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碧珍;刘琳
目的研究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的免疫组化及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117、CD34、Vimentin、S-100、actin(平)蛋白在肿瘤中的表达. 结果 73例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中潜在、低度、中度及高度危险病例数分别为6例、34例、21例及12例;诊断胃肠道间质瘤60例,平滑肌源性肿瘤8例,神经源性肿瘤3例.侵袭行为危险程度与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的发生部位相关(P<0.05). 结论对胃肠道梭形细胞肿瘤进行分类诊断时,好联合使用多项免疫组化指标.
作者:谈顺;吴文川;罗志飞;黄幼生;丁莉利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螨虫普遍存在于人类居住和工作环境中,是一种强烈的致敏原,可引起人体变态反应性疾病和皮炎.当某些仓贮螨类侵入人或动物器官并寄生,会引起肺螨病、肠螨病、尿路螨等多种疾病.为了解人们生活环境和不同行业工作环境中的螨类孳生和季节消长情况,为防治螨类所引起的疾病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我们对此进行了调查.
作者:韩玉信;赵玉强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麦滋林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 方法将47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麦滋林-S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4周,对照组用甲硝唑和地塞米松保留灌肠4周,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 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 92.6%和5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结论麦滋林-S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曾仕平;蔡笃雄;庄桂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恙虫病引起误诊的各种原因,以提高对恙虫病的早期诊断率. 方法对12例误诊病例的诊治经过作回顾性分析,从中找出误诊的原因. 结果发现引起误诊的主要原因是体格检查不全面、遗漏重要体征和对恙虫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认识不足,以致对病情分析不全面造成误诊. 结论认真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不放过细微的体征,充分认识恙虫病临床表现的复杂性,对可疑病例尽早做相关辅助检查,可提高对恙虫病的早期诊断率.
作者:林漫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艾滋病(AIDS)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传染病,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AIDS患者以来,目前,AIDS在我国已经进入快速增长期.
作者:石美云;杨立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胰激肽原酶肠溶片联合坎地沙坦酯治疗2型糖尿病(T2DM)早期肾病的疗效. 方法 85例T2DM早期肾病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在常规降糖药物治疗同时,A组口服坎地沙坦酯4mg/d, B组在用坎地沙坦酯的基础上加服胰激肽原酶肠溶片240u,每日3次.12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UAER)和尿B2微球蛋白的变化. 结果两组治疗后,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降低(P<0.01),A、B两组尿微量白蛋白(UAER)显著减少(P<0.05),B组尿B2微球蛋白明显减少(P<0.05).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组治疗后可显著减少尿微量白蛋白的排出量(P<0.01),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胰激肽原酶肠溶片和坎地沙坦酯联合治疗更有效降低糖尿病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 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对T2DM早期肾病有良好的疗效.
作者:姚勇利;白秀玲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杀虫剂复配对不同抗性品系淡色库蚊的杀灭效果. 方法采用WHO生物测试法,测定了五种杀虫剂两两复配对三种抗性品系蚊虫的增效效果. 结果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三氯杀虫酯三种复配形式对抗残杀威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DDVP+三氯杀虫酯、DDVP+氯氰菊酷、残杀威+三氯杀虫酯、残杀威+氯氰菊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DDVP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氯氰菊酯+残杀威、氯氰菊酯+DDVP、DDVP+三氯杀虫酯、残杀威+三氯杀虫酯四种复配形式对抗氯氰菊酯品系蚊虫增效效果较明显. 结论当淡色库蚊产生抗药性后,应用有机磷类或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与拟除虫菊酯类或有机氯类杀虫剂混用,能取得较好的杀虫效果.
作者:李静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过围手术期处理对甲亢心患者手术治疗的疗效. 方法通过术前系统的抗甲状腺药物、强心、利尿及术前强化治疗,术前使病人甲亢症状被控制,T3、T4正常,心功能改善. 结果本组25例病人顺利通过手术治疗,术后甲亢无复发,心功能比术前明显好转. 结论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提高了甲亢心患者甲亢手术的安全性,提高手术治疗甲亢心的治愈率.
作者:林森;刘霏;李秀南;黄永善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比较心律平、慢心律治疗高危室性早搏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将81例室性早搏患者随机分为心律平治疗组42例及慢心律治疗组39例,比较两组疗效及心电图、心脏泵血功能变化. 结果心律平组有效率为59.5%,慢心律组为56.4%,两者无差异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间P-R间期、QRS间期、HR差异有显著性(P<0.05),Q-Tc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未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及死亡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 结论口服心律平300~600mg/d、慢心律450~600mg/d治疗高危室性早搏均有效、安全,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王岳屏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对某ICU产吲哚黄杆菌暴发流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参考资料. 方法对2004年12月1日~2005年2月16日的10例医院产吲哚黄杆菌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结果在某ICU产吲哚黄杆菌医院感染的罹患率23.2%,发现患者之间痰培养和环境中培养的产吲哚黄杆菌均有相同耐药菌谱,导致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患者有严重基础病,进行各种侵入性、创伤性检查和治疗的仪器(如支纤镜、呼吸机管道等)消毒不彻底和接触(手卫生不到位)传播等.均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环丙沙星、美罗培南多种抗生素耐药,对复方新诺明敏感. 结论警惕区域性暴发的同源性交叉感染;支纤镜、呼吸机管道的消毒和医护人员的手卫生不容忽视.
作者:叶丹;李莲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支原体、衣原体感染与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愈后的关系. 方法应用培养法和免疫层析法,对156例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后愈合不良的妇女和 130例宫颈炎物理治疗后愈合正常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检测. 结果愈合不良组156例宫颈分泌物中检测出解脲支原体64例,阳性率为41.0% ;沙眼衣原体51例 ,阳性率为32.7 % ;同时检测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10例,阳性率为6.4 % .愈合正常组130例宫颈分泌物中检测出解脲支原体23例,阳性率为17.7 %,沙眼衣原体3例 ,阳性率为2.3 %;同时检测出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0例.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5) . 结论慢性宫颈炎物理治疗的愈合与宫颈支原体、衣原体感染有关, 物理治疗前应重视对病原体的检查,以提高治愈率.
作者:赵静;郭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评价131碘(131I)治疗25岁以下青少年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甲亢)的效果. 方法对213例25岁以下青少年甲亢患者进行131I治疗,随访时间2~8年(平均4.8年),分别记录治疗后患者的疗效、突眼情况、生育能力、子女健康等情况,并作出综合评判. 结果 213例患者中临床治愈126例(59.1%),好转33例(15.5%),未愈8例(3.7%),亚临床甲低21例(9.8%),临床甲低25例(11.7%).98例131I治疗前未育的患者中有66例治疗后有生育,共生育婴儿81个,均健康. 结论 131I治疗青少年甲亢安全、有效,不影响生育能力,可作为二线药治疗青少年甲亢.
作者:黄斌豪;甄作武;陈彩莲;伍日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民族对疟疾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为做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结合人类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用问卷表进行入户调查. 结果约25%的人认为发烧不是疟疾的症状之一,仅1/3的人认为疟疾和蚊子有关,且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影响,认为到热带地方打工、国外(如缅甸)、田棚或森林过夜的成年男性更容易感染疟疾;对疟疾是否需预防及如何预防的认识不全面,约50%人不能说出具体的预防方法. 结论云南各民族居民疟疾认知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达到疟疾相关信息在人群中的正确传播.
作者:夏敏;张再兴;吴超;许建卫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临床特点. 方法对汕头大学医学院附属二医院于2000~2005年诊断明确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24例进行分析. 结果正规应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者结核病灶吸收好转,痰抗酸杆菌阳性者转阴,空洞缩小或闭合3/4以上. 结论利用胰岛素正规治疗,减少其他降糖药物的使用,合理膳食,早期、联合、足量、规律使用抗结核药物,可提高两病的疗效,保护肝肾功能,避免药物性肝肾损害.
作者:刘开怀;朱远丰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湖南永州市城区食用淡水鱼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情况,为制订肝吸虫病的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选取市区常见的6种食用淡水鱼,采用直接压片法检测各鱼种的囊蚴感染率和人工消化法检查各鱼种的囊蚴感染度,并将收集的囊蚴感染家兔进一步加以证实. 结果共采集标本275份,其中鲫鱼82条,鳊鱼45条,鲤鱼38条,鲢鱼42条,草鱼32条,鳙鱼36条.6种主要食用淡水鱼均检出华枝睾吸虫囊蚴,其中鲫鱼检出率和感染度均居首位,分别为14.63%(11/82)和平均感染度为45.3个/g. 结论永州市城区食用淡水鱼存在华枝睾吸虫囊蚴感染,对华枝睾吸虫防治应予关注.
作者:王平和;唐胜利;李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爆发流行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征及其同源性,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4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自外科重症监护病房(SICU)的感染患者,采用E-TEST检测药物的MIC值,肠杆菌科基因组内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进行克隆株的DNA分型. 结果 4株菌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复合制剂的MIC值较低外,对头孢菌素类、氨基糖甙类和氟喹喏酮类等抗菌素均显示出了较高水平的多重耐药性;DNA分型证实为同一克隆株. 结论本组鲍曼不动杆菌为多重耐药株,同一克隆株在不同感染个体间的相互传播导致了本次医院内感染的流行.
作者:陈求刚;罗兰;廖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调查疑似误食猫豆引起的食物中毒原因. 方法应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症状分析及实验室检查. 结果猫豆毒苷定性检测呈阳性,证实为一起因进食猫豆引起的急性食物中毒. 结论进食猫豆前须经过去毒处理.
作者:吴献国;刘思强;黄念先;郭息平;王坤付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乙肝患者HBV-M和HBV-DNA与肝功能之间的相关性,为诊治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患者HBV-M,分子斑点杂交试验检测HBV-DNA,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肝功能指标,后作统计分析. 结果 HBV-DNA阳性率与HBsAg、HBeAg、抗-HBc同时阳性者(135模式)的阳性率相似,且两者有很高的相关性.随年龄增大,135模式与HBV-DNA阳性率又逐渐降低;135模式及HBV-DNA阳性患者ALT的升高程度及百分率远远高于HBV-M的其他模式及HBV-DNA阴性患者.HBeAg和HBV-DNA阳性不仅是病毒复制的指标,同样具有判断肝细胞损伤的临床意义. 结论乙肝患者血清中HBV-DNA水平是评定HBV于其中复制状态的一个重要指标,HBeAg与HBV-DNA的存在有高度相关性,HBeAg与HBV-DNA阳性患者的ALT升高程度及百分率远远高于阴性患者.
作者:肖建宁;黄纯英;麦全深;赖清俊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亚湾区个体诊所的消毒情况,为制定诊所消毒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集辖区内12间诊所使用中消毒剂、物体表面样本并送实验室检测. 结果使用中消毒剂合格率较高,达到95.45%,而物体表面污染状况比较严重,且布局不够合理,个别诊所没有使用高压消毒装置. 结论加强对该地区个体诊所的消毒管理工作是非常必要的.
作者:管辉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康复治疗介入时间与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ADL)恢复效果间的关系.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各30例进行临床对照研究,3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分别于发病5d后(A组)、14d(B组)、30d(C组)介入康复治疗, 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满3个月分别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量表测试运动功能和Barthel指数量表测试ADL. 结果入选患者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均明显改善,A组和B组取得了相近疗效(P>0.05);二者与C组比较,效果明显优于C组(P<0 .01). 结论脑出血患者康复治疗应在发病14d内介入, 能明显改善肢体运动功能,并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陈蓉;胡治平;林铁琴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