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寻找引起本次腹泻爆发的原因,为预防此类事件发生提供依据.方法以流行病学方法对爆发点进行发病情况和现场情况的调查和处理,并对学校食堂的剩余食物,餐具、病人粪便及水源进行实验室检查.结果部分食品和餐具未检出肠道致病菌,自备井水、末梢水菌落总数、大肠菌群都超标,10例病人粪便培养,5例检出沙门菌.结论本次腹泻爆发系水源污染引起,应加强相应预防和控制措施.
作者:李六九;李顺祥;王树坤;温润生;杨学文;王志刚;曾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尤其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更多,但是由于各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有相应的语言支持,形成程序才能发挥其作用,这样对于广大没有受过计算机专门培训的结核病防治人员来说用来就十分吃力,为了方便广大结核病防治工作人员在统计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现向大家介绍常用的易学易用的不用学编序就能够使用的电子表格系统(即Excel),Excel 2000是美国微软公司office 2000套装办公软件的组体之一,它含各类函数200多个,具有简单易学、使用方便、结果精确的特点,适合各级防治人员使用.
作者:杨世芹;张景林;韩雪;朱丽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我国入世步伐的加快,国际和地区的交流日趋广泛,如何提供准确可靠的分析数据,及实验室如何采取有效的质量保证措施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愈呈得越来越重要.
作者:尹江伟;吴振宏;邹晓春;陈小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对贲门周围血管的离断术式加以改进,以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疗效.方法通过尸体解剖了解食管下段迷走神经前后主干走行路线,设计出保留迷走神经干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VTPPD)贲门下方手术游离曲线,临床应用治疗39例门静脉高压症患者,并与同期施行的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PD)32例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幽门成形术(PD+PP)16例进行比较. 结果胃肠功能恢复时间VTPPD组平均82h,明显快于PD和PD+PP组(P<0.05).食后饱胀率和肠胃返流发生率VTPPD组为7.6%,PD组分别为46.9%和18.8%,PD+PP组分别为12.5%和100.0%,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手术死亡率和术后出血率三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胃液滞留、突发性腹泻和远期胆囊结石发生率PD组分别为25.0%、15.6%和7.1%,PD+PP组分别为12.5%、18.8%和6.3%,而VTPPD 组无1例发生.结论 VTPPD作为一种生理性手术,能较好地维持胃的正常动力学及肝胆、肠道系统的生理功能,较大限度地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董永红;吕云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毒蛇咬伤是一种急危重症;处理不当或延误治疗其后果严重,死亡高,致残率也高.
作者:谢晓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儿童多动症的特点及智力水平.方法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评定,同时对儿童多动症的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1例多动症儿童中智力水平基本正常,言语和操作方面存在某些问题.结论多动症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可导致学习成绩不良、社会适应能力下降和不同程度的人格缺陷.
作者:彭晓兰;林明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1病例简介例1:患者,女,43岁,主诉入院前1周因和别人吵架后突然出现胡言乱语,思维奔逸,言语零乱,无畏寒发热,无四肢抽搐,到当地精神病医院查体未见阳性体征,查头颅CT未见异常,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给予精神安定类药物治疗,效果欠佳.
作者:付晓雪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不同佐剂增强弓形虫P30/35亚单位疫苗刺激肌体产生免疫应答和保护性免疫力效果.方法应用拟菌颗粒、脂磷壁酸、蜂胶3种佐剂分别和弓形虫P30/35特异蛋白组分混合、碾磨、免疫小白鼠,以福氏完全佐剂作对照,检测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观察其受到弓形虫攻击感染后的生存情况.结果拟菌颗粒佐剂能辅助弓形虫P30/35特异蛋白组分刺激宿主产生较高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并能提供较好的免疫保护力.拟菌颗粒产生的IL-2较福氏完全佐剂稍低,但明显高于其它实验和对照组(P<0.01),特别是IFn-γ和CD4+/CD8+比值,两者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并且拟菌颗粒刺激机体产生的IgG明显高于福氏完全佐剂(P<0.01).脂磷壁酸佐剂和蜂胶佐剂辅助P30/35刺激产生的细胞免疫应答及免疫保护力低于拟菌颗粒佐剂和福氏完全佐剂.结论拟菌颗粒佐剂与福氏佐剂具有相似增强免疫应答和提高P30/35特异蛋白组分抗原的免疫原性作用,可用于弓形虫亚单位疫苗的研制.
作者:黄炳成;陈少卿;付婷霞;魏庆宽;李瑾;胡迎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食品行业从业人员数量急剧增加,在食品的生产、加工、贮存、销售及运输等一系列生产经营活动中必然与食品接触,他们的卫生知识知晓程度和认知行为与食品卫生质量和安全有直接的关系.
作者:陈克萌;唐晓燕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深圳市观澜医院收治1例母亲产后34d、婴儿42d同患麻疹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徐芳;陈宇;陈伟光;林启辉;王金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我国有多达7亿的人群感染过乙肝病毒,其中有1亿多人终生携带病毒,3千多万人成为慢性乙肝患者.目前慢性乙肝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抗病毒、免疫调节、改善肝功能和抗肝纤维化等综合疗法.
作者:陈诗慧;卢焯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分析广西1980~1997年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往返于区内外疟疾流行区的工地和农林矿场等的流动人口进行血检,疟原虫阳性者,给于根治.结果 1980~1997年共血检流动人口881 187人,阳性率为2.82%,其中发热病人阳性率为4.35%,占阳性病例总数96.56%;而外出回归人群阳性数则占病例总数80.51%.结论在抓好流动人口疟疾防治工作中,关键是重点做好外出疟疾高发区的工地与农林矿场等地回归的发热病人的疟疾监测.
作者:李凤文;王愧芳;李锦辉;林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探索不同流动人群的疟疾感染发病情况,为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发热病人血检统计表、疟疾病人月统计表所提供数据,由Epinfo软件分析不同类型流动人群血检阳性差异.结果当地居民平均发病率为18.52/万,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2.98%,外来流动人口发热病人阳性率18.43%,入境边民发热病人阳性率8.52%,外来流动人口、入镜边民阳性率显著高于当地居民.结论在开展当地居民的疟疾防治、监测的同时加强流动人口和入境边民的发热病人血检及阳性病人的正规管理.
作者:吕时生;贺琼;顾自平;王兴荣;鱼爱水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调查航道疏浚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了解职业危害、传染病对职工的健康影响.加强预防和提高作业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我们于2000年对航道疏浚作业人员共1 171名职工进行了体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李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江门市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方法对江门市1983~2001年食品卫生行政处罚情况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9年来发证食品生产经营单位352 459户次,受行政处罚35 207户次,总处罚率10.0%.1987年处罚率高34.7%,1999~2001年低2.8%.试行法13年的平均处罚率为13.5%,正式法6年的平均处罚率为4.5%;处罚种类警告并限期改进占55.4%,罚款30.4%,停业整顿6.5%,没收销毁食品7.4%,吊销卫生许可证0.07%,追回售出食品0.12%,没收违法所得0.04%.结论 19年来全市食品卫生执法工作呈良好趋势,体现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作者:杨家慧;杨祥璧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观察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存活时间,分析其培养虫血的感染活力.方法采用Tragers等常规体外培养方法,待恶性疟原虫体外连续培养的原虫率达到15%~20%时,吸取含虫血于保存液置4℃贮存,以后每天吸取少量虫血培养,24h观察原虫生长情况.结果恶性疟原虫血4℃贮存2d疟原虫减虫率80.6%,10d几乎为100%;11d已未发现疟原虫.结论估算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红内期在体外4℃贮存,存活时间不超过11d.
作者:符式刚;邢奇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pWP8A)与人α1干扰素(hIFNα1)基因重组体.方法用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扩增获得hIFNα1基因;以T-A克隆方法将PCR扩增hIFNα1基因亚克隆到PCR2.1质粒中,产生PCR2.1-hIFNα1;用EcoRI酶切PCR2.1-hIFNα1后回收hIFNα1基因片断,将此片断连接到pWP8A的EcoRI位点上,构建重组体pWP8A-hIFNα1;pWP8A-hIFNα1转化JM109大肠杆菌扩增,hIFNα1基因经测序鉴定符合Genebank中hIFNα1序列,并用BamHI酶和XbalI酶双酶切鉴定hIFNα1基因插入方向.结果经PCR扩增获得567bp hIFNα1基因;构建重组体pWP8AhIFNα1,经测序证实pWP8A-hIFNα1中的hIFNα1与Genebank中hIFNα1序列相同,用BamH I酶和XbalI酶双酶切鉴定hIFNα1基因插入方向正确的重组体pWP8A-hIFNα1.结论成功构建腺相关病毒载体(pWP8A)与人α1干扰素(hIFNα1)基因的重组体.
作者:林锋;贾杰;陈智;邱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结核病仍然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传染病之一,其死亡率占传染病的首位,虽然结核病治疗有办法,并且有较高的治愈率,但是由于近年来抗结核药物的滥用及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造成世界范围的结核病耐药菌株增加,给结核病的治疗带来明显困难.
作者:王兆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SARS是二十一世纪出现的第一个严重和易于流行的新的传染病.尽管目前全球SARS流行得到控制,但其曾经因迅猛流行而给全球健康保障、医疗卫生系统、人民生计、经济稳定和增长等造成严重影响,以及给人们带来的惊恐与不安,仍历历在目.时至今日人们对SARS这一疾病的认识还有限.下面,就SARS在全球的流行态势、流行模式作一简要分析.
作者:刘文正;彭鸿鸣;梁浩芝;徐云庆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引起围产儿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HIE早期诊断对决定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自医学影像学特别是颅脑CT应用于临床之后能及时做出正确诊断.现将海口市琼山区人民医院2001年4月~2002年6月收治的52例HIE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林雪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