wBc)、血沉(ESR)的检测对儿童早期感染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分为细菌感染组35例、病毒感染组28例和对照组20例,分别采用CRP快速分析仪、全自动血球计数仪及ESR测定仪检测.结果 细菌感染组CRP、WBC、ESR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细菌感染组与病毒感染组比较CRP、WBC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但ESR无显著差异(P>0.05);病毒感染组CRP、WBC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ESR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小儿急性感染时,CRP、WBC的检测有助于疾病早期鉴别诊断,对于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而ESR阳性率低,对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早期鉴别作用不明显.

    作者:朱新建;凌利芬;聂署萍;范菲楠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一起嗜水气单胞菌污染饮用水源引起腹泻暴发的调查

    目的 调查一起农村腹泻病暴发的成因,探讨减少农村饮用水污染事故的对策.方法 对腹泻病人按感染性腹泻诊断标准进行调查登记,并现场调查与发病相关的因素.结果 本起腹泻暴发调查显示农村的生活饮用水源井受到污染源污染,微生物指标细菌总数、总大肠群、粪大肠菌群均超过标,并检出致病性嗜水气单胞菌.结论 此为一起因水源污染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的暴发事件.

    作者:杨来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07年某市29所综合性医院处理后污水检测结果

    目的 了解柳州市医院污水无害化处理情况.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466-2005),于2007年对柳州市7所三级综合性医院、12所二级综合性医院及10所其它级别医院处理后污水不定期开展粪大肠菌群、肠道致病菌等微生物指标和pH、悬浮物、色度、总余氯、化学耗氧量、挥发酚、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氨氮等理化指标监测工作.结果 2007年29所综合性医院处理后污水微生物指标粪大肠菌群合格率93.3%、肠道致病菌合格率98.3%;理化指标pH合格率93.3%、悬浮物合格率54.2%、色度合格率98.3%、总余氯合格率40.8%、化学耗氧量合格率46.7%、挥发酚合格率100%、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合格率100%、氨氮合格率79.2%.结论 该市部分医院污水无害化处理工作应加强监督监测,避免污水消毒工作对环境产生二次污染.

    作者:韦启后;陈柳军;罗正华;邹碧;李德洁;卢小玲;贺雪春;覃芸;覃华青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枫蓼肠胃康颗粒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研究

    目的 研究大鼠灌胃枫蓼肠胃康颗粒后芦丁等黄酮类成分在血浆、肝、肾、小肠及小肠内容物中的分布.方法 大鼠灌胃枫蓼肠胃康颗粒溶液(0.9g·100g-1)按时间取血、肝、肾、小肠等组织及小肠内容物,血浆及组织酶水解样品及小肠内容物样品用二极管阵列检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DAD)测定.结果 式大鼠血浆中被检测到至少3个代谢产物,其中之一是槲皮素,未知物没有鉴定.小肠组织有芦丁等多种黄酮类化合物,肝中发现未知化合物而肾中则未发现.结论 枫蓼肠胃康颗粒可能起靶向治疗作用.

    作者:陈峰;符乃光;刘明生;任守忠;张俊清;郭佳亮;高靖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07年粤桂琼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7年粤桂琼疟疾联防区广西8市县疟疾发病情况及流行特征,为评价防治措施,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年广西8市县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7年8市县疟疾发病率为0.01/万,比上一年的发病率下降了66.67%.发热病人血检未发现本地传播的疟疾病例和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 控制疟疾的措施有效,防治效果显著.

    作者:林康明;李锦辉;黄亚铭;郭传坤;覃业新;林珍;韦海艳;杜进发;毛玮;蒋智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广西南部某市周边农场奶牛隐孢子虫感染调查

    目的 调查广西南部某市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情况,为防治该病提供依据.方法 粪样经水醚沉淀法和蔗糖离心浮聚法处理,涂片后用改良Ziehl-Neelsen抗酸染色法染色镜检,计算感染率和感染度.结果 在7个奶牛场中检查了429头奶牛,隐孢子虫平均感染率为8.16%,1~4月龄犊牛和1岁龄以上奶牛感染率分别为7.69%(5/65)和8.24%(30/364). 结论广西奶牛隐孢子虫感染比较常见,居民可因摄入受病牛粪便污染的食品或水而受感染.控制该病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十分重要.

    作者:江河;张鸿满;罗丹;王俊宁;谭裕光;阮廷清;黄福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肾性贫血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腹膜透析患者铁缺乏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长期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患者(透析龄>3个月),肾性贫血程度血红蛋白(HB<90g/L)或红细胞压积(HCT)<30%,随机分为静脉组与口服组,分别采用静脉注射蔗糖铁及口服富马酸亚铁进行补铁治疗,总疗程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后8周时血清铁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电解质变化,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结果 静脉注射蔗糖铁可以显著提高铁缺乏CAPD患者的Hb、HCt、TSAT、SE效果优于口服富马酸亚铁组,并且无明显副作用. 结论静脉注射蔗糖铁治疗CAPD患者铁缺乏,改善肾性贫血安全有效.

    作者:云曼丽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纤维素染色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不同染色方法对纤维素的染色效果.方法 选取我科2007年1~12月份诊断有纤维素性渗出的病例69例及血管栓塞病例10例,组织经固定、脱水、石蜡包埋、切片,分别采用改良Lendrum的MSB法、Mallory's磷钨酸苏木素~(PTAH)和改良PTAH法3种染色方法进行对比染色.结果 3种染色方法对纤维素均有表达,改良PTAH法显示新鲜纤维素呈细丝网状,部分陈旧性纤维素呈团块状,定位清晰,对比明显;改良Lendrum的MSB法染色组织镜下色彩斑斓,步骤繁多;PTAH染液等待成熟和染色时间都太长.结论 改良PTAH法显示纤维素效果明显优于其它两种染色,且染色时间短,操作简便.易掌握,结果可靠,值得推广.

    作者:林云恩;顾莹莹;刘慕嫦;何萍;杨通;冼慧仪;何新明;莫明聪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目的 探讨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 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和采用HE染色的病理切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例肝脏FNH病例中,少数患者可有上腹痛、闷胀不适,其他患者均无不适.20例中19例为经典型FNH,1例为非经典型FNH.经典型FNH具有4种特征性形态学改变:结节中央有星状的纤维瘢痕、异常结节状结构、畸形血管和小胆管增生.结论FNH的典型形态特征是病灶中央出现星状的纤维瘢痕,可以此与肝癌和肝腺瘤等相鉴别,其发病可能与局部血供异常有关.

    作者:范苗静;王林;曾韵洁;李海刚;沈溪明;林敏玲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五年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广西右江区全球基金疟疾监测项目实施5年的防控措施,评价监测效果.方法 收集2003~2007年百色市右江区疟疾疫情报告、发热病人血栓资料、IFAT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07年右江区血检当地发热病人70 116人次.仅检出2例阳性病人,阳性率为0.0003%;血检流动人口13 095人次,检出27例间El疟病例.阳性率为0.21%.结论 右江区疟疾发病率继续控制在1/万以下,当地感染病例少,疟疾发病以输入性病例为主.现行疟疾监测与防治措施有效可行,今后应进一步加强疟疾监测,继续巩固疟疾防治成果.

    作者:郭传坤;许广保;李锦辉;覃业新;林珍;杜进发;尹进禄;江超穗;林永健;蒙礼坚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48例咽结膜热临床分析

    目的 了解咽结膜热的临床特征并探讨联合用药治疗咽结膜热的疗效.方法 48例患者初诊和复查时均用裂隙灯检查患眼角膜,未合并角膜炎或角膜上皮下浸润者,采用全身静滴病毒唑,肌注聚肌胞,局部无环鸟苷滴眼液和氧氟沙星滴眼液(加配适量地塞米松和肾上腺素)点眼.结果 采用全身+局部联合用药治疗咽结膜热.总有效率为97.9%.结论 发热、咽炎和单眼或双眼的急性滤泡性结膜炎三联症是咽结膜热的临床特征.加强公共场所、游泳池的卫生监管,能够防止其爆发流行.

    作者:蒙跃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深圳市石岩区域2003~2007年孕产妇梅毒流行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孕产妇梅毒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石岩人民医院产前保健及分娩的孕产妇梅毒监测资料、阳性登记随访表等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对25 912名孕产妇进行免费血清检测,共发现梅毒阳性孕产妇94例,阳性率为362.75/10万.在梅毒阳性孕产妇中,年龄小的为18岁,大的43岁.各年龄组孕产妇梅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梅毒阳性率高的是35岁以上组,梅毒阳性率低的为20岁以下年龄组;各职业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工人孕产妇梅毒阳性率高,干部职员发病率低;各文化程度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小学及以下梅毒阳性率高,大专及以上低;不同户籍类别的梅毒孕产妇梅毒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高为暂住,其次是流动和常住. 结论深圳市石岩街道孕产妇梅毒略低于深圳市平均阳性率,应加强宣教,大力开展妊娠梅毒的普查和综合性干预工作.

    作者:廖辉陵;张永雄;陈倩盈;王进娣;陈丽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山东曹县HIV感染者中配偶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分析曹县感染者中配偶感染状况,在配偶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为制定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曹县HIV感染者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2例感染者中.已婚者中41名感染者的配偶做了检测.感染16例,配偶感染率为39%.阳性外来妇女通过性途径传给配偶的几率为50%.结论 曹县在2003年9月前安全套使用率低,配偶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主要途径是经性途径传播,曹县配偶间艾滋病感染率非常高,成为曹县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100%安全套的推广活动,对预防艾滋病夫妻间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王春云;张瑞秋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中药超声雾化联合达克宁治疗VVC 136例临床观察

    目的 探索治疗念珠菌性外阴阴道病的理想方法.方法 中药超声雾化加达克宁栓阴道上药与单纯达克宁栓阴道上药治疗并比较.结果 治疗组68例,显效62例,显效率91.2%.对照组68例,显效38例,显效率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超声雾化是治疗女性外阴阴道病取得满意效果,值得推广.

    作者:张远梅;李瑞林;孙月娥;陈砚香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俞三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1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西药联合中药愈三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30例.对照组7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愈三消方(组成:桑叶,菊花,生地,玄参,麦冬,沙参,苦参,知母,葛根,花粉,黄芪,丹参,桃仁,茯苓,薏苡仁).结果 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92%.对照组为6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降糖西药联合中药愈三消方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

    作者:颜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口腔念珠菌感染134例临床分析

    目的 总结口腔念珠菌病的诊治体会.方法 采用涂片法或Sabouraud培养基培养法结合,临床表现对134例患者进行口腔念珠病的诊断、鉴别,采用制霉菌素或氟康唑等药物进行综合治疗,观察其疗效.同时进行真菌学涂片镜检,了解所用药物时白色念珠菌的清除情况.结果 治愈率为54.48%(73/134),好转率41.79%(561134),无效3.73%(5/134));白色念珠菌清除率为80.59%.结论 白色念珠菌为条件致病,在全身或局部因素诱导下容易发病,氟康唑等药物能有效治疗口腔白色念珠菌病.

    作者:邱勋定;廖天安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淡色库蚊DDVP抗性选育及交互抗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淡色库蚊DDVP抗性选育后抗性发展状况以及对3种化学杀虫剂的交互抗性,为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WHO标准生物测试法计算LC50,回归方程和抗性指数.结果 经过43代的选育,抗DDVP品系的抗性达12.17倍,在21代时,对DDVP、残杀威、氯氰菊酯、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分别是6.55、4.16、43.27、0.70倍;到第30代时,分别是8.17、4.74、52.48、0.75倍;到39代时,对DDVP的抗性为10.37倍,对残杀威、氯氰菊酯的抗性分别为6.96倍、160.43倍.结论 长期使用一种杀虫剂易产生抗性,亦对其他杀虫剂产生交互抗性,用药时应注意种类的选择.

    作者:陈延平;程鹏;王海防;刘丽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儿童臀肌挛缩症的患病率调查

    目的 分析儿童臀肌挛缩症在本地区的流行分布特点、发病原因、普及诊断知识,做到早发现、早手术治疗.方法 采用整体抽样二级梯度筛选方法,对琼海地区本病高发区域农村的4~18岁的500名儿童和青少年进行普查,并对已在我科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患者的出生时间大约在70年代或以后.并集中在同一乡村的居多,男性发病率比女性高,臀部注射次数多者所占比例大.结论 儿童臀肌挛缩症与反复多次接受苯甲醇溶媒青霉素臀部注射有关,并膝下蹲试验与行走步态试验简单有效易行,是筛选的可靠指标,掌握发病特点,及早发现本病并提供手术治疗.

    作者:许时良;陈德洪;陆志夫;李顺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2004~2007年广州市海珠区食物中毒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广州市海殊区2004~2007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为制定食物中毒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海珠区2004~2007年食物中毒资料,对海珠区食物中毒的流行趋势、中毒特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07年海珠区共发生食物中毒49起,中毒人数582人,发生时间以第二、三季度为主,占81.63%,致病原因以细菌性食物中毒为主,占77.55%,发生地点以饮食服务单位为主,占42.86%.结论 提高食物中毒事故的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及加大对饮食服务单位的监督监测力度,加强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是控制食物中毒发生的基本措施.

    作者:苏峰;栾玉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 氯喹治疗三日疟1例

    随着我国疟疾防治工作的不断深入,疟疾发病和流行程度越来越低,三日疟病例在全国已经非常罕见[1],2007年10月云南中缅边境地区的缅甸勐冒县发现了1例三日疟病例,用氯喹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慧;李春富;聂仁华;孙院红;李贵深;沈旭 刊期: 2008年第12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