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伟;唐璇;王安奇
目的: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促进未来医院临床的合理用药.方法:在网络管理系统中增设合理用药的预警、查询、不良反应提示与分析、经济学统计功能,对合理用药实施实时监控与帮助.结果与结论:未来医院计算机网络实现以上功能可较大程度促进临床合理用药,降低不良反应,避免药源性疾病,减少药物资源浪费.
作者:成伟;唐璇;王安奇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比较米氮平与帕罗西汀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符合CCMD-2-R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米氮平与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 评定疗效,用副反应量表(TESS) 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6周后米氮平组和帕罗西汀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4 %和78 % , 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治疗1周及2周后,米氮平组的有效率高于帕罗西汀组.治疗6周后,两组HAMD总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治疗1周及2周后,米氮平组HAMD 总分、焦虑躯体化和睡眠紊乱因子分的减分均较帕罗西汀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米氮平组主要不良反应是头昏、嗜睡等,与帕罗西汀组相比, 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米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起效较快,且有改善焦虑及睡眠作用.
作者:彭江发;许玉梅;朴胜斌;李学武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作者:赵晓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验证瑞美隆(米氮平)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CCMD-3抑郁症的诊断标准,对32例抑郁症患者进行为期6周的瑞美隆治疗.采用HAMD、CGI评定疗效,采用TESS、体检及实验室检查评价安全性.结果:在完成6周治疗的31例患者中,瑞美隆的有效率为93.6%,治愈率为74.2%.主要不良反应是体重增加和嗜睡. 结论:瑞美隆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抗抑郁药.
作者:董松玉;高欢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抑郁症是以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伴有焦虑、激越、无价值感、自杀观念、意志减退、精神运动性迟滞和各种躯体症状和生理机能障碍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而老年性抑郁症严格来说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单元,主要是指首次发病于老年期(一般指60岁以上)的抑郁症.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抑郁症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主要杀手,目前全世界约有一亿人患有抑郁症,且数量有增无减.已成为本世纪一种相当流行的病症,严重的抑郁症中有15%可自杀而亡.也就是说,抑郁症既影响人们的生活,也危及病人的生命.做好这类病人的心理分析及护理对于治疗有很大的辅助作用.
作者:付国华;穆聪;陈庄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综合性医院住院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情绪的情况.方法:对83例综合医院内科高血压患者进行综合性医院焦虑抑郁量表的评定,并与75例正常人对照.结果:高血压患者焦虑分、抑郁分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焦虑、抑郁的发生率分别为53.0%和42.2%,综合科医师对焦虑和抑郁情绪的识别率为10.2%,显著低于精神科医师.结论:高血压患者伴发焦虑、抑郁的发生率较高,应提高综合科医师对焦虑抑郁症状的认识能力.
作者:张玉娟;赵峥;孟建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骨折是指外伤或骨骼疾病引起的骨的连续性中断.骨折可发生在任何年龄,病情有轻有重,对于一般轻微的骨折,不需要住院只在门诊治疗同样可以达到预期效果.但由于骨折给病人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以及骨折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愈合,由此给病人造成一定的精神压力.
作者:梁月妹;李素珍 刊期: 2004年第11期
中风是全球性的常见病,具有发病率、死亡率、复发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尽管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死亡率逐渐降低,但致残率仍然居高不下.
作者:张怀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自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我院皮肤科门诊对60例少儿寻常痤疮患者就诊时采取健康教育,收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作者:齐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不孕症治疗辅予心理治疗的效果.方法:本院1997年1月至2001年2月女性不孕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给予不孕症治疗同时辅予心理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不孕症治疗,随访三年,对两组患者受孕率、治疗时间及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的受孕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能在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高的受孕机率,研究组足月产率高于对照组(P<0.05),早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则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孕症治疗辅予心理治疗能显著提高受孕机率,在短的治疗时间内获得高的受孕机率,对维持正常妊娠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秋月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脑脊液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髓鞘碱性蛋白(MBP)的变化及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方法:对34例脑出血和48例脑梗死患者与24例正常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加心酶联法测定.结果:脑出血、脑梗死组24小时内及3周时血清和脑脊液中MBP、NSE明显高于对照组(均为P<0.01),并且出血较梗死增高更为明显(P<0.05).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高于轻中度者(P<0.01).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早期血清和脑脊液中MBP、NSE明显升高,病情严重者升高更为显著.
作者:孙素珍;李淑英;卢红;刘麦仙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探讨小瞳孔状态下应用削梨法超声乳化的手术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应用削梨法超声乳化技术对69例(78只眼)小瞳孔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结果:无虹膜后粘连63只眼,术后全部瞳孔恢复原状;15只眼分离粘连机化膜后应用削梨法进行超声乳化,术后13只眼基本恢复圆瞳孔,2只眼瞳孔不规则.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0.5者43只眼(55.13%),矫正视力≥0.5者61只眼(78.21%).结论:削梨法受瞳孔大小的限制较小,大大降低了手术操作的难度,减少了手术的危险性,不失为小瞳孔白内障超声乳化的好办法.
作者:黄汉平;易小灵;朱勇涛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了解苯二氮NF023类药物(BZD)在精神科住院病人中的应用观状.方法采用一日法调查当日住院精神病人,并填写自拟的调查表,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我院目前存在着严重的BZD药物滥用(72.26%),连续使用1个月以上者达50.42%.结论精神科医生在临床应用BZD时应规范化,避免长期大量应用,必要时可用新型抗焦虑药代替.
作者:李秀芳;张霞;田士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恶性综合征(Neuroleptic Malignant Syndrome,Malin综合征,NMS)是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严重副作用,临床上较少见.临床表现为显著的帕金森综合征(肌肉强直、运动不能、木僵、缄默、构音或吞咽困难)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多汗、流涎、血压不稳、心动过速、体温增高),可出现意识障碍、急性肾衰,死亡率约20%~30%[1].
作者:程明加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调查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发病原因,提出防治对策.方法对500例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2例感染性眼内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后眼内炎的发生,术中前房污染是常见的发病原因,及时、彻底的前房冲洗注药术是有效的处理方法之一.结论随着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的逐渐普遍应用,应重视感染性眼内炎的防治.
作者:梁剑虹 刊期: 2004年第11期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病人的住院过程中它贯穿始终并能起到药物所起不到的作用,它的效果评价可通过对患者生理、心理指标的量化评定、患者的主观体验、满意度及护理目标实现状况来综合、动态评价.而影响心理护理效果的因素有护理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时间因素、环境因素及患者的认知程度.
作者:许玉芳;王文英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本文对15例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昏迷患者采取经胃管持续滴入矿泉水与静脉输入生理盐水双重补液,其中矿泉水与生理盐水之比为2~3:1,以及小剂量胰岛素4~6单位每小时泵入进行抢救,死亡率明显下降,生化指标恢复及时,疗效可靠.
作者:袁宝兰 刊期: 2004年第11期
目的:对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抑郁症状调查分析,了解其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特点.方法:病例来自长期住本院精神分裂症患者210例,住院时间2年或2年以上,其诊断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按照抑郁症状临床主要表现形式,采用临床观察及问卷调查方式,对具有临床抑郁症状患者进行逐一归类,统计分析其发生情况及特点.结果:长期住院慢性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发生率为41%,抑郁症主要表现形式为兴趣减少,情绪低,自我评价过低及自杀言行.提示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状不容忽视,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
作者:汤启芳;吕兴林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氯氮平作为一种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具有良好的抗精神病作用,而无或很少出现锥体外系反应,很少或无迟发性运动障碍[1].故临床应用愈来愈广泛,但氯氮平的其它副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氯氮平所致遗尿的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秋军;苗夕枝;华洁 刊期: 2004年第11期
我院是优抚医院,收治对象为特、一等革命伤残军人.伤残军人住院疗养不仅需要精心的治疗,同时也希望得到优质的护理服务.护工工作既是护理工作的组成部分,又是护士工作的延伸和补充.[1]护工解决住院伤残军人的实际困难,并为病人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住院环境,但在临床工作中,护工的服务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本研究通过调查住院伤残军人对护工服务的需求,护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旨在更好的利用人力资源,发挥护工的积极性,为伤残军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作者:徐建秀 刊期: 2004年第11期