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克萌;唐晓燕
目的分析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996~2003年12例新生儿期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男10例,女2例,就诊时出生7~75d,平均45d,术前均经泛影葡胺口服及灌肠造影确诊后行Ladd术,附加阑尾切除术.结果本组1例术后并发粘连性肠梗阻二次手术行粘连松解术,其余11例无并发症,全部治愈出院.结论本病的发病机制是由于并发急性肠扭转所致高位十二指肠的梗阻.主要临床特点是反复间断性胆汁性呕吐,口服和灌肠的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的可靠依据.Ladd式手术是本病手术治疗的佳选择,且效果满意.
作者:黄伟炜;伍海鹰;李权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静滴加酒精拌韭菜外搽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治疗情况.方法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29例新生儿硬肿症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0.5~1ml/kg静脉滴注,轻、中度1次/d,重度2次/d,75%酒精拌韭菜揉软后外搽硬肿症部位皮肤.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平均硬肿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复方丹参注射液和酒精拌韭菜外搽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满意.
作者:陈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深圳市中老年人肥胖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随机抽样调查35岁以上居民4 442名.结果男性肥胖糖耐量异常(IGT)、糖尿病(DM)患病率分别为7.72%、14.29%、5.73%,女性分别为9.67%、18.61%、7.73%,高于男性.BMI、WHR与IGT、DM患病率显著相关.结论肥胖是糖尿病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彭绩;周华;程锦泉;张英姬;张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67例慢性咳嗽患者的病因.方法按照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详细询问持续咳嗽4周以上的患者的现病史及既往史,仔细作体格检查和胸部和鼻窦X线检查.结果 67例慢性咳嗽患者中,鼻后滴漏综合征31例(46.27%),变异性哮喘13例(19.40%),胃食道反流综合征5例(7.46%),鼻后滴漏综合征+变异性哮喘6例(8.96%),慢性支气管炎5例(7.46%),支气管扩张4例(5.97%),鼻窦骨瘤、囊肿各1例(2.99%),原因不明1例(1.49%).结论慢性咳嗽由多种病因引起,通过解剖学诊断程序基本可以明确诊断,治疗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作者:艾河辉;贾杰;陶春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海口市口腔医院机构消毒灭菌情况,加强口腔医疗机构的消毒质量.方法随机抽取海口市7间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和79间个体牙科的有关样品,按照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检测.结果综合医院的口腔科合格率100.00%,口腔专科医院合格率87.50%,个体牙科诊所合格率77.34%.结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今后应加大对个体牙科诊所的监督执法力度,加强个体牙科诊所的消毒质量管理.
作者:林春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pWP8A)与人α1干扰素(hIFNα1)基因重组体.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获得hIFNα1基因;以T-A克隆方法将PCR扩增hIFNα1基因亚克隆到PCR2.1质粒中,产生PCR2.1-hIFNα1;用EcoRI酶切PCR2.1-hIFNα1后回收hIFNα1基因片断,将此片断连接到pWP8A的EcoRI位点上,构建重组体pWP8A-hIFNα1;pWP8A-hIFNα1转化JM109大肠杆菌扩增,hIFNα1基因经测序鉴定符合Genebank中hIFNα1序列,并用BamHI酶和XbalI酶双酶切鉴定hIFNα1基因插入方向.结果经PCR扩增获得567bp hIFNα1基因;构建重组体pWP8AhIFNα1,经测序证实pWP8A-hIFNα1中的hIFNα1与Genebank中hIFNα1序列相同,用BamH I酶和XbalI酶双酶切鉴定hIFNα1基因插入方向正确的重组体pWP8A-hIFNα1.结论成功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pWP8A)与人α1干扰素(hIFNα1)基因的重组体.
作者:林锋;贾杰;陈智;邱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地杨桃(Sebastiania chamaelea)挥发油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地杨桃中挥发油,利用GC-MS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通过计算机检索,对照质谱库图谱鉴定挥发油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相对含量.结果共分离并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3,7-二甲基-6辛酮、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和n-棕榈酸,分别占挥发油总量的30.86%、19.95%和12.12%,三者占其总量的62.93%.结论提取的地杨桃挥发油具有药用性,为进一步药用研究提供帮助.
作者:郭玲;梁振益;林连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尉氏县重要人体寄生虫流行现状,评价防治效果.方法 2002年从1991年调查的5个村中随机抽取3个村作为调查点,用相同方法进行采样检验.结果共抽样调查1 513人,感染208例,感染率为13.75%,比1991年下降77.19%.结论尉氏县2002年重要人体寄生虫感染率大幅度下降,群众的卫生条件及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寄生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作者:范二军;杨宇;贾韶蔚;袁东礼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Nielsen等对丹麦从1940~1953年的医院记录资料进行了回顾性观察研究,以评价旧的脊灰模型的推论.作者将脊灰确定为包括诊断为非麻痹型脊灰,麻痹型脊灰,疑似脊灰或初诊淋巴性脑膜炎的病人,严重性的分级从非麻痹型脊灰逐级提升到麻痹型脊炎,呼吸麻痹和死亡.
作者:林明和;张立新;吴开琛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交通事故所致肝损伤后,进行手术的时间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76例交通事故所致肝脏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合并伤的表现特点,比较不同手术时间的预后情况.结果交通事故致肝脏损伤在6h内进行手术预后较好.结论早期诊断和及时实施合理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抢救生存率的关键.
作者:黄进;毛志森;梁文贤;许思亮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及运输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与食品接触,他们的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和认知行为与食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陈克萌;唐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毒鼠强中毒后对心脏的损害.方法动态监测心肌酶及心电图.结果全部中毒患儿6h 心肌酶均升高,24h达高峰,以肌酸激酶MB型同功酶(CK+MB)明显,心电图异常的患儿高达77.6%,提示存在心肌受损及传导系统损害.结论在抢救毒鼠强中毒病例中应积极保护心肌功能,防止心脏并发症.
作者:陈敬华;张怡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评价倍能治疗急性重症细菌性感染的疗效.方法治疗多中心、开放性肺部、腹腔、尿路等急重型细菌感染28例.结果倍能临床有效率达96.4%,细菌清除率为100.0%.体外药敏显示倍能与泰能相似,明显优于头孢他啶.结论倍能用于治疗肺部、腹腔、尿路等严重细菌感染疗效确切、安全.
作者:贾杰;苏林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结核病仍然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死亡率占传染病的首位,虽然结核病治疗有办法,并且有较高的治愈率,但是由于近年来抗结核药物的滥用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世界范围的结核病耐药菌株增加,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明显困难.
作者:王兆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荀根素在临床上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已有多年,海南省医院急救科应用葛根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报告如下.
作者:陈文腾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淄博市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10年情况进行终期评价.方法收集淄博市9个结核病项目区县的季报表、卫统14表和项目督导、调查资料.结果 10年累计接诊可疑肺结核症状者80 433人,发现、确诊登记活动性肺结核病人8 795例,其中涂阳5 554例.肺结核病例登记率1998年达到峰期,活动性、涂阳和新发涂阳分别为32/10万、20.9/10万和15.1/10万,涂阳病例所占比例平均为63.1%.新发涂阳平均治愈率达96.4%;复治涂阳平均治愈率达91.2%.结论项目实施后,涂阳病人发现水平和治愈率明显提高,保护了健康人群,收到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作者:王绪建;白仁平;曹培刚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寻找引起本次腹泻爆发的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流行病学方法对爆发点进行发病情况和现场情况的调查和处理,并对学校食堂的剩余食物,餐具、病人粪便及水源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食品和餐具未检出肠道致病菌,自备井水、末梢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都超标,10例病人粪便培养,5例检出沙门菌.结论本次腹泻爆发系水源污染引起,应加强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李六九;李顺祥;王树坤;温润生;杨学文;王志刚;曾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国际和地区的交流日趋广泛,如何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及实验室如何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愈呈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尹江伟;吴振宏;邹晓春;陈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贲门周围血管的离断术式加以改进,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尸体解剖了解食管下段迷走神经前后主干走行路线,设计出保留迷走神经干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VTPPD)贲门下方手术游离曲线,临床应用治疗3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与同期施行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32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幽门成形术(PD+PP)16例进行比较. 结果胃肠功能恢复时间VTPPD组平均82h,明显快于PD和PD+PP组(P<0.05).食后饱胀率和肠胃返流发生率VTPPD组为7.6%,PD组分别为46.9%和18.8%,PD+PP组分别为12.5%和100.0%,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出血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液滞留、突发性腹泻和远期胆囊结石发生率PD组分别为25.0%、15.6%和7.1%,PD+PP组分别为12.5%、18.8%和6.3%,而VTPPD 组无1例发生.结论 VTPPD作为一种生理性手术,能较好地维持胃的正常动力学及肝胆、肠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永红;吕云福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