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曾仕平;蔡笃雄

关键词:重症急性胰腺炎, 肺损伤, 发病机制
摘要: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肝脏枯否细胞、神经肽受体等多种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 方法 4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分两组,对照组21例常规使用葡萄糖、维生素、肝太乐、联苯双酯、白蛋白等.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促肝细胞生长素、茵桅黄联合治疗,观察两组黄疸消退、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下降情况. 结果对照组黄疸明显消退,ALT、AST有所下降,但两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ALT、AST明显下降(P《0.05). 结论促肝细胞生长素联合茵桅黄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显著.

    作者:王旭举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综合性医院患者常见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心理障碍(Psychologicdisorder),一般指非精神病性心理障碍.疾病所致心理反应国外资料估计21%~26%的内科门诊病人患有精神障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伴发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5%;国内资料显示综合医院住院病人中精神疾病发生率为20~70%.

    作者:蒋湘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超声表现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肝脏的超声表现. 方法对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的腹部二维超声及血脂检查.观察肝脏边缘表现、肝脏大小、肝内回声改变、肝内管道结构的显示与否,作出脂肪肝的诊断. 结果在154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超声诊断脂肪肝的发生率为71.4%. 结论糖尿病患者中,Ⅱ型糖尿病是引起脂肪肝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结合B超及实验室检查,可早期发现脂肪肝,使脂代谢紊乱得到及时纠正.

    作者:胡艳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深圳市2 364例孕妇TORCH特异性IgM的检测

    目的了解深圳市孕妇TORCH( TOX、CMV、HSVⅠ、HSVⅡ及RUV) 感染情况,为妇女卫生保健措施制订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ELISA法,对2003 年1月~2005年11月进行产前检查的2 364例孕妇进行TORCH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测分析. 结果 TOX、CMV、HSVⅠ、HSVⅡ及RUV 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8. 76%、2.03%、2. 28%、2. 37%及2. 62%;TORCH感染率春季显著高于夏、秋、冬三季(P《0.01). 结论妊娠妇女由于内分泌的改变和免疫力下降,易于发生某些病原体(如TORCH)的原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应做好孕期预防保健工作,以提高优生优育质量.

    作者:肖桂初;黄维加;蒋英;肖晓友;黄与双;朱新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甲状腺良性及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

    目的分析甲状腺占位病变的CT表现,探讨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的CT鉴别诊断要点. 方法 42例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病变均经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和手术病理证实,其中甲状腺腺瘤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6例,甲状腺癌18 例. 结果甲状腺腺瘤平扫为边界清晰的低密度结节,增强扫描18例中13例显示瘤内强化结节及周边强化环,周围脂肪间隙清晰;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病灶局限,表现为单发或多发低密度影,边缘光滑,伴有囊变.甲状腺癌平扫密度不均匀,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强化不均,并向邻近组织侵犯,56%有颈部淋巴结肿大.1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中8例出现囊性变伴有囊壁明显强化的乳头状结节,甲状腺癌出现细颗粒状钙化(39%)明显高于良性病变(8%). 结论 CT对甲状腺占位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应从病变边缘、密度、有无颈淋巴结肿大、周围组织是否受侵及瘤内钙化等5个方面综合分析.

    作者:王振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上海市南汇区淋巴丝虫病防治效果分析

    目的了解和评价上海市南汇区淋巴丝虫病防治效果,为今后的丝虫病监测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病原学、免疫学方法对本地居民、儿童、流动人口、历史慢丝病患者、原微丝蚴血症阳性者等对象进行监测,并同时进行蚊媒监测. 结果在丝虫病全面普查普治阶段,微丝蚴率高达1.48%;在重点查治阶段,微丝蚴率高达0.95%;在丝虫病基本消灭阶段,微丝蚴率为0,于1981年宣布基本消灭后,微丝蚴率高为0.02%,1996年通过消除丝虫病的市级审评;巩固监测阶段,微丝蚴率为0,且各类对象免疫学检测阳性率均很低,蚊媒监测均未发现幼丝虫. 结论南汇区已达到消除淋巴丝虫病的标准,传播已经阻断,结果显示丝虫病消除成果巩固.

    作者:宋海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子痫前期患者钠钾ATP酶活性及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NKA)活性及脂质过氧化反应的变化及他们在疾病中的作用. 方法检测45例子痫前期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NKA)活性及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水平. 结果与正常妊娠孕妇相比,子痫前期患者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明显降低, 血清MDA水平明显升高.在子痫前期患者中,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组较非胎儿宫内生长受限组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明显降低.子痫前期患者组红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与血清MDA呈负相关. 结论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下降参与了妊高征的发生发展,且可能影响胎儿的营养供应.细胞膜钠钾ATP酶活性下降与脂质过氧化代谢有密切关系.

    作者:杨尚武;苟文丽;文梦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两种国产狂犬病疫苗免疫后血清学效果评价

    目的观察被犬、猫、鼠等动物咬、抓伤者接种不同种类狂犬病疫苗免疫后的效果. 方法将被犬、猫、鼠等动物咬、抓伤者随机分为接种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A1)组和接种国产人用液体狂犬病纯化疫苗(A2)组.均按五针法(0、3、7、14、28d)程序进行,五针疫苗接种后7~10d采血检测抗狂犬病毒抗体.对检测抗体阴性者,再增加二针于0、7d各接种一针,即七针接种后再检测抗体. 结果第一次检测狂犬病毒抗体结果显示,A1、A2组抗体阳性分别为95.25%(703/738),89.0%(438/492),A1组明显高于A2组(P《0.01).第一次检测抗体阴性者再接种二针后狂犬病毒抗体均达到阳性. 结论两种狂犬病疫苗的免疫效果均良好,冻干人用狂犬病纯化疫苗优于人用液体狂犬病纯化疫苗.

    作者:吴传娣;梁光;陈国玲;林芬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一宗伤寒流行疫情的调查

    目的分析一宗伤寒疫情的发生、流行原因和疫情控制效果,为人口密集地区的肠道传染病疫情的控制积累经验.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相关的饮水和饮食卫生进行分析,核实诊断,并进行病例对照研究,探讨流行原因及特点及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 结果共发生28例伤寒确诊病例,波及11间工厂,造成本次流行的主要原因为外出进餐、饮用生水等. 结论饮食卫生管理不到位是造成疫情发生的主要因素.采取隔离治疗现症病人、严格进行消毒和对接触者及重点人群预防服药、加强饮食和饮水卫生监督管理等综合措施能及时有效控制伤寒的流行.

    作者:张起文;林琳;刘渠;张茂棠;董建;叶伟雄;陈嘉慧;王文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感染现状及耐药性,为防治VAP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对新生儿VAP的病原体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44例新生儿VAP的临床资料及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与药敏结果. 结果新生儿VAP的发生率为53.53%;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菌株总数的80.49%;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杆菌是新生儿VAP的主要致病菌,且多为耐药菌. 结论尽量减少机械通气时间、控制原发病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是减少VAP的关键.

    作者:刘文新;郭青云;刘东;古爱香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复杂,中性粒细胞的活化、巨噬细胞活化、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炎症介质与细胞因子、核因子-κB、肝脏枯否细胞、神经肽受体等多种因素在其发病机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现就近年来有关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曾仕平;蔡笃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亚马逊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的体外培养及其抗原性分析

    目的建立亚马逊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体外培养方法,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其抗原特异性. 方法小鼠皮损组织处获得的无鞭毛体(Al)、由前鞭毛体转化来的无鞭毛体(Ap)、J774.G8巨噬细胞来源的无鞭毛体(Aj)置于改良后的Schneider's Drosophila培养基,pH 4.6、33℃条件下培养,取培养物光镜下观察并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分析. 结果三种不同来源无鞭毛体体外培养物光镜检查形态相似,均与纯培养获得的无鞭毛体一样.与无鞭毛体特异性蛋白P-8和P-4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三种不同来源的无鞭毛体均出现阳性,且浓度与部位相似.而前鞭毛体与抗P-8 单克隆抗体(mAb)染色呈弱阳性反应,与抗P-4单克隆抗体呈阴性反应.相反,GP-46/M-2 McAb与前鞭毛体染色呈强阳性反应,与无鞭毛体仅呈弱阳性反应. 结论在33℃条件下,用改良的Schneider's Drosophila培养基进行无鞭毛体体外培养获得成功.用阶段特异性单克隆抗体,进行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法可鉴定亚马逊利什曼原虫的无鞭毛体.

    作者:王华民;Soong Lynn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及前白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慢性肝病患者血清胆碱酯酶(ChE)、前白蛋白(PAB)测定的临床意义. 方法测定75例慢性肝病患者和55例健康人的血清ChE、PAB水平,并按临床分型进行分组比较,对慢性肝炎中度组患者进行治疗前后的对比. 结果除慢性肝炎轻度组外,其余各组慢性肝病患者ChE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各组慢性肝病患者PAB与对照组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意义(P《0.001),慢性肝炎(轻、中、重)各组ChE、PAB的均数差别有高度显著性(P《0.01). 结论血清ChE、PAB可作为慢性肝病病变程度的指标,对慢性肝病的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唐维政;郑春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海马区神经干细胞分化增殖及其对中枢系统疾病的治疗

    1 神经干细胞1.1 存在、来源 1992 年,Reynolds 等[1]从成年鼠脑纹状体中首次分离出能在体外持续增殖且具有向神经元及星形胶质细胞分化潜能的细胞群;表明在成年鼠脑内存在着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群.1998 年,Eriksson 等[2]证实成年人脑同样存在神经干细胞,使人们对神经系统再生的机制和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均有了新的认识.

    作者:詹焱;马涤辉;张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揭阳市2005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揭阳市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状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制订吸毒人群艾滋病干预措施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采用统一的调查表,对2005年新进入戒毒所的吸毒人员进行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同时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采用一次性注射器采集静脉血3~5ml进行HIV抗体检测. 结果共监测853名吸毒者,HIV阳性率为1.17%;55.33%有注射毒品行为,注射毒品的吸毒者中有36.23%承认曾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针头;32.47%吸毒者承认曾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16.97%的吸毒者每次与他人发生性关系时都使用安全套. 结论揭阳市吸毒人群的HIV感染率较低,仍处于低流行期,但高危行为存在,应加强干预,阻止艾滋病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的传播.

    作者:林宏波;林伟波;池建源;李惠莲;许妙姗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西双版纳州景洪市各类发热病人疟原虫检出情况

    目的了解景洪市不同人群疟原虫感染情况,为制定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由景洪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州(市)各医院、农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对各类发热病人进行涂片镜检或送检疟原虫. 结果 2002年1~12月全市血检各类发热病人11 841人,疟原虫阳性947例,平均疟原虫检出率为7.99%,间日疟占72.02%、恶性疟占27.98%.其中各类流动人群的疟原虫平均检出率为10.41%(402/3 682),明显高于当地居民的6.83%(545/7 979)(χ2=44.81,P<0.01). 结论各类流动人群发热病人的疟原虫检出率高,做好流动人口,特别是出、入境边民的管理是控制目前景洪市疟疾旒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李兴亮;刀应华;李天军;李金海;杨昌;雷镭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225例外来人口结核病患者现状分析

    目的通过对外来人口结核病患者的现状分析,了解该人群的结核病流行特征,为制定外来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登记广州市海珠区2002~2003年外来人口新登记肺结核患者病例,填写《广州市海珠区外来人口结核病人经济情况调查表》,用前瞻性方法进行一年的跟踪调查,并采用SPSS10.0软件,对原始资料进行分析统计. 结果调查广州市海珠区外来人口结核病患者225例,发现涂阳病人占41.8%,25~34岁年龄组发病构成比高达47.1%,居住2年以上而发病的患者占84.4%;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病例数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2.6倍;63.6%的病例初次就诊于综合性医院,咳嗽为主要症状占63.1%,有症状者在14d内就诊的仅占42.7%. 结论外来人口结核病的发病多集中在青壮年,文化层次较低及居住2年以上的人群,应加强对综合性医院有呼吸道症状病例的监测.

    作者:钟静;麦洁儿;薛植强;何佩贤;郑得全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目的了解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基因 (IL-1ra)基因型的分布,探讨IL-1ra基因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的关系. 方法应用PCR及电泳检测等技术,对广东地区汉族人群中IL-1ra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骨质疏松症的易感性进行分析. 结果在广东人群中IL-1ra基因多态性与骨质密度紧密相关性,骨质疏松组和健康对照组在IL-1ra等位基因性的分布上有明显差异. 结论本研究人群中IL-1ra 基因型可能作为预测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性指标.

    作者:刘国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14项临床常规化学检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设计

    目的了解临床常规化学检验14个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设计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个数,评价对医学实用性和满足临床质量要求的效果. 方法以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评价限作为规定每项试验的质量要求,确定每项测定方法在稳定操作下的不精密度(CV%)或标准差(S)和不准确度或偏倚(bias),计算临界系统误差(△SEc).并根据平时工作情况评价方法的稳定性. 结果不同项目的质控规则和控制测定个数不尽相同. 结论对定量测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均需甲类似的方法进行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才能符合质量要求.

    作者:何敦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 黄褐斑与甲状腺功能的关系探讨

    黄褐斑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一般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紫外线照射、遗传、药物与化妆品、氧自由基、微生物的影响、情绪以及其他慢性疾病等因素有关[1].

    作者:谢志杰;郑志昂;李毓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