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永元;李加全
自2000~2001年在本站性病门诊诊治的30例 尖锐湿疣,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林益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毒素所致的一种急重的感染性疾病, 病死率高,平均病死率为20%~30%[1],因此,治疗必须采取各种综合手段,权衡利弊.按原常规治疗,对症状严重、不能进食的破伤风患者要留置胃管,鼻饲是常规的治疗措施.后来因为发现有不良后果,便试用另一种不置胃管治疗方法进行比较,在两组病例的治疗对比中,发现留置胃管、鼻饲对于破伤风病人益处不多,预后不好.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鹏;付晓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和分析本地区1999~2001年适龄参军男青年性传播疾病(STD)流行情况,为制定控制STD的相关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验综合分析.结果 1999~2001年分别发现感染STD 54例、49例、41例;总淘汰率分别为2 .50%、2.33%、2.03%,呈逐年下降趋势.结论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性道德观,加强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十分必要.
作者:邵建华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儿童心脏神经症的发病诱因.方法对近5年收治入院的28名患儿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①年龄; ②性别;③性格;④平素体质;⑤学习成绩;⑥被家人关注的程度.同时选择性别及年龄相近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0例作对照组.结果发现心脏神经症多见于7~12岁儿童,女性多于男性,性格偏于内向、平时身体较好、学习成绩中等或中上等、家长对其身体状况表现得过于关注.结论学龄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对疾病缺乏正确的体验和认识,平时学习紧张,易导致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出现神经功能紊乱症状,性格内向者尤甚,而家长对患儿的过于关注加重了患儿对自身疾病的关注,加重了思想负担,使症状加重.
作者:于莹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敏感、简便的疟疾诊断方法.方法应用快速电泳法和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疟原虫乳酸脱氢酶(LDH-P)诊断疟疾,并将两检测系统制成试剂盒.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不同分离株和疟疾病人全血中的LDH-P,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依据.结果应用快速电泳法和快速薄层色谱法检测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感染红细胞的敏感度分别为10~100个原虫/μl血和25~150个原虫/μl血;检测病人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90.00%和80.00% ,检测30份间日疟病人血样的阳性率分别为83.33%和76.67%;检测40份疟区非疟疾血样、非疟区40份健康人及30份其他寄生虫病人血样,仅快速电泳法检测出1份疟区非疟疾血样为阳性.结论应用快速电泳法试剂盒和快速薄层色谱法试剂盒诊断疟疾,敏感、特异、简便快速,在临床及现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刘玉冰;王福勇;余志伟;于振华;赵玉强;韩广东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45例非自杀原因引起有机磷中毒的临床表现,以提高其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误治.方法对1996年6月~2001年 9月收治的45例非自杀原因引起有磷中毒患者,通过病史、就诊时症状、体征,初步诊断, 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如何防范误诊、漏诊,提高早期诊断率进行了讨论.结果 45例非自杀原因引起的有机磷中毒就诊时初步诊断为有机磷中毒12例(27%),急性胃肠炎16例(36%),神经官能症5例(11%),中暑5例(11%),低血糖2例(4% ),心肌炎2例(4%),肺部感染3例(7%),初诊误诊率达73%.结论出现不明原因的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皮肤麻木,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呼吸困难等症状的患者,应警惕有机磷中毒, 须详细询问饮食史及有机磷农药接触史,作全血胆碱酯酶活力测定,以便早期明确诊断,防止误诊、漏诊的发生.
作者:张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南康市有30个乡(镇),1998年以前,北片山区8个乡(镇)每年均有钩体病发生,基本处于流行状态,其他乡(镇)无病例报告.多年来,由于我们采取了以灭鼠,人群接种钩体菌苗为主导的综合性防治措施,控制了钩体病的发生和流行,2001年我市没有发生钩体病.为了分析我市钩体病的流行情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现将1996~2001年我市钩体病流行情况统计分析如下.
作者:陈厚荣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后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临床效应及安全性.方法选取30例骨科手术中度以上疼痛病人 ,术毕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氯诺昔康组(15例),Ⅱ组为吗啡组(15例),接受PCIA治疗 .使用一次性镇痛泵,观察术后各时间点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布情况,完成术后镇痛24h内患者对镇痛治疗总体印象评分,以及术后24h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Ⅰ组与Ⅱ组术后不同时间点疼痛分布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24h内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显著(P<0.05),术后24h内Ⅱ组出现副作用比Ⅰ组大(P<0.05).结论氯诺昔康用于骨科手术后PCIA 的镇痛效应与吗啡接近,且没有尿潴留、瘙痒等不良反应.
作者:吴信真;周德华;严兴福;欧阳碧山;石震琪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社会办学机构人群中乙肝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抽取五个年龄组人群静脉血,用ELISA方法检测乙肝病毒标志物HB sAg、HBeAb、HBeAg、HBeAb、HBcAb.结果 HBsAg、HBsAb、HBsAg、HBeAb 、HBcAb的阳性率分别为9.1%、61.5%、4.7%、5.8%、32.4%.各年龄组HBsAg、HBeAb、HBc Ab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别;HBsAb、HBeAg阳性率无显著性.男女性别除HBcAb阳性率有显著差别外,其余各项血清学标志物无显著性差别.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阳性结果有10种不同的组合模式.构成比大的是HBsAb阳性(55%),其次是HBsAb和HBcAb双阳性(23%),其它八种组合模式构成比较低.结论乙肝疫苗的接种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邱星元;曾桂盛;陈志颍;余家磷;陈静浓;李海秀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筛选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抗原的模拟表位,对其免疫学活性予以鉴定.方法用粗提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抗原的抗体IgG作配体筛选噬菌体12肽库,随机挑取三轮筛选后的噬菌体克隆,Dot-ELISA检测其特异性:用混和阳性噬菌体克隆免疫小鼠3次,攻击感染后45d剖杀,计数虫荷.结果经三轮筛选,特异噬菌体得到富集,挑取的11个噬菌体克隆经Dot-ELISA鉴定均与67kD抗原免疫血清呈阳性反应.混合噬菌体克隆的免疫血清可识别67kD抗原,并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的免疫保护效果.结论利用噬菌体随机肽库技术获得了日本血吸虫成虫67kD抗原的模拟表位,这些表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作者:袁仕善;易新元;曾宪芳;王敏;张顺科;Larry McReynolds 刊期: 2002年第04期
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之一,大部分患者病情来得较急,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因此,及时抢救治疗及时恢复功能是治疗脑血管病的关键, 也是护理工作的重点.笔者护理老年人脑血管病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体会,现介绍如下 .
作者:周海娃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其中老年人发病并不少见.老年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表现及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我院于1999年至2001年共收治60岁以上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6例,现就其临床特点及治疗分析如下.
作者:周骥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时至今日狂犬病患者病死率几乎是1 00%,这是对现代科学文明的挑战.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统计,2001年我国狂犬病死亡人数达862例,居甲、乙类法定传染病之首[1],这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作者:黎天德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高龄胃癌围手术期处理的有关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990年3月至2002年3月53例70岁以上胃癌病人的外科处理.结果行根治切除40例,占75.5%,姑息性切除8例,其他手术5例. 术后并发症15例,围手术期死亡4例,病死率7.5%.结论对高龄胃癌病人除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外,充分的术前准备,适当的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的选择,完善的心肺功能检测,精细简洁的手术操作,是减少并发症,提高根治性切除的有效方法.
作者:王杰;李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病原性弧菌种类多、产毒性强,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尤以海岸及河口水中多见,为常见的肠胃道疾病的病原体.为了解病原性弧菌引起肠胃道疾病的情况,我们于2001年5月至10月间,对沿海某医院肠道门诊的1 237例急性腹泻病人的粪便进行病原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并进行了药敏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林平;朱灵芝 刊期: 2002年第04期
我院于1996年1月至2001年5月共收治老年性颅脑外伤7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报告如下.
作者:王子珍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海南省1991~2001年HIV/AIDS流行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寻找控制措施.方法分析全省的重点人群HIV血清学监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及艾滋病病人临床资料.结果 1991年发现首例HIV抗体阳性,至2001年底累计检出HIV抗体阳性48例,检出率为1.82/万.其中艾滋病病人9例,死亡7例.海南省HIV/AIDS病例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和儋州等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以境外性接触感染为主,并向境内蔓延扩散,经异性性接触感染是海南省HIV抗体阳性者的主要感染途径.结论海南省艾滋病将主要在性乱人群及吸毒人群中流行.应尽快开展高危人群行为干预.
作者:王敏;潘文利;何启亚;曾祥洁;邝继深 刊期: 2002年第04期
尖锐湿疣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皮肤性病, 治疗上多采取外科(外括手术、激光、冷冻、腐蚀等)方法或同时联合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干扰素和阿昔洛韦等,但疗效不一,且易于复发.为观察国产注射用更昔洛韦对尖锐湿疣的治疗效果, 我们对本市一些临床医院的门诊病例试用新型抗病毒药物更昔洛韦联合CO2激光治疗尖锐湿疣,收到较好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海昌 刊期: 2002年第04期
2002年5月,我科收治鼠药中毒患儿2例,年龄大的3岁,小的 2岁,均为误食灭鼠药浸泡过的食物,如苹果、面包.经积极治疗均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
作者:黄敏 刊期: 2002年第04期
目的通过建立标准化急性中毒登记表,了解急性中毒流行病学现状.方法设计标准化的急性中毒登记表,并在1998年1月到2001年12月对急性中毒的急诊病人进行登记;利用已开发的急性中毒信息管理软件对1010例急性中毒病人进行前瞻性、描述性的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1010例急性中毒病例中以镇静催眠药物急性中毒为第一中毒类别;年龄以20~45岁为急性中毒第一位高发年龄组;女性多于男性 ;职业以失业人员为第一位职业类别;中毒途径以消化道为(96.83%);毒物明确(鉴定)率仅16.04%.结论预防急性中毒及其心理教育与咨询重点应在13~45岁的女性以及失业人群,并应注意管理好安眠类药物,本地区对中毒毒物的检定有待加强与提高.
作者:宋维;吕诗荣;丁庆生 刊期: 200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