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口市消除碘缺乏病评估结果分析

林志文;陈垂华;陈桂香;许超凡;聂传光;黄侦南

关键词:消除, 碘缺乏病, 评估结果, 分析
摘要:目的为掌握海口市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情况.方法2000年5月底,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查五所学校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尿碘,五个居委会居民使用的碘盐,以及加工厂、批发点、零售点的碘盐.结果8~10岁儿童甲肿率为9.78%,尿碘中位数为195μg/L,碘盐合格率92%.结论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海口市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

    目的探讨实现消灭丝虫病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采用针对消灭传染为主的群体防治策略,通过调查摸底,普查普治,复查复治、巩固防治成果,查治补漏,加强后期纵、横向监测.结果经过多年防治全市微丝蚴感染率从防治前的3.74%(4899/131113)降至0(0/16469),致倦库蚊自然感染率从21.6%(166/767)降至0(0/3706),人群抗体水平与非流行区相近.结论全市丝虫病传播已被阻断,实现了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作者:苏爱芳;李建国;孔祥桥;符绩超;朱庆;冯福;王卫;刘锦华;符碧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阿苯达唑、吡喹酮治疗脑囊虫病人不良反应的观察

    目前主要的抗囊药物有阿苯达唑、吡喹酮,但在治疗过程中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现将31例脑囊虫病人服用阿苯达唑、吡喹酮过程中的不良反应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陈红旗;高凤林;高歌;尹立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猪囊尾蚴病快速诊断方法的实验研究

    目的应用金标免疫反应,建立快速诊断猪囊尾蚴病诊断试剂.方法通过对金微颗粒标记猪囊尾蚴特异性蛋白分子物质,与待测样本中相对应蛋白质进行抗原抗体免疫结合,检测猪囊尾蚴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结果检测32份临床确诊猪囊尾蚴病患者血清CAg和CAb的敏感性分别为93.75%和87.5%,检测8份肺吸虫病、肺吸虫病、旋毛虫病者和10份健康者血清的CAg和CAb均为阴性,特异性100%.检测低蛋白含量为0.2μg/ml.结论金标快速检测试剂对猪囊尾蚴病具有高特异、高敏感、高稳定、操作简便的诊断价值.

    作者:李莹;郑合明;应慧丽;赵旭东;王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对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影响及对策

    现有的卫生监督与疾病控制体系巳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在卫生监督体制改革过程中,结核病防治机构必将受到影响和冲击,本文从襄樊市当前结核病防治工作的现状,分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与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的关系.

    作者:秦道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蚊帐防疟作用的Logistic分析

    目的评价元江流域地区蚊帐的防疟作用.方法对1 756名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无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所得资料.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在所调查的15个变量中,7个与间接荧光抗体实验(IFAT)阳性明显或极可能有统计学联系;逐步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为,使用蚊帐和年龄小于15岁的调整后比值比(OR)分别是0.578(95%CI:0.467~0.716)和0.418(95%CI:0.33~0.525),这显示与预防疟疾感染有显著联系,但此二因素不存在统计学上的相互作用.结论在这一地区,使用蚊帐对于防止疟疾感染有意义深远的作用;山区半山区下坝生产在田棚过夜人群的调整后0R值为0.328(95%CI:0.199~0.540),这说明作用更明显;但这一保护作用受蚊帐覆盖率,媒介生物学特性和人类行为的影响.

    作者:许建卫;汪丽波;刘行和;龙思伟;杨国灿;杨学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甲亢性心脏病肺循环血流动力学研究

    目的探讨甲亢性心脏病(甲亢心)病人肺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将24例甲亢心患者按病程不同分为治疗前组(10例)、恢复期组(8例)和临床治愈组(6例),采用多导心电检测与压力传感记录系统、血气分析仪、右心微导管及肺量仪分别描计各部位的压力波形及压力,再根据Fick氏公式计算心排血量(CO),再分别计算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VI)及肺循环血流阻力(PVR).结果甲亢心患者治疗后肺动脉压(PAP),肺循环阻力(PVR)、右心室压力(RVP)、右心房压(RAP)、中心静脉在(CVP)、CO、CI和SVI能恢复到正常水平.恢复期组和临床治愈组血清甲状腺激素各项指标(TT3、TT4、FT3、FT4)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结论肺动脉高压的形成与肺血管紧张性增加有关,其机理可能与甲状腺激素促进肺循环血管紧张素Ⅱ、心房利钠肽(ANP),或其他血管收缩因子分泌增加有关,而FT3、FT4可作为反映甲亢心肺循环血流动力学改变的间接指标.

    作者:何海武;符茂雄;许少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海南省一起流行性乙型脑炎暴发的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寻找导致本次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暴发的因素,以防止类似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疫情暴发调查方法,对病例进行个案调查和疫区处理,并采用ELISA和间接免疫荧光血清学方法检测所采集的患者、疫区生猪静脉血以及对患者粪便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分离.结果本次暴发疫情呈高度散发,年龄集中在10岁以下儿童,共有19例病例,2例死亡,病死率为10.53%.临床以轻型与普通型为主,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等主要症状.实验室检测9份病例血清标本,间接免疫荧光法乙脑IgG抗体均阴性,IgM8例阳性,其中有6例用ELISA法检测乙脑IgM抗体阳性,双阳性符合率达到75%.2例生猪血标本未检出乙脑抗体,粪便培养不出肠道病毒.结论儿童乙脑疫苗基础免疫空白是导致本次乙脑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符艳;黎正伦;王春雪;朱坚;潘文利;陈玉本;马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的流行现状、治疗及预防对策

    肠球菌因其致病力较弱、感染率较低而作为肠道正常菌群.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特别是万古霉素的滥用,使耐药肠球菌不断增加.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菌其耐药谱广、易造成感染和流行且能将耐万古霉素基因转移给其它革兰氏阳性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受到全世界的广泛重视.目前,作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VRE感染的诊断、治疗以及预防VRE菌株在医院扩散的对策与措施是广大临床和医院感染监控工作者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文章对此进行了综合概括,以供参考.

    作者:欧阳范献;徐秀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脑电图与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电图(EEG)对小儿病毒性脑炎的诊断价值和评价疾病严重程度、疗效及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5例小儿病毒性脑炎的EEG及临床资料.结果95例中89例EEG异常,异常率为93.68%脑电图的异常程度与病情轻重基本平行.结论小儿病毒性脑炎的EEG早期敏感性高,对诊断有指导作用,并可作为推断本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的依据之一.

    作者:周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三亚市1996~200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孕产妇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我市从1996年开始进行孕产妇死亡监测,5年间共死亡25人,平均死亡率为101.1/10万,与<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要求的40/10万以下的指标相差很远.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根据我市的情况,制定有力的对策,对我市1996~200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作者:林宏发;李丽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黑龙江省结核病控制项目中未评价涂阳病例统计情况分析

    黑龙江省于1992年第二季度开始实施世界银行贷款结核病控制项目.1995年第四季度覆盖全省.截止1999年第一季度末,我省实施结控项目八周年.我省涂阳病人登记率逐年增加,治愈率也稳步提高,但仍有一部分病例因各种原因不能落实化疗而不能对他们进行评价,本文就七年中的全省239例未评价病例分析如下,以指导全省今后的结控工作.

    作者:张景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三亚市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的策略与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三亚市消灭脊髓灰质炎(以下简称脊灰)不同阶段的免疫策略与效果,为消灭及控制其它疫苗相关疾病提供经验.方法收集不同阶段所采取的免疫策略,分析实施后产生的效果.结果不同免疫阶段所产生的效果不同,消灭脊灰阶段免疫策略产生的效果显著.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持续保持在85%以上,22轮次强化免疫接种率均达95%以上,人群抗体在1:400高免疫策略阶段脊灰年发率呈连续下降趋势,监测系统监测资料证实三亚市1993年4月后已连续8年无脊灰野病毒感染病例发生.实现全市无脊灰状态.消灭脊灰以来减少家庭经济负担1,533万~8,390万元,创造效益1,234万~6,669万元.结论三亚市通过实施消灭脊灰免疫策略,已达到阻断脊灰野病毒的循环,在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免疫策略为控制其它疫苗相关疾病提供了宝贵经验.

    作者:陈志勇;黄志杰;吕重庆;陈继锋;邢海林;林觉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海南省近10年梅毒流行趋势分析(1990~1999)

    目的分析海南省近十年来梅毒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查阅法定报告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汇编资料及疫情专题调查报告,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结果近十年来梅毒年发病率呈现显著上升,从1990年的0.08/10万上升到1999年的10.33/10万;以Ⅱ期梅毒多,占55.79%,Ⅰ期梅毒占43.54%,男性发病显著高于女性,性别比为1.44:1,15~35岁组为发病高峰,占59.86%,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17.94%;旅游开放地区发病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发病率分别为5.38/10万和1.14/10万.结论海南省梅毒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未来预防工作应以旅游开放地区和青壮年人群为主.

    作者:杜建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脑囊虫病的CT诊断

    目的探讨CT扫描对脑囊虫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证实的脑囊虫病的CT表现,常规作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85例脑囊虫病中,单囊型3例,多发小囊型7例,多发结节型和环状强化型7例,脑炎型1例,脑室型4例,脑膜型4例,慢性钙化型29例及混合型30例.本组诊断的准确率达95%.结论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病灶及其分型,有利于脑囊虫病的诊断.

    作者:王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海南省农垦甲、乙类传染病防制10年回顾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海南省农垦甲乙类传染病防制工作情况,为垦区卫生改革和制订传染病防制规划及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历年报表和资料,用年递降率和平均数等统计方法进行评价,开展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目前垦区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的有四种:疟疾、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下降,1991~2000年10年间下降80.8%,平均每年递降16.7%.结论海南农垦10年来传染病防制工作取得明显的成效,主要由于卫生资源有保障,改水工作有进展,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工作力度大,计划免疫工作达标率高,疫情处理工作抓落实.今后应继续发挥优势,制订出更有针对性措施,切实把垦区的传染病控制好.

    作者:谭敦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海口市消除碘缺乏病评估结果分析

    目的为掌握海口市消除碘缺乏病工作的情况.方法2000年5月底,按照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随机抽查五所学校8~10岁儿童的甲状腺肿、尿碘,五个居委会居民使用的碘盐,以及加工厂、批发点、零售点的碘盐.结果8~10岁儿童甲肿率为9.78%,尿碘中位数为195μg/L,碘盐合格率92%.结论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

    作者:林志文;陈垂华;陈桂香;许超凡;聂传光;黄侦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3939例暗娼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海南省妇女收容教育所1992~2000年收容的3939例暗娼的梅毒感染情况.方法①快速血浆反应素环状卡片试验(RPR),②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试验(TPPA),③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螺旋体.结果3939例暗娼中梅毒检出率为10.81%(426/3939),其中一期梅毒占3.52%(15/426),二期梅毒占18.54%(79/426),早期潜伏梅毒占77.93%(33/426).结论暗娼中梅毒检出率高,加强对该人群性病知识的宣传教育、加强梅毒控制已刻不容缓.

    作者:钟娜;陆玉珠;王芳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恶性疟BCG多价疫苗及DNA疫苗的实验研制

    本项目在恶性疟疫苗候选分子裂殖子表面蛋白-2(MSA2)及环子孢子蛋白(CSP)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和免疫原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CSP、MSA2之DNA疫苗,同时率先在国内外构建CSP、MSA2之重组BCG活疫苗,并对疫苗的免疫保护机制、免疫应答及疫苗安全性进行了研究.

    作者:吴少庭;郑春福;张仁利;高世同;林敏;陈雅棠;梁驹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灵川县2001年伤寒、副伤寒流行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近年来,我县发生以甲型副伤寒为主的伤寒、副伤寒流行.2001年,我们从疑似病人标本中培养出111株伤寒、副伤寒杆菌,兹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方法1.1样本采集对疫区疑似病人按实验要求采集血样736份及肛拭子样217份进行细菌分离培养.1.2试剂胆盐葡萄糖肉汤、SFM、营养肉汤、营养琼脂、SS琼脂及双糖铁琼脂等均由上海医学化验试剂厂生产;诊断血清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生产.

    作者:龚红明;唐富珍;莫燕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海南省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分析

    目的评价世行贷款结核病项目实施效果,掌握疫情现状,为制订2001~2010年防治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按照<第四次全国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工作手册>对2个随机抽样点人群进行流调.结果活动性肺结核13例,患病率和涂阳患病率434.8/10万、33.4/10万,较1990年流调疫情分别下降了43.4%和27.3%;BCG接种率34.9%,较1996年流调提高了一倍.结论以控制传染源为目的,以DOTS为核心的结核病控制策略是成功的、可行的.政府的行政干预及保持必要的经费投入,对结核病控制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农村儿童及新生儿BCG接种工作亟待改善.

    作者:符永健;符彩云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中国热带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海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