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纪珍
目的:对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采用scl-90对65例银屑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银屑病患者scl-90 量表总分、躯体化、抑郁、焦虑、精神病性分值、人际关系、偏执9个分值均高于常模组.结论:银屑病患者存有广泛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治疗银屑病的同时,应积极进行心理治疗.
作者:冯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因素对疾病的作用已越来越受重视,尤其对神经症的病人心理治疗则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2001-2003年间收治的68例心脏神经症,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收到良好效果,现分析的报道如下.
作者:武伟琦;何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城乡癔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对城市30例、农村52例癔症患者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城乡癔症患者在文化程度和情感暴发、朦胧及附体状态等方面具有显著差异(x2=5.48~x2=24.08,p<0.05~p>0.01).结论:城乡癔症患者临床特征存有差异.
作者:王立娥;郭玉岚;杜宪慧;张霞;郭秋玲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心理卫生状况及心理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将76例处于缓解期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其中的38例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干预组),并与对照组(未干预组)进行比较.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于干预前和干预后4周末进行量表评定.结果: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主要心理问题为抑郁、焦虑、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干预组在干预后4周末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3个因子分与干预前相比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强迫、敌对、偏执3个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p< 0.05),其他各项因子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对照组各因子分干预前后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在SCL-90的焦虑、抑郁、人际关系、强迫、敌对、偏执等6个因子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首次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缓解期的心理卫生状况,促进病人的康复.
作者:吕纪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的影响及相关因素.方法:将接受氯氮平治疗的9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8周末检测血糖和血脂水平,并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经氯氮平治疗8周后血糖血脂水平显著上升,并且其升高水平与年龄成正相关;对不同性别、有无精神分裂症家族史患者的血糖、血脂水平影响无差异.结论:氯氮平引起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代谢紊乱与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影响越重.
作者:刘晓芹;卞美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验证丁二酸洛沙平(胶囊)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副反应.方法:对22例符合CCMD-3分裂症诊断标准的首发病人进行为时8周研究,以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1]、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1]、副反应量表(TESS)[1]等评定其疗效和副反应.结果:基本痊愈8例(36.4%),显进11例(50%),进步2例(9%),无效1例(4.55%)总有效率95.5%;副反应比较轻微.结论:丁二酸洛沙平治疗分裂症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曾富华;何军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流行性出血热时常伴发精神障碍,病情复杂、多变.因此,加强对该类病人的护理,对病人的早日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于2003年成功护理了3例流行性出血热所致精神障碍的病人,体会如下:
作者:刘月英;刘欣荣;司桂梅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住院精神病人的死亡原因.方法:分析住院死亡病人的性别、年龄、住院时间、诊断、用药等资料.结果:49例死亡病例中,26例死于躯体疾病,占全部死亡病例的52.9%,17例死于猝死,占34.8%,3例死于自杀,3例死于药物副反应所致摔伤及窒息.对于全部死亡病例,单一用药及合并用药无显著性差异,躯体疾病死亡组住院时间明显长于猝死组,男病人死亡率明显高于女病人.结论:躯体疾病是住院精神病人的主要的死亡原因.
作者:杨喜生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通过对部分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30周的管乐器训练以了解管乐器训练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的作用.方法:对部分病人进行管乐器训练30周,在训练前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内外向性格测验问卷>分别对病人进行测试,并对测试所得数据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患者的心理状况得到改善.<焦虑自评量表>所测得数据前后相比显示有效率65.7%(t值3.038,P<0.01);<内外向性格测验问卷>所得的数据前后相比显示总有效率为57.14%,(t值2.6122,P<0.05).结论:管乐器训练对改善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况是有效的.
作者:唐微韵;陈予君;杨春蕾;陆秀英;沈玉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在司法精神医学鉴定中,性被害的鉴定经常遇到,现将我们所鉴定的78例性被害的司法精神医学鉴定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邢淑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慢性酒精中毒可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严重损害,使中枢神经发生病理性改变[1].对我院住院治疗的68例慢性酒精中毒的患者进行常规脑电图检查,对异常 EEG进行动态观察,发现其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预后有一定的关系,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袁凤娟;高明政;李作珍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索慢性精神病人医院内康复治疗模式.方法:遵循康复医学总体槪念和原则,在医院内开展积极、有效地院内康复治疗.结果:通过各种康复治疗,缓解了病人的精神症状及预防和延缓了精神衰退,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结论:康复治疗是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辅相成,是恢复病人正常生活、工作及社交功能所必需的,是治疗精神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作者:田玉莲;蔡徳祥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调查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智能状况.方法:运用CRT测定患者的智能状况并与CRT-AC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精神分裂症患者智力明显低于常人,且与常人比较,智力减退提前约20年.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智能及认知功能障碍,是疾病症状的体现,有其自身生物学基础,并不完全是精神衰退的结果.
作者:龚劭工;李文华;陈文清;章秋明;刘红;姚戴阳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评价氟西汀与阿米替林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用氟西汀与阿米替林进行对照性研究42例抑郁症患者.结果:两药均有明显抗抑郁、抗焦虑效果.结论:两药对抑郁症有明显效果,氟西汀副作用明显低于阿米替林.
作者:林劲松;邱大宏;张作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便秘主要是指粪便干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它是精神病患者常发生的症状,容易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影响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效果.针对精神病人的便秘症状,我们采取及时、合理的护理援助措施,收到较好的护理效果.现将128位住院精神病患者便秘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援助措施介绍如下.
作者:曹志芳;章连明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电针合用抗抑郁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3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电针合并抗抑郁剂和单独使用抗抑郁剂进行对照研究6周,用HAMD评定疗效,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电针合并抗抑郁剂组有效率84.39%,抗抑郁剂组有效率为22.5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电针合并抗抑郁剂治疗难治性抑郁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且不增加副反应.
作者:陈国歧;温乃义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心理防御机制.方法: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抑郁、焦虑自评量表及心理防御方式问卷,对35例银屑病患者进行测试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结果:病例组在总分、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惧、其它因子分及焦虑抑郁量表总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0.01).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银屑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防御方式存在缺陷.
作者:庞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万拉法新是第一个5-HT和NE再摄取抑制的抗抑郁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近十年万拉法新的治疗进展和不良反应.
作者:魏海燕;曹威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由于长期住院的精神病人,很少得到或完全得不到社会的同情和理解、家庭的温暖、亲人的关心体贴,更难得到性生活上的需要和满足,造成病人持久性的精神压抑、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导致病人情绪不稳定、病情反复的情况经常发生,下面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熊英红 刊期: 2005年第06期
目的:探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在533例住院分裂症患者(男性328例、女性205例)中有113例符合难治性标准的患者入研究组.对照组则按照与研究组1:1的比例,分别在不同性别的非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选取.对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13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男性有76例、女性有37例,总的难治性比率为21.20%.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受教育年限、首发年龄、治疗前病程、病程、住院次数、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方面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家庭经济水平方面差异无显著意义.两组患者在起病方式、病程特点、症状特点及诊断分型4个因素方面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而在性格、家族史上的差异则无显著性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诊断分型、症状特点、住院次数、病程特点6个因素对分裂症患者疗效影响有显著意义.结论:分裂症患者难治的原因既有生物学因素,也有社会心理因素,在治疗分裂症患者时应注意多因素的影响.
作者:杨海晨;杨孔军;刘铁榜;高欢;陆亚文 刊期: 2005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